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寧,邵長彬
1. 中石化石油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 勝利油田技術檢測中心,山東 東營 257000
全球氣候變暖是由于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引起的,而CO2在其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jù)國際Wirtschaftsforum再生能源(IWR)組織發(fā)布的報告,2009年全球CO2排放量313×108t,其中中國CO2排放量為74.3×108t,居世界第一位。同時,中國政府鄭重承諾:2020年比2005年單位GDP的CO2排放強度要下降40%~45%。因此CO2的處理和利用方式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將CO2捕集、運輸后注入地下油藏是一種有效的方式。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將CO2變廢為寶,保護環(huán)境,而且可以開發(fā)石油資源,提高原油采收率。
CO2的輸送方式分為管道輸送、輪船輸送以及槽車輸送3種。這3種輸送方式分別適用于不同的條件和場合。管道輸送適合大容量、長距離、負荷穩(wěn)定的定向運輸;輪船運輸適合大容量、超遠距離的海上運輸;槽車運輸適合中短距離、小容量的運輸。而對于勝利電廠百萬噸CO2項目,年最大輸量100×104t,總長度80km,且定向運輸?shù)郊兞翰捎蛷S,因此利用管道輸送較為合適。作為目前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CO2管道輸送項目,相關安全輸送長度和最大輸量的研究較少。本文針對此項工程,利用PIPEPHASE軟件,研究分析了不同的管徑、入口溫度和設計壓力對安全輸送長度和最大輸量的影響,旨在為今后的設計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礎。
CO2管道自上世紀70年代起,開始在氣驅(qū)采油工業(yè)中應用。世界上約有6 000km的CO2管道,其總輸量達到150Mt/a,其中大部分CO2管道位于美國,其他分部在加拿大、挪威和土耳其。我國的CO2管道輸送技術起步較晚,尚無成熟的長距離輸送管道,國內(nèi)已見報道的僅有大慶油田在薩南東部過渡帶進行的CO2-EOR先導性試驗中所建的6.5kmCO2輸送管道,用于將大慶煉油廠加氫車間的副產(chǎn)品CO2低壓輸送至試驗場地。此外,個別油田利用自身距CO2氣源點較近的優(yōu)勢,采用氣態(tài)或液態(tài)管道輸送CO2至注入井井場,達到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的,如江蘇油田、吉林油田等。
圖1 不同管徑和地溫下CO2安全輸送距離
圖2 不同管徑和地溫下CO2最大輸量
勝利電廠捕集后的CO2含有99.492%的CO2、0.480%的N2、0.027%的SO2和0.001%的H2O,年工作時間為8 000h,計算過程中采用PR狀態(tài)方程進行CO2的PVT性質(zhì)計算。
管徑對CO2輸送管道的安全輸送距離和最大輸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選擇合理的管徑。影響管徑的因素很多,如流量、單位長度的壓降、CO2的物性參數(shù)、高程的變化等。
(1)安全輸送距離
勝利勘察設計研究院
圖3 不同入口溫度和地溫下CO2安全輸送距離
圖4 不同入口溫度和地溫下CO2最大輸量
固定進口壓力14.2MPa,出口壓力8.0MPa,管徑D250mm,輸量120×104t/a,年工作時間為8 000h,中間不加壓,保證沿程不發(fā)生相變時,考察兩種典型地溫下不同管徑對安全輸送長度的影響。不同管徑和地溫下CO2管道安全輸送距離見圖1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的輸量下,隨著管徑的增大,CO2管道的安全輸送距離逐漸增大,這是因為管徑越大,相同輸量下流速越小,沿程摩阻也就越小,所以同樣的輸量下安全輸送距離越長。不同管徑的安全輸送長度差距很大,在管徑為D200mm時,安全輸送長度為65km,而在管徑為D350mm時,安全輸送距離可達到1 200km。但是,管徑增大會增加管道的建設成本,因此,要綜合分析,選擇工藝上可行并且經(jīng)濟性較好的管徑。此外,同一管徑在不同地溫下的安全輸送長度差別不大,只是地溫為5℃時的安全輸送長度比地溫為25℃時略有增加。
(2)最大輸量
固定入口溫度20℃,進口壓力14.2MPa,出口壓力8.0MPa,管道長度為80km,考察兩種典型地溫下不同管徑對最大輸量的影響。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管徑的增大,CO2最大輸量逐漸增大,此外,不同地溫下輸送時對相同管徑下最大輸量影響不大,兩條曲線基本重合,地溫為5℃時的最大輸量比地溫為25℃時的略有增加。
(1)安全輸送距離
