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慧,林 虹(海南省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570311)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當今世界范圍內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近年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趨勢,同時發(fā)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也越來越多[1]。目前已經能夠應用藥物、介入和外科手術等多種方法對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治療,但仍存在不少尚待解決的問題,如藥物的不良反應等[2-3]。藥物不良反應本身也可引起嚴重的心理、生理反應,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學者的調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15%左右的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在藥物治療中存在壓力失調癥狀,如易出現(xiàn)惡心、嘔吐、煩躁等,并同患者獲得的心理支持、教育程度及治療滿意度密切相關,說明對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干預是一個長期的不間斷的過程[4-5]。而隨著護理觀念的發(fā)展,當前人性化護理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應用主要是使患者的心理狀況被改善,增加患者對疾病的可控制感,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理狀況,提高生活質量[6]。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人性化護理對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藥物治療預后不良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選擇在本院進行住院治療的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140例,入選標準:符合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診斷標準;年齡20~40歲;男女不限,依從性好;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伴發(fā)惡性腫瘤、膠原性疾病、敗血癥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并發(fā)嚴重高血壓者患者;其他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頸椎病、胃及食管反流所致的胸痛者。根據(jù)隨機抽簽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0例,治療組中男36例,女34例;平均年齡(35.63±4.12)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4.52±3.33)年;工作情況:全日制56例,半日制10例,未工作4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齡(35.63±3.64)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4.48±3.22)年;工作情況:全日制55例,半日制10例,未工作5例。經過對比,兩組的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與工作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所有患者都給予藥物治療,給予氯比格雷片75mg,每日1次;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片20mg,每晚1次,干預周期為3個月。對照組在藥物治療期間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根據(jù)醫(yī)囑進行用藥、預約各類檢查、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經過;嚴密監(jiān)護患者病情,準確實施護理操作,加強飲食干預。
在此基礎上治療組給予積極地人性化護理,首先是提高護理設施人性化水平,創(chuàng)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加強溝通技巧訓練,強化心理護理意識。樹立護理人文關懷能力評價指標,制定科學的護理人文關懷能力培養(yǎng)方案。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爭取患者的理解,并努力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是嚴格地遵照護理操作規(guī)程,提升技術操作水平,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持續(xù)的優(yōu)質服務,患者入院時,由護士做好入院宣教及評估,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詳細回答患者提問。護士長每日進行護理實施情況檢查、督促,了解護理落實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快速作出變異分析和處理,及時進行護理質量評價。積極進行漸進性肌肉放松護理干預,要求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一組肌群(手和前臂、上臂、前額、而頰和鼻子、下頜、頸部、胸肩和后背、腹部、大腿、小腿、足)上,然后繃緊肌肉持續(xù)5~7s,隨后放松肌肉,從而體驗到緊張和放松的不同感覺,并掌握放松的方法,每天3次,每次30min。
1.3 觀察指標 總體療效標準: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為有效;無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心功能療效評定標準:觀察治療前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的變化,采用超聲心電圖判斷心功能改善情況,LVEF正常值為50%~65%。Rotterdam癥狀檢測量表評價:所有患者都干預前后進行Rotterdam癥狀檢測量表評價,其主要用來評價患者不良反應,分數(shù)越高,說明不良反應越嚴重。狀態(tài)焦慮問卷調查:在干預前后進行調查,其主要用于描述一種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如緊張、恐懼、憂慮和神經質,得分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AS13.0軟件進行分析,并兩組資料數(shù)據(jù)進行均數(shù)、標準差與百分比的計算,以及正態(tài)性檢驗、方差齊性檢驗與χ2分析等,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總體療效對比治療組70例患者中,顯效40例,有效2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1.4%;對照組70例患者中,顯效20例,有效32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74.3%,兩組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05,P<0.05)。
2.2 超聲心動圖指標對比經過觀察,兩組在干預前LVEF值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LVEF值均有上升(P<0.05),但治療組LVEF值上升更明顯,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LVEF值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LVEF值變化比較(±s)
?
2.3 不良反應癥狀評分對比經過觀察,兩組干預前的不良反應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評分都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明顯,同時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癥狀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不良反應癥狀評分對比(分,±s)
?
