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甲午戰(zhàn)爭前日本強軍過程述論

2014-12-17 08:40:42
大連大學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兵學陸軍海軍

陳 巍

(洛陽師范學院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學界對于甲午戰(zhàn)爭前日本的軍事擴張研究頗豐,①①相關研究有:松下芳男:《日本軍制史論》,東京:有斐閣1956年;藤原彰:《日本軍事史(上)》,東京:社會批評社2006年;坂本祐信:《近現(xiàn)代日本軍事史(第1卷)》,東京:fkや書房2012年;外山一郎著,龔建國等譯:《日本海軍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黑野耐:《帝國國防方針的研究》,東京:總和社2000年;黑川雄三著,楊民軍、袁揚譯:《簡明近現(xiàn)代日本軍事戰(zhàn)略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9年;潘俊峰:《日本軍事思想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但有兩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討論:一是明治政府何時開始以中國為假想敵,二是日本強軍的具體過程。本文在學習前輩學者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明治政府領導人的書信和日本軍方資料等材料,對上述兩問題進行論述。

一、明治初期軍隊建立

(一)陸軍的建立

1.陸軍的建立明治政府建立之初,軍事建設就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這是因為軍事建設關系到明治政府的生死存亡,其原因如下:

(1)就國內而言,明治政府是在與德川幕府的斗爭中成立。德川幕府是武士政權,從中央到地方都是武士掌握軍權、行政權。明治政府憑借以西南強藩為主的軍隊在戊辰戰(zhàn)爭中打敗了德川幕府及其殘余勢力,但地方諸藩武士政權還存在。再之,以西鄉(xiāng)隆盛為首的薩摩藩軍隊在明治政府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戰(zhàn)后西鄉(xiāng)隆盛回到薩摩,掌握了藩政的主導權。雖然西鄉(xiāng)隆盛處于“江湖之遠”,但其威震于殊俗,以致于廟堂上的政府首腦仍感到如虎在侍。因此,要維護明治政府,就要建立強大的軍隊。

(2)就國際而言,明治政府繼承了德川幕府時期的“爛攤子”。19世紀中葉以降,日本和中國、朝鮮一樣成為歐美列強逐食的對象,被強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國家主權殘缺、民族自尊受損、國計民生凋敝。明治政府成立之際,它所感到最大威脅來自沙俄。當時,沙俄正想從地中海、印度洋、東北亞三個方面南下,開疆拓土,尋找不凍港。在東北亞,沙俄企圖在朝鮮、日本尋求不凍港,它的野心似乎沒有止境。再加上英國與沙俄對抗,其駐日公使巴克斯有意制造對俄恐怖心理,令日本的主政者對俄深感恐懼。

在這樣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下,明治政府要維護自身的存在,并有所作為,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1870年,山縣有朋從歐洲考察歸來,出任兵部少輔,翌年出任兵部大輔,掌握兵部省實權。山縣有朋旅歐時,看到歐洲的國民軍隊,也想進行效仿。在但當時的條件下,明治政府還無法通過全國征兵建立軍隊,所以只好先以雄藩的兵力作為中央的軍隊。

1871年2月,明治政府發(fā)布命令,要薩摩藩提供步兵4個大隊、炮兵2隊;長州藩提供步兵3個大隊;土佐藩提供步兵2個大隊,騎兵2個小隊,炮兵2隊,組成親兵。到6月末,親兵總數(shù)達到8000人。翌年3月,改親兵為近衛(wèi)軍。

