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評估機制淺析

2014-12-04 00:36張育廣
江西社會科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實效性評估大學生

■張育廣

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大學生由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方式。然而,目前我國在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仍面臨實效性不佳等突出問題。本文以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為目標,結合當前評估方法的局限性及發(fā)展趨勢,研究、探索解決相關問題的辦法和策略,以期為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一、研究起點及其問題

必須承認,評估必須以實效性為“邏輯起點”,在經(jīng)濟學等相關學科中,實效性是指事物或活動指向的明確性與效果的明顯性,一般用某一具體事物或活動產(chǎn)出與投入的比率來表示實效性的大小、高低或強弱,即實效性=產(chǎn)出/投入,這個比率值越大,就表示某一具體事物或活動的實效性就越大、越高、越強;反之,則表示某一具體事物或活動的實效性就越小、越低、越弱。

從這個起點推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則可解釋為活動投入與活動產(chǎn)出的比值。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投入比較容易描述和測量,因此“產(chǎn)出”或“凈輸出值”便成為衡量“實效性”的主要標準,對結果的量化評估的方式也成為最主要的評估方式。

量化評估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就是成果評估,也稱之為終結性評估,是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各項內(nèi)容和指標進行“1+1”式的評價,對被評對象做出某種資料、資格證明,得出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評估結論。[1]終結性評估的內(nèi)容除了實踐總結報告、社會調(diào)查報告或?qū)W術論文等社會實踐活動最直接的物化形式外,還包括以實踐日記、實踐感悟等形式體現(xiàn)的隊員收獲,實踐單位的證明、鑒定,媒體報道情況,活動圖片、博客,等等。對學校管理機構而言,采用成果評估的方式容易鑒定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也是當前廣泛使用的方式之一,但輸出的科學測量則存在一些困難。例如,許多實際輸出的因素,難以描述、量化、具體表示;意料之外因素的干擾,致使相關活動陷入困境,因而實現(xiàn)預期變得異常艱巨,甚至不可能,盡管學生在活動前后已經(jīng)付出了許多努力;實際效果產(chǎn)生后,有時要經(jīng)過很長一段時間才會顯現(xiàn)出來;在社會實踐活動的許多方面,常有連鎖結果(chain results)以及連帶效果,使確定實際輸出的工作變得很困難。并且,由于收集的資料信息量大、內(nèi)容龐雜,甄別十分困難,有些信息甚至無法確認和核實,進而引發(fā)很多形式化和功利性等問題。

另外,國內(nèi)學者目前對“評估”概念尚無科學的界定。實際上,“評估”這一概念在公共政策研究中使用較為廣泛,其詞源上的含義為引出和闡發(fā)價值,中文詞義有評價、測評之意,對應的英文單詞evaluation既可以翻譯為評估,也可以翻譯成評價。美國學者格朗蘭德(N.E.Gronland)給評估下了一個簡潔的定義:評估=量(或質(zhì))的記述+價值判斷。[2]這里的“量(或質(zhì))”的記述就是我們常說的事實描述,即對事物現(xiàn)狀、屬性與規(guī)律的客觀陳述。所謂“價值判斷”,就是在事實判斷的基礎上,根據(jù)人的需要和愿望對客觀事物做出判斷。然而,評估與評價在中文語境中顯然有些微妙的差異:“評估是對活動方案所做的分析,評價是對活動效果所作的判斷,它們是活動運行過程中兩個不同的環(huán)節(jié)?!盵3](P255)因此,從方式方法上看,通常意義上的評估從一開始就存在兩個層面的分野,但我們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一般不加區(qū)分。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評估機制、原則和方法等理論研究存在較為激烈的爭論,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時間靈活、空間離散,再加上學校不可能派出大量的教師隨隊指導,對活動效果的考察仍是較為普遍的評估方式。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估的基本維度

作為一種教育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目前還存在一些觀念上的紛爭,評估的目的是什么?是什么層次的評估?對什么結果進行評估?對這些傳統(tǒng)教育評估理念的不同解讀仍是引起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估分歧的基本要素。

