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拴
摘 要:初中是學生學習物理的肇始階段。物理學是以觀察、探究、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物理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動手實驗、分析推理、解決問題、探究實踐和歸納規(guī)律的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關鍵詞:解決問題;初中物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91-01
物理學是以觀察、探究、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物理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導學生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動手實驗、分析推理、解決問題、探究實踐和歸納規(guī)律的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成為每一位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內驅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知識本身的愛好?!睂W生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愛好的一切現象、事物、知識等,總會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和探究,因而學生對感興趣科目就會學得好些。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成為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在動力。一般在上初二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會列舉學生身邊應用物理知識的事物作為例子,如介紹他們穿的鞋子、騎的自行車、用的手電筒、電燈、電視、手機、電磁爐、衛(wèi)星等物理知識的應用,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學習動機也因此激發(fā)。在教學具體知識的時候,我會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學的一條主線,引發(fā)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如在教電的知識時,我會問: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學習會怎樣?在同學們作出各種各樣的回答后,我便介紹物理學家法拉弟的成就、電的發(fā)明過程、生活的應用和對社會的貢獻等,誘發(fā)學生對學習電的知識興趣;在學習了相關知識之后,我指導同學們在實驗室操作發(fā)電機模型,當電燈亮起時,同學們都非常興奮,迫切想了解發(fā)電機的構造,這時,我再通過課件演示發(fā)電機發(fā)電的原理、三峽發(fā)電機組、核電站等,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發(fā)電機的相關知識;我還將教學向課外延伸,布置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了解本地區(qū)利用風能發(fā)電和學校學生宿舍的太陽能熱水器工作情況。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同學們始終在興趣濃厚中學習物理知識,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學習內驅力的目的。
二、讓學生在探究實驗中學會探究科學的方法。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要求通過實驗建立概念和掌握規(guī)律。我在教學中注重實驗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提高實驗探究的能力,掌握探究科學的方法為目的,精心設計實驗,如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變演示性實驗為分組實驗,增強創(chuàng)意性實驗和世界科技成就展示等,以提高實驗教學的實效。如在“慣性現象”的教學時,我對實驗進行了如下設計:首先自己在教壇走動時有意被講臺高處絆倒,人往前傾,讓學生產生“為什么會這樣”的疑問。接著讓學生演示:在玻璃杯中放一些水,杯上放一硬紙片,生雞蛋置于硬紙片上,然后由學生用一根鋼尺猛擊硬紙片,在擊打之前問同學們“雞蛋將如何運動”。實驗結果往往會出乎同學們的意料:當鋼尺猛擊紙板之后,紙板彈了出去,而雞蛋由于慣性而保持在原來的位置,并由于失去紙板的支持雞蛋最后完整無缺地掉在杯子水里。通過演示,學生情緒高漲,我便因勢利導與學生一起分析這種現象。之后,還通過讓同學們制作電磁鐵、水火箭和開展雞蛋撞地球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探究實驗中學習,體驗探究知識的樂趣,把學生置于動態(tài)、開放、趣味、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使學生在課內課外的自主探究實驗中學到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思考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鍛煉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到現代高科技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知道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認識物理知識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導學生關注物理學的最新發(fā)展。如我在教學中請同學們觀看圖片并閱讀下面三段話:
1、上海世搏會場外在炎熱的天氣噴出霧狀水花,讓游人降溫。
2、飛機飛行過程很容易被雷達偵測,為了躲避敵方雷達的監(jiān)測,可在飛機表面涂一層特殊的磁性材料———吸波材料,它可以吸收雷達發(fā)射的電磁波,讓雷達電磁波很少發(fā)生反射,從而令敵方雷達無法探測到雷達回波而不能發(fā)現飛機,這就是的“隱形飛機”。
3、在美國的“星球大戰(zhàn)”計劃中,開展了一種新型武器“電磁炮”的開發(fā)研究,它的原理是把炮彈放在螺線管中,給螺線管通電,螺線管產生的磁場對炮彈產生巨大的推動力而將炮彈射出。
我要求學生:分析上述三例中應用了哪些物理知識?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分組討論后回答。同學們對這些新異的物理問題很好奇,能開動腦筋思考,并在分組討論中發(fā)言熱烈。這樣的教學安排,其實是要學生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由于例子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使學生將所學物理知識與當前的社會生活乃至科技軍事結合起來,因而不僅能鍛煉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
四、布置適量的作業(yè),以達到學以致用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作業(yè)是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布置適量的作業(yè),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形式可以多樣,既可以是獨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分小組完成的;既可以是動筆的,也可以是動手的,甚至是到現實生活中去體驗、觀察和調查的。我布置作業(yè)的思路是: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題不在難,有思則靈;溫故知新,獨立思考;聯系實際,解決問題。實踐表明,這樣的作業(yè),不僅能增強學生做作業(yè)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還注意對作業(yè)做得好的同學加強鼓勵,樹立學習典型,使同學們樂學多練,體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