1871年7月14日,明治政府果斷進行廢藩置縣。由于藩的廢止,武士的職務也被廢止,各藩兵也被撤消,為建立中央統(tǒng)一的軍隊開辟了道路。

既要保證有足夠的兵源,又不依靠士族,那么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在全國征兵,所以,山縣有朋強硬主張一舉實現(xiàn)四民(士、農、工、商)皆兵。山縣有朋在曾我祐準等人的支持下,決定采用了“賦兵制”(義務兵役)。1872年11月28日,天皇發(fā)布《征兵之詔》。1873年1月9日,將原有的4鎮(zhèn)臺擴大為6鎮(zhèn)臺,即東京、仙臺、名古屋、大阪、廣島、熊本,兵營14處,共有步、騎、炮、工、輜重等5個兵種,平時兵員3.1萬余名,戰(zhàn)時4.6萬余名。次日頒布《征兵法》,當年在東京鎮(zhèn)臺實行征兵。6月8日,山縣有朋出任陸軍卿。1874年在大阪、名古屋實行征兵,次年推廣到全國。士兵召入鎮(zhèn)臺,逐漸實現(xiàn)對壯兵(士族士兵)的替換。

2.陸軍學校的建立

陸軍教育的開端是大阪兵學寮。1968年,在大村益次郎的努力下,在京都設兵學校,次年改稱兵學寮,并移往大阪。之后又改稱兵學寮青年舍,以培育陸軍將校和士官為目的。1870年改稱大阪兵學寮,分為青年舍和幼稚舍。青年舍培養(yǎng)士官生,幼稚舍教育幼年學生。命令各藩不分士族和庶人派送學生,明治中期的元勛兒玉源太郎、寺內正毅等都曾在此接受教育。同時,外務卿委托法國公使聘請法國軍官,應聘軍官與兵部省簽訂為期3年的聘用合同。1872年,兵學寮移往東京,改稱東京兵學寮。同年4月,青年舍改稱士官學校,幼稚舍改稱幼年學校。

1873年10月,西鄉(xiāng)隆盛由于征韓論失敗,憤而辭職回鄉(xiāng),近衛(wèi)軍大批薩摩派、土佐派軍官也隨他離去,近衛(wèi)軍幾乎就要垮臺。但由于陸軍士官學校已培養(yǎng)出新的軍官,山縣有朋便用這些新軍官來重建近衛(wèi)軍,僅用兩周時間就完成了,這也奠定了山縣有朋“陸軍之父”的地位。1974年8月,制定《陸軍士官條例》,士官學校從兵學寮獨立。1975年開始召收“陸軍士官生”。

(二)海軍的建立

明治政府在接收幕府和各藩軍艦的同時,幾乎把所有的軍官和水兵一起隨艦接收過來。截止1873年,日本海軍軍艦共17艘,總排水量13822噸。為了培養(yǎng)將來所需要的海軍軍官和水兵。1869年9月,在東京筑地的舊廣島藩邸上建立海軍操練所,令薩摩、長州、肥前、筑前等16個藩選派海軍修業(yè)生。1870年11月,將海軍操練所命名為兵學寮,兵部大丞川村純義兼任兵學頭,并根據(jù)新規(guī)定選擇了15名少年生(15—19歲)和29名成年學生(20—25歲),后來被譽為明治海軍之父的山本權兵衛(wèi)就是這15名少年生之一。1873年7月,英國海軍少校道格拉斯率領34人的教官團到達日本,重新制定了海軍兵學寮的規(guī)章制度,開始對海軍學員進行的英式海軍教育。1876年,海軍兵學寮改名為海軍兵學校。

明治初年雖然有海軍操練所,但是這里的學制太長,要學習數(shù)年。為了盡快掌握實際操作技術,1870年3月,日本同英國簽訂一個為期3年的合同,派遣2名學員到英艦上實習,學習航海技術,這是明治維新后,海軍當局正式派遣的第一批留學生。1870年12月制定了留學生規(guī)則,分官選和個人志愿兩種。截止1887年,海軍留學人員派往英國25名,美國21名,法國6名,德國1名,英艦5名,美艦3名,德艦8名。

在引進先進國家的海軍學術和制度方面,對創(chuàng)建時期的日本海軍作出貢獻比留學生更大的,是受聘的外籍老師及技術員。尤其是在海軍兵學寮,以英國海軍少校道格拉斯為首的教官團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不僅海軍兵學寮聘有外籍教官,其他海軍學校和海軍各部也聘請了外籍教官和專家。其人數(shù)僅明治時期估計有98名。其中大部分為英國人,其余是法國人、德國人和美國人[1]15-16。

