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寬
【摘 要】文化史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常被忽視。本文探索了文化史教學的意義,提出了問題,并列舉了一些教學方法,以期能夠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歷史 文化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9.030
人類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出了光輝燦爛的文化。文化史作為對燦爛文化的總結(jié),是歷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學歷史教師應該更加重視文化史的教學,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通過授課轉(zhuǎn)化為對學生人格、氣質(zhì)、修養(yǎng)的提升。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思維模式的影響,文化史因為考點少,而被認為不重要,致使教學過程中重視程度不夠,將豐富的人文知識轉(zhuǎn)化為簡單的考點記憶;盡而失去了文化史最吸引人的魅力,文化史教學停留在機械記憶的層面上,難以影響學生的思維和情感,不能讓學生領會古今中外燦爛輝煌的文化。因此,教師應該重新審視文化史的作用,并深刻認識文化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正確的教學對策,以期發(fā)揮文化史學習的真正作用。
一、文化史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增加學生的綜合知識
文化活動是人類政治活動、經(jīng)濟活動之外的第三大活動,涉及思想、文學、藝術、科技、民俗等等各個方面,博大精深,對全面深入了解歷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歷朝歷代的文化發(fā)展,更是社會發(fā)展的真實反映,學習這些知識,也有助于學生獲文學、藝術、哲學、地理、科技、語言、禮儀等方方面的知識。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教學中,學生可以知道故宮的前世今生,可以感受長城的雄偉壯闊,可以了解《水滸傳》里一百單八將的英雄色彩,可以知道《三國演義》里的政治哲學,可以從體會《紅樓夢》里的人生悲情,更可以了解明清生活的萬千形態(tài)等等,對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
如“燦爛的宋元文化”一節(jié)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發(fā)明和傳播??梢哉J識古代著名的科學家沈括,可以認識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這些知識的在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的基礎上,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讓學生樹立憂患意識,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而奮斗不息。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文化所展示的民族精神無處不在,通過學習先民的優(yōu)秀文化,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強民族凝聚力。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初中歷史一開始便講“中國文化的勃興”一節(jié),從儒家文化的說起,而儒家文化的要義就是“仁政”,孔子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在教學的過程中,分別對“仁義禮智信”的內(nèi)涵和外延進行闡述,幫助學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
孔子說:“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痹唬骸肮?、寬、信、敏、惠?!笨鬃诱f:“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了?!鼻f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通過列舉經(jīng)典中的一些小例子,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醒,進而通過不斷的思考幫助學生提高道德修養(yǎng)。
二、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主要是受長期以來應試思維模式的影響,因為文化史在考試中所占比例不大,盡而教師在教學中用功不深,不能很好地教授文化史,主要有以下一些問題。
(一)教師把握文化史知識不準確
文化史涉及知識面寬,知識點多,而許多教師本身所受的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少,文化素養(yǎng)偏低。因此,面對學生提出的許多問題,感覺束手無策,進而在教學過程中“蜻蜓點水”,只求考試不失分就行,不求讓學生深入的學習和理解。
(二)教材編訂存在一定的問題
教材編寫側(cè)重政治史、經(jīng)濟史、軍事史,文化史所占比例小,有的還是選學選修,屬于整個教學過程的細枝末節(jié),可講可不講,許多教師就選擇了不講。
(三)教學方式方法單一
一些教師不善于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還是滿足于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面對知識面廣闊的文化史,不善于運用多媒體進行綜合教學,進而讓充滿知識情趣的文化史顯得枯燥不堪,不能調(diào)動學生深入探索的積極性。
三、做好文化史教學的一些方法
(一)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提高修養(yǎng),適應文化史教學的需要
教師必須充分認識文化史教學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文化史教學放在增加綜合知識、培養(yǎng)民族精神、提高道德修養(yǎng)的高度來對待,下大力氣、大功夫做好備課和授課。同時,教師在教學之余應把提升自身素質(zhì)作為當務之急,加強文化藝術方面知識的學習,做好知識儲備,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從而更好的駕馭教材,與學生一同融入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境界,體味人文價值,塑造完美人格。
(二)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釋放文化能量
文化史內(nèi)容廣泛,且生動形象,給教師開發(fā)課程資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文學史的講授,可以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文化史關”,整合課程資源,進行綜合教學,初一下學期教學實踐中,可以把整個文學史的內(nèi)容摘編出來,按照“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學”的結(jié)構(gòu)進行集中教學,并與語文教學結(jié)合起來,利用其中的精彩篇章為例子,進行授課。如此以來,學生不但了解了各個朝代文學藝術的特點,而且知道了中國文學的發(fā)展演變,對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具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三)依托多媒體技術進行文化史的教學
文化史內(nèi)容看似簡單,實則內(nèi)涵豐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形象生動的展示文化史的內(nèi)容。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正好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缺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史的內(nèi)容。如在教授“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一節(jié)課時,需要讓學生了解故宮和長城的一些知識,班內(nèi)除了極少數(shù)學生去過之外,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到過故宮和長城。那么,教師就可以制作“走進故宮”和“走進長城”的多媒體教材,首先播放《故宮宣傳片》、《長城宣傳片》,讓學生對兩處古跡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然后通過圖片對“午門”、“城墻”、“琉璃瓦”、“漢白玉欄桿”、“角樓”、“皇極門”等具有特點的景觀進行詳細描述,還可以在介紹的過程中穿插詩文,如王昌齡的《從軍行》,“琵琶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日照長城”,讓學生了解歷史古跡的作用,盡而深刻地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總而言之,文化史是綜合程度很高的人文學科,它不僅需要扎實的歷史專業(yè)知識,還涉及到其他學科的各類知識。作為一名初中的歷史教師,要做好文化史的教學工作,必須堅持學習,深刻思考,不斷實踐,與學生在學習中一同成長提高,培養(yǎng)出素質(zhì)能力更高的一代新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