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科,李寒旭
(安徽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隨著我國煉油工業(yè)加工高硫原油比例的不斷上升,高硫石油焦(硫含量大于3%)的產(chǎn)量逐年增加。硫含量較高,導致其利用范圍較為狹窄[1-2]。因此,拓寬高硫石油焦的應用研究受到了關注和重視。
許多研究認為,石油焦具有含碳量高、灰分低、發(fā)熱量高等特點[3-8],采用氣流床氣化制取合成氣是一項有效、清潔利用高硫石油焦的途徑。而氣流床氣化溫度高、停留時間短,對入爐原料的粒度具有嚴格的控制,原料的可磨性指數(shù)是氣化爐設計和制粉系統(tǒng)運行的重要參數(shù)。國內(nèi)外許多學者針對單煤、混煤可磨性變化規(guī)律以及影響煤的可磨性大小因素和預處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目前為止,國內(nèi)外對高硫石油焦可磨性指數(shù)進行深入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本文探討了高硫石油焦及不同比例配煤可磨性指數(shù)變化規(guī)律和采用球磨機磨制后粒度分布,找出不同種類高硫石油焦在配煤中較佳的摻配比例,同時為高硫石油焦配煤氣化的磨制系統(tǒng)提供理論指導。
高硫石油焦B、C(硫含量均大于3%)和淮北煤A,煤樣、石油焦樣的工業(yè)分析和元素分析見表1。
表1 煤樣、石油焦樣的工業(yè)分析、元素分析Table 1 Proximate and ultimate analysis of coal and petroleum coke samples
HM-60 型哈氏可磨性指數(shù)測定儀;BT-2003 激光粒度分析儀。
1.2.1 配煤 原煤、石油焦在空氣中充分干燥,制樣至0.63 ~1.25 mm,將石油焦B、C 分別與A 煤按質量比為1∶3,1∶2,1∶1 進行配煤,A、B 配煤方案記為AB1、AB2、AB3,A、C 配煤方案記為AC1、AC2、AC3。
1.2.2 哈氏可磨性指數(shù)測定 稱取50 g 樣品,放入哈氏可磨性指數(shù)測定儀中,用孔徑為0.071 mm的篩子在振篩機上篩分20 min。稱量篩上和篩下物的質量并查標準曲線,得出各單樣和配煤的HGI。當篩下物與篩上物質量之和小于49.5 g 時,也就是實驗過程中樣品的質量損失大于0.5 g,實驗失敗,必須重新實驗。
1.2.3 球磨機磨制及粒度分布測定 稱取50 g 樣品,放入行星式球磨機中,設定球磨機頻率為250 Hz、時間為5 min。采用激光粒度分布儀測定單樣及配煤樣品的粒度分布。
淮北煤A 和石油焦的HGI 值見表2。
表2 A、B、C 單樣的HGI 測定結果Table 2 HGI Measurement results of single samples
由表2 可知,石油焦B、C 的HGI 值分別為32.73,73.97,在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數(shù)分級中,石油焦B 屬于難磨等級,C 屬于中等可磨等級,從石油焦B、C 的外觀形狀上看,石油焦B 為彈丸焦、C 為海綿焦。研究表明[9-10],彈丸焦的形成是由于重質原油的開采加工比重逐漸增大,導致原料密度大、粘度大、殘?zhí)恐蹈?、酸值高、膠質、瀝青質含量高、重金屬尤其是Ni、V 能夠促進彈丸焦的生成。Ellis 等[11]對比研究了彈丸石油焦和海綿石油焦的性質,結果表明,彈丸焦的硬度明顯高于海綿焦,與本實驗得出的結果一致。而A 煤的HGI 值為74.13,與海綿焦C的HGI 值幾乎相等,而遠遠高于彈丸焦B,屬于中等可磨煤等級。
各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見表3。
表3 B、C 石油焦與A 煤配煤實驗結果Table 3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B,C petroleum coke and coal blending
由表3 可知,在AB 配煤中,A 煤與B 石油焦的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41.4,隨著B 石油焦在配煤中比例的增加,HGI 值逐漸降低;在AC 配煤中,A 煤與C石油焦的可磨性指數(shù)幾乎相等,隨著C 石油焦在配煤中比例的增加,HGI 值呈升高趨勢,配煤AC3(即C 在配煤中占50%)的HGI 值接近C 石油焦。兩組配煤的HGI 值均小于各自的加權平均值。
因此,針對B 石油焦等可磨性較差的焦樣,可以選取不同比例石油焦摻配到可磨性相對較好的煤中,然后去磨制,在達到氣化爐粒度要求范圍,同時又能夠節(jié)省能量。