綜上所述,明治初年,日本的陸海軍都十分弱小,只能夠應付國內的事件。所以,面對沙俄不斷東漸,日本希望能和清國聯(lián)合,共同應對沙俄。但隨著日本開始對外擴張,它與清國之間的摩擦不斷加劇。

二、對清備戰(zhàn)

(一)對清備戰(zhàn)的提出

對于日本來說,朝鮮無論在國家安全還是在經(jīng)濟利益上,都有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因此決不能落入他國之手。日本最低的期望,是朝鮮獨立或中立,不附庸于其他列強,特別是沙俄;最高的期望,是將朝鮮納于自己的統(tǒng)治之下。

明治政府建立后,由于國力有限,所以建立的陸海軍只能自保而已,斷無與大國進行戰(zhàn)爭的可能,而海軍尤弱。“壬午兵變”之后,清國對朝鮮的控制比日本有優(yōu)勢,并且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軍力不斷增強。而自明治初期以來,在琉球、臺灣、朝鮮等問題上,兩國積怨已深。日本領導層對此深懷憂懼,害怕清國一旦對己開戰(zhàn),將無力應對,于是對清備戰(zhàn)就提上了日程。

1882年8月,時任參事院議長的山縣有朋上《關于陸海軍財政上申書》,要求以煙草稅為軍費,進行陸海軍擴充。9月,右大臣(右相)巖倉具視也上《關于海軍擴充意見書》,指出:“我國四面環(huán)海,軍艦若不充實,猶鳥之無翼也……一旦與清國開啟兵釁,進擊則內守不足,退守則攻擊無力。今日即已如此,他年至清國艦隊略備之日,我若依然如今日之景象,則以何御輕侮?用何應緩急?實為寒心,故目下之急務莫如擴張海軍。”[2]130他也提出,為了籌集軍費要征收特別稅。

經(jīng)過政府高層討論,巖倉具視的擴軍建議被確定下來。同年11月24日,天皇敕諭,為擴充軍備,增加征收稅費。由是,作為國策,日本開始以對清國作戰(zhàn)為目標進行海陸軍、特別是海軍擴張。

(二)海軍擴張

1.第一期海軍擴張

1883年2月,時任海軍卿川村純義提出《軍艦整備計劃案》并付諸實行。自1883年起的8年間,每年下拔300萬日元,加上海軍定額造艦費33萬,即每年支出333萬日元。新造艦32艘:大艦5艘、中艦8艘、小艘7艘、水雷炮艦12艘,預定新艦制造費總2664萬日元。當時,各國海軍進步迅速,川村純義感到上述造艦計劃還不夠,并且除造艦外,設置鎮(zhèn)守府和造船所也是燃眉之急,于是提出要發(fā)行海軍公債。

同年12月,日本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西鄉(xiāng)從道出任海軍大臣,他繼承了川村純義的擴軍計劃。1886年以后,政府發(fā)行海軍公債1700萬日元,建造艦艇54艘,總排水量66300噸。大艦向國外訂購,小艦在國內制造,以期提高造艦水平。

2.第二期海軍擴張

第一期海軍擴張之后,海軍的軍艦增加了,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軍港、炮臺等各種設施不完備。但國庫空虛,首相伊藤博文深感困擾。后來他讀書看到意大利開國元勛加富爾鼓勵富豪捐款,以完成海岸炮臺建造,于是從中得到啟示,也想要本國的富豪捐款以建造海防設施。1890年3月,明治天皇聽說這種情況后,當即表示要以身垂范,拿出內帑30萬日元以充海防之資。接著,伊藤博文召集地方官員,讓他們勸諭華族、富豪捐款。日本國民踴躍捐款,總額達238萬日元,都應用在海防上。

