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钘銘,徐光興,青柳肇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管理學院,福建 福州350122;2.華東師范大學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上海200062;3.早稻田大學 人間科學學術院,日本 東京359-1192)
外語焦慮是制約外語學習的主要情感變量之一。外語焦慮(Foreign Language Anxiety)概念由Horwitz等學者于1986年提出,“外語焦慮緣起于外語學習過程的獨特性,是一種集課堂外語學習的自我知覺、信仰、情感和行為于一體的獨立的復合情緒”;“外語焦慮能夠引發(fā)學習者對外語學習的負性情緒反應,對外語學習具有阻礙作用”。[1-2]研究表明,處于焦慮中的外語學習者受到焦慮中高危成份“擔憂”的干擾,增強了任務反應的認知,卻限制了對任務本身的認知,因此在外語學習的速度和準確性的行為表現上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3]Dewaele和Furnham指出,高焦慮對認知自動化加工水平的削弱會嚴重阻礙外語使用的流暢性,尤其是高焦慮與人格中的高內向特質結合時,這種阻礙的程度會更深。[4]以人格特質為基礎的交流意愿缺失(un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概念由 Burgoon提出,指回避或低估口語交流的一種持續(xù)性傾向。[5]就外語學習而言,探討交流意愿缺失和外語焦慮的關系及內在作用機制,有助于找到提升外語學習流暢性的途徑。已有研究針對外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關系的探討較少,并且關注的外語語種為英語,[6]以日語為對象的相應研究尚未涉及。
近年來,在文化交流、經濟發(fā)展等社會需求的推動下,全國范圍內學習日語的人數在不斷增長,以高校為例,日語已成為高校大學生選擇學習的第二大外語。[7-9]日語學習焦慮也逐漸引起了研究者們的關注,已有研究側重于梳理焦慮對日語學習行為的影響,[10-11]本研究重點探討大學生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關系,揭示兩變量之間的影響狀況,以期從高校學習心理咨詢與輔導的角度找到提升大學生日語學習效果和使用流暢性的策略。
選取上海、福建、江蘇、山東地區(qū)四地高校的非日語專業(yè)大學生作被試,日語為其第二外語,共發(fā)放問卷553份,回收有效問卷506份,有效回收率為91.5%。其中男生197人,女生309人,年齡范圍在17-24歲之間;大一176人,大二197人,大三133人。
采用Horwitz,Horwitz,Cope編制的外語課堂焦慮量表(FLCAS)的中文修訂版,[1]以及Burgoon編制的交流意愿缺失量表的中文修訂版作為參照。[5]外語課堂焦慮量表共31道題,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907。交流意愿缺失量表共26道題,包含接近-回避和回報兩個維度,各維度內部一致性系數α分別是0.850和0.825,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62。兩個量表均按照5級評分法進行評定,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排列,選擇相應的選項依次記1、2、3、4、5分。統(tǒng)計結果以“分數越高,外語焦慮感越強、交流意愿越缺失為基準”。
以團體方式施測,由經過培訓的主試發(fā)放量表并講解量表填寫注意事項,待被試填答完成之后,由主試當場回收量表。回收后,使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描述統(tǒng)計、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
表1 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總體狀況
由表1可知,大學生的日語焦慮呈中等水平(2.88分),接近中間值。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的整體水平不高(2.49分),被試的回答集中分布在“不符合”到“不確定”之間,呈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接近-回避和回報維度均低于中間值。
表2 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性別差異(±s)
表2 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性別差異(±s)
注:*P<0.05;**P<0.01;***P<0.001(下同)
男女t 88.33±17.38 89.52±15.81 -0.621交流意愿缺失總分 65.38±11.88 64.54±11.07 0.655接近-回避 37.04±8.09 38.10±7.65 -1.221回報 28.34±6.31 26.44±5.96 2.790日語焦慮總分**
1.性別差異
從表2可知,男女大學生在日語焦慮總分和交流意愿缺失總分上的差異并不顯著。從交流意愿缺失的各維度來看,回報維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生明顯高于女生,而在接近-回避維度上,男女生并無顯著差異。
2.年級差異
表3中的結果顯示,大學生日語焦慮水平的年級分布狀況表現為,大二最低,大一較高,大三最高;日語焦慮總體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事后檢驗發(fā)現,日語焦慮的年級差異主要體現在大二和大三學生之間,大三學生的日語焦慮水平顯著高于大二學生的水平。但是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總體上不存在年級差異,且接近-回避和回報維度上也不存在年級差異。
表3 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年級差異(±s)
表3 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年級差異(±s)