趙亮等[12-14]研究表明,混煤的可磨性與單煤不呈線性關系,并非兩個組分煤種加權平均,而是趨向于難磨的煤,可磨性差異越大的兩種煤摻混時,混煤的可磨性更加趨向于難磨煤種?;烀悍鬯闀r,由于各單煤的機械性質不同,相互之間必然產(chǎn)生影響,使得混煤的粉碎過程不同于各單煤?;烀旱腍GI 與單煤的HGI 及混配比例有關,對于兩種不同HGI 煤種混合粉碎時,混煤中難磨煤對易磨煤的破碎有促進和阻礙兩種可能。兩種相近的煤種進行混合時,混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趨近于線性,當兩種相差較大的煤種混合時,混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數(shù)具有非線性的關系。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與配煤煤種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不大(<14),呈線性關系,當煤種的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較大時,則線性關系較差。AB、AC 兩組不同配煤比例與HGI 關系線性回歸方程見圖1、圖2。
圖1 AB 不同配煤比例與HGI 關系Fig.1 AB different blending proportion relationship with HGI
圖2 AC 不同配煤比例與HGI 關系Fig.2 AC different blending proportion relationship with HGI
從圖中可以得到:B 石油焦與A 煤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隨著配煤比例呈現(xiàn)出很好的線性關系,相關度R=0.998 4,計算值幾乎等于其實驗值,而A 煤與B 石油焦的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14;C 石油焦與A煤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隨著配煤比例的線性關系較差,相關度R 僅為0.250 4,而A 煤與C 石油焦的可磨性指數(shù)幾乎相等。即石油焦配煤可磨性的線性關系為當兩者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較大時線性能夠較好的遵循線性可加原則,反之相反。此結論與文獻所述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文獻中配煤所指不同煤種之間的混配結果,本文中配煤是不同種類的高硫石油焦與煤進行配煤的結果,石油焦的產(chǎn)生及機械性質與煤不同所致。
可磨性指數(shù)測定的理論依據(jù)是磨碎定律,即將固體物料磨碎成粉消耗的能量與其新產(chǎn)生的表面積成正比。不同煤種的機械性質、礦物質含量不同,因此不同煤的破碎機理不同,采用相同的能量去破碎,得到的粒度分布是不同的。本文探討了不同可磨性指數(shù)的石油焦、煤及其配煤在相同條件下磨制后的粒度分布,見圖3、圖4。
圖3 AB 配煤磨制后的粒度分布Fig.3 The grind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AB blending samples
由圖3 可知,在AB 配煤中,B 石油焦和A 煤及配煤的粒度分布趨勢相近,隨著B 石油焦的比例增加,球磨5 min 后粒度分布中大粒徑顆粒占的比例逐漸增加,當完全是B 石油焦時,大顆粒所占比例遠遠大于單一的A 煤和AB 配煤。此結果與AB 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規(guī)律一致,即可磨性指數(shù)大的樣品磨制后的粒度也小。同時也再一次表明,難磨煤或石油焦中配入一定比例的易磨煤,在磨制過程中,兩種煤之間相互破碎,破碎后的粒度趨向于小粒徑,達到氣化爐用煤的粒度要求。
圖4 AC 配煤磨制后的粒度分布Fig.4 The grind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AC blending samples
由圖4 可知,在AC 配煤中,隨著配煤中C 石油焦的比例增加,大粒徑顆粒占的比例逐漸增加,并不明顯,配煤AC1、AC2、AC3 的粒度分布曲線幾乎重合,雖然C 石油焦與A 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幾乎相等,但是單一C 石油焦磨制后的粒度卻明顯大于A 煤?;烀旱钠扑樘匦圆⒉坏韧趩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即使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不大的兩個單樣,經(jīng)過相同能量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可能相差較大。