1888年2月,海軍大臣西鄉(xiāng)從道提出《第二期海軍軍備擴張計劃》,內容包括自1889年起5年間造艦46艘,并設立鎮(zhèn)守府、改建兵器火藥制造所等,要求5285萬日元,以公債的形式募集,但被內閣否決。1889年開建的只有秋津洲、大島2艦以及水雷艇3艘。

1890年9月,樺山資紀任海軍大臣,當時日本的新艦有5萬噸。樺山資紀踏襲西鄉(xiāng)從道的方針,提出海軍新舊艦應達到20萬噸,先以7年為期,最少建造12萬噸,再加上設置舞鶴、室蘭兩鎮(zhèn)守府,設立火藥制造所等,總額高達7032萬日元。當時的山縣有朋內閣鑒于財政狀況,決定以1891年后5年內,建造巡洋艦2艘、水雷炮艦1艘,總排水量6750噸。同年11月,日本實行議會制,該計劃在議會通過,兩艘巡洋艦中包括“吉野號”。

1891年7月,樺山資紀再次向內閣提出龐大的造艦計劃,自1892年起9年間建造包括4艘鐵甲艦在內的11艘軍艦,總排水量71900噸,另造60艘水雷艇,但因眾議院解散而流產(chǎn)。樺山資紀又把該造艦計劃加以修改,作為自1892年后的7年計劃提交第三屆議會審議,結果被否決。

表1 1881—1890年度日本陸海軍經(jīng)費占歲出比例 單位:%

此后仁禮景范出任海軍大臣,但由于議會內部斗爭、以及政府與議會圍繞著海軍預算的爭執(zhí),新的造艦預算無法落實。1893年2月,明治天皇再次決定,今后6年間,每年撥內帑30萬日元作為造艦經(jīng)費。于是高級官員、議員等每人拿出薪水的1/10充作造艦經(jīng)費。接著,眾議院立即再次審議并修訂了預算案,決定從1893年起7年間,共拔出1808萬日元造艦經(jīng)費,以實現(xiàn)海軍艦只總排水量12萬噸的目標。但1893的決定的造艦計劃沒能在甲午戰(zhàn)爭之前實現(xiàn)。至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日本海軍擁有軍艦31艘、魚雷艇24艘(排水量61373噸);正在建造的軍艦6艘(33330噸),魚雷艇2艘(165噸)[3]107。

關于1881—1890年度日本陸海軍經(jīng)費占歲出比例如表1[[4]208,可以看出:

(1)陸海軍經(jīng)費占歲出的比例都在增加,而海軍增長尤快,由1881年度的不到5%,上升到1890年度的12.37%,說明過去對海軍重視不夠,后來逐漸開始重視。

(2)海軍經(jīng)費1883年度比1882年度有一個躍升的過程,從4.64%跳到8.44%,這正是日本開始對清備戰(zhàn),大舉建造軍艦的開端。

(3)海軍經(jīng)費1887年度比1886年度也有一個躍升的過程,從10.68%跳到13.35%,而1886年8月正好發(fā)生了“長崎事件”。當時北洋水師“定遠號”等4艦停泊長崎港,清軍水兵與日本警察、平民發(fā)生沖突,由于清軍上岸沒有攜帶武器,造成清軍8人死亡、40多人受傷;日方2人死亡,29人受傷。該事件進一步使日本對清國產(chǎn)生恐懼感,同時也激發(fā)日本國民的敵愾之心,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當籌集海防軍費困難時,富豪、華族、官員、議員甚至平民都踴躍捐款。

(4)從陸海軍經(jīng)費總體來看,1881年度兩者相加占歲出的17%,而1890年占29.82%,已經(jīng)達到近3成,說明1890年前后,日本在快速加強軍備,這已成為該國的頭等大事。