0.01日語焦慮總分 87.24±16.74 86.21±15.90 91.33±16.12 4.579* ③﹥②①大一 ②大二 ③大三 F LSDP﹤交流意愿缺失總分 64.32±10.74 64.66±10.26 64.91±12.00 0.053接近-回避 38.92±8.19 37.80±6.81 37.63±8.27 0.433回報25.41±5.57 26.86±6.36 27.28±6.02 1.533
1.日語焦慮與交流意愿缺失的相關分析
從表4可知,大學生日語焦慮與交流意愿缺失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表4 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的相關分析(r)
2.不同日語焦慮水平交流意愿缺失的比較分析
為了探討不同日語焦慮水平的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水平的差異,按日語焦慮總得分分別取高分端和低分端各27%的被試組成高焦慮組和低焦慮組,[12]對這兩組被試的交流意愿缺失狀況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5。
由表5可知,日語焦慮水平不同的大學生在接近-回避維度、回報維度以及交流意愿缺失總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日語焦慮水平越高,所表現出的交流意愿缺失程度也越高。
表5 不同日語焦慮水平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的比較分析(±s)
表5 不同日語焦慮水平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的比較分析(±s)
高日語焦慮組 低日語焦慮組t交流意愿缺失總分 68.07±11.90 59.62±10.76 5.454***接近-回避 40.30±8.05 34.42±7.82 5.418***回報 27.78±6.61 25.20±5.68 3.062**
3.日語焦慮與交流意愿缺失的回歸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討交流意愿缺失各維度對日語焦慮的預測作用,以交流意愿缺失的接近-回避和回報維度作為自變量,以日語焦慮作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交流意愿缺失的兩個維度均進入了日語焦慮回歸方程,按作用大小依次為接近-回避維度、回報維度。其中接近-回避維度的預測力最大,解釋量為9.2%,兩維度的聯合解釋量為10.3%。這說明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的各維度是日語焦慮的有效預測變量,并且對日語焦慮水平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表6 日語焦慮與交流意愿缺失的回歸分析
大學生的日語焦慮呈中等水平,說明他們在日語學習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焦慮。究其原因,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與日語課程因素有關,如教師的授課風格、課程進度安排情況是否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一致、是否有利于學生融入課堂氛圍等;另一方面與文化因素有關,漢語和日語所體現的文化特征不同,在思維習慣和話語表達形式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學生在日語學習中也會因為對這些差異的不適而產生焦慮體驗。
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日語焦慮水平不存在性別差異,但是存在年級差異,日語焦慮水平在三個年級上的分布趨勢為中間低、兩頭高。說明大一作為學習日語的起步階段存在適應問題,對日語課堂學習情境的適應過程會引發(fā)一定的日語焦慮體驗;經過一年的學習,大二進入了適應階段,日語焦慮水平會得到相應程度的緩解;大三日語焦慮水平再次升高,且與大二階段形成了顯著差異,說明進入大三之后,隨著專業(yè)課學習任務的加重,日語學習占用的時間對專業(yè)學習時間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使得學生在花費時間學習專業(yè)還是第二外語的問題上形成了強烈的心理沖突,這一沖突導致的最直接的心理防御反應方式是,盡可能少地消耗時間于日語課的準備和學習上,由此會降低學生的日語學習效能感,增加日語焦慮體驗。從大學生第二外語學習的角度來看,日語焦慮輔導的需求時段和切入時機是大一和大三階段,其中大三是日語焦慮輔導的重點時期,大三學生是日語焦慮輔導的重點人群。
研究表明,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的總體水平不高,呈中等偏下水平。說明整體而言,大學生并不存在明顯的回避或低估口語交流的持續(xù)性傾向,交流意愿處于常態(tài)范圍,他們確認自己接近并參與交流情境的可能性程度適中,同時也沒有呈現出刻意判斷交流是否具有回饋性特征的趨勢。
從性別差異的角度來看,男生和女生交流意愿缺失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回報維度上,男生顯著高于女生,說明處在交流情境中的男生,若判斷此交流不具有回饋性就會遏制自身的交流意愿,表現出交流意愿缺失的狀態(tài)。回報維度的作用在于區(qū)分個體是否認為交流具有回饋特征,若他人給予傾聽、理解、表現出誠實則具有回饋性,若他人表現出忽視則不具有回饋性。男性和女性的性別角色特征具有一定的差異,社會中對男性具備男子氣概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迫使男性無法公開表露自己的弱點和不足。[13-14]這些性別角色特質及性別刻板印象在人際交流中的自然表露必然會導致男性對交流中的真誠、信任等回饋期待低,而女性對交流中的真實、誠信等回饋期待高,因此男性在回報維度上的交流意愿缺失程度也比女性高。
研究表明,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與日語焦慮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不同日語焦慮水平的大學生,在交流意愿缺失的總體程度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日語焦慮水平越高,交流意愿缺失程度也越高。在接近-回避維度和回報維度上,日語焦慮水平不同的大學生也存在顯著差異,日語焦慮水平高的大學生在日常交流中會出現明顯回避口頭交流的持續(xù)性傾向,同時,他們認為口頭交流不具有回饋特征的傾向也更為突出,因此整體上會出現排斥、躲避口頭交流的狀態(tài)。