第一,評估著眼于效果,強調(diào)通過評估來判斷教育目標或教育計劃的實現(xiàn)程度。從這一評判角度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即為綜合判斷實踐效果或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評估路線一般涵括三個步驟:一是以大學生社會實踐為評估內(nèi)容,主要包括實踐主題、實踐計劃、實踐態(tài)度、實踐能力、實踐成果和實踐保障措施等方面;二是以大學生社會實踐為評估指標,即根據(jù)實踐的要求、目標和專業(yè)特點,建立具有可衡量性的指標體系;三是根據(jù)專業(yè)的側(cè)重點、實踐目的和實踐要求賦予實踐指標的權重。

第二,評估立足于信息的甄別和選取,把教育評估視為一種為教育決策提供敘述性和判斷性信息的過程。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zhì)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zhì)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和完善其內(nèi)容和方式,只有充分反映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學生內(nèi)在的價值需求,且面向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才具有適應性和針對性。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多層次、多角度的實踐活動往往形成大量的文字、數(shù)字和圖片信息。作為一種效能評價方式,信息的收集不僅有利于評估的科學與公正,同時對改進工作方法、實踐形式和教育內(nèi)容都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價值。評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證明,而是改進,換言之,教育評估更重視評估的形成性功能,其特點是通過揭示存在的問題,反饋有關信息,改進工作。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信息”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系統(tǒng)中往往只是效果評估的一種手段,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yè)教育的參考價值或反饋作用并不十分明顯,尤其是在教學實踐、專業(yè)實習之外的實踐活動中,“信息”大多作為一種終結性的“成果”而被忽略了。

第三,評估是側(cè)重于整體效果的價值評判,這是一種綜合判斷的視角,是“系統(tǒng)在收集信息和解釋過程,在此基礎上作出價值判斷,目的在于行動”[4](P5)。許多學者認為,評估與行動的目標和價值密切相關,是按照教育目標和價值觀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教育計劃的效果進行測量的過程。因此,評估的重點是以教育目標為標準的價值判斷。換句話說,任何一種教育(實踐)活動的評估都是對教育活動滿足社會和個體需要的程度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其中包括現(xiàn)實的價值和潛在的價值,它依托的是一種整體性、長效性的質(zhì)、量考評相結合的評估體系。目前,在我國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中,整體效果的價值評估方式依然比較缺乏,許多學者認為,原因在于高校對形式多樣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缺少價值分類,以此為基礎的課程化建設整體方案也相對較少。不過,目前很多高校已經(jīng)開始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革實踐,例如,近年來引入的檔案袋評定法和斯格拉底式研討評定法,前者的特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能力,后者強調(diào)“在問題討論中如何才能更多地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和“如何成為真正有效的評定依據(jù)”等,其根本的要求是“讓學生學會更有成效地思考并為自己的見解提出證據(jù)”。

從一種理想的角度出發(f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價值評估應當建立起充分有效的評估指標,可以分三個階段選取。一是準備階段,主要通過對實踐目的和計劃的檢視,判斷實踐活動的目的是否明確,適用于哪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知識或技能;二是組織與實施階段,即觀察并檢驗學生能否相互配合,實現(xiàn)良性互動,以及對教育效果的影響;三是實踐的效果,社會實踐教育效果的好壞最終要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要使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并解決實踐過程中反映的問題。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估的基本原則

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大學生自身價值的一種重要方式,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筆者看來,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應摒棄各種脫離實際的“他性”評定方法,以“人”為中心選擇和確立各種評估指標和方法。具體來說,評估的原則應當涵蓋三個方面。

