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內(nèi)生細菌EBS05 對番茄抗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誘導作用

2014-12-23 11:30:12李俊州王春梅文才藝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曲葉同工酶黃化

李俊州, 王春梅, 文才藝, 臧 睿

(1.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河南 鄭州450002;2.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中心實驗室,江蘇 南京210014)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是由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YLCCV)引起的一種番茄生產(chǎn)上的毀滅性病害,主要由煙粉虱或嫁接傳播[1-2]。該病于1939 ~1940 年在以色列番茄產(chǎn)區(qū)首次被發(fā)現(xiàn)[3],隨后在中東、非洲、美洲、歐洲和亞洲等地區(qū)相繼發(fā)生[4-6]。20 世紀90 年代初,中國僅在廣西、廣東、臺灣和云南等地零星發(fā)生,自2005 年開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廣西、廣東、浙江、江蘇、河南和上海等地大面積暴發(fā),給當?shù)胤焉a(chǎn)造成了嚴重的損失。2009 ~2010 年,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在江蘇、山東和河南等省再次大面積暴發(fā),發(fā)病地塊減產(chǎn)嚴重,個別嚴重的發(fā)病地塊絕產(chǎn)絕收,已成為對番茄產(chǎn)量影響最嚴重的病害之一[7]。目前防治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方法主要是選育抗病品種和利用化學藥劑防治煙粉虱,但是由于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為單鏈DNA 病毒,基因重組頻繁,不同地域的病毒分離物致病力存在很大差異,難以選育穩(wěn)定高抗品種,至今生產(chǎn)上還沒有穩(wěn)定有效的抗病品種[8]。針對傳毒介體煙粉虱的殺蟲劑和多種抗病毒制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該病害的發(fā)生、蔓延和危害,但是,化學防治容易導致作物藥害、農(nóng)藥殘留及昆蟲抗藥性等安全生產(chǎn)問題。近年來,除了利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shù)如轉(zhuǎn)基因工程、RNA 沉默等途徑控制TYLCCV 病外[9],人們開始關注利用生物防治等安全有效的防治手段控制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方面的研究工作。如Abdelbacki 等[10]用乳清蛋白質(zhì)防治TYLCV 取得良好的效果;王春梅[11]研究了丁香酚對番茄抗黃化曲葉病毒的誘導機理,結(jié)果表明丁香酚可以通過提高抗病相關酶活性,增強番茄植株對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抗性。在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害生防菌株的篩選方面,邢衛(wèi)鋒等[12]篩選出2 株對該病害大田防治效果穩(wěn)定,且可提高番茄產(chǎn)量和改善番茄品質(zhì)的生防細菌。

內(nèi)生枯草芽胞桿菌EBS05(CGMCC No.5239)是從樟樹周皮組織中分離的1 株生防細菌。前期研究結(jié)果表明,菌株EBS05 對小麥、煙草、黃瓜和辣椒等植物具有明顯的促生長作用,同時,該菌所產(chǎn)生的脂肽類抗生素Surfactin A 是誘導煙草對煙草花葉病毒(TMV)產(chǎn)生系統(tǒng)抗性的有效激發(fā)子,其誘導抗性效果達67.38%,顯示出在植物病毒病害防治方面的應用潛力[13]。為了進一步挖掘內(nèi)生生防細菌EBS05 的生防潛力,本試驗初步研究了EBS05 對番茄抗TYLCCV 的誘導抗性作用,為有效控制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以及新型抗病毒微生物農(nóng)藥的研制提供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生防細菌EBS05 由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室分離、保存;供試植物材料番茄(江蔬14 號)和TYLCCV 侵染性克隆,分別由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食品質(zhì)量安全與檢測研究所和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處理 選取長勢一致的5 葉期番茄幼苗120 株,分別做如下處理:①50 ml 清水灌根未接種處理(CK);②50 ml 清水灌根處理1 d 后接種TYLCCV(T1);③50 ml EBS05 菌懸液(菌液濃度為108CFU/ml)灌根處理(T2);④50 ml EBS05 菌懸液(菌液濃度為108CFU/ml)灌根處理1 d 后接種TYLCCV(T3)。

