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雅俗之辯

2014-11-27 11:05:45劉贏
北方文學(xué)·下旬 2014年3期

劉贏

摘 要:唐代詩僧皎然在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作兩方面成就卓然,其詩歌理論作品《詩式》、《詩議》對后世影響深遠。本文旨在就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詩式》、《詩議》以及他的詩文作品來探討其對詩歌意境營造和語言使用中“雅”和“俗”兩種傾向的具體看法,并對其看法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簡要分析。

關(guān)鍵詞:皎然;詩式;詩議;雅俗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詩僧。佛教東傳之后,在唐代達到了最興盛的時代,僧人地位得到提高。他們和文人儒士的交往增多,一部分僧人還頻繁參與士大夫、文人組織的詩歌酬唱活動,形成了較有名氣的詩僧群體。皎然是其中翹楚,他不僅參與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而且還參與詩歌理論研究,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較高成就。皎然一生著述甚多,其中詩歌理論作品《詩式》、《詩議》尤其不可輕忽,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論及唐代詩格、詩論一體作品時曾說:“惟皎然《詩式》、《詩議》二撰,時有妙解”,清代毛先舒《詩辯坻》則認為“論詩則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皎然《詩式》,嚴(yán)羽《滄浪詩話》,徐禎卿《談藝錄》,王世貞《藝苑卮言》,此六家多能發(fā)微。”可以說,皎然的詩學(xué)思想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及詩歌理論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自詩歌誕生起,在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就自然呈現(xiàn)出“雅”與“俗”兩種傾向,雅俗之辯涉及到詩歌內(nèi)容、語言、風(fēng)格等多個方面,任何詩歌理論和文學(xué)批評都很難繞過“雅”與“俗”兩種傾向的討論,皎然的詩學(xué)理論也是如此。

唐代以來,以“意境”論詩開始在詩學(xué)理論中流行起來,劉勰《文心雕龍》、王昌齡《詩格》等文學(xué)理論作品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文學(xué)作品的“意境”。皎然在《詩式》和《詩議》中也用了不小的篇幅來探討詩歌的“意”和“境”?!对娮h》中云:“前無古人,獨生我思……凡詩者,雖以敵古為上,不以寫古為能,立意于眾人之先,放詞于群才之表?!边@指出詩歌立意應(yīng)當(dāng)具有獨創(chuàng)性,不因循守舊,落入俗套?!对娛健け骟w有一十九字》中則說“夫詩人之思初發(fā),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可見,皎然十分重視詩歌的“取境”,認為它關(guān)系到整首詩的審美境界,不能等閑視之。在《詩式》的“跌宕格二品”、“淈沒格一品”以及“調(diào)笑格一品”中,皎然特別提到了詩歌立意取境的四種境界,即“越俗”、“駭俗”、“淡俗”、“戲俗”。其中“越俗”和“駭俗”處于跌宕格中,“跌宕”意為放縱不羈,越俗“其道如黃鶴臨風(fēng),貌逸神王,杳不可羈”,意指超越凡俗;駭俗“外示驚俗之貌,內(nèi)藏達人之度”,則指驚世駭俗。淡俗處在淈沒格中,“淈沒格”是指“詩人寓貞正之旨於濁俗之言中”,而淡俗“此道如夏姬當(dāng)壚,似蕩而貞;采吳、楚之風(fēng),然俗而正”?!皯蛩住碧幱谡{(diào)笑格中,“此一品非雅作,足以為談笑之資矣”, 特別指出這一種詩歌作品并不是“雅作”,只是拿來作為談笑之資的。在皎然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詩歌意境上他推崇的是指超越一般人的想法,尤其追求“貌逸神王”的越俗境界。

此外,皎然詩歌意境的重視還體現(xiàn)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皎然的詩歌創(chuàng)作追求空靈超逸、清雅淡泊的境界,其詩意境清雅絕俗,被明代胡震亨評價為“清機逸響,閑淡自如,讀之覺別有異味”,例如《五言尋陸鴻漸不遇》: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1]。

整首詩極其自然,意境清雅脫俗。《唐詩摘鈔》評價這首詩“極淡極真,絕似孟襄陽筆意”,《詩境淺說》則認為“此詩曉暢,無待淺說,四十字振筆寫成,清空如活”。皎然詩作,意境清雅脫俗者可謂不勝枚舉,如“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見歸云兩三片[2]”,“云鶴驚亂下,水香凝不然。風(fēng)回雨定芭蕉濕,一滴時時入晝禪[3]”等等。

