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的改革,教育的多元化發(fā)展。拓寬中小學課程管理的范疇,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中課程的“控權”現(xiàn)象,實施課程改革的多元化發(fā)展。然而,不同地區(qū)和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課程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些許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課程管理;發(fā)展趨勢;問題;對策
教育的改革帶動了我國中小學課程管理的變革。課程管理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多元化教育背景發(fā)展下也開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即我國開始提倡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手段。然而,在實際的課程管理改革過程中,不少學校和地區(qū)還走“老路”,呈現(xiàn)出單一、不符合實際的狀態(tài)。在此,筆者結合實際情況探究目前我國中小學課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我國中小學課程管理存在的問題探究
1.課程管理認知的匱乏
課程管理作為學術研究內(nèi)容在我國的起步較晚。我國的中小學課程管理實踐是從教育改革開始的,并提出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的手段。然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課程管理相關人員對于課程管理的改革認知還很匱乏,并沒有將其作為一個分支獨立存在,而是學校的相關領導甚至是教育局自主決定學校的課程安排和選擇,不能夠真正凸顯課程管理的深度價值,諸如:課程標準、課程內(nèi)容、課程結構、課程目標都是與學校的教育目標相關聯(lián)的,而教育管理人員一般以課程管理來替代教育管理的研究,明顯存在著對課程管理認知的匱乏。
2.課程資源不均衡
課程管理的關鍵因素在于課程資源。其課程資源不僅僅是教材資源,更多的是與教育相關的一切資源,諸如:硬件資源、社會資源等等。然而,我國民族眾多,各區(qū)域也有著不同性,從而也就使得課程資源呈現(xiàn)出不均衡的現(xiàn)象,諸如:有的經(jīng)濟較為發(fā)達的地區(qū)其硬件資源、社會資源、學校資源等都較為充足且豐富多彩;一些偏遠以及貧困地區(qū)的課程資源則