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換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叭宋年P懷”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著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變化,人文關懷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既是一種新的德育觀,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原則和方法,這不僅是當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更為今后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以大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并轉化為自身內在的道德行為和行為習慣,推動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實踐活動。
(一)教育者的主導作用過于突出?,F(xiàn)實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往往不把教育過程看作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邊活動的整體,而是過分突出教育者的主導作用,片面強調教育者的權威。教育者較少顧及被教者的思想狀況和心理特點,一味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雙邊關系”成為教育者的“單打一”,忽視了受教育的能動性和主動性。教育者高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以自己為中心、為本位,進行社會政治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的純粹灌輸,教育活動被看成是一種單向活動。
(二)個體價值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對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所起的作用,它通過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兩個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然而長期以來,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堅持“社會本位論”,重社會整體而輕成員個體,習慣于抽象地談論社會、社會關系和社會規(guī)律,重社會價值輕個體價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勢必會提出同樣的規(guī)定要求,追求一種規(guī)格目標;只注重塑造人的共性,無視受教育者的內在需要差異性,過分注意確立各種受教育者不易理解與接受的外在規(guī)范,而忽視了現(xiàn)實的層次性要求。
(三)教育方法上的欠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僅僅向學生進行空洞的說教,往往回避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矛盾、新問題以及學生關注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這樣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再加上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較陳舊、單調,使學生產(chǎn)生了被愚弄的感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也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
科學發(fā)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也就是要尊重人、關注人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其根本意旨在于“以人為本”,體現(xiàn)的是對人的生存和發(fā)展的關心,強調對人的尊重和理解、關心和愛護,用人的情感理解人。它提倡的是一種“關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義,不斷培植和發(fā)展內心的價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實踐這種需求的精神?!彼枷胝谓逃瀼厝宋年P懷,必須始終把人的生存、安全、自尊、發(fā)展、享受等需要作為出發(fā)點和歸宿,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人的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致力于人性的優(yōu)化、人格境界的提升、人生美德的高揚和人生意義的豐富,以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
人的個性是個體作為社會歷史活動主體與他人相比的不同特性,包括氣質、性格、智力、意志、情感、興趣等各種較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綜合,實際上是概指人的內心世界。要充分發(fā)展人的潛力,充分滿足人的需要,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發(fā)展。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個性發(fā)展具有兩個重要特點:一是獨特性。沒有差異性就沒有個性,每個人都具有區(qū)別于他人的獨特個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要注意把握不同對象的個性特點,為個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二是自主性。只有成為自主的人才可能是真正有個性的人。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必須以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發(fā)展為基礎,把調動和發(fā)揮人的自主性、自覺性作為重要價值取向。
(一)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爸贫鹊奶攸c是強制和他律,它運用強制手段,主要依靠外力約束人的行為,使人的行為符合制度的要求;而人文關懷則強調情感和自律,它運用情感的手段著力約束人的動機,使人自覺遵守制度。通過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自我教育,產(chǎn)生內在影響,這是人文關懷發(fā)揮作用的特殊機制。”校園制度建設不僅僅是約束廣大師生的一項制度規(guī)范,更是引導師生在參與制度建設和制度執(zhí)行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勵的一種催化劑。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統(tǒng)。只有建立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二)培養(yǎng)具有人文關懷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培養(yǎng)具有人文關懷素養(yǎng)的師資隊伍,是實施人文關懷的核心力量,特別是具備高尚的師德、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精湛的專業(yè)技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實施人文關懷教育更是至關重要。因此,廣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注重轉變育人理念,拓展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師德修養(yǎng)水平,從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折射出人文關懷的光輝。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平等觀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做“人”的工作,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樹立平等待人的理念,以一種平視的姿態(tài)與大學生進行談心式的交流對話,摒棄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垂直式的灌輸,積極搭建教師和學生雙向交流平臺,以平等的地位和誠懇的態(tài)度,在與大學生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接納他們的弱點、寬容他們的缺點、挖掘他們的個性特點,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尊重理念。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對人的尊重和理解始終是其基本內涵,對個性的尊重應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因此,人文關懷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尊重個性、突顯個性,必須從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實際出發(fā),注重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性,注重個性的豐富性,激發(fā)大學生的主體發(fā)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覺性,給每個人自主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讓其展示獨特的個性優(yōu)勢,彰顯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樹立服務理念。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扮演的是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大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教育容易給人空洞說教的感覺。要改變這種狀況,教育者扮演服務者的角色,適時地強化服務意識,增加服務性特質,搭設服務平臺,在竭誠為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服務過程中有效地進行教育引導,使大學生由原來被動的聽從者變成學習主動的受益者。
(三)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機制。良好的運行機制,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從信息反饋機制、心理疏導機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機制,從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一個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的建立,首先,要加強信息收集。信息的收集是關鍵,因此,學校要廣開言路,確保學生的意見有處提、建議有處送、疑惑有人解、困難有人幫,讓大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間有一個暢通的渠道。對于學生提出的良好的建議和意見,學校有關單位要及時采納,對于學生提出的疑惑和困難,學校能夠解決的盡量解決,不能解決或暫時難以解決的要及時向學生講清楚原因,講明道理,從而使學生理解支持學校。其次,要加強信息反饋。這里的信息反饋主要包括正反饋和負反饋,正反饋一般是指在師生中廣為流傳且內容積極向上的信息,教師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饋屬于此類反饋;而負反饋則是一些表示對學校的一些做法不滿、在同學之間流傳且老師很少知道的負面信息。其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要關注正反饋,更應該關注負反饋,因為負反饋更容易加劇大學生的情感的激蕩、思想的困惑、行為的混亂,致使有的大學生借助某些不良行為來宣泄情感上的苦悶、思想上的困惑,填補心靈上的空虛。這就需要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能在學習、生活中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并反映到教師那里,確保信息的上下暢通。再次,反饋調節(jié)要及時、合理。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饋的最終目的是能夠準確、及時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合理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不斷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完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