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佳寧
網絡新聞稿標題失范問題研究
◎薄佳寧
隨著我國社會水平的提高,經濟步伐的推進,我國的網絡事業(yè)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較大程度的發(fā)展。其中,網絡新聞是我國網絡時代的一項關鍵因素,對于目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網絡新聞產業(yè)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在本文中,將就網絡新聞標題失范問題進行一定的研究與分析。
網絡新聞標題 失范問題 研究
網絡新聞是我國新聞產業(yè)的新模式,是一種通過對于互聯網的利用加強新聞報道、擴大新聞傳播范圍的重要措施。其中,網絡新聞標題則同傳統(tǒng)標題相同,是一條新聞的眼睛,其能夠以最大程度的概括性引導讀者對新聞進行閱讀,從而在吸引讀者注意力的同時獲取更多的點擊率。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新聞標題也逐漸出現了虛假化、庸俗化等一系列較為惡劣的問題,需要我們對此問題采取積極的措施。
1.網絡媒體迅速發(fā)展
隨著近年來我國各大網絡媒體的飛速發(fā)展,人們能夠通過網絡接觸到的信息量也在逐漸增大,這就使人們在面對大量信息的同時需要考慮接觸哪種信息。同時,網絡媒體這種更為靈活、及時的媒體特征所帶來的五花八門的信息也更使得人們在面對眾多新聞內容時需要合理的選擇。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媒體則為了獲取更高的點擊量而為新聞制定了更能夠吸引人們閱讀的標題。
2. 閱讀方式變化
目前,可供人們選擇的信息逐漸增多,而人們在這種節(jié)奏更快的生活環(huán)境中,自身的新聞閱讀方式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網絡媒體則通過更為夸張、醒目的新聞標題以及更具更強視覺沖擊效果的圖片吸引人們的眼球,從而獲得更高的點擊量。而在這種閱讀習慣下,人們在面對網絡新聞時就更加忽視新聞的具體內容,這也為標題失范的問題帶來了一定的“機遇”。
首先,相應職能部門應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監(jiān)督作用,并能夠從宏觀角度對網絡新聞的從業(yè)者以及網絡渠道的新聞標題等進行適當的調控與管理。在這個過程中,職能部門不僅應當將網絡標題中應當采取重視的問題以及具體方針政策進行及時的交代,還應當在新聞流通的過程中對其加強監(jiān)管力度以及建設其全面、合理的制約監(jiān)督機制,從而能夠在多方措施的保障之下逐漸消除新聞標題失范現象,從而保障我國的新聞行業(yè)能夠以一種健康的形式進行發(fā)展。同時,我國還應當對此配備合理的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保障對于新聞標題失范問題的治理能夠有所依據。
其次,應當加強我國新聞從業(yè)者的職業(yè)道德建設以及政治素質培養(yǎng),從而能夠以更為良好的社會責任感開展日常工作。在我國新聞工作者道德準則中,明確指出了我國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職責應當以傳播先進文化、增強社會責任感、宣傳科學理論以及堅決抵制低俗內容作為工作核心理念,新聞工作者在工作當中應當參與到新聞制作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而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能夠以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以及政治素養(yǎng)首先從主觀意識上杜絕新聞標題失范現象的發(fā)生。同時,對于職業(yè)道德以及政治素養(yǎng)的提升工作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程,必須在開展過程當中加強同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制度的良好配合。另外,在加強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方面也可以參考西方新聞界的做法,即建立一種以公眾自發(fā)組織的新聞評議會,并在這個評議會中對違反新聞道德的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申訴,從而以此種方式進一步加強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規(guī)范。
最后,則應當以社會鼓勵、宣傳的方式使社會公眾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對網絡媒體進行監(jiān)督的行列之中,并且在此過程中完善對于網絡媒體的公眾監(jiān)督機制,從而以此機制的建立幫助媒體能夠更加對群眾的反饋以及意見引起更高的重視,從而更為及時、有效地改正在新聞工作當中所出現的示范現象。通過社會公眾對媒體進行監(jiān)督,則能夠更為及時、全面地幫助媒體在日常新聞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可以通過群眾這種強大的社會監(jiān)督力量對廣大新聞媒體起到一定的約束現象。而對于媒體自身來說,也應當積極接收、采納群眾的這種意見,并將群眾的實時意見作為改進的重要依據,從而能夠以雙方合力、協(xié)調的方式不斷消除新聞失范問題。
總的來說,在我國網絡事業(yè)不斷壯大發(fā)展的背景下,及時改進網絡新聞標題失范問題是十分必要的一項工作,其不僅是我國網絡發(fā)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我國新聞受眾群體的根本需求。在上文中,我們對于網絡新聞標題失范問題以及改進策略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也應當以此為參考,從而以更為科學、有效的策略實施為我國的網絡新聞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
[1]劉瑞英,張健康.論受眾新聞參與狀況的轉變——從傳統(tǒng)媒體到網絡媒體[J].新聞世界.2010(02):71-72.
[2]景蕾,侯云洪,馬占忠.網絡新聞“黃色標題”淺析[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4):69-71.
[3]寧克強,何軍,魏茹芳.新聞媒體道德失范現象成因與對策研究[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1(01):63-65.
(作者單位:吉林人民廣播電臺)
(責任編輯 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