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羅斯文學的產生與基輔羅斯國家建立及對東正教的接受密不可分。作為俄羅斯國家的起源,基輔羅斯同時也承載著整個羅斯大地文化與宗教發(fā)展和傳播的使命。在這一時期形成的基輔羅斯文學與東正教緊密相連,它以編年史、圣傳、訓誡等為代表體裁,并且在創(chuàng)作手法及立場方面與后者保持高度的一致。其中以宗教和愛國為主旨的信仰教育貫穿與整個基輔羅斯文學之中,這無疑對于當代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關鍵詞:基輔羅斯文學;東正教;信仰教育;愛國主義;民族精神
在俄羅斯文學研究中,通常將18世紀以前的文學稱之為古代俄羅斯文學,而基輔羅斯文學主要指基輔羅斯的留里克王朝統(tǒng)治至蒙古韃靼入侵這一時段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一時期文學與基輔國家的宗教政策相關。俄羅斯文學的產生完全得益于對東正教的接受與傳播,以及歷代大公的支持和修士僧侶們的努力。早期的羅斯并未形成自有的文字,原始口頭文學傳播極為有限且沒有明確的記載。自“羅斯受洗”后,出于宗教傳播的需要,拜占庭特派基里爾(Кирилл)與梅福季(Мефодий)兄弟[1]二人根據東斯拉夫民族的口頭語言為之創(chuàng)造文字以翻譯《圣經》篇章,這為整個基輔羅斯文學的創(chuàng)立建造了良好的基礎。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為之創(chuàng)立的是格拉高里字母(Глаголица),而并非現行的西里爾字母(Кириллица)。這也使得基輔羅斯文學完全有別于西歐文學,而是以拜占庭文化為基礎形成了東斯拉夫民族自有的特色。
二、基輔羅斯文學代表作品的內容及精神分析
擁有了自己的文字,并且得到了國家統(tǒng)治階層和拜占庭正教會方面的支持,基輔羅斯文學開始在教會人士的努力下逐步發(fā)展。
成為基輔羅斯文學及羅斯歷史起源最重要的作品當屬《往年紀事》(?Повесть временных лет?),它是整個基輔羅斯文學中最具代表性的編年史(летопись)著作。據記載,作者為基輔洞穴修道院修士涅斯托爾(Нестор)。從創(chuàng)作時間上來看,《往年紀事》雖不是最早的文學作品,然而卻被公認為俄國史學的源頭。對于一般外國人而言聽聞過的所有關于古俄羅斯歷史發(fā)軔的典故均出自這部《往年紀事》。[1]它表達了古羅斯人對世界的形成、民族的命運和信仰等問題的觀點,是他們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tài)的鮮明體現。[2]雖然是一部編年史著作,但是作者并不是完全為追求現實而創(chuàng)作,而是側重于訴諸某些歷史事件,結合東正教信仰與國家命運來表達個人的信仰態(tài)度。書中作者愛憎分明,強調東斯拉夫民族的主體性及自己所接受的基督教的正統(tǒng)性和唯一性,同時通過對王公之間的相互殘殺的描寫,表達了對于國家命運的關心和對統(tǒng)一和平的向往??梢哉f,這部作品為俄羅斯民族東正教的傳播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基輔羅斯文學中,圣徒傳記(житие)體裁的代表有《鮑里斯與格列布傳》(?Житие Бориса и Глеба?)一書。從故事內容上來看,鮑里斯與格列布傳兄弟之間為爭權奪利而相互殘殺在世界文學范圍內并無新意。使人耳目一新的是,作品中主人公兄弟二人在可以反抗的前提下主動放棄抵抗甘愿犧牲的精神較為罕見[2]??梢哉f,這是俄羅斯民族精神中受苦受難精神的來源。兄弟二人對于基督宗教的堅定信仰和對國家統(tǒng)一的忠誠思想貫穿于全文。與此同時,書中刻意通過環(huán)境氛圍來彰顯和宣揚以智者雅羅斯拉夫為代表的正義力量和復仇精神。時至今日這種力量和精神仍然積極影響著俄羅斯和俄羅斯民族。傳記結尾處,對兄弟二人在墓地虛幻般的描寫則抒發(fā)了羅斯民眾對兄弟二人的緬懷和美好的祝愿,刻畫出圣人的形象,充實了單一圣經文學的信仰教育,圣人形象由此更加通俗流行,為世人所崇拜。
教會演說(церковное ораторство)體裁作品《論法律與神恩》(?Слово о законе и благодати?)為首位羅斯籍都主教伊拉里昂[3] (Митрополит Иларион)所作。作者以《圣經》新約中的亞伯拉罕故事為切入點論述了律法和神恩的關系,指出摩西律法有所不足,而神恩和真理將統(tǒng)攝整個大地,并贊頌了帶領羅斯受洗的弗拉基米爾大公及當時的智者雅羅斯拉夫大公。該書被視為基輔羅斯基督教的歡樂與積極入世精神的優(yōu)雅表達。[3]整部作品凸顯出教會與國家的地位,強調真誠、真正的信仰和對信仰的履行。由于作者未經基輔羅斯大公同意自主任命都主教的特殊背景,我們可以發(fā)現,此時的文學已經開始提升到基輔羅斯國家的高度,并同時贊美神恩和基輔大公,此時的信仰也已經增加了民族和自主的因素,這也是后來“第三羅馬”和東正教教會在國家間各自獨立、教權從未屬王權的思想的來源。當時的羅斯王公已經意識到教會的力量,開始訴諸教會宣揚自己統(tǒng)治的合法性,并極力在國家層面上宣揚東正教思想與信仰。
