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今年5月,中央第四巡回督導組到黔南州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工作,對甕安縣“5531”社會治理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甕安在微觀層面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行了有益探索”。
系統(tǒng)推進
宏觀管理與微觀治理無縫對接
“縣域雖小,但‘五臟俱全?!鼻现菸N?、副州長、甕安縣委書記蔣映生表示,縣域社會治理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兼具了宏觀管理、微觀治理的特點,只有全方位、系統(tǒng)化實施推進,才能真正達到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的目的,進而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
正是基于這樣的治理邏輯,甕安縣在推進縣域社會治理的過程中,始終把處理好改革、發(fā)展、民生、穩(wěn)定的關系作為前提,提出以統(tǒng)籌推進經濟發(fā)展、基層基礎、社會管理、民生保障、生態(tài)保護“五大任務”增強社會治理功能的戰(zhàn)略思路。而在“五大任務”中,又將每一項任務全面分解統(tǒng)籌推進,既有大方向上的整體突破,又有不同節(jié)點上的局部成果。
在社會管理方面,為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甕安縣就先后分別開展了縣委書記大接訪、千名干部大巡訪、千名教師大家訪、公檢法司“四長”大聯(lián)訪、鄉(xiāng)鎮(zhèn)干部大走訪“五大訪”系列活動,在不同層面以不同形式、從不同角度對信訪積案進行全方位調處化解。
在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方面,甕安縣既不搞一村一點,也不搞一鄉(xiāng)一片,而是整縣推動,整體突破,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在城鄉(xiāng)之間加速流動。同時,又逐步探索建立提高農民群眾自主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機制,為農村經濟社會進步注入長久動力,從而將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推向互動共建、自主發(fā)展的更高階段。
有關專家表示,甕安縣以統(tǒng)籌推推進“五大任務”增強社會治理功能的做法,不僅打破了過去縱向治理體系中的條塊化、部門化思維,從根本上建構起系統(tǒng)、整體、協(xié)同的社會治理格局,而且有效兼顧縣域社會治理的微觀和宏觀,實現了從面到點的無縫對接。
多元參與
盤活各類社會資源綜合施治
2011年1月,甕安縣建立人民調解員調解糾紛案件補貼機制,由縣委、縣政府每年撥付30萬元社會矛盾化解基金,不管是村干部還是群眾,只要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糾紛,均予以數十到數百元的現金獎勵。
“過去村民有矛盾糾紛,村干部能躲則躲、能推就推,現在不一樣了,只要動作稍慢點,都被別人搶了去?!本驮诋斈?,猴場鎮(zhèn)猴場村村委會主任錢家金就調解了54起民間糾紛,共領到調解獎勵4000多元。
同時,隨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逐步從抓“大案要案”轉為推進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甕安在全縣范圍內依托“天網工程”平臺,健全社會安全網絡,構建起警防網、民防網、技防網、行業(yè)協(xié)會網、保安防范網的網格化聯(lián)動機制。
充分整合黨委、政府、群團、社會組織、志愿者隊伍“五種力量”,實現社會治理參與主體和體制多元化,是甕安縣在社會治理實踐中探索出的又一有益經驗。
甕安縣委副書記、縣長尹德俊表示,在社會矛盾凸顯期,僅僅依靠政法部門和信訪干部維穩(wěn)、化解矛盾糾紛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充分盤活各類社會資源,激發(fā)社會參與活力,推動社會治理參與主體和體制實現多元化,全縣社會方能實現長治久安。
通過充分發(fā)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政府的主導作用、群團組織的參謀助手作用、社會組織的協(xié)同管理作用和志愿者隊伍的補充參與作用,甕安縣正逐步形成從被動應付到自覺引導、從應急強制到綜合協(xié)調的社會治理模式,真正從源頭減少不和諧因素。
還權于民
推進基層民主決策科學化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不少經驗和教訓表明,導致基層不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層民主落實不到位,群眾缺少自我決策、自我管理的平臺和機制。
近年來,甕安縣著力建立和完善群眾參與村級事務決策機制,推進村級事務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同時,進一步規(guī)范議事程序,明確規(guī)定其職責、權利、議事內容和規(guī)則,完善議事辦法,提高議事質量。
