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為止,全國微信用戶已經突破6億,微信公眾賬號數量已達300萬,且呈猛增態(tài)勢。由于微信的特點、功能及龐大的用戶數量,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出于各種目的,利用微信的朋友圈制造大量的謠言以及低俗無趣、蠱惑人心的言論、圖片、視頻進行傳播,使微信不可避免地成為謠言傳播的第一網絡陣地。
微信謠言正是利用朋友間建立起來的信任廣泛傳播,速度相當驚人。例如,“2014年5月23日之前要把車輛違章處理掉,否則商業(yè)險保費上浮10%”,以及近日盛傳的“十幾個新疆人乘坐三輛車昨日來到本地”等幾起謠言,都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虛假信息,其快速傳播混淆了視聽,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了恐慌。類似謠言,在全國多地都曾出現,謠言流傳的時間卻相差甚遠,然而聯系人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卻未曾改變。
微信謠言的傳播泛濫,不僅會影響廣大“微友”的正常視聽,有時還會造成一定范圍內的社會恐慌,其產生的破壞力不可小看。一些無聊者、不法者甚至會將微信作為傳播有害信息、進行網絡詐騙、敲詐等犯罪活動的主要載體之一。而目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對微信的監(jiān)管力度并不大,有些地方可能還尚處空白。如果任其發(fā)展和傳播,其負面影響將愈加嚴重。因此,強化對微信謠言的防范、監(jiān)管刻不容緩。
一是要強化防范教育。在新的傳播環(huán)境下,要求政務活動更加公開透明,有了質疑及時予以回應,對一些熱點難點問題,要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共賬號,結合傳統(tǒng)媒體和網站、微博等平臺,及時發(fā)布權威信息。各職能部門應當把握微信傳播的主動權,及時發(fā)現謠言苗頭,在第一時間公布真相,澄清事實,讓真實、真相擠壓謠言的空間。要加強對廣大“微友”的法制宣傳教育,逐步增強他們的法制意識、防范意識和社會主體的責任意識。面對紛繁復雜的微信朋友圈信息,切勿在不經意間成為謠言的推手,更不要信謠和傳謠。
二是要落實監(jiān)管責任。防控微信謠言關鍵要以立法、司法機關為主導,網絡運營商參與,構建一套宏觀、有效、有預見性的監(jiān)管機制。但反思現行立法、執(zhí)法隊伍建設情況,步伐仍顯滯后。相關運營商、公司應增強責任意識,加強微信用戶的實名認證管理,強化對有害信息的監(jiān)控,對虛假、有害信息要及時刪除,對違規(guī)自媒體公眾號進行封殺。在各級政府的領導指揮下,各級相關部門應隨時溝通聯系,主動探討研究,構建一套宏觀、有效、有預見性的監(jiān)管機制,加強對微信信息傳播的監(jiān)測防控,努力營造守法、和諧的微信運營環(huán)境。
三是要強化打擊力度。微信雖然開放性不比論壇,一旦有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事態(tài)形成,即使捏造者、傳播者不是故意的,也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予以嚴懲。目前,法律中尚沒有針對網絡服務安全的專門條款,只是規(guī)定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信息,網絡平臺對此類信息有刪除的義務。希望立法機關能加強對網絡立法的戰(zhàn)略構建,在網絡發(fā)展的動態(tài)中立法,及時推出引導性法律。由于微信屬于比較私密的個人空間,只在朋友圈內傳播,因此公安機關應盡快掌握微信營銷的證據取得方式、信息的甄別技術、主體的實時監(jiān)管和追查鎖定的能力,加大對微信平臺謠言傳播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山東 田曉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