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慧敏
摘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在于:一是學習方式的變革,由學生被動學習轉為互動學習;二是培養(yǎng)目標的變革,由分數(shù)至上向“以人為本”思想的轉換。為此,筆者提出了相應對策:一是課堂上不再以教師主講為主,而是以解決學生對課程中所遇問題為主;二是不再以教師的自身價值標準要求學生,在“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下,以理解學生的價值觀為前提加以引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學習;品味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23-01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教師們應當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課程教育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學習新課程,品味學習方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真正讓學生學到東西,是要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是要老師逼著學。實現(xiàn)這一學習目標的惟一辦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擔任的主角。沃德說過:“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p>
新課程改革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習新課程改革,品味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
陶行知先生說:“我認為一個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師生的關系應是和諧的、民主的。在語文課上,學生是語文活動的主體,教師是語文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是語文活動的一份子。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得到解放,才能成為課堂的主人,快樂的學習語文課程。多年來,學生已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做筆記、課后背。這是語文課程固有的“學習規(guī)律”。以前的語文課,老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埋頭地記筆記、開小差、甚至睡覺。如何讓學生“動”起來?這是老師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通過一些老師不斷的學習和研究,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較以往有很大的改變,語文老師很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的講,而是提出問題,布置任務讓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去完成任務。
可是,當學生真的“動”起來以后,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課堂紀律難以控制,教學任務難以完成,上課進度自然就跟不上了。在問題中,老師也需要總結經(jīng)驗,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對教學過程進行深入的反思,根據(jù)不同班級的學生情況,設計出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自我意識,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這時候,教師由課堂的主人變成了課堂的主導,而學生則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二、學習新課程改革,品味“以人為本”思想
新課程改革提出:“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它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生成的過程,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學生通過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深刻的體驗。
這時的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yǎng)育的圣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臺、是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里,學生有探究新知、獲得新知的經(jīng)歷;也有成功的樂趣;也有失敗落寞。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思想,讓學生展現(xiàn)了個人的風采,體驗了學習的樂趣,達到的教學中的情感目標要求。
檢驗一堂課成功與否,不單看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要看師生之間是否能夠和諧的互動合作,以及師生間有效的交流與溝通。作為教師應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并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新課標下的教師應擁有出色的與學生交往的能力,并且喜歡與學生相處,而且也樂于幫助學生,做他們的朋友,引導他們學習,并給予他們及時的指導。
新課程指導下的學生,也不應是“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而應是關愛他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任務的完成,學生在和他人的接觸和交流中,學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習慣、個性特點,懂得尊重人、體諒人。通過體驗個人與群體的互動關系,懂得他人和社會群體對于個人的重要性,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通過與人交往、合作,形成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師應當相信平等交流與溝通能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一點非常重要。教師不但要在“做中學,做中教”,還要尊重學生,要“以人為本”進行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增強自己學習的信心,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改變學習和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教導學生要重視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更理智的提出問題,更準確地思考問題。在“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開啟了學生的心智,進而影響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和行為,為他們播下了終生學習的種子!在“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體驗了學習的快樂和生活中的滿足感,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感悟了人生的意義。
教師不能改變一個人的過去,但希望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并能讓學生學到終身受益的東西。新課程改革給現(xiàn)今的中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我們要變化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變化中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秦訓剛.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全國小學語文研究會秘書處.語文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任長松.走向新課程[M].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
[4] 陳艷麗.課改背景下中職語文的有效性教學改革探究[J].新課程研究.2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