(1)不同種類的高硫石油焦由于產(chǎn)生的條件不同,可磨性指數(shù)也不同,彈丸石油焦B 的可磨性指數(shù)(32.73)遠小于海綿石油焦C(73.97)。配入一定比例可磨性指數(shù)相對較高的A 煤(74.13),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增加,即在可磨性差的石油焦中配入合適的煤、選擇合適的混配比例可以提高混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
(2)采用可磨性指數(shù)相差很大的A 煤與石油焦B 進行配煤時,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呈現(xiàn)出很好的線性關系,計算值幾乎等于其實驗值;而可磨性指數(shù)幾乎相等A 煤與石油焦C 進行配煤時,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與配煤比例線性關系很差,且兩組配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均小于各自的加權平均值。
(3)經(jīng)過球磨機在相同條件(磨前粒度0.63 ~1.25 mm)磨制5 min 的粒度分布可知,AB、AC 配煤均隨著石油焦在配煤中比例增大,大顆粒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赡バ灾笖?shù)大的樣品磨制后的粒度也較小。在難磨石油焦中配入一定比例的易磨煤,在磨制過程中,兩種煤之間相互破碎,破碎后的粒度趨向于小粒徑。
[1] Zhan X L,Zhou Z J,Wang F C.Catalytic effect of black liquor on the gasification reactivity of petroleum coke[J].Appl Energy,2010(87):1710-1715.
[2] 繆超,宋愛萍.我國高硫石油焦市場現(xiàn)狀和預測[J].石油規(guī)劃設計,2012(1):16-18.
[3] Wu Y Q,Wu S Y,Gu J,et al.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O2gasification reactivity between coal char and petroleum coke[J]. Trans I Chem E,Part B,Process Saf Environ Prot,2009(87):323-330.
[4] 趙子明.高硫石油焦的工業(yè)利用前景分析[J].中外能源,2006(5):65-68.
[5] 王文選.石油焦與煤混合燃料熱重分析研究[J].燃料化學學報,2004(5):522-525.
[6] 趙虹,鄭敏,周永剛.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可磨性指數(shù)變化和破碎特性[J].能源工程,2006(6):29-31.
[7] Vuthaluru H B,Brooke R J,Zhang D K.Effects of moisture and coal blending on Hardgrove[8]Grindability Index of Western Australian coal[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3(81):67-76.
[8] Sahoo B K,De S,Meikap B C. Improvement of gr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dian coal by micro-wave pre-treatment[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1(92):1920-1928.
[9] 白連峰,郭守學,付紹烽,等. 焦化裝置彈丸焦生成的原因及對策[J].煉油與化工,2011,22(1):17-19.
[10]梁朝林,吳世逵,周國平,等. 關于預防彈丸焦產(chǎn)生的研究[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1,21(1):5-9.
[11]Aliv A.The impact of phase behaviour on coke formation in delayed coking[D].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2002:20-75.
[12]趙亮,熊友輝,夏利民.配煤對可磨性指數(shù)的影響規(guī)律研究[J].熱力發(fā)電,2006(2):54-66.
[13]張妮妮,周永剛,翁善勇,等. 俄羅斯煤和平朔煤混煤的粉碎機理和可磨性規(guī)律研究[J]. 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05,21(6):14-16.
[14]張驍博,趙虹,楊建國.混煤粉碎特性及哈氏可磨性指數(shù)的影響因素研究[J]. 動力工程學報,2011,31(4):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