除了重視詩歌意境的雅俗之別,皎然還十分重視詩歌語言的雕琢,對于詩歌語言的雅俗有其獨到見解。在《詩式·取境》中皎然指出:

評曰:或云,詩不假修飾,任其丑樸。但風(fēng)韻正、天真全,即名上等。予曰:不然,無鹽闕容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

在《詩式·文章宗旨》中則大力贊賞了謝靈運的詩歌創(chuàng)作,認為其“為文真於情性,尚於作用,不顧詞彩而風(fēng)流自然”??梢姡ㄈ蛔非蟮氖强嗨嫉耒U之下的“風(fēng)流自然”、“清水出芙蓉”的境界。

正是源于對詩歌語言“風(fēng)流自然”的推崇以及其對詩歌“超凡脫俗”意境的重視,皎然并不反對俗語言在詩歌中的運用,“明乎此,可知運用之妙,唯系乎詩人之心,不系乎造語材料,正因唯系乎一心,故用雅,用俗,這其間并無價值高下。[4]”皎然沒有拘泥于雅正的外在語言形式,他認為只要詩歌意境超然、氣韻中正,俗語言的使用并不會削減其藝術(shù)感染力。皎然不反對俗語言的使用,并不意味著其在詩歌語言“雅”和“俗”的趨向選擇上具有隨意性。他在《詩式·詩有二廢》中對詩歌語言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雖欲廢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雖欲廢詞尚意,而典麗不得遺”,即為追求風(fēng)流自然,詩歌語言可以直樸,但詩歌真正的立意構(gòu)思絕對不能忽視,詩歌立意取境不能以詞害意,但用詞典雅秀麗仍必須得到重視?!对娮h》中也說:“或云:今人所以不及古者,病於麗詞。予云:不然。六經(jīng)時有麗詞,揚、馬、張、蔡之徒始盛……但古人后于語,先于意,因成語,語不使意……[5]”同樣是表明立意為先,但語言雕琢不可不重視。此外,在《詩議》中,皎然明確指出了詩歌語言的幾種“俗”,并分別進行了批評。他將古詩分為三等:正、偏、俗,將律詩分為三等:古、正、俗。在古詩中“俗”是指“不達其旨,效得庸音,兢壯其詞,俾令虛大?;蛴兴?,已在古人之后,意熟語舊,但見詩皮,淡而無味?!边@是對古詩“俗”的批評,包含了立意和語言兩方面的因循守舊。在律詩的評價中,皎然特別提出了律詩“詩對”的“俗”,認為可把它們分為兩種:一種是鄙俚俗,指詩歌中俗名、俗字等俗語言的使用;一種是古今相傳俗,指“詩對”中的沿襲前人作品的某些習(xí)慣性用法,如提到“送”就 用到“渡頭”等,對這種“俗”,皎然指出詩歌“若體裁已成,唯少此字,假以圓文”未為不可,但取舍仍需仔細斟酌。

在詩歌語言上,皎然不僅沒有對 “俗”傾向進行強烈的批判, 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也有使用俗語言的作品,如:

野外有一人,獨立無四鄰。彼見是我身,我見是彼身。

——《次日》

乞我百萬金,封我異姓王。不如獨悟時,大笑放清狂。

——《戲作》

可以說,在詩歌語言的俗化方面,皎然親身在其創(chuàng)作中進行了實踐。

皎然在詩歌意境營造和語言使用兩個方面都推崇“雅”,并將之與“俗”聯(lián)系起來討論,這不僅發(fā)自其文學(xué)修養(yǎng),同時也源自于其所受哲學(xué)思想觀念的影響。皎然曾自稱:“我祖?zhèn)髁?jīng),精義思朝徹。方舟頗周覽,逸書亦備閱。墨家傷刻薄,儒氏知優(yōu)劣。弱植庶可雕,苦心未嘗輟。中年慕仙術(shù),永愿傳其訣……一聞西天旨,初禪已無熱?!璠6]”可見他接受了多種思想的影響,如儒家、墨家、道家、佛教等等。在眾多思想之中,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禪宗思想對其詩學(xué)理論影響最為深刻。《詩式序》說:“夫詩者,眾妙之華實,六經(jīng)之菁英;雖非圣功,妙均于圣。”這是在儒家經(jīng)學(xué)和詩教的背景下肯定了詩歌價值。皎然所受佛教思想頗為駁雜,融合各宗派思想於一體,但其中受禪宗影響最大,其寫詩、論詩都注重禪理、禪趣,注重人內(nèi)心對世間萬事萬物的深切體察。因此皎然在詩歌意境營造上,尤其在詩歌意境與世俗觀念的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詩歌立意上的超凡脫俗和取境上的高逸,而在詩歌語言上,則追求“風(fēng)流自然”的同時始終強調(diào)“典麗”的重要性,提出詩歌應(yīng)“至麗而自然”。