(一)主體性原則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體是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性是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的價值取向。在社會實踐評估過程中遵循主體性原則,就是要把學生的需求和收獲置于核心位置,重點考評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變化發(fā)展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堅持學生自評與集體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發(fā)揮特定評估主體 (學校組織管理者)主導作用的同時,強化評估對象(學生)的主體意識。[5]學生參與評估主要體現(xiàn)為兩種方式:一是自我評估,其重要性在于這種評估能夠真實反映個體自我發(fā)展的意向和為這種意向做出的努力,使教師從中獲得學生自我發(fā)展的信息,同時有助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調(diào)整行為,促進自我完善;二是相互評估,這種評估方式存在評估主體固定性選擇偏好和權威性不強等問題,但仍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也有學者提出了依托網(wǎng)絡媒體構建的評價方式,其特點在于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構成人員廣泛、復雜,有時甚至難以區(qū)分”,但有利于“將社會實踐評價主體、客體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每個獨立的評價主客體提供一個‘交互式’的評價環(huán)境”[6],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二)全面與重點相結合原則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學生知、情、意、行相互結合的過程,它的成效存在于實踐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發(fā)展的特征,關系著學生的自我評定和其他選擇。因此,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估應采取系統(tǒng)論的觀點和方法,全面考查學生在社會實踐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思想認知情況和現(xiàn)實實踐情況,使影響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的各種因素、實踐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形成有機整體,以便有效控制。社會實踐的因素大致包括“態(tài)度”、“能力”和“成果”三個方面?!皩嵺`態(tài)度”可以從“團隊合作”、“愛崗敬業(yè)”、“主動性”三個觀測點來評價;“實踐能力”可以從“溝通能力”、“應變抗挫能力”、“資源利用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四個觀測點來評價;“實踐成果”可以從“實踐總結報告質(zhì)量”、“其他實踐物化材料”、“成果答辯情況”三個指標來衡量。[7]重點性原則的出發(fā)點是大學生社會實踐形式的多樣性,由于實踐形式不同,實踐的主題、意義及實際效果必然千差萬別,因此在評估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和原則,而是應當有所側(cè)重,能夠反映相應實踐活動的特色和發(fā)展傾向。例如,公益性質(zhì)的社會實踐應當側(cè)重于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和服務效果,而專業(yè)實習類的社會實踐則應當重點考查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識和能力。

(三)總體評估和個體評估相結合原則

總體評估是與個體評估相對的一種評估方式,以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的整體實踐能力為評估對象。它考察的是實踐團隊突出重點、把握政策、依照既定方案推進工作的能力;同時,立足于日常的跟蹤觀察,重視形成性評估,著眼于工作的開展,防止形式主義和消極主義,保證實踐活動的健康發(fā)展。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評估方式多為總體性評估,它便于學校及時掌握整體的社會實踐的開展情況,及時糾正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但完善的責任評估機制尚未建立。相對比較缺乏的是個體評估的方式,其負面影響表現(xiàn)為學生消極對待“他評”,使評估喪失了應有的激勵價值。因此,高校應建立必要、合理和規(guī)范的個人考評激勵制度,甚至可以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教學體系,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考評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盡可能調(diào)動廣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是保障社會實踐實效性的最好手段[8],也是進行實效性評估的主要目的。

四、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估的指標構建

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評估涉及對高校實踐活動的設計、實施等從過程到效果的評價,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效果評估,就是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過程與結果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其主要目的是科學、客觀地檢測大學生服務學習的成效,改進和加強某些環(huán)節(jié)、過程、方式,并進一步提高實踐質(zhì)量和育人效果,為加強社會實踐管理和指導提供較為客觀有效的參考。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踐者評估指標構成

大學生是社會實踐的實踐者,著力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思想政治水平是開展社會實踐的根本目的。因此,針對實踐者即學生的評估應全面圍繞學生本身的成長和發(fā)展而展開,其評估評價指標主要體現(xiàn)在:知——對實踐方案、動機或目的理解程度,以及對實踐對象的了解、知識及信念;情——對實踐對象的情緒感覺,包括喜歡—討厭、尊敬—輕視、贊成—反對等正負面的感覺;意——為實現(xiàn)預期目標所做的自覺努力,以及通過權衡自覺克服困難的心理過程;行——對實踐對象的反應傾向,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外顯行為。另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還應包含對實踐主體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道德素質(zhì)的考察,要使他們深刻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國家的前途命運和自己擔負的社會責任,自覺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引導他們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正確認識自我,完善個人品質(zhì),保持良好心態(tài),實現(xiàn)健康“社會化”。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者評估指標構成