1.2.2 試驗方法

1.2.2.1 菌株EBS05 對番茄抗TYLCCV 的誘導效果 EBS05 菌懸液灌根處理后自然生長21 d 后,觀察番茄植株的生長情況,統(tǒng)計平均株高、根長、鮮質(zhì)量、干質(zhì)量等生理指標;接種TYLCCV 后第20 d 調(diào)查發(fā)病情況,參照Friedmann 等[14]報道的分級標準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誘抗效果。

病情指數(shù)(DI)= ∑(發(fā)病株數(shù)× 發(fā)病級數(shù))/(調(diào)查總株數(shù)×最高病級數(shù))×100

誘抗效果=(對照平均病情指數(shù)一處理平均病情指數(shù))/對照平均病情指數(shù)×100%

1.2.2.2 菌株EBS05 對番茄葉片防御酶活性的影響 分別于接種TYLCCV 后1 d、3 d、5 d、7 d、9 d、11 d、13 d 和15 d 取番茄同一部位的葉片用于相關生理指標的測定,3 次重復。粗酶液提取采用易龍等[15]報道的方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氮藍四唑還原法[16]測定;過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比色法[17]測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參照雷東峰等[18]報道的方法測定;苯丙氨酸氧化酶(PAL)活性參照劉太國等[19]報道的方法測定。

1.2.2.3SOD、POD和PPO同工酶電泳分析 參照蘇杭等[20]報道的方法略有改動。同工酶電泳采用10%分離膠、5%濃縮膠,上樣量為25 μl,于4 ℃下電泳,電壓80 V 預電泳1 h,濃縮膠80 V 電泳30 min,分離膠110 V 電泳5 h。SOD和PPO同工酶染色參照文才藝[21]報道的方法,POD同工酶染色參照劉素純等[22]報道的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菌株EBS05 對番茄抗黃化曲葉病毒的誘導效果

研究結(jié)果顯示,EBS05 菌懸液誘導處理后,對番茄植株的促生作用明顯(圖1),其平均株高、根長、鮮質(zhì)量和干質(zhì)量等生理指標明顯大于清水對照。接種TYLCCV 處理后,經(jīng)EBS05 誘導處理的番茄植株發(fā)病時間延遲,對照植株接種TYLCCV 后第9 d 開始發(fā)病,而菌株EBS05 誘導處理的植株在接種TYLCCV 后第15 d 開始出現(xiàn)輕微癥狀,且植株長勢明顯優(yōu)于對照;接種TYLCCV 后第15 d,對照植株葉片出現(xiàn)變小、卷曲和黃化等典型癥狀,而菌株EBS05誘導處理的植株僅頂端個別葉片出現(xiàn)卷曲和黃化現(xiàn)象,其他部位葉片癥狀不明顯;接種TYLCCV 后20 d,菌株EBS05 誘導處理的植株病情指數(shù)顯著低于對照,誘導抗病性效果為53.60%(表1)。

圖1 菌株EBS05 對番茄植株的促生效果Fig.1 Growth promotion of tomato plants by strain EBS05

表1 菌株EBS05 對番茄植物的誘抗效果Table 1 Induced resistance in tomato by strain EBS05

2.2 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番茄體內(nèi)防御酶活性的變化

2.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由圖2 可見,僅接種TYLCCV 或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以及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葉片中SOD活性均較清水對照明顯提高,其中,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SOD活性增加幅度最大,且于接種后第7 d 達到最高峰值,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和其他處理。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時SOD活性變化趨勢與對照基本一致,且相對穩(wěn)定,接種TYLCCV 后,SOD活性發(fā)生明顯的變化。由此可見,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植株體內(nèi)SOD活性的變化是菌株EBS05 誘導植物與TYLCCV 互作的結(jié)果。

圖2 不同處理下番茄體內(nè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變化Fig.2 Changes of SOD activity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2.2.2 過氧化物酶(POD) 活性 如圖3 所示,僅接種TYLCCV 后1 ~3 d,POD活性變化不大,至第5 d 時,迅速增加,之后,逐漸降低,至第9 d 后,始終低于清水對照;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1 ~5 d,POD活性降低,處理后第7 d 開始,活性迅速升高,且活性值始終顯著高于清水對照;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3 ~15 d,POD活性均較清水對照顯著增加,其中,接種后第11 d 達到高峰值。

