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一曲《霸王別姬》,讓世人對西楚霸王感覺倍兒遺憾。雁過留聲存鴻影,一幕英雄終究氣短,美人香消玉殞的故事,徒留著幾許悲壯與癡纏。沒讀過《史記》的人,對西楚霸王的了解不過是浮光掠影。什么打小就驍勇無敵足智多謀,什么破釜沉舟火燒阿房,和后人對關二爺過度渲染過五關斬六將而不論走麥城如出一轍。而事實,則迥然有異。
自封西楚霸王的項羽,以烏江自刎為終。臨死前他感嘆“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那罪在誰呢?
英雄不英雄需要對比。象棋上的楚河漢界,說的無非就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對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是如何敗給既貪財又好色的劉邦,的確值得一說,尤其是項羽的一些事兒。
反秦之初項羽攻襄城,初期久攻不下,待城破之時項羽一怒之下把襄城的男女老少都活埋了。后來又和劉邦一起率兵攻打城陽,攻下后殺了全城百姓。
反秦勝利之際,章邯等秦將率部向項羽投降,項羽擔憂降兵反復,在新安城南就把二十幾萬秦朝兵將統(tǒng)統(tǒng)活埋了。項羽帶兵入咸陽之后,還順帶殺了投降的秦三世子嬰,最后席卷了秦朝的財寶和婦女東撤。
幾年征戰(zhàn),起義軍最終滅掉了泱泱秦國,項羽殺的人當然不止區(qū)區(qū)。但和戰(zhàn)場上殺掉的那些人相比,對百姓和降兵的誅殺更能凸顯西楚霸王的性格。從戰(zhàn)無不勝到驕矜自傲,項羽已經(jīng)到達了人生的峰頂,接下來呢?答對了,等待他的只有隕落。
難以理解的是,在打下咸陽之后項羽不是選擇鞏固疆土,求千秋萬世。相反,是凱旋歸去,分封諸侯。雖然三下五除二就把勝利的成果給瓜分了,但分得極其不公平。項羽還楚準備分封時曾有一句名言:“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意思是搶了這么多珠寶和女人,不回老家炫耀炫耀就沒多大意思了。
而劉邦在避過了項羽的風頭之后,盤踞關中,重用張良韓信等將才,休養(yǎng)生息。那些被分封得不爽的諸侯們,則日益地偏向項羽的對手。實力就這樣此消彼長。
從歷次活埋、屠城式殺戮看,項羽的性格應是斬草除根型的,但難以理解的是他屢次惟放過了劉邦。兩次可殺之,兩次又放之。而立主對劉邦除掉的范增,反倒是被劉邦用一頓豬肉就給離間了。
說項羽目光短淺吧,他第一次看到秦始皇游歷時就對叔父說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話。說他有勇無謀吧,破釜沉舟的大勝卻是洞窺了兵法中“哀兵必勝”的真諦。這些歷史的大人物的人格分裂就是這么嚴重。
楚國大將宋義對項羽曾經(jīng)有過一次對比式的評價,他說:“夫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边@之后的結局是,項羽發(fā)動兵變斬了宋義,從此開始了帶頭大哥的生涯。但宋義的評價注定是給項羽的一生做了注解。
看看項羽做過的那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他的結局并不算壞。要論差距,他和漢高祖之間也不是那么明顯,但劉邦聽得進去勸又愛惜人才,于是那些該“肉食者謀之”的事兒,手下人都給辦了。
項羽烏江自刎之后,劉邦以魯公的禮儀安葬了他,順便還給他上了個墳哭了個喪。史載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以劉邦的性格,能做到這一點,其他的也就不用說了。他與項羽的差距,都在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