教師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施者、指導者,又是社會實踐的評估者,他們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起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事關實踐活動的成敗。因此,大學生社會實踐評估應與指導教師的評估相結合。但從目前最普遍的情況看,兩者的結合還缺少科學有效的聯(lián)系機制。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文件要求“把干部、教師參加和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記入工作量,作為考評的重要依據(jù)”,但是實際上“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時進行必要的組織指導工作”。由于國家層面并沒有實際的評估標準和操作辦法,因而指導教師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也有部分高校開始探索建立針對指導教師的評估辦法,歸納起來主要包括綜合素質(zhì)和指導能力兩個方面。前者包括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能力,主要考察他們的思想素質(zhì)、政治理論和知識結構;后者則涉及指導教師對實踐活動的整體規(guī)劃和處理各個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能力。例如,在設計與規(guī)劃環(huán)節(jié)中,指導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特定的背景和條件,引導學生選擇或自主提出活動主題,并合理制定活動方案,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指導教師要組織并管理好學生,引導學生組成活動小組,并協(xié)調(diào)學生活動與各部門的關系,通過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為學生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寬松的空間;在面對突發(fā)問題時,指導教師要具備問題探究和應變能力;在總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學會運用調(diào)查、考察、文獻檢索、測量、實驗等不同的方法收集資料,最終形成系統(tǒng)的實踐成果。需要說明的一個問題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主體應當實現(xiàn)多元化,只有保證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科學學科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都成為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者,針對指導教師的評估體系、指標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者評估指標構成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主體包括兩個不同的層次:從整體布局上看,它是指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涵蓋黨委宣傳和教育工作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和共青團組織等;從高校層面上看,它是指由學校黨委分管領導牽頭的教務處、人事處、宣傳部、科研處、學工部、校團委和院系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校內(nèi)有關社會實踐的規(guī)劃、政策、制度等,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配備專門人員,具體負責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與日常管理。本文所說的針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者的評估指對后者的評價和考量。

從總體情況看,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者的評估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社會實踐的指導思想。重點考察學校領導和管理部門是否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對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以及能否從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zhàn)略高度予以足夠的重視,把社會實踐活動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二,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和共青團組織在組織、發(fā)動和服務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包括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握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整合資源、調(diào)動校內(nèi)外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形成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等。三,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包括切實把社會實踐活動列入高等學校的教育計劃、多渠道解決社會實踐活動經(jīng)費、精心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等。四,社會實踐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情況。主要考察社會實踐的指導教師隊伍及其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情況,其中包括對社會實踐人員的培訓、考核等。五,“二次教育”的落實情況。考察學校結合社會實踐成果和社會積極影響,進行廣泛而有效的教育宣傳,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表彰等情況。

需要說明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弊鳛榇髮W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中的一部分,評估機制的建設也是一項系統(tǒng)的工程,針對實踐者、指導者和組織者的評估需要科學化、合理化和系統(tǒng)化,只有針對不同“主體”而非單一“客體”的評估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健康、有效發(fā)展。

五、結語

評估是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被評估者 (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開展合理而有效的評估是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實踐效果,改進實踐方式,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豐富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目前,許多有效的嘗試正在依照課程化體系的相關要求逐步開展,但立足于整個教育系統(tǒng)或某一區(qū)域?qū)用娴闹贫仍O計仍相對匱乏,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所有責任(義務)相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的長效機制。因此,機理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通往現(xiàn)實的唯一路徑。

[1]陳立力.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機制研究[J].麗水學院學報,2009,(6).

[2]肖遠軍,李春玲.政策評價概念探析[J].理論探討,1995,(2).

[3]陳慶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1996.

[4]史秋衡,余艦.高等教育評估[M].貴陽:貴州教育出版社,2004.

[5]劉紅英.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考評的原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6]葉紹燦,劉瑞平.論大學生網(wǎng)絡社會實踐評價體系的構建[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7]陳立力.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2,(2).

[8]呂富媛,呂富彪.增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路徑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

猜你喜歡
實效性評估大學生
兩款輸液泵的輸血安全性評估
不同評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提高農(nóng)村初中歷史教學實效性探究
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核電工程建設管理同行評估實踐與思考
第四代評估理論對我國學科評估的啟示
精梳巧練 理性分析——提升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大學生繳存公積金,這個可以有
广丰县| 东海县| 崇阳县| 澄迈县| 德州市| 南漳县| 翼城县| 荥经县| 龙岩市| 班玛县| 清丰县| 灵台县| 元谋县| 长子县| 洞口县| 德保县| 佛坪县| 蒲城县| 精河县| 白沙| 西藏| 固阳县| 五常市| 体育| 甘肃省| 浠水县| 磐石市| 察雅县| 上犹县| 佳木斯市| 军事| 襄城县| 五家渠市| 米易县| 富阳市| 罗平县| 灌南县| 郴州市| 甘孜县| 江油市|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