2.2.3 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 如圖4 所示,僅接種TYLCCV 后第1 d,PPO活性略有下降,接種后3 ~7 d,PPO活性表現(xiàn)為先升高后下降,處理后至第9 ~15 d,PPO活性始終低于清水對照;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除了處理后第1 d,PPO活性顯著降低于清水對照外,處理后第3 ~15 d,PPO活性均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其中,處理后第7 d 時,達到高峰值;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PPO活性均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其中,處理后第3 d,達到最高峰值。

圖3 不同處理下番茄體內(nèi)過氧化物酶(POD)活性的變化Fig.3 Changes of POD activity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圖4 不同處理下番茄體內(nèi)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變化Fig.4 Changes of PPO activity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2.2.4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活性 如圖5 所示,僅接種TYLCCV 處理或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以及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番茄植株體內(nèi)PAL活性均高于清水對照。其中,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PAL活性呈逐漸升高趨勢,至處理后第9 ~15 d,PAL活性穩(wěn)定保持在較高水平。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1 ~7 d 后,PAL活性逐漸增加,且顯著高于清水對照和其他處理;菌株EBS05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9 ~15 d,PAL活性逐漸降低,但均高于清水對照和僅接種TYLCCV 處理。

圖5 不同處理下番茄體內(nèi)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變化Fig.5 Changes of PAL activity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2.3 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番茄植株體內(nèi)同工酶的變化

2.3.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同工酶 如圖6 所示,清水對照番茄植株體內(nèi)SOD同工酶均顯示2 條譜帶,而其他處理,同工酶譜帶均較清水對照強(亮),且均出現(xiàn)1 條新的同工酶譜帶。該結(jié)果與SOD活性測定結(jié)果一致,處理后SOD活性升高可能與新的同工酶產(chǎn)生有關。3 個處理組中,菌株EBS05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的同工酶帶強度最強,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和僅接種TYLCCV 處理后同工酶帶強度基本一致,進一步印證了菌株EBS05 對植株體內(nèi)SOD活性的影響是EBS05 誘導植物與TYLCCV 互作的結(jié)果。

2.3.2 過氧化物酶(POD) 同工酶 如圖7 所示,各處理同工酶帶的強度對比情況與POD活性測定結(jié)果一致。清水對照和僅接種TYLCCV 處理,植株體內(nèi)POD同工酶均為2 條譜帶,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和菌株EBS05 誘導再接種TYLCCV 后,分別于處理后第3 d 和11 d 產(chǎn)生1 條新的POD同工酶帶,表明菌株EBS05 可誘導番茄產(chǎn)生新的POD同工酶帶。

2.3.3 多酚氧化酶(PPO) 同工酶 如圖8 所示,僅接種TYLCCV 后1 ~5 d,PPO同工酶譜帶與清水對照一致,均為2 條,但是條帶的強度明顯增強,處理后7 ~15 d,小分子量的同工酶帶明顯減弱,甚至消失;僅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1 ~3 d,PPO同工酶帶明顯減弱,處理后第5 d 起,同工酶帶逐漸增強,第7 ~13 d,產(chǎn)生新的同工酶帶;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無新的PPO同工酶帶產(chǎn)生,但是同工酶帶明顯增強。表明,番茄接種TYLCCV 后7 ~11 d,植株開始發(fā)病,而用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能有效控制病害的發(fā)生,由此推測,TYLCCV 侵染可抑制PPO同工酶的形成,而新PPO同工酶帶的產(chǎn)生可能是菌株EBS05 誘導番茄系統(tǒng)抗病性的結(jié)果。

圖6 不同處理下番茄體內(nèi)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的變化Fig.6 Changes of SOD isozymes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圖7 不同處理后番茄體內(nèi)過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變化Fig.7 Changes of POD isozymes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圖8 不同處理下番茄體內(nèi)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變化Fig.8 Changes of PPO isozymes in tomato pla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3 討論