在詩歌語言“雅”和“俗”兩種趨向的選擇問題上,尤其值得探討的是皎然對俗語言的寬容態(tài)度。這是皎然詩僧身份的某種體現(xiàn),也是當(dāng)時社會詩歌創(chuàng)作整體趨勢的某種反映。如果我們對唐代的詩僧群體進行整體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卓而不群的僧人創(chuàng)作群體,他們就是詩僧中的通俗詩派。這一詩派的成員多是來自社會下層的佛教信徒, 以王梵志為代表,他們的詩歌結(jié)合了民間話語和佛教意識形態(tài)。這些詩歌,在立意上表現(xiàn)出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取向的疏離,反映社會現(xiàn)實,宣揚佛教思想,語言上通俗直白,正合《王梵志詩集原序》所說“直言時事,不浪虛談……不守經(jīng)典,皆陳俗語”。皎然作為一個僧人,他十分關(guān)注這一群體的創(chuàng)作,并且在其詩歌理論著作中對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加以褒揚。另外,在唐代當(dāng)時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一種以詩為游戲的趨勢,尤其是在詩人集會詩歌酬唱的場合,作為頗有名氣的詩僧,皎然常常受邀參與這樣的詩歌酬唱。這些詩歌聯(lián)唱活動中,文人士大夫們以詩為游戲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皎然的詩教觀念,使之對詩歌題材、內(nèi)容、語言上的看法都更為寬容。

總而言之,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和審美中的“雅”與“俗”,在意境營造和語言使用兩個方面,皎然的詩學(xué)理論繼承了傳統(tǒng)文學(xué)理論趨雅避俗的傾向,但他在詩歌意境與“俗”的關(guān)系上做出了更為細致的劃分,在詩歌語言上,對俗語言入詩這一創(chuàng)作趨向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這是皎然對在其之前的詩學(xué)理論的補充和豐富,對詩學(xué)理論的發(fā)展和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積極意義。

注釋:

[1]一作“歸來日每斜”

[2] 皎然 《舟行懷閻士和》

[3] 皎然 《山雨》

[4] 許清云. 皎然詩式研究[M].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8. 第122頁.

[5] 見《文鏡秘府·南卷》

[6] 皎然 《五言妙喜寺達公禪齋寄李司直公孫房都曹德裕從事方舟顏武康士聘四十韻》

參考文獻:

[1] 何文煥. 歷代詩話[M]. 北京:中華書局,1981.

[2] 皎然(著)、李壯鷹(校注). 詩式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3.

[3] 賈晉華. 皎然年譜[M]. 福建: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1992.

[4] 吳定泫. 詩僧皎然[D]. 復(fù)旦大學(xué) 2004

[5] 甘生統(tǒng).皎然詩學(xué)淵源考論[D].中央民族大學(xué) 2011

[6] 楊芬霞. 中唐詩僧研究[D]. 陜西師范大學(xué) 2006

[7] 胡玉蘭.唐代詩僧文學(xué)批評研究[D]. 浙江大學(xué) 2006

[8] 高東洋. 皎然意境理論研究[D]. 山東大學(xué) 2008

[9] 趙欣. 皎然詩學(xué)范疇研究[D]. 山東大學(xué) 2006

[10]張靜.皎然《詩式》詩歌理論研究[D].新疆大學(xué) 2009

[11] 趙國乾. 論皎然“風(fēng)流自然”詩學(xué)觀及其意義[J]. 西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科版). 2010(03)

[12] 盧盛江. 皎然《詩議》考[J]. 南開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 2009(04)

延安市| 玛曲县| 塘沽区| 咸阳市| 湖北省| 徐水县| 富宁县| 马公市| 谷城县| 玛纳斯县| 井冈山市| 普定县| 新绛县| 湘潭市| 白河县| 三江| 方山县| 沙洋县| 三门峡市| 自治县| 清水县| 石泉县| 尖扎县| 酒泉市| 峨眉山市| 赤壁市| 和林格尔县| 拜泉县| 叙永县| 浮梁县| 墨竹工卡县| 天峨县| 涟水县| 昭平县| 教育| 随州市| 富川| 通道| 轮台县| 巴马|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