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媒體對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養(yǎng)成分析

2014-12-01 10:21周念慈
活力 2014年17期
關鍵詞:養(yǎng)成新媒體大學生

周念慈

[摘 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以新技術為支撐的媒體形態(tài)逐步發(fā)展并趨于成熟。新媒體的出現(xiàn)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信息接收習慣,對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了解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征,分析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現(xiàn)狀,對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養(yǎng)成

新技術革命的深入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開始進行到信息化社會中。在信息化社會中,以新技術為支撐體系的媒體形態(tài)的出現(xiàn),不斷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接收習慣和認知方式,彌補了以往舊媒體單一、枯燥和被動的信息傳播模式,使得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之是不再是原本的接受與被接受的單純模式,而是一種互動的模式,信息的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不再具有明顯的劃分,個體既可以是傳播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在信息化社會中,以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代表的信息通訊技術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成為影響大學生信息接收的最重要媒介。大學生作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儲備人才和未來信息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信息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信息化的發(fā)展前景,進而影響社會的發(fā)展進程。

一、新媒體概述

1.新媒體的定義

對于新媒體的定義,學術界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學者們也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新”相對于“舊”而言。從媒體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媒體是伴隨著媒體發(fā)生和發(fā)展在不斷變化的。廣播相對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廣播是新媒體,網(wǎng)絡相對電視是新媒體。今天我們所說的新媒體通常是指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xiàn)和影響的媒體形態(tài)。清華、北大總裁班劉東明老師認為,新媒體從狹義上定義是繼報刊、廣播、電視、雜志等傳統(tǒng)媒體之后,基于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新型媒體,通常也被稱作數(shù)字化媒體,包括互聯(lián)網(wǎng)媒體、手機媒體、數(shù)字電視、機航媒體、戶外液晶、移動電視、電子報刊等等,并且更多新的形式不斷涌現(xiàn)。從廣義層面定義,新媒體是相對傳統(tǒng)媒體的big five,電視、雜志、報紙、廣播、戶外之外的所有媒體形式(媒介即信息,只要能傳達信息的即為媒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新媒體發(fā)展速度遠遠超越傳統(tǒng)媒體,并且呈現(xiàn)出融媒介、整合營銷的大趨勢。美國《連線》雜志認為,新媒體就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1] 綜上,筆者認為,新媒體是與舊媒體相對而言的,是一個不斷更新與變化的概念,是依靠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起來的,以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為媒介的新型媒體形態(tài),包括數(shù)字媒體、移動電視、微博、手機電視等。新媒體“新”在技術和介質的不斷革新上:技術上,新媒體采用的是各項新的技術方式,如:數(shù)字技術、移動技術、網(wǎng)絡技術等;傳播介質上,新媒體是通過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電視、數(shù)字媒體等媒介來進行信息的傳播。

2.新媒體的特征

新媒體技術和介質的革新,使得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1)傳播主體多元化。傳統(tǒng)的輿論傳播主要是依靠報紙、雜志和電視等媒介進行,這些輿論媒介受少數(shù)人的把持與控制,反映的是少數(shù)人的利益取向,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與心聲,大眾沒有表達權益和心聲的渠道,只能夠被動地接受與吸取輿論統(tǒng)治者傳遞的信息。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fā)展,以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手段的出現(xiàn),信息傳播的權威性逐漸下降,信息發(fā)布的主動權不再被掌控在少數(shù)人的手中,任何一個普通的人都可能成為信息的散發(fā)者。隨著手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與廣泛使用,人們可以隨時將自己的動態(tài)與心聲通過各種傳播手段與他人分享,然后被評論或轉載。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擔任起信息傳播的各種角色,而不再是被動地僅他人的宣揚。