3.海軍體制整頓

在建造軍艦的同時,對海軍體制也進行了整頓。1876年,日本成立了東海鎮(zhèn)守府和西海鎮(zhèn)守府,兩鎮(zhèn)守府分別駐在橫濱和長崎。1884年12月,海軍卿川村純義決定將東海鎮(zhèn)守府從橫濱遷往橫須賀,改為橫須賀鎮(zhèn)守府。1886年4月,制定《海軍條例》,將全國沿岸劃分為5個海軍區(qū),各區(qū)設鎮(zhèn)守府如下:[4]87

第一海軍區(qū)橫須賀鎮(zhèn)守府(原東海鎮(zhèn)守府);

第二海軍區(qū)吳鎮(zhèn)守府(1889年7月開廳);

第三海軍區(qū)佐世保鎮(zhèn)守府(1889年7月開廳);

第四海軍區(qū)舞鶴鎮(zhèn)守府(1901年10月開廳);

第五海軍區(qū)室蘭鎮(zhèn)守府(預算不足未開廳)。

1889年7月,制訂《艦隊條例》,隨著艦艇的建造、購入,以新銳的大艦為主力編成常備艦隊,由海軍少將井上良馨任艦隊司令官,這標志海軍由沿岸艦隊開始走向遠洋艦隊。最初常備艦隊的陣容為:旗艦高千穗、扶桑、大和、葛城、武藏、浪速等六艦,除扶桑外,都是1883年以后建造的新艦。同時,以其他艦編成演習艦隊,后改稱警備艦隊。常備艦隊一旦有事隨時出動、各方面都保持均衡的艦隊。一方面,它每年都有新艦艇服役,陣容逐漸整齊;另一方面,它反復進行訓練演習,戰(zhàn)術技術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三)陸軍的改革和擴張

1.以德為師

明治維新最初學習的對象主要是法國,特別是軍事上,受拿破侖時代的影響,明治政府非常推崇法式軍制。受1871年普法戰(zhàn)爭結果的影響,日本陸軍已經(jīng)有人對法式軍制產(chǎn)生懷疑,其中就有桂太郎。

桂太郎曾于1870年、1875年兩度赴德,對德國軍制深有研究。1878年回國之后,主導制定了《參謀本部條例》、《監(jiān)軍部條例》、《鎮(zhèn)臺條例》等諸條例。桂太郎認識到,陸軍中年長的將校富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但學理不足;年輕的將校學識有余,而實戰(zhàn)經(jīng)驗不足。若要想指揮新老將校,使之相得益彰,就必須有杰出的指揮人才,所以要選拔軍中翹楚赴歐,實地考察大部隊的演習。他的意見被陸軍當局采取,于是選拔各兵種、各領域的將校,由陸軍卿大山巖率領赴歐考察。

1884年2月,陸軍卿大山巖、陸軍士官學校校長三浦梧樓、東京鎮(zhèn)臺司令官野津道貫、近衛(wèi)步兵第一聯(lián)隊長川上操六、參謀本部管西局長桂太郎、陸軍大學干事小坂千尋等14人赴歐洲參觀。其目的是參觀德國軍制,為以德國為模式進行陸軍改革招聘德國將校。大山巖向德國提出需要教官。當時德方向日方推薦了陸軍總參謀長毛奇的高足是梅克爾。

梅克爾于1885年3月抵達日本,時年43歲,在日本待了3年,對日本陸軍的建設和發(fā)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梅克爾主要擔任陸軍大學的教官,在教育中貫徹了提倡攻擊、偏重戰(zhàn)術和重視實戰(zhàn)的思想。他的直接弟子,大都在甲午戰(zhàn)爭時出任參謀軍部、軍司令部和各師團的幕僚。同時,梅克爾也對山縣有朋、大山巖、桂太郎等陸軍首腦就軍制、裝備、兵站、教育、要塞配備等問題提供咨詢意見。梅克爾提出了《日本陸軍高等司令官司建制論》,日本在1886—1889年間進行的陸軍軍制改革,即鎮(zhèn)臺制轉換為師團制,廢止作為軍令機關的監(jiān)軍本部,設置作為教育機關的監(jiān)軍部(即后來的教育總監(jiān)部)等,大都是以他的意見為基礎進行的。

