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領變
摘要:聽力是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最感困難和薄弱的一項技能。雖然,現(xiàn)在學生學習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還是重讀寫輕聽說。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聽英語,達到英語交際的目的。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要從最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逐步加深,開始配以動作、表情或適當?shù)慕忉屨f明,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要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聽力訓練;堅持聽寫訓練;充分挖掘教材;聽力語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1-069-01
當今社會是全球開放性的社會,英語在國際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等社會活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能夠熟練地使用英語,“聽懂”是最基礎的要求。聽力是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最感困難和薄弱的一項技能。雖然,現(xiàn)在學生學習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還是重讀寫輕聽說。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學會聽英語,達到英語交際的目的。我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點,總結出了聽力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聽力訓練宜早期實施
培養(yǎng)小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進行經(jīng)常性、系統(tǒng)性的訓練。聽力訓練適宜在英語學習入門階段就有意識地著手進行。年齡小的學生,“聽說”的語言實踐活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生模仿性強,但缺乏自控能力,課堂上常有學生一聽教師示范發(fā)音,就急于開口大聲模仿跟讀,結果常常導致自己發(fā)音不準,還影響了他人聽音。因此,在英語教學初期,教師就要訓練學生養(yǎng)成靜心、耐心聽的習慣,要求學生邊聽教師發(fā)音,邊看教師嘴型,注意觀察其大、小、扁、圓及變化情況,在看明聽清的基礎上才在教師的指示下進行正確的發(fā)音。在教學音標和單詞的時候,我注重教學生掌握區(qū)分易混淆的音素和發(fā)音相近單詞的方法,要求學生每天早上堅持十分鐘的聽錄音跟讀練習,隨堂設計五分種辨音練習,設計的形式有:一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聽辨有無錯音,自制錄音材料,讓學生辨析相近音。還教學生掌握連讀、弱讀、同化、失爆、重音轉移等音變現(xiàn)象,培養(yǎng)正確的語感,通過對學生聽的反復刺激,使學生的聽覺對規(guī)范語音形成一種定勢,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辨音能力,為以后更深入的聽力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安排內容和時間
1、堅持聽寫訓練,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為了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聽力習慣,我堅持每天進行5分鐘的聽力訓練。訓練順序為:單詞--句--句組。聽詞是對課文的四會單詞進行聽寫,單詞量不多,每次5個左右,可反復進行;聽句子主要是訓練學生快速聽和反應的能力,聽時可讓學生邊聽邊做動作或畫簡筆畫等;聽句組就是聽連貫話語,主要是訓練學生聽熟一些話套。2、充分挖掘教材,訓練學生聽的理解能力。教材的每個單元都有一些不錯的聽力素材。我們可以利用它進行聽音標號的訓練;Letstalk部分,我們可以在學習前,根據(jù)Letstalk的內容提幾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3、創(chuàng)設“聽力語境”,強化學生聽說能力。專家認為,聽和說之間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學生只有聽懂,才能說清,才能表情達意,從而充分發(fā)揮語言的交際作用。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聽的能力,我盡力創(chuàng)造“聽力環(huán)境”,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如用錄音機教學,讓學生聽原汁原味的英語,讓學生學到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我還經(jīng)常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場景、圖像,使學生能夠結合生動的場景理解語言,增強學習趣味性,有利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每個階段的教學都要精心選擇合適的材料,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深入”的原則,從語音、詞匯到短句,從短句到長句,從長句到短文,從短文到臨場對話。
三、良好聽力策略的訓練
1.預讀題目及選擇內容,打準備之仗。聽材料前讓學生快速瀏覽題目的選項,捕捉一切可從中獲得的信息,同時預測大概涉及什么內容,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依據(jù)選項中提供的時間、地點、人名、價格、方式、原因、頻度等分別預測出問題可能會是以what,which,when,where,who等疑問詞開頭的問句。對于較復雜的選項,建議學生通過分析、比較、領會選項之間的差別,這樣在聽的時候就有針對性地聽,再借助上下文進行推理、聯(lián)想、比較、排除等策略迅速做出正確的答案。2.邊聽邊記,強化記憶面對稍縱即逝的句子和對話,如何做到盡可能多、快、準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記憶呢?學生在聽錄音時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對于材料中出現(xiàn)的日期、鐘點、年齡、價格可采用阿拉伯數(shù)字代號,對于人名和地名等采用縮略語或頭字語來代替,甚至可以畫簡圖和簡表來記錄。
四、因材施教
綜合來講,聽力差的學生一般都有以下的特點:辨音能力差,聽力詞匯量小,掌握程度不熟練;語言知識基礎不牢;短時記憶能力不強;對背景知識缺乏足夠的了解;聽力技巧掌握不熟練。這些學生總擔心適應不了聽力的內容和速度,從而產(chǎn)生過度緊張的心理,結果是腦子出現(xiàn)暫時的“空白”;期望聽清每個單詞,一旦遇到生詞,就會停止聽音,陷入對生詞的冥思苦想中,無法使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所聽的材料上,不能對整個語篇形成整體概念。針對這些學生,教師應該隨時進行訓練:1、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要從最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逐步加深,開始配以動作、表情或適當?shù)慕忉屨f明,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述。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練習聽力的良好機會,烘托英語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供練習的頻率。2、按正常語速進行訓練。如果怕學生聽不懂而故意放慢速度來遷就學生,甚至一個詞、一個詞地往外跳,這樣做對聽力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因為語速太慢就破壞了語言的語音、語調,時間長了反而聽不懂自然的語音、語調。3、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一個聽力材料可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水平,對一個中等水平的學生,只需聽出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對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必須了解詳細的內容。在練習時,不要讓聽力較好的學生把答案講出來,要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一致或有差異的答案,再放錄音,以便證實或修正已形成的答案??傊?,要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聽力能力,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滴水穿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