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體育新課程深入實踐的今天,許多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革新,“動手實踐、合作互動”已經成為體育課堂的主流學習訓練方式。合作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合作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互動”。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能夠緊密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就能在體育活動中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體育 合作教學 原則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a)-0000-00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課堂在“新課程標準”推進過程中的關注點逐漸從熱鬧的形式回歸到真實的本質時,我們已經意識到,合理定量合作活動時間,調動學生的最佳學習與訓練點,應是我們體育老師現在所探討的話題。在體育新課程深入實踐的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有效合作、真實互動等的指引下,作為實施體育課程主流改革的課堂,我們許多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革新,“動手實踐、合作互動”已經成為體育課堂的主流學習訓練方式。
1探尋含義,分析特點——走近合作教學模式
1.1合作教學模式的含義
合作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形式。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有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合作意識,增進團結,協(xié)作精神;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增加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各種方式的互動;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因此,合作學習是一種比較重要的的學習方式。
1.2合作教學模式的特點
合作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互動”?;邮墙處熍c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教學中的相互活動狀態(tài)。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精神具有深遠的影響。合作可以兩人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間的合作。合作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多的幫助,產生更多的靈感,得到更好的體驗,獲取更大的收益。
2激發(fā)興趣,體驗成功——合作教學的原則
2.1通過多種合作形式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闭n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說明了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運動興趣,因為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
2.2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新知。這樣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
2.3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
在體育教學中,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行探索、體驗的空間,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合理分組,靈活安排——合作教學的策略
3.1科學合理地分配合作小組
通過調查分析學生的的運動需求、生理、心理特點以后,合理安排小組成員,使之有共同的學習氛圍。教學實踐中,應從不同角度把班級分成6—8個合作小組:①平均分配不同性別、身高、體重的學生;②平均分配對體育活動有不同程度興趣的學生;③平均分配擁有不同層次社交能力的學生。組內人人都是學習的主體,分工明確。組內設小組長一名,負責組織組內成員的合作學習。小組長實行輪換制,同時加強小組長的培訓工作,其內容包括如何指定組織者、確定示范方式、安排同學發(fā)言時其他同學的任務、指派歸納總結人選,以保障團隊活動互助互贏。
3.2靈活安排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構建了科學的學習目標體系和評價原則,對完成課程目標必須的內容只是提出了一個大體的范圍,為教師針對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教學內容留出了相當大的選擇余地,我們將采取以下途徑豐富教學內容。
3.2.1根據學生需要,選擇安排教學內容
根據學生需要,選擇安排教學內容,正是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這就要求合理調配合作活動時間,不至于把大家的時間都留給教師的講解上。
例如,一年級新生才入學,上體育課時總是萌動著要跑要跳的運動欲望,此時,安排一些有表現性的游戲,滿足他們的需求,強化他們的運動興趣。高年級的學生,男生對球類運動興趣濃一些,女生對娛樂性強、競爭性弱的運動項目興趣濃一些。我們就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對學習內容按照學生的欲望和要求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安排。
3.2.2根據學生特點,微調現行運動項目
現代的運動項目,對絕大部分學生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的,只是他們親自參與的時候起點太高,難度太大,規(guī)則要求太復雜,阻礙了學生進入學習、主動參與的興趣。這就導致合作活動時間的被減少,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許多閑聊的契機。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我們進行適當的改造或遷移,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如:我們用軟式排球代替標準的競技排球,我們教學內容有一塊自選內容,通過大家的商議,中段學生選擇排球,可是學生對競技排球只是害怕,于是我們選擇軟式排球,結果學生對排球的興趣特別高漲。
3.3保障合作活動的時間
體育教學最顯著的特點是動作示范,這就意味著體育課必須安排集體教學時間;從新課程標準看,體育教學要以學生的身體實踐為主,應以“示范—練習—講解—練習”,以縮短講解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合作活動時間。
4總結
總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既能得到教師和同伴的思維啟示、思想啟發(fā)及體育活動中的幫助、指導,又能得到來自教師和同伴的關注和鼓勵,使自己的學習信心、展示欲望得到增強和改善。教學實踐中,只要教師能夠緊密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就能在體育活動中體驗樂趣、分享成功。
參考文獻
[1] 楊忠.體育“合作學習”結構模式的構建與運用[J]新課程(教研版),2009(04).
[2] 陸建明.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 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02).
[3] 閆淑娥.管窺體育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青春歲月,2011(06).
作者簡介:1. 葉青燕(1980.10~),女,浙江瑞安人,在職體育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