2.陸軍的改革與擴張

①陸軍擴張

自1873年以降的10年間,陸軍以近衛(wèi)軍和六鎮(zhèn)臺為骨干,兵力維持在較低水平。1882年,陸軍主要有:步兵16個聯(lián)隊,騎兵1個大隊、1 個中隊,炮兵10個大隊、1個炮隊,工兵3個大隊、1個中隊,輜重兵1個中隊、5個小隊,兵力共41693人(不包括陸軍機關、學校等)。

表2 1882-1895年度日本陸軍兵力變化表 單位:人

這種編制和軍力,最多只能鎮(zhèn)壓內亂,若與清國作戰(zhàn),是遠遠不夠的。1882年12月,日本政府提出了軍備擴張長期計劃,即自1885年后的10年間,將陸軍擴充為步兵28個聯(lián)隊,野戰(zhàn)炮兵7個聯(lián)隊,騎兵、工兵、輜重兵各7個大隊,但由于日本與清國的關系迅速惡化,該計劃提前至1884年開始實施。

為了擴充兵源,對《征兵令》進行改革。1873年實行《征兵令》時,規(guī)定兵役年限為常備3年、后備4年,但當時免役的范圍非常廣,結果壯丁中80%免役。1879年,制定《征兵事務條例》,將兵役年限改為常備3年、預備3年、后備4年。

1883年對《征兵令》進行大修改。主要包括:第一,延長兵役時間,將兵役年限改為現(xiàn)役3年、預備4年、后備5年。第二、大幅縮小免役的范圍。第

三、加大對教育系統(tǒng)的影響

加大對教育系統(tǒng)的影響,如:師范學校畢業(yè)生,除體格柔弱者之外,服役6個月;同時,將中學的體操課(兵式體操)設為正課。

1882-1895年度日本陸軍兵力變化見表2②②來源:日本陸軍省編《陸軍沿革要覽》及其續(xù)編?!啊睘闊o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1893年度比1882年度兵力增加了50%以上。而到了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1894年度,現(xiàn)役兵力迅速增加到9萬多人,加預備役和后備役,達到16萬余人,而1895年度,總兵力達到26萬余人。

②軍事體制改革

在兵力不斷增加的同時,對軍隊的組織結構也進行改革。

1881年制定《陸軍戰(zhàn)時編制概則》,根據(jù)該規(guī)定,鎮(zhèn)臺司令官由少將以上擔任,平時根據(jù)敕命指揮軍隊,一旦有事?lián)温脠F長,接受師團長(監(jiān)軍中將)的指揮。該概則規(guī)定:

①軍團由2-3個師團組成,由軍團長(大、中將)統(tǒng)率;

②師團或獨立師團由2-3個旅團組成,由師團長統(tǒng)率(中、少將);

③旅團由2-3個聯(lián)隊組成,由旅團長(少將、大佐)統(tǒng)率。

1885年修改《鎮(zhèn)臺條令》,鎮(zhèn)臺司令官戰(zhàn)時任師團長,由中、少將以上擔任,軍令由監(jiān)軍(戰(zhàn)時的軍團長)指揮,軍政接受陸軍卿的命令。4年前,鎮(zhèn)臺司令官戰(zhàn)時為旅團長,現(xiàn)在是師團長,這就竟味著軍隊在擴充中。1888年,將鎮(zhèn)臺制度轉變?yōu)閹焾F制度。師團長由中將以上擔任。這意味著陸軍開始由守備型向進攻型轉變。

伴隨著日本資料主義的發(fā)展,建立了現(xiàn)代兵工業(yè),實現(xiàn)了制式武器的配備。1885年以后,東京兵工業(yè)年產(chǎn)槍3萬支,由此,步兵實現(xiàn)統(tǒng)一使用制式步槍——村田式。1884年,對大阪兵工廠進行了改造,開始生產(chǎn)口徑7厘米的山炮,1888年成為炮兵的制式炮。

