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運用給力的教學方法和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才能有效地實施小學數學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標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28-01
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義務數學教育方面,同樣跟隨新的歷史進程,著眼國際范圍對小學數學教育的觀念、內容、方法、手段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改革,制訂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要求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進行數學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僅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一、與時俱進的數學教學觀念
不僅是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每位教師都應該在潛意識里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的思想,因為這是“進步”的核心武器。明確數學老師已經不是過去拿著教鞭教訓因為算錯一道混合運算題的學生的“教授者”,我們只是數學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用別樣的方式方法把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計算中帶領出來,繼而投入到有趣的數學園地中的策劃者。努力發(fā)揮學生在數學課堂的主題地位,使小學數學的學習更富有興趣,更貼近生活,更能為生活現(xiàn)實服務,體現(xiàn)數學來源于生活的真正理念,并實現(xiàn)數學服務于生活的真諦。
只有真正把學生從灌輸的“容器”變?yōu)榻邮艿摹爸黧w”,把教師從“教授者”變?yōu)閿祵W學習的“組織者”;只有把死板的抽象數學公式變?yōu)樯钍降摹袄硭斎弧?,數學課堂才有可能變成為師生共同積極參與的樂園,大家一起合作,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增長數學能力,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提升解決問題而產生的情感滿足感,實現(xiàn)素質教育。
二、給力的數學教學方法
小學生的自制力很差,能夠積極主動者很少,所以功課一般都可以說是在師長的“逼迫”下完成,那么,在學生已經是知識學習的“主體”的情況下如何“逼迫”,成為眾數學老師迫切想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3點進行教學。
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鞏固和發(fā)展數學學習能力,而且對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從:認真聽講、獨立思考;書寫工整、準確計算;仔細觀察、用心記憶來訓練,到了高年級就要進行認真檢查、仔細檢驗的習慣培養(yǎng),此外,一題多解的習慣性思考也是培養(yǎng)的重點。只有在課堂上進行嚴格培養(yǎng),負責指正,才能形成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行為習慣,這對未來縝密思維,嚴格要求等良好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幫助。
2、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發(fā)散性思維的核心。發(fā)散性思維是指擴散思維或求異思維,是指大腦在思維時呈現(xiàn)出的一種擴散模式,具體表現(xiàn)為思維視野的廣闊,在數學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是“一題多解”。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不僅有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還有利于其他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問題”“障礙”“趣味”等方式引入以激發(fā)起學生潛在的強烈求知欲,另外,因為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他們的思維往往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故而,教師應多方位多角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比如,多看圖形,認知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記憶,繼而擴大圖形,引入立體圖形,形成空間感,最好是身體力行,加強空間認知的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數學動手實踐能力
動手操作往往與合作分不開,教師機智地將教學內容設計成為可操作的實踐活動。比如,筆者是在一所農村小學工作,學校隔壁就是農場,六年級,剛認識了圓錐體,在不影響農民勞作的情況下,我會把學生分組,分別帶領,前去“幫農民伯伯”算算那一堆小麥的體積約多少立方?表面積大概多少平方?今年能買多少錢?能磨多少面粉?同學們興致勃勃,有人負責測量,有人負責計算,有人想出不同計算方法等等,回到教室,各小組派代表分別匯報改組的計算結果,然后比較,更正,驗算。一節(jié)本該在黑板上演算的枯燥內容,就這樣在同學們自己的測量中圓滿完成,我也輕松,學生也情趣盎然。
三、合理的數學教學評價機制
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新課程標準更是強調了要改革傳統(tǒng)觀念中以考試的形式只評價學生學習結果的弊端,提倡要注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合理評價。也只有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健康,教學才能有效,學生的數學能力才能發(fā)展,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評價?筆者覺得應該注意以下2個方面:
1、明確評價的目的
數學教學評價就是對所確立的教學目標,運用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對實施的各種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與效果,完成和滿足個體學習與發(fā)展需要的程度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就是想通過數學教學評價,促進學生不斷進步,促進教師不斷提高,促進學校不斷發(fā)展,促進數學課程不斷完善,以達到數學教學價值增值的目的。故而,在數學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不應以個人私利為目的,只對學生的成績高低作出不合理的評估,這樣往往造成學生的學習興趣低落,教師觀念固步,學校整體不得前進等惡性循環(huán)。
2、有效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明確了評價的目的,就要對評價的手段和方法多動些腦筋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評價應該是多種評價形式形結合,比如紙筆測驗、課堂觀察、課后談話、作業(yè)分析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進行客觀的評價,過程與方法上予以鼓勵與批評相結合的方式,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進行積極的鼓勵多于批評的方式,當然,評價有法,但無定法。
綜上所述,教師只有觀念正確,教學方法得當,評價機制健康,才能實現(xiàn)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