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發(fā)
鑼鼓響戲開場
——淺談打擊樂在錫劇演出中的應(yīng)用
■王正發(fā)
一場錫劇演出,武場打擊樂盡管在從頭至尾的演出中發(fā)揮的比例不是太多,可也一定少不了它。無論是演員唱念做打,還是演出時的上下場,無不在一定的鑼鼓點子中緊密配合來完成。它是表演節(jié)奏的支柱和靈魂。它能通過音色、音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變化來體現(xiàn)劇中人物的矛盾沖突,刻畫人物性格,渲染舞臺氣氛,配合演員形體身段等來進行舞臺表演。
錫劇打擊樂由京劇打擊樂的四大件借用而來。由鼓板、大鑼、鐃鈸、小鑼組合而成。在此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定音鼓、小堂鼓、吹打鈸、小鈸、鈴鼓、碰鈴、三角鐵、吊镲、開道鑼等一系列符合劇情需要的樂器。鼓板在樂隊中是起到核心的指揮作用。三大件銅響樂器隨著鼓鍵敲擊板鼓領(lǐng)出的鼓點子而產(chǎn)生有鮮明節(jié)奏感的音響效果。通常有三種不同配置方法:1.以大鑼為主,鐃鈸、小鑼為輔,因大鑼音響豐滿,色彩鮮明,力度強,故多用于劇中表演節(jié)奏明快,情緒激烈的場面。2.不用大鑼,以鐃鈸為主,小鑼為輔,因鐃鈸音響悶啞,色彩暗淡,故多用于氣氛低沉,情緒悲抑的劇情。3.大鑼鐃鈸都不用,只用小鑼單打,它音響清淡,故多用于較為安詳、平靜的表演。但有時也會用于緊張慌亂的場面。我在江蘇省錫劇團從事錫劇樂隊打擊樂工作至今已30年整,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也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和伴奏心得,下面就錫劇打擊樂各樣樂器在錫劇演出中的應(yīng)用做一個淺薄的概述。
在演出中打擊樂跟著鼓板的指揮的鑼鼓點兒為演員唱念做、打、舞服務(wù)的,它的作用概括來說是為了渲染戲劇氣氛配合演員身段表演,加強角色性格的表現(xiàn)力。舉例1.在《珍珠塔》“見姑”一場中,侄兒方卿滿懷希望千里迢迢來投奔姑母想借點銀子回家與母親艱難度日,不料想姑母見方卿這般窮酸樣,不但不借銀兩還用惡語羞辱侄兒,當唱到“方卿若有翻身日,姑母我三步一拜接方卿”時,一擊冷錘,大鑼、鐃鈸、小鑼同擊,方卿一個踉蹌亮相,悲憤交加,甩手而去。這一擊“八倉”道出了姑母的嫌貧愛富不近人情的不良形象。舉例2.“跌雪”一場中方卿受表姐重托帶回一包干點心,返程途中大雪紛飛,此時音樂低沉凄涼,吊鈸和定音鼓隨著音樂的高低起伏,或強或弱,或快或慢,烘托交融在劇情中。后強盜搶走價值連城的珍珠寶塔,方卿與強盜打斗場面。
待強盜得手珍珠塔即轉(zhuǎn)頭逃去,鑼鼓點運用了快速急急風,速收剎住緊接方卿散板開唱,此處打擊樂演奏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劇中人物的特點,當方卿來至萬安橋,他艱難爬至橋頭,最后一個精彩亮相,本場戲結(jié)束。鐃鈸卯足了勁大放回頭,鏗鏘有力很好地襯托了演員的定格形象。舉例3.姑爹陳培德得知珍珠塔被盜,心急如焚,痛心疾首,這時大幕開啟,鑼鼓點運用了撞金鐘接音樂旋律,很好地表現(xiàn)了姑爹此刻焦慮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在最后一場方卿中了狀元榮歸故里,大幕未啟,首先是三擊開道鑼,音量清晰而透明,讓觀眾感覺到這是一個隆重而熱烈的大場面,當大幕拉開,燈光齊亮,校尉們一對一對走出和著音樂的旋律吹打鈸打擊直板節(jié)奏鈴鼓加花襯托,開道鑼一擊演員一個亮相,當方卿攙扶母親從幕后走出時,開道鑼連擊三下,一瞬間方卿定格亮相,重點地烘托了主角在全劇中壓軸亮相出場的份量。
總之,錫劇表演從一出戲的開場到結(jié)束,都離不開打擊樂的間斷性伴奏,若少了它劇情不但松散無力黯然失色,也就不成為戲曲藝術(shù)了。有些人會覺得打擊樂很吵鬧,可絕大多數(shù)人認為,當它完全和表演節(jié)奏以及劇情所需的音量氣氛吻合一致時,再響也不覺得吵鬧嘈雜,只會認為它有力地烘托了表演,使演員的感情和動作節(jié)奏更加鮮明突出,若它脫離表演或不識時務(wù)地響起,就會使人感到厭煩和不舒服。
上述所講,充分說明打擊樂器在戲曲舞臺表演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由此看來,作為錫劇樂隊的工作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努力,向京劇及其他劇種學(xué)習,巧妙運用打擊樂器,打出人物感情和性格特征。鑼聲響,戲開場,愿為我們錫劇事業(yè)盡一點微薄的力量,愿錫劇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