2.4 狀態(tài)焦慮評分對比經過觀察,干預前兩組狀態(tài)焦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評分都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在組內與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狀態(tài)焦慮評分對比(分,x±s)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動脈硬化導致器官病變的最常見類型,多發(fā)病于中老年人,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非傳染病之一[7]。但是當前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與診斷技術的提高,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在青年人中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從發(fā)病機制上來說,炎癥、斑塊破裂、血管內皮功能受損、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等因素單獨或同時起作用,互相影響,促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fā)生[8-9]。
藥物、介入和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方法,當前單獨應用藥物治療的比較多,比如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調脂等治療,但是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影響著藥物治療的效果[10]。主要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可引起一系列復雜的病理、生理變化,而藥物的不良反應可能會加重這種變化,導致預后效果不好[11]。
當前研究顯示,積極的護理干預可減輕青年患者應激反應,降低焦慮、抑郁情緒,增強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2]。采用人性化激勵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充分調動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行為的改善,最終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主要采用集體討論、榜樣患者發(fā)言、意見反饋等形式根據(jù)患者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交流,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開展人性化干預,系統(tǒng)、全面教授、反復強調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識和技巧,利于患者全面掌握知識[13]。也促進患者形成正確的疾病意識,建立積極的信念和態(tài)度,調整心態(tài)積極面對疾病。本文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1.4%,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3%,兩組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前的不良反應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評分都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明顯,同時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人性化護理能有效改善預后。
當前一些藥物在應用中,可對機體的正常細胞,特別是增殖旺盛的上皮細胞,如骨髓細胞、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等損傷嚴重,并對機體重要器官等也有一定不良反應,從而帶來一定的不良反應[14]。本文兩組干預前的不良反應癥狀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評分都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干預前對比差異明顯,同時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主要在于人性化護理的協(xié)同作用,可分散注意力,降低肌肉的緊張感,喚醒副交感神經興奮性,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產生與應激反應完全相反的生理、精神和情緒的無緊張狀態(tài),從而增強患者對不良反應的耐受能力。
研究顯示,積極地放松訓練能夠抵消生理和心理應激的負面影響,使人的身體、心理、精神重新恢復平衡和協(xié)調,能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本文干預前兩組狀態(tài)焦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評分都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在組內與組間對比差異都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人性化護理也可以降低交感神經張力,使機體緊張水平下降,有利于對抗各種應激,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總之,人性化護理在青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藥物治療中的應用能有效改善預后,緩解焦慮抑郁情緒,從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1]谷高玲,陳娟,趙國安,等.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的67例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3,40(17):76-77.
[2]張振鵬,李軍,馮玲,等.血管內超聲評價中藥干預冠脈臨界病變的研究概況[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8):985-986.
[3]呂峰.從眾對成人學習的影響:動機和行為[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2010,98(4):98-100.
[4]李文慶,張春芳,鄧立菊,等.經微導管注射替羅非班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術中無復流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 志,2013,15(7):928-930.
[5]袁美蓮,喻堅.成人教育理論在護理查房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護理,2006,12(26):2533-2534.
[6]李曉英,陳還珍,鄭嫻勇,等.西洛他唑與氯吡格雷對ACS患者抗炎作用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101-103.
[7]徐翔,方秋萍.上城區(qū)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及利用狀況分析[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0,22(10):73-74.
[8]傅華,傅東波,丁永明.健康自我管理活動指南[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112-113.
[9]潘君枝,應志敏,胡煒.地佐辛注射液對急性冠脈綜合征鎮(zhèn)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師,2013,16(6):885-887.
[10]李露露,張敏麗,張大慶.急性冠脈綜合征并發(fā)2型糖尿病患者中聯(lián)合降脂的效果[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2(11):985-988.
[11]孫元芬,胡小燕,王海濱,等.強化降脂治療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并發(fā)糖尿病老年患者炎癥因子和預后的影響[J].中國醫(yī)刊,2013,48(2):33-35.
[12]Warsi A,Lavalley MP,Wang PS,et al.Arthriti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s: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n pain and disability[J].Arthritis Rheum,2003,48(8):2207-2213.
[13]趙麗,翟新梅,王警健.優(yōu)質護理在減少CT增強掃描造影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的作用[J].職業(yè)與健康,2013,29(11):1402-1404.
[14]楊小燕,吳桂芽.人文關懷護理在傳染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3,21(2):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