四、結語

明治初期,日本在軍隊建設使用了二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以薩摩、長州、土佐等西南強藩的部隊組成親兵,并以此為后盾進行廢藩置縣改革,并廢除武士階層。第二步,在明治政權穩(wěn)定之后,進行全國征兵,并逐漸取代壯兵。

明治初期的日軍非常弱小,但它的野心并不小。日本國內政權剛剛穩(wěn)定,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不斷染指琉球、臺灣、朝鮮,漸漸和東亞傳統(tǒng)宗藩體系的中心——中國矛盾加劇,進而走向對立。明治初期,日本的假想敵主要是不斷擴張的沙俄,并且想聯(lián)中抗俄。但是由于日中兩國矛盾不斷加深,最終以1882年朝鮮“壬午兵變”為轉折點,日本走上了對清備戰(zhàn)的道路。

1883年后,日本對清備戰(zhàn)的重心是海軍擴張,第一期海軍擴張比較順利的實現(xiàn)了。第二期海軍擴張時,海軍提出了更龐大的擴張計劃。但當時日本實行了議會制,議會政黨之間的黨爭,以及議會與政府的矛盾,使得擴張計劃屢遭擱淺,最后在天皇的干預下,第二期海軍擴張得以進行。

在日本強軍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向歐美列強學習。幕府時期,海軍學習荷蘭,明治以后,學習英國;陸軍起初學習法國,受普法戰(zhàn)爭的影響,轉向學習德國。并且,無論是軍事制度還是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等,都深受德國的影響。這說明日本向西方的學習是非常靈活的,其中的主旨就是要學習最強的國家。

1888年陸軍由鎮(zhèn)臺制改為師團制和1889年海軍常備艦隊的建立,標志著日軍由對內守備型開始轉向對外進攻型。日本軍備結構和性質的改變,為以后日本發(fā)動甲午戰(zhàn)爭,進而推行作為國家戰(zhàn)略的大陸政策奠定了基礎。日軍擴張的直接原因是日清兩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對立,其深層原因是,日本要打破中國的宗藩體制,建立自己在東亞的霸權,進而躋身于列強。

[1][日]外山三郎.日本海軍史[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

[2][日]坂本祐信.近現(xiàn)代日本軍事史(一)[M].fkや書房,2012.

[3][日]佐藤市郎.海軍五十年史[M].東京:鱒書房,1943.

[4][日]海軍有終會.近世帝國海軍史要[M].東京:海軍有終會,1938.

猜你喜歡
兵學陸軍海軍
兵學商用人物
——劉家文
孫子研究(2022年5期)2023-01-08 01:46:30
曉褐蜻
綠色天府(2022年6期)2022-07-14 11:59:42
兵學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孫子研究(2022年2期)2022-06-09 08:21:36
陸軍海戰(zhàn)第一連
我的海軍之夢
軍事文摘(2020年22期)2021-01-04 02:17:24
奮進吧陸軍
“ 孫子兵學與建軍之路征文”啟事
孫子研究(2017年2期)2017-04-11 11:20:12
陸軍士兵之歌
封面人物·楊海軍
新聞愛好者(2016年3期)2016-12-01 06:04:24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
弋阳县| 视频| 建昌县| 吴桥县| 宝兴县| 长岛县| 雷波县| 新建县| 谷城县| 开远市| 彩票| 长兴县| 武冈市| 清新县| 兴宁市| 会理县| 随州市| 江门市| 横峰县| 高青县| 淮安市| 梨树县| 绥化市| 天全县| 安义县| 黄骅市| 高要市| 和硕县| 湖口县| 汶川县| 英超| 兴化市| 封丘县| 克拉玛依市| 阿拉善盟| 都匀市| 宽城| 抚宁县| 永平县| 廉江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