(2)信息傳播的互動性。與傳統(tǒng)信息傳播相比,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最大特點與優(yōu)勢就在于信息傳播的互動性。每一個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信息的傳播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再是一個遙遠而又冰冷的字言,任何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參與到信息的傳播中去。我們既可以發(fā)布新的信息,將自己身邊的新鮮事物與別人分享,同時也可以通過對一些已經公布的信息進行評論與轉載,增加影響力,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信息傳播的互動性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信息的傳遞中去,成為信息發(fā)布與傳播的主體,而不僅僅充當信息發(fā)布中的一個客體。從客體到主體的轉變,這一邏輯既符合了信息時代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又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3)信息內容豐富細致。傳統(tǒng)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傳播僅僅局限于報刊、雜志、電視等媒介,由于報刊、雜志的版面限制和電視每天播放的新聞時間限制,使得傳統(tǒng)媒介下信息的傳播并不詳盡。人們可能只能大致了解到國家所發(fā)生的一些大事件,而其中的細節(jié)或者一些社會的瑣碎事件可能因為版面的限制或時間的限制而導致不能夠為人所知。新媒體出現(xiàn)后,信息的傳播便不再受版面和時間的限制。人們只要點擊互聯(lián)網(wǎng),便可以知道世界上任何地方發(fā)生的任何事情,從政治要聞到財經信息,從國家大事到家長里短,從國際會議到運動賽事,都可以進行了解。豐富的信息內容既可以滿足人們的多方面的需求,又可以使得人們更為詳細了解事件的內容。人們可以通過了解不同的信息發(fā)布者對事件的討論與評論得到一個更為全面的結論,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輿論統(tǒng)治者單一的信息灌輸。

(4)信息更新及時。新技術革命的發(fā)展,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通訊手段的出現(xiàn),給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利,這其中也包括以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為媒介的信息傳播。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新興的通訊手段具有明顯快捷、迅速的特點,這使得以此為媒介的信息傳播也變得更加的及時與迅速,往往前一分鐘發(fā)生的事情,后一分鐘就能被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們所了解與熟知。世界開始變得更加的渺小,信息開始打破了國界的限制,加強了各國各地區(qū)人們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endprint

(5)信息呈碎片化,冗余信息過多。豐富的信息內容在滿足人們的多方面的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搜索的困難性:信息變得更加的瑣碎化,任何有用的或無用的信息都充斥其中,要想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花費比原來更長的時間,增加了信息搜索的困難性;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過濾系統(tǒng)急待改進,各種媒介在提供各類積極健康向上的信息的同時,還充斥著各類黃色暴力與血腥的東西,這些對于人生觀、價值觀還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很容易使大學生誤入歧途,錯把一些垃圾信息當成有用信息來吸收和使用;另外,一些搜索引擎的出現(xiàn),使得信息的搜索變得更加的復雜化,信息的搜索變得更加的復雜,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撐,這對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受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所具有這些特征,對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的大學生,他們的自主意識強,喜歡積極地參與到各種信息與事件的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新媒體所具有傳播主體多元化、信息傳播互動性這些特征,正好符合了大學生的要求,因而能夠得到大學生的喜愛與歡迎。但是作為大學生,由于人生觀、世界觀尚未成熟,對信息真實性、價值性的判斷能力還有待提高,各類雜亂的信息散布其中,很容易對大學生的信息認知造成誤解,影響大學生的信息價值判斷。

二、信息識別能力

1.信息識別能力定義

信息識別能力是指個體通過運用各類信息媒介,對所需信息進行搜集,并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和評價,并找出信息中有價值的東西,并轉化為自己所學知識的能力。據(jù)此定義,信息識別能力可以分為信息搜集能力、信息選擇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主要是指個體運用信息搜索工具,包括網(wǎng)絡、圖書、報紙等各種方法,對其所需要的信息進行收集和匯總的能力。信息選擇能力是個體在對信息搜集之后對信息進行分析、整理和評價的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是指個體對信息進行剖析、分解和研究的能力。

2.信息識別能力對大學生信息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大學生信息能力是指大學生通過運用各種各種先進的信息接收設備和手段來搜集、獲取各種相關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吸收、運用的過程中所具備的技能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具備的素質。大學生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識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道德。作為大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識別能力在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當前大學生主要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少,缺乏實踐經驗,因而大學生知識的積累都是依靠對于信息的不斷搜集、吸收和運用,在這個過程中,信息的識別能力對與大學生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信息的運用建立在對信息的搜集、歸納、整理、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之上,只有對各類信息進行搜集整理,才能夠從中發(fā)掘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而對信息的分析和評價可以通過信息本身看出信息所反映的本質問題,刪去無用的信息,保存有用的信息,減少無用信息的內存占用量,提高信息使用的有效性,并對信息進行有效的選擇和判斷,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