固定進口壓力14.2MPa,出口壓力8.0MPa,管徑D250mm,輸量120×104t/a,年工作時間為8 000h,中間不加壓,保證沿程不發(fā)生相變時,考察兩種典型地溫下不同的入口溫度對安全輸送長度的影響。不同入口溫度和地溫下CO2的安全輸送距離如圖3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CO2入口溫度的升高,安全輸送的距離逐漸減小,并且入口溫度每升高10℃,安全輸送距離減小10km左右。與地溫為25℃相比,地溫為5℃時的安全輸送距離較大。入口溫度低于40℃時,同樣的入口溫度下,地溫為5℃的最大安全輸送距離比地溫為25℃增大5km左右;而當溫度高于40℃時,地溫為5℃的最大安全輸送距離比地溫為25℃增大15km左右。這表明地溫越低安全輸送距離越遠。綜上所述,低溫入口輸送和較低的地溫均有利于增加安全輸送距離,在長距離輸送時可以減少中間加壓站的數(shù)量,但是入口溫度較低時會增加冷卻的費用,因此要通過經(jīng)濟對比選擇合適的入口溫度輸送。
(2)最大輸量
固定進口壓力14.2MPa,出口壓力8.0MPa,管徑D250mm,管道長度為80km,考察兩種典型地溫下不同入口溫度對最大輸量的影響(圖4)。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CO2入口溫度的升高,最大輸量逐漸減小。當入口溫度低于40℃時,入口溫度每升高10℃,最大輸量減小4×104t/a左右;當入口溫度高于40℃時,入口溫度每升高10℃時,最大輸量減小10×104t以上。這表明CO2在低溫輸送時最大輸量較大,同時溫度超過40℃時,入口溫度的升高引起最大輸量的降低幅度較大,因此在輸送時入口溫度應盡量低于40℃。此外,地溫為5℃時的最大輸量比地溫為25℃時的最大輸量要大,這表明地溫較低時有利于CO2的輸送。綜上所述,較低入口溫度和地溫有利于增加管道最大輸量,這一規(guī)律與安全輸送距離的結論一致。
(1)安全輸送距離
固定管徑D250mm,管道入口溫度20℃,出口壓力8.0MPa,輸量為120萬t/a,年工作時間為8 000h,中間不加壓,保證沿程不發(fā)生相變時,考察兩種典型地溫下不同設計壓力對安全輸送長度的影響。不同設計壓力和地溫下CO2的安全輸送距離見圖5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設計壓力的升高,安全輸送的距離逐漸增大,當設計壓力高于12MPa時才能輸送80km以上,這表明壓力的升高有利于增加CO2安全輸送距離,并且每升高1MPa,安全輸送距離增加14km左右。此外,與地溫為25℃相比,地溫為5℃時的安全輸送距離較大,并且壓力越高時,不同的地溫影響越明顯。綜上所述,高壓輸送有利于增加安全輸送距離,在長距離輸送時可以減少中間加壓站的數(shù)量,延長安全輸送長度,但壓力較高時增加管道投資等費用,因此要通過工藝分析和經(jīng)濟對比選擇合適的壓力輸送。
(2)最大輸量
固定管徑D250mm,管道長度為80km,進口溫度為20℃,出口壓力8.0MPa,考察兩典型地溫下不同設計壓力對最大輸量的影響(圖6)。
從圖中可以看出,隨著CO2入口壓力的升高,最大輸量逐漸增大,當入口壓力低于11MPa時,最大輸量低于120萬t/a,當入口壓力高于11MPa時,每增加1MPa,最大輸量增加14萬t左右,這表明CO2的高壓輸送時最大輸量較大。此外,不同地溫下輸送時對相同壓力下安全輸送長度影響不大,只是地溫為5℃時的最大輸量比地溫為25℃時的略有增加。
由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增大管徑、提高設計壓力、減小入口溫度均可以增加安全輸送長度和最大輸量,這為今后設計中溫度、壓力和管徑的選取提供一定的依據(jù),但是這些都會增加工程費用,因此在設計中要根據(jù)整個系統(tǒng)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以確定最優(yōu)輸送方案。
圖5 不同設計壓力和地溫下CO2安全輸送距離
圖6 不同設計壓力和地溫下CO2最大輸量
[1]葉健,楊精偉. 液態(tài)二氧化碳輸送管道的設計要點[J]. 油氣田地面工程,2010,29(4): 37-38.
[2]Joana Serpa,Joris Morbee,Evangelos Tzima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CO2Transmission Pipeline Infrastructure. JTC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EUR 24731 EN - 2011
[3]Dan Charles. ENERGY RESEARCH: Stimulus Gives DOE Billions for Carbon-Capture Projects [J]. Science,2009,323(5918): 1158.
[4]謝尚賢,韓培慧,錢昱. 大慶油田薩南東部過渡帶注CO2驅(qū)油先導性礦場試驗研究[J]. 油氣采收率技術,1997 ,4 (3): 13-19.
[5]黃黎明,陳賡良.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與捕集儲存[J]. 天然氣與石油,2006,35(5): 354-358.
[6]繆明富,彭子成. 利用二氧化碳資源提高氣田開發(fā)效益[J]. 天然氣與石油,2005,34(6): 47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