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交流意愿缺失的接近-回避維度和回報維度是日語焦慮的有效預測變量,這說明以人格特征為基礎的交流意愿缺失變量是大學生日語焦慮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交流意愿缺失的接近-回避維度是對人格中焦慮、內向等特質內容的反映,而已有研究發(fā)現,外向和內向學習者在外語學習中的差異主要表現為,在以人際壓力為特征的正式場合中,外向學習者使用外語進行口語表達和交流時比內向學習者更加流利。[4]因此,與外向的人相比,內向的人所體驗到的交流焦慮感更高,當出現交流焦慮時,個體通常會表現出對交流情境的退縮與回避,而不是積極參與,即使是必須進入交流場景時,具有交流焦慮的個體也會以沉默狀態(tài)出現。交流意愿缺失和外語焦慮中所共有的交流焦慮特征促成了兩者之間的正向影響關系。
大學生的日語焦慮呈中等水平,并且存在年級差異,大三學生的日語焦慮水平明顯高于大二學生;大學生的交流意愿缺失呈中等偏下水平,在回報維度上存在性別差異,男生顯著高于女生。大學生的日語焦慮和交流意愿缺失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接近-回避型和回報型的交流意愿缺失是日語焦慮的重要預測變量。就第二外語學習而言,日語焦慮輔導的需求時段和切入時機是大一和大三階段,其中大三是日語焦慮輔導的重點時期,大三學生是日語焦慮輔導的重點人群,調節(jié)交流意愿缺失程度是干預日語焦慮水平的重要途徑,男生的調節(jié)任務重于女生。
綜上所述,在第二外語教學中,除了加強教師在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理論和方法素養(yǎng)外,還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注重外語學習心理輔導工作,促進外語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1] Horwitz E.K.,Horwitz M.B.,Cope 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70(2):125-132.
[2] Horwitz E.K.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1):112-126.
[3] MacIntyre P.D.How does anxiety affect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reply to Sparks and Ganschow[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5,79(1):90-99.
[4] Dewaele J.M,Furnham A.Personality and speech production:A pilot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28(2):355-365.
[5] Burgoon J.K.The un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scal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76,43:60-69.
[6] Liu M.H.,Jackson J.An exploration of Chinese EFL learners’un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d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2008,92(1):71-86.
[7] 修剛.中國高等學校日語教育的現狀與展望——以專業(yè)日語教學為中心[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5):1-5.
[8] 李佳.中日兩國日語教育現狀之比較[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27(5):26-28.
[9] 楊月枝.我國高校日語教育現狀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11-112.
[10] Aida Y.Examination of Horwitz,Horwitz,and Cope’s construct of foreign language anxiety:The case of students of Japanese[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2):155-168.
[11] Saito Y.,Samimy K.K.Foreign language anxiety and language performance:A study of learner anxiety in Beginning,intermediate,and advanced-level college students of Japanese[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6,29(2):239-249.
[12] 吳明?。畣柧斫y(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66-172.
[13] 王道陽,張更立,姚本先.大學生性別角色觀的差異[J].心理學報,2005,37(5):658-664.
[14] Bekker H J.Mens-Verhulst J.V.Anxiety disorders:Sex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degree and background,but genderneutral treatment[J].Dender Medicine,2007(4):17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