大學生正處于學習和豐富知識的時期,他們對新事物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接受新觀念的能力也較強,自我學習和認知的能力也比較強。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各種新媒體不斷出現(xiàn),而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的傳遞并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課堂傳授、圖書館數(shù)據(jù)查找等傳統(tǒng)的渠道,而是更多地依靠先進的信息手段和設備進行,這正好契合了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他們往往容易接受這些新型的事物與觀點。而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所具有的豐富性、互動性等特征,使得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變得更具互動性,同時也變得更加的復雜化。

三、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伴隨著各種新技術手段的出現(xiàn),新的媒介設備不斷地涌現(xiàn),極大地改變了大學生的信息認知方式,大學生信息搜集方式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了解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大學生在信息過識過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對于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互聯(lián)網(wǎng)在大學生信息獲取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媒介的出現(xiàn),使得大學生的信息獲取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圖書館、教師課堂傳授已不再是大學信息獲得的主要方式,手機、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了大學生信息接收的主要平臺,并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圖1中可知,在對大學生利用圖書館獲取信息的調查中,僅有11.2%的大學生會經常去圖書館查資料;30.1%的大學生有時去;30.1%的大學生偶爾去圖書館查資料;23.5%的大學生很少去圖書館查資料;5.1%的人從來不去圖書館查資料。由此可以分析得到,圖書館已不再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越來越少的大學生會選擇圖書館作為信息獲取的途徑。

而通過對大學生信息獲取渠道的調查中可知,有超過90%的大學生主要是通過網(wǎng)絡來獲取信息的,網(wǎng)絡大學生的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最重要的渠道。大學生不再是簡單地通過課堂傳授、圖書館資料查閱來進行知識與信息的獲取。另外,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是多種多樣,通過圖2,可以看出,有29.1%的大學生是通過電視廣播來獲取信息,23.2%的大學生通過報紙書刊來獲取信息;90.1%的大學生是通過網(wǎng)絡來獲取信息;41.2%的大學生通過身邊的人獲取信息的;還有11.9%的通過講座、會議等其他的方式進行信息的獲取。由此可知,當前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具有多樣性,但總體來看,仍以網(wǎng)絡為主。

2.信息獲取的自主意識強

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傳播的內容具有豐富細致性的特征,各類信息都充斥于大學生的信息活動過程中,供大學生進行選擇運用。而作為具有獨立自主意識的大學生,他們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不愿意受到任何形式的束縛,往往愿意從自身的角度來選取對自己有利的信息,而摒棄那些看起來對自己無用的信息。

如圖3,僅有17.5%的大學生會留意被動獲取的信息,77.0%的在大學生不會特別注意被動獲取的信息,還有5.5%的大學生完會不在意被動獲取的信息。這說明,大學生在信息認知活動過程中,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他們往往愿意自主地選擇自己所需的信息,決定自己該選擇的東西,而不愿意受到任何性質的束縛,任何被動的信息賦予對于大學生而言,都不太會受到認可。endprint

3.信息判斷能力有待提高

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這一自主意識與個性化特征可能會使得大學生對其所搜集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種獨立自主意識雖然可以使大學生培養(yǎng)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同時也可能會使大學生產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就接受,而對自己無用的信息則會棄之不理。

如圖4,根據(jù)對大學生對信息準確性判斷的調查中,有25.1%的大學生根據(jù)經驗來進行主觀判斷信息的準確性,41.9%的大學生是運用合適的方法來檢驗搜集的信息,6.8%的大學生通過與專業(yè)人士的討論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24.8%的大學生是根據(jù)信息來源的權威性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1.4%的大學生則是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通過分析可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可以運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檢驗和判斷信息的準確性,然而仍然有24.8%的大學生僅僅根據(jù)經驗,來對信息準確性進行判斷。當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增強,如果僅以大學生個人的喜好來對信息進行主觀的判斷,很容易造成選擇了無用的信息,而放棄了有用的信息。