在甕安農村,長期就有村民自動組織起來、集體協(xié)商操辦紅白喜事的傳統(tǒng),俗稱“龍桿會”。受此啟發(fā),甕安縣以村民代表集體商議“村級公益事業(yè)建設財政獎補”的使用為契機,創(chuàng)造了村重大問題由村民代表共同決策的“一事一議”制度。
在“一事一議”制度的基礎上,該縣進一步建立了“三議三公開”的民主決策機制?!叭h”是指先由村民就重大事項進行“商議”,提出意見,其后村兩委“審議”村民意見,最后由村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作出“決議”?!叭_”是指申報項目的實施內容、流程和結果全部公開,接受村民全程監(jiān)督。
“這一土生土長、完全適合農民口味的民主形式,不僅改變了農村面貌,也有效提升了基層民主建設科學化水平。”蔣映生表示,推進基層民主政治,群眾的事情讓群眾議、群眾定、群眾干、群眾管,有效激發(fā)基層群眾自治活力,進一步融洽黨群、干群關系,基層基礎自然更加牢固穩(wěn)靠。
據了解,目前甕安已將這一民主決策機制深化拓展到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等領域,真正做到了還權于民。
轉變職能
寓管理于服務打造有為政府
“以前群眾要辦什么事,都要大老遠地跑到鎮(zhèn)上,費時費事不說,還經常找不到人,所以怨氣很大?,F在無論大事小事,都可以通過社區(qū)群眾工作站‘一站式辦理、一攬子解決,群眾也就氣順心暢了?!碑Y安縣猴場鎮(zhèn)松坪場社區(qū)黨支部書記龍劍英說。
近年來,甕安縣根據群眾需求和發(fā)展要求,本著貼近發(fā)展、民生、穩(wěn)定的目的,將職能部門的行政權力下沉到街村一線,探索建立了縣、鄉(xiāng)、村、組四級群眾服務網絡和接訪窗口、群眾工作中心、縣級領導調矛盾糾紛三級調處機制,讓行政權力直接對接民生改善和社會發(fā)展,推動了政府從管理為主型向服務型轉變。
猴場鄉(xiāng)黨委書記王維孔表示,群眾服務網絡和三級調處機制的建立,實現了變“轉交辦”為“直接辦”,變“中轉站”為“終點站”,確保了群眾訴求事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今年1至7月,猴場鎮(zhèn)群眾工作中心僅民政、合醫(yī)、社保、綜治4個窗口就接待群眾6000余人次,民政救助群眾1200余人次;收取新農?;?0余萬元,涉及人數4875人;接待來信來訪155起,成功化解145起。綜合辦結率達到94%以上。
“政府只有主動放權、有所為有所不為,才能真正成為有為政府?!币驴”硎?,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政府的社會治理任務更為艱巨,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難度更大,群眾對政府工作期待更高。因此,必須加快轉變職能,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現管理?!吧鐣卫碛蟹剑瑥V大群眾才能充分享受有序、祥和、安定的生活,政府也才會有位有威。”
敬畏民意
以群眾是否滿意為工作唯一標準
今年6月,甕安縣建中鎮(zhèn)黨政領導班子走進轄內的鑫產業(yè)園區(qū),向茶園農戶、企業(yè)主征求茶產業(yè)發(fā)展意見和建議,當即征求到意見8條,并梳理出“四風”問題8個,立即進行了整改。
近年來,甕安縣堅持推行民意民愿征集,包村干部合不合格、掛職領導優(yōu)不優(yōu)秀、幫扶單位先不先進,社會環(huán)境安不全安,黨委政府工作滿不滿意,都通過意見征求、民主評議、民主推薦、電話調查等方式進行民意測評,“滿不滿意”由群眾說了算。
同時,堅持開展“年度工作承諾制”。每年年初專門召開全縣工作承諾大會,23個鄉(xiāng)鎮(zhèn)、82個機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走上會議承諾臺,對當年的重點工作當場作承諾,并通過當地電視、網絡、特刊等媒體向社會公布。每年年底,縣委對各承諾單位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未能有效兌現承諾的鄉(xiāng)鎮(zhèn)和部門,須按期整改,整改效果不明顯還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把每個部門的工作情況置于群眾視野,既把對各級黨組織和職能部門的能力要求量化了,又為廣大群眾有效參與干部考核評價提供了制度平臺?!笔Y映生表示,“年度工作承諾制”將過去干部考核評價的自我循環(huán)機制變成開放式上下互動的評價模式,從而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與黨員領導干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改善民生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得到了廣大群眾的高度認可。
“千好萬好不如群眾叫好,金杯銀杯不如群眾的口碑?!币驴≌J為,甕安堅持把群眾滿不滿意、答不答應、需不需要作為衡量工作的唯一標準,作為“一條紅線”貫穿全縣社會治理始終,較好地體現了全縣黨政對民意的敬畏之心?!熬次访褚獠艜裱褚猓裱褚獠拍苴A得民心,贏得民心才能推動發(fā)展?!保ㄘ熑尉庉?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