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云
群眾路線作為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在黨的政治生活中占據極為特殊的地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過去長期實踐中,我黨在實施群眾路線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積累了成功的經驗,為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克敵制勝奪取政權和在建設時期集聚社會力量促進社會發(fā)展提供了保障。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堅持好群眾路線這一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政治優(yōu)勢,就必須直面它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時代要求實現思想觀念和實施方式的創(chuàng)新。
一、直面問題,探尋根源,正確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向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腐敗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遏制,行政審批、國有企業(yè)、財政金融體制、人事體制、司法體制、公共投資管理體制等改革深入推進。這正是黨高舉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帶領億萬群眾所開創(chuàng)的。因此,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整體情況是好的。但是,影響和制約黨群關系、群眾路線貫徹的深層次矛盾日漸突出。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自我黨執(zhí)政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發(fā)生重大社會轉型的新時期,個別領導干部的群眾觀點淡漠,不關心群眾疾苦,對群眾的安危冷暖漠不關心;背離群眾路線,辦事憑主觀意志,不深入實際,不到處研究,工作習慣于發(fā)號施令;工作作風虛浮,不干實事,愛做表面文章,熱衷于搞政績工程,形式主義、文牘主義嚴重;甚至濫用職權,為政不廉,腐化墮落等等。這些現象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損害了黨的威信,嚴重地破壞了黨群關系。
黨的群眾觀點主要是以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黨的性質宗旨、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這一觀點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黨要生存、發(fā)展和實現自己的使命就一刻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環(huán)境下,能夠成為全黨的共識,體現在行動上。但是在執(zhí)政和和平建設的環(huán)境下,由于外部壓力減少,一些領導干部對黨群關系的重要性的認識降低了,他們頭腦中依靠群眾的緊迫感也就不如過去強了。還有的在思想深處沒有擺正自身與群眾的關系。
關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根據其要求,走群眾路線要經歷一個了解民情、作出決策和貫徹落實的過程,但這實際上指的是基本步驟方法和原則性要求,具體究竟應該如何運用,“群眾路線本身并沒有提供技術性的處理手段”。如何走群眾路線在實踐中就只能取決于領導干部,領導干部是否真正施行和如何施行群眾路線,現實的體制又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制度約束,也沒有一種有效的機制改變群眾的被動地位,使群眾廣泛而有效地參與其中,唯一能依賴的只是領導干部的思想覺悟和工作作風,
二、創(chuàng)新觀念,夯實基礎,切實樹立群眾觀點
在群眾路線中,群眾觀點是群眾路線的核心所在,是我黨施行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和觀念性前提?!白鳛轭I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群眾路線是以群眾觀點為指導思想的。要貫徹群眾路線,必須樹立群眾觀點。沒有明確的群眾觀點,就不會有真正的群眾路線?!币虼?,要堅持群眾路線,必須首先切實樹立群眾觀點。在新的時期,我們要堅持好群眾觀點,就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從現時代背景出發(fā),不斷吸收現代先進理念和思想成果,創(chuàng)新觀念,夯實基礎。第一,要以現代民主政治理論為指導,正確理解政黨、國家、人民的關系及黨的權力來源和本質,進一步詮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時代要求。與革命戰(zhàn)爭時期相比,建國后我黨所處環(huán)境的最大變化自然是黨開始掌握國家政權而成為執(zhí)政黨,黨對人民群眾的領導主要是通過國家政權這一中介來進行。這就涉及到如何正確認識國家體制下黨、國家、人民的關系,擺正黨、人民群眾在它們中的位置的問題。國家公務員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公仆”與“主人”的關系。而我黨作為人民群眾的先鋒隊或先進部分,其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擁有的權力要替人民辦事,黨只能且應該始終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絕沒有超越國家和人民的任何特權。第二,從確保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的高度,深刻認識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重要性??茖W發(fā)展觀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其中的“以人為本”是核心。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本源、根本,就是出發(fā)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科學發(fā)展觀強調發(fā)展是為了人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一切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科學發(fā)展觀強調發(fā)展要依靠人民,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最充分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億萬群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科學發(fā)展觀強調發(fā)展成果應由人民共享,要走共同富裕道路,讓發(fā)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這些要求實質上是黨的群眾觀點的體現,就是要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在當前及今后較長時期內,科學發(fā)展觀是我黨要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根據現代先進政治理念和黨的指導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觀念,才能消除障礙增強認識,切實樹立群眾觀點,從而為群眾路線的正確施行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樹立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權力觀”和“政績觀”。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確保公民對經濟社會事務及管理活動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所有國家工作人員應自覺接受群眾的批評、意見和建議,確保群眾監(jiān)督權全面充分行使。各級機關都應實行公正、公平、公開的辦事制度;把群眾監(jiān)督與黨內監(jiān)督、人大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及社會監(jiān)督結合起來,使公共權利的賦予、行使及其效果受到嚴格、有效的監(jiān)督。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保障憲法、法律統(tǒng)一正確實施,保障農業(yè)工業(yè)化建設的順利推進。
三、完善方法,立足實際,正確運用群眾路線方法
黨的群眾路線包括“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基本方法,走群眾路線,最終還是要通過在實際工作中運用群眾路線的方法得到落實。群眾路線的方法只是一個基本要求,如何正確運用?除了要有黨的群眾觀點作指導外,還必須通過反映新形勢要求的具體科學方法作保障。根據過去的經驗教訓和新形勢要求,在新時期要科學施行群眾路線,要實現領導干部個人思想作風到制度保障的轉變。鄧小平說過,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沒有好的制度,權力無論掌握在誰的手中,都會因為不受約束而濫用。我們過去在施行群眾路線的過程中缺乏制度保障而過于依賴領導干部個人思想作風,,產生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在新時期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就必須遵循現代社會執(zhí)政規(guī)律,依據現代民主政治理念和要求,大力推進群眾工作制度創(chuàng)新,從制度上保障群眾路線的落實。今天,我國已經開始步入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軌道,也完全可以從法制上為群眾路線的落實提供保障。實現兩大轉變,目的是為了加強領導干部與群眾的聯(lián)系,保證領導干部自覺有效地走群眾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