研究寄主植物與病原物互作或寄主植物抗病性生理生化機制是植物病害防治的重要基礎工作之一。大量研究結(jié)果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防御酶活性與植物抗病性密切相關,不同植物病害體系其相關的程度不同。SOD是生物體中最重要的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酶,可以減輕植物體內(nèi)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POD是植物體內(nèi)重要的氧化酶,可以催化脂肪酸、芳香胺和酚類物質(zhì)的氧化,是木質(zhì)素合成的關鍵酶之一,還參與乙烯的生物合成和氧自由基的消除反應。PPO能將酚類物質(zhì)氧化成對病原菌有毒的醌類物質(zhì),進而抑制病原菌并阻止其擴展。PAL是苯丙烷類代謝途徑中的關鍵酶和限速酶,能催化苯丙胺酸脫氨基后產(chǎn)生肉桂酸,最終轉(zhuǎn)化成木質(zhì)素。本研究結(jié)果結(jié)果表明,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番茄體內(nèi)SOD、PPO和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OD活性在誘導處理后1 ~5 d 略有下降,但是從誘導處理后第7 d 起,活性迅速升高,其始終顯著高于清水對照。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SOD、POD、PPO和PAL活性均明顯高于清水對照。結(jié)合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病程分析,番茄植株在接種TYLCCV 后第9 d 開始發(fā)病,而第9 d 后,誘導處理的番茄植物體內(nèi)SOD、POD、PPO和PAL活性均顯著高于清水對照,由此可見,菌株EBS05 誘導處理后番茄植物黃化曲葉病毒病害表現(xiàn)延遲和發(fā)病程度減輕與番茄體內(nèi)防御酶活性的提高有一定的相關性。該研究結(jié)果與苯并噻二唑(BTH)和核黃素誘導番茄抗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的報道一致[23-24]。病原物侵染導致寄主植物體內(nèi)一系列與酚類代謝相關的酶活性變化是病程中普遍發(fā)生的現(xiàn)象,常見的酶包括POD、PPO和PAL等,這些酶除參與酚類物質(zhì)代謝外,還參與木質(zhì)素、植保素等次生抗菌物質(zhì)的形成和積累,因此是人們研究植物抗病生理生化機制的重要內(nèi)容[25]。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接種TYLCCV 后7 ~15 d(發(fā)病期),POD和PPO活性顯著低于對照,相應的同工酶積累量也減弱,尤其是PPO同工酶,在接種7 d 后小分子量的同工酶譜帶顯著減弱。而用生防細菌EBS05 誘導處理后7 ~15 d,POD和PPO活性均顯著提高,且產(chǎn)生新的同工酶譜帶。從PAL活性變化結(jié)果來看,用生防細菌EBS05 誘導處理后第5 d起,其活性逐漸增加,并于第9 d 后(對照開始發(fā)病),始終維持在較高的活性水平。內(nèi)生細菌EBS05 誘導處理再接種TYLCCV 后,PPO活性變化更為敏感,其高峰值出現(xiàn)在接種后第3 d,早于PAL、POD和SOD活性高峰值的出現(xiàn)。由此可以推測,內(nèi)生細菌EBS05誘導番茄對TYLCCV 的抗病性可能與番茄體內(nèi)酚類代謝途徑密切相關。

[1] HARRISON B D,ROBINSON D J.Natural genomic and antigenic variation in whitefly transmitted geminivirus(Begomoviruses)[J].Annual Review Phytopathology,1999,37:369-398.

[2] 何 鑫,趙統(tǒng)敏,趙麗萍,等.間作及幾種物理防治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控效果[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5):86-90.

[3] PICO B,DIEZ M J,NUEZ F.Viral diseases causing the greatest economic losses to the tomato cropⅡ.The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a review[J].Scientia Horticulturae,1996,67:151-196.

[4] BOULTON M I.Gemini viruses:major threats to world agriculture[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3,142:143.

[5] POLSTON J E,ANDERSON P K.The emergence of 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 viruses in tomato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J].Plant Disease,1997,81:1358-1369.

[6] AVGELIS A D,RODITAKIS N,DOVAS C I,et al.First report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on tomato crops in Greece[J].Plant Disease,2001,85(6):678.

[7] 劉劍峰,肖啟明,張德詠,等.番茄黃化曲葉病(TYLCV)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3,29(13):70-76.