4.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需要加強

作為信息識別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對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內容豐富細致、信息量大、冗余信息多,各類信息都摻雜其中,有用的、無用的;虛假的、真實的…形形色色的信息都充斥在各種信息媒介中,需要大學生去認知、去識別。大學生要想獲取正確、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判斷信息的真假,并選中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去掉無用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自己的信息識別能力。

圖5通過對大學生整理信息的調查中可知,有14.3%的大學生會經常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有34.5%的大學生有時會整理,16.9%的在大學生不一定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28.4%的大學生很少整理,5.9%的大學生從不整理其所獲得的信息。由此可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不注重對信息的整理分析,還未養(yǎng)成信息整理、分析的意識。在當前信息量大、信息內容多樣化的信息環(huán)境下,這種對不善于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的信息識別行為最終只能導致雖然看到了很多,但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卻很少;雖然記住了很多,但卻不是自己的見解與認知。更有甚者,由于對信息不善分析,導致各種無用的和虛假的信息充斥于自己的大腦信息儲存中,這不僅占據(jù)了有用信息的空間,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大學生對整個事物的正確認知。

四、結語

綜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媒介也越來越先進,互聯(lián)網(wǎng)在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最重要的媒介。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獨立的自主意識和明顯的個性特征,使得大學生在信息識別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活力,他們往往愿意積極參與到信息活動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愿意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束縛。然而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對信息準確性、真實性和價值性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如果僅以個人的喜好來對信息進行判斷并進行取舍,很容易造成信息取舍不當?shù)默F(xiàn)象。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內容豐富、信息呈碎片化、冗余信息多,雜亂的信息環(huán)境使得信息的獲取不再那么容易。然而大學生并沒有樹立信息整理與分析的意識,對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較弱,因而使得各種無用的和虛假的信息都充斥于信息環(huán)境中,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獲取有用的信息,還會影響大學生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因而高校在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一定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過濾掉一些無用的、虛假的信息,摒棄一些可能影響大學生信息認知的網(wǎng)站和內容,為大學生信息認知的養(yǎng)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另外,還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作為大學生自身,要樹立信息整理和分析的意識,提高信息判斷的能力,促進信息識別能力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新媒體[EB/OL]. 2012-11-

12,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

htm.

[2]景東,蘇寶華.新媒體定義新論[J].理論

探索,2008(6):57-59.

[3]任建東,鄧麗敏. 新媒體接受中道德教

育的三大困境[J].倫理學研究.2011(9)

116-118.

[4]熊玉珍.培養(yǎng)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實踐探

索[J].高教探索.2003(1):55-57 .

[5]張素華.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問題研

究[J]. 情報科學.2005(8):1175—1178.

[6]張素芳, 盧朝金. 虛擬社區(qū)中的群體信

息行為調查分析[J]. 情報科學.2012(4):

11-21.

[7]李新松, 張煥.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信

息能的現(xiàn)狀分析 [J] . 現(xiàn)代情報. 2013

(3): 61-65.

(編輯/劉佳)endprint

3.信息判斷能力有待提高

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這一自主意識與個性化特征可能會使得大學生對其所搜集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種獨立自主意識雖然可以使大學生培養(yǎng)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同時也可能會使大學生產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就接受,而對自己無用的信息則會棄之不理。

如圖4,根據(jù)對大學生對信息準確性判斷的調查中,有25.1%的大學生根據(jù)經驗來進行主觀判斷信息的準確性,41.9%的大學生是運用合適的方法來檢驗搜集的信息,6.8%的大學生通過與專業(yè)人士的討論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24.8%的大學生是根據(jù)信息來源的權威性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1.4%的大學生則是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通過分析可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可以運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檢驗和判斷信息的準確性,然而仍然有24.8%的大學生僅僅根據(jù)經驗,來對信息準確性進行判斷。當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增強,如果僅以大學生個人的喜好來對信息進行主觀的判斷,很容易造成選擇了無用的信息,而放棄了有用的信息。