以政治與道德為題材的《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訓誡》(?Поучение Владимира Мономаха?)是第一部世俗性布道文學(проповедь)作品,開創(chuàng)了羅斯文學中對道德問題進行探討的傳統(tǒng)。[4]從其包含的訓子、自傳及致兄弟的信來看,書中充滿了以東正教道德為基礎的眾多進步思想:敬仰上帝,尊老愛幼愛家,寬容敵人,團結統(tǒng)一,共同保護羅斯大地,布道行善等等。[5]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本人也因其言行如一在當時及后世贏得了忠誠與愛戴,后世編年史中也對其予以了高度的評價。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基輔羅斯由于外部游牧民族的威脅與內部兄弟間的不和,已經處于分裂的邊緣,內外勾結、互相殘殺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從基輔羅斯歷代王公的行事風格來看,莫諾馬赫大公對于兄弟的不計前嫌即使在今日也已經達到很高的道德水準,這主要與作者個人的拜占庭血源及文化修養(yǎng)有關。此時的羅斯公國在文化和宗教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統(tǒng)治階層的文化素養(yǎng)開始有了較大的提高,并且已經能夠較為完整地發(fā)展宗教道德學說,以鞏固其統(tǒng)治基礎。
相對于以上幾部作品,國內研究頗多、在世界范圍內影響較為深遠的當屬《伊戈爾遠征記》(?Слово о полку Игореве?)。這是基輔羅斯文學中少數沒有經過教會作家和抄寫者加工的以史詩(эпос)為體裁的世俗文學作品,但這并不表明其不受宗教影響。[6]這里所說的宗教不僅僅指當時的東正教,尚未消失的多神教的痕跡也多處可見。即便如此,作品中多次提及的自然神表明當時仍處于宗教更迭時期,但其“異教”的痕跡卻并不影響作品為捍衛(wèi)基督教而反對異教徒的思想。這可以解釋為,由于當時人文科學及教育比較落后,羅斯人無法依照《圣經》及其教義來解釋自然現象,于是便更加傾向于固有的多神教傳說。當然,多神教的影響在當時也僅限于此,當時羅斯大地的信仰歸根結底是以基督教信仰為核心的,它融合了國家統(tǒng)一、團結一致、共御外敵等愛國主義思想。作品所描述的戰(zhàn)爭是失敗的,但失敗的戰(zhàn)爭卻并沒有摧毀主人公的信仰,相反使其相信失敗是由于其信仰不足所致,這一思想在以后蒙古韃靼入侵及統(tǒng)治時期得到了廣泛傳播,并在當時多部文學作品中得到了印證。
三、東正教對于羅斯文學和信仰教育影響及特征
可以肯定的是,基輔羅斯國家建立以前即使沒有文字,羅斯人也形成了一些口頭詩歌類的原始文學作品,但是這類作品生命力有限,難以長久流傳,傳播范圍也相對狹小。隨著國家的建立和對東正教的接受,原始文學作品的脆弱性開始顯現,要么經過教會人士的篩選修改以符合基督教義和基輔羅斯統(tǒng)治并編入教會文集,要么則永遠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鑒于古代羅斯的文字是由教會人士所創(chuàng)立,同時教會對于文字的傳播和教育具有很大的壟斷性,因而很容易理解幾乎所有的基輔羅斯文學中所表現出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內容及思想方面的高度相似性。其主要表現為:
文學與信仰的高度統(tǒng)一。整個基輔羅斯文學宗教意識高度形態(tài)化,思想單調統(tǒng)一。主要原因在于教會壟斷下的文學基本以傳抄、翻譯為主,過程也相對粗陋,因而原創(chuàng)性很難完全保留(這也導致很多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及真實性受到質疑)。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很容易誤入異教的陷阱,而異教在羅斯大地和基督教世界里無疑將遭受嚴酷的排擠。作為基輔羅斯文學傳承者的教會修士們的主要任務便是論證引述已有的內容并證明其真實性。
以編年史和圣徒傳記為代表的大多數文學嚴肅化趨勢明顯,且不完全基于真實客觀。除去科學文化落后因素,人為因素明顯。文學作品傳播過程中個別歷史事件中的圣人形象被大大拔高且多帶有虛幻色彩,主觀意識強烈,除了不可更改的客觀事實外,其余大部分情節(jié)與內容被修改以符合圣人的形象,以便供后人膜拜敬仰。某些具有普通人共性的內容則會被刪改以減少世俗因素,力求達到作品內容與思想的整體性和絕對的統(tǒng)一。[7]
多數作品中信仰呈現出多元一體化趨勢。在教會(上帝)與宮廷(王公)、修道院(修士)與自然社會(民眾)之間融合成和諧統(tǒng)一的羅斯精神。在整個基輔羅斯統(tǒng)治時期,教會與宮廷間始終和諧共處,教權與王權從未發(fā)生過沖突。相反,教權主動服從與王權,并積極調和宮廷內部矛盾,這為宗教的傳播和文化的發(fā)展以及整體社會的進步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民間,修道院修士們與普通民眾關系緊密,相處融洽,由于修道院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管理模式,雖然同處于中世紀,但與西歐天主教會相比,基輔羅斯的東正教修道院幾乎沒有貪腐瀆職等腐敗行為。對于圣人簡樸形象的刻畫也拉近了修士與普通人的距離??傮w上四者在思想信仰上相互交流與融合,因而無論在哪個時期都沒有爆發(fā)過大規(guī)模的思想沖突,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外戰(zhàn)爭中加強了愛國主義與宗教精神相融合的民族信仰。