[8] 孫書娥,唐前君,劉 勇,等.RNA 沉默介導的轉(zhuǎn)基因煙草抗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研究[J].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學報,2013,21(5):530-536.

[9] 唐前君.雙生病毒外殼蛋白和傳毒相關蛋白基因介導的病毒抗性研究[D].長沙: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

[10] ABDELBACKI A M,TAHA S H,SITOHY M Z,et al.Inhibition of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using whey proteins[J].Virology Journal,2010,7:26-30.

[11] 王春梅.丁子香酚和接種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對番茄幾丁質(zhì)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響[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5(9):78-80.

[12] 邢衛(wèi)鋒,丁雪玲,柯紅嬌,等.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生防菌的篩選及防治效果研究[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9):110-112.

[13] 周 蕊.內(nèi)生細菌EBS05 誘導煙草抗TMV 機理的研究[D].鄭州: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3.

[14] FRIEDMANN M,LAPIDOT M,COHEN S,et a1.A novel source of resistance to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exhibiting a symptomless reaction to viral infec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8,123(6):1004-1007.

[15] 易 龍,嚴占勇,肖崇剛,等.拮抗疫病芽孢桿菌對辣椒的控病及誘導抗性[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8):48-51.

[16] 姜慧芳,任小平.干旱脅迫對花生葉片SOD活性和蛋白質(zhì)的影響[J].作物學報,2004,30(2):169-174.

[17] 覃 鵬,孔治有,劉葉菊,等.不同破除休眠處理對小麥新種子POD活性的影響[J].中國糧油學報,2012,27(6):5-8.

[18] 雷東鋒,蔣大宗,王一理.煙草中多酚氧化酶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活性控制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37(12):1316-1320.

[19] 劉太國,李永鎬,陳萬權(quán).水楊酸對感染TMV 煙草葉片PAL活性的影響[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8):111-114.

[20] 蘇 杭,王春梅,陳 浩,等.丁香酚對煙草抗煙草花葉病毒的誘導作用初探[J].農(nóng)藥學學報,2012,14(1):24-29.

[21] 文才藝.煙草感染PVYN后生理生化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D].沈陽: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1999.

[22] 劉素純,蕭浪濤,廖柏寒,等.鉛脅迫對黃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17(2):300-304.

[23] 于 力,孫 錦,郭世榮,等.苯并噻二唑誘導番茄對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抗性[J].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9(1):71-75.

[24] 黑銀秀,朱為民,郭世榮,等.核黃素和接種番茄黃化曲葉病毒對番茄葉片防御酶活性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2011,31(11):2252-2258.

[25] 高必達,陳 捷.生理植物病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53-160.

猜你喜歡
曲葉同工酶黃化
菌源同工酶分析揭示菌源DPP4同工酶是潛在的抗2型糖尿病靶點
遺傳(2023年8期)2023-08-25 06:59:00
侵染番茄的曲葉病毒檢測及遺傳變異分析
中國蔬菜(2021年5期)2021-06-15 14:29:18
缺糖基轉(zhuǎn)鐵蛋白與線粒體同工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臨床應用
黃化安全性保障
嶺石葉面鐵肥 缺鐵黃化
淺析溫室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防治
中國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7
吐魯番地區(qū)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防控技術(shù)
茶葉多酚氧化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進展
茶葉通訊(2014年2期)2014-02-27 07:55:39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發(fā)生與防治策略
長江蔬菜(2013年21期)2013-04-02 15:24:21
不同生長期香椿抗氧化作用及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析
食品科學(2013年17期)2013-03-11 18:26:43
故城县| 平泉县| 如东县| 赣州市| 霍州市| 榆中县| 株洲县| 襄汾县| 永修县| 西畴县| 五寨县| 南靖县| 宜章县| 大连市| 通城县| 巴彦县| 吴川市| 鄱阳县| 汉川市| 平度市| 南康市| 兴安盟| 固阳县| 滨海县| 温泉县| 保靖县| 寿阳县| 仁布县| 凤山县| 安国市| 治多县| 会理县| 沾化县| 巩留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阳县| 习水县| 靖边县| 雅江县| 饶平县| 封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