4.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需要加強

作為信息識別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對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內容豐富細致、信息量大、冗余信息多,各類信息都摻雜其中,有用的、無用的;虛假的、真實的…形形色色的信息都充斥在各種信息媒介中,需要大學生去認知、去識別。大學生要想獲取正確、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判斷信息的真假,并選中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去掉無用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自己的信息識別能力。

圖5通過對大學生整理信息的調查中可知,有14.3%的大學生會經常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有34.5%的大學生有時會整理,16.9%的在大學生不一定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28.4%的大學生很少整理,5.9%的大學生從不整理其所獲得的信息。由此可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不注重對信息的整理分析,還未養(yǎng)成信息整理、分析的意識。在當前信息量大、信息內容多樣化的信息環(huán)境下,這種對不善于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的信息識別行為最終只能導致雖然看到了很多,但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卻很少;雖然記住了很多,但卻不是自己的見解與認知。更有甚者,由于對信息不善分析,導致各種無用的和虛假的信息充斥于自己的大腦信息儲存中,這不僅占據(jù)了有用信息的空間,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大學生對整個事物的正確認知。

四、結語

綜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媒介也越來越先進,互聯(lián)網(wǎng)在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最重要的媒介。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獨立的自主意識和明顯的個性特征,使得大學生在信息識別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活力,他們往往愿意積極參與到信息活動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愿意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束縛。然而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對信息準確性、真實性和價值性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如果僅以個人的喜好來對信息進行判斷并進行取舍,很容易造成信息取舍不當?shù)默F(xiàn)象。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內容豐富、信息呈碎片化、冗余信息多,雜亂的信息環(huán)境使得信息的獲取不再那么容易。然而大學生并沒有樹立信息整理與分析的意識,對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較弱,因而使得各種無用的和虛假的信息都充斥于信息環(huán)境中,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獲取有用的信息,還會影響大學生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因而高校在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一定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過濾掉一些無用的、虛假的信息,摒棄一些可能影響大學生信息認知的網(wǎng)站和內容,為大學生信息認知的養(yǎng)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另外,還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作為大學生自身,要樹立信息整理和分析的意識,提高信息判斷的能力,促進信息識別能力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新媒體[EB/OL]. 2012-11-

12,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

htm.

[2]景東,蘇寶華.新媒體定義新論[J].理論

探索,2008(6):57-59.

[3]任建東,鄧麗敏. 新媒體接受中道德教

育的三大困境[J].倫理學研究.2011(9)

116-118.

[4]熊玉珍.培養(yǎng)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實踐探

索[J].高教探索.2003(1):55-57 .

[5]張素華.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問題研

究[J]. 情報科學.2005(8):1175—1178.

[6]張素芳, 盧朝金. 虛擬社區(qū)中的群體信

息行為調查分析[J]. 情報科學.2012(4):

11-21.

[7]李新松, 張煥.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信

息能的現(xiàn)狀分析 [J] . 現(xiàn)代情報. 2013

(3): 61-65.

(編輯/劉佳)endprint

3.信息判斷能力有待提高

新時期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和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這一自主意識與個性化特征可能會使得大學生對其所搜集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種獨立自主意識雖然可以使大學生培養(yǎng)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同時也可能會使大學生產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自己認為有用的信息就接受,而對自己無用的信息則會棄之不理。

如圖4,根據(jù)對大學生對信息準確性判斷的調查中,有25.1%的大學生根據(jù)經驗來進行主觀判斷信息的準確性,41.9%的大學生是運用合適的方法來檢驗搜集的信息,6.8%的大學生通過與專業(yè)人士的討論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24.8%的大學生是根據(jù)信息來源的權威性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1.4%的大學生則是通過其他的方法來判斷信息的準確性。通過分析可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可以運用各種合適的方法來檢驗和判斷信息的準確性,然而仍然有24.8%的大學生僅僅根據(jù)經驗,來對信息準確性進行判斷。當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增強,如果僅以大學生個人的喜好來對信息進行主觀的判斷,很容易造成選擇了無用的信息,而放棄了有用的信息。