四、現代羅斯民族[4]信仰中的東正教影響
從17世紀開始,俄羅斯文學便開始逐步顯現擺脫宗教的趨勢,社會意識開始覺醒,尤其是彼得大帝改革以后,西方思想與文化的大量涌入,世俗文學逐步取代教會文學。東正教在文學上的地位受到撼動,然而其信仰和思想在羅斯民眾心靈中早已根深蒂固。之后即便歷經十月革命去宗教化及無神論的推廣,東正教思想仍然廣泛流傳于民間,它盡管備受打壓卻仍主張服從與國家的利益。蘇聯解體之前,東正教復蘇的跡象已初見端倪,解體后東正教信仰迅速公開并得到廣泛傳播,填補了民眾信仰上的真空,此時國家也給予了相關支持并重新定義俄羅斯民族精神及國家價值觀[5]。作為一種信仰,東正教在俄羅斯人的生活中的影響隨處可見,它左右著俄羅斯人思維習慣和價值取向,成為俄羅斯人文化模式的核心、精神表達的準則及行為模式的定因。[6]而這一切均離不開基輔羅斯文學中對東正教和羅斯民族信仰的奠基。即使歷經幾個世紀的西化,當今卻很難將羅斯民族與西歐相聯系,即使是同西斯拉夫民族之間也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拋去神性的光輝,基于東正教信仰的基輔羅斯文學留給后人的是對善良、忠誠和正義的感知以及國家與民族多元一體的認同。
五、結語
宗教思想濃郁的基輔羅斯文學相對于近現代文學而言影響力有限,但對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影響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整體上基于拜占庭文化與東正教信仰,并以維護留里克王朝對基輔羅斯國家統(tǒng)治為根本目的,其中的信仰因素除傳統(tǒng)基督教色彩濃厚的宗教信仰之外,大部分均凸顯出對國家和民族統(tǒng)一的認同的,弘揚團結一致、共御外敵的愛國主義思想。這些思想一脈相承,至今在俄羅斯大地上發(fā)揮著重要影響,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信仰斷層時期為俄羅斯普通民眾提供了心靈的寄托,并在俄羅斯對外關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注釋:
[1]二人均為東羅馬帝國的傳教士,詳見http://ru.wikipedia. org/wiki/Кирилл_и_Мефодий
[2]情節(jié)請參見http://briefly.ru/_/skazanie_o_borise_i_glebe/
[3]請參見http://ru.wikipedia.org/wiki/Иларион_Киевский
[4] 指東斯拉夫民族,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
[5]東烏克蘭與白俄同俄羅斯基本一致,西烏克蘭由于歷史原因有所不同。
[6]靳會新,《俄羅斯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宗教信仰因素》[J].俄羅斯學刊,2014(1)。
參考文獻:
[1] 陳仁姮,《〈往年紀事〉在近代俄國通史編著的意義》[J].《臺大歷史學報》第43期。
[2] 蘇則坤、潘金鳳,《俄羅斯文學史簡編》[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 (美)尼古拉·梁贊諾夫斯基、馬克·斯坦伯格,《俄羅斯史》[M].楊燁、卿文輝主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 Березовая Л.Г., Берлякова Н.П. 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М.: Владос, 2002.
[5] http://202.202.192.17/netcourse/elsgq/elsgq/kcxx/03/kcxx-003-1.htm。
[6] 任光宣,《〈伊戈爾遠征記〉及其表現的雙重信仰》[J].《國外文學》1994年第1期。
[7] Charles A. Moser,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n Literature. Revised Editio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作者簡介:費正?。?992-),男,江蘇射陽人,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2011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