4.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需要加強

作為信息識別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整理與分析能力對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內容豐富細致、信息量大、冗余信息多,各類信息都摻雜其中,有用的、無用的;虛假的、真實的…形形色色的信息都充斥在各種信息媒介中,需要大學生去認知、去識別。大學生要想獲取正確、有用的信息就需要對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判斷信息的真假,并選中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去掉無用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增強自己的信息識別能力。

圖5通過對大學生整理信息的調查中可知,有14.3%的大學生會經常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有34.5%的大學生有時會整理,16.9%的在大學生不一定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28.4%的大學生很少整理,5.9%的大學生從不整理其所獲得的信息。由此可知,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不注重對信息的整理分析,還未養(yǎng)成信息整理、分析的意識。在當前信息量大、信息內容多樣化的信息環(huán)境下,這種對不善于對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的信息識別行為最終只能導致雖然看到了很多,但真正吸收和理解的卻很少;雖然記住了很多,但卻不是自己的見解與認知。更有甚者,由于對信息不善分析,導致各種無用的和虛假的信息充斥于自己的大腦信息儲存中,這不僅占據(jù)了有用信息的空間,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大學生對整個事物的正確認知。

四、結語

綜上,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媒介也越來越先進,互聯(lián)網(wǎng)在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最重要的媒介。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獨立的自主意識和明顯的個性特征,使得大學生在信息識別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活力,他們往往愿意積極參與到信息活動中,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愿意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束縛。然而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對信息準確性、真實性和價值性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強,如果僅以個人的喜好來對信息進行判斷并進行取舍,很容易造成信息取舍不當?shù)默F(xiàn)象。新媒體環(huán)境下,信息內容豐富、信息呈碎片化、冗余信息多,雜亂的信息環(huán)境使得信息的獲取不再那么容易。然而大學生并沒有樹立信息整理與分析的意識,對信息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較弱,因而使得各種無用的和虛假的信息都充斥于信息環(huán)境中,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獲取有用的信息,還會影響大學生對事物的正確認知。因而高校在大學生信息識別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一定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過濾掉一些無用的、虛假的信息,摒棄一些可能影響大學生信息認知的網(wǎng)站和內容,為大學生信息認知的養(yǎng)成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另外,還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作為大學生自身,要樹立信息整理和分析的意識,提高信息判斷的能力,促進信息識別能力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新媒體[EB/OL]. 2012-11-

12,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17.

htm.

[2]景東,蘇寶華.新媒體定義新論[J].理論

探索,2008(6):57-59.

[3]任建東,鄧麗敏. 新媒體接受中道德教

育的三大困境[J].倫理學研究.2011(9)

116-118.

[4]熊玉珍.培養(yǎng)大學生信息能力的實踐探

索[J].高教探索.2003(1):55-57 .

[5]張素華.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問題研

究[J]. 情報科學.2005(8):1175—1178.

[6]張素芳, 盧朝金. 虛擬社區(qū)中的群體信

息行為調查分析[J]. 情報科學.2012(4):

11-21.

[7]李新松, 張煥. 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信

息能的現(xiàn)狀分析 [J] . 現(xiàn)代情報. 2013

(3): 61-65.

(編輯/劉佳)endprint

猜你喜歡
養(yǎng)成新媒體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yè)趨勢
大學生“雙創(chuàng)”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淺談舞蹈演員良好個人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
分析素描訓練與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之我見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jié)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航母艦員安全意識養(yǎng)成探索與實踐
独山县| 铅山县| 台前县| 洛扎县| 临泽县| 南充市| 南安市| 洪洞县| 什邡市| 河北区| 上蔡县| 吴旗县| 河间市| 浦东新区| 聊城市| 华阴市| 弥渡县| 青神县| 遂溪县| 鲁甸县| 托里县| 天祝| 会宁县| 海安县| 青龙| 内黄县| 饶河县| 玉屏| 金乡县| 盐山县| 洛南县| 普兰店市| 迭部县| 偃师市| 察哈| 虞城县| 巩留县| 西丰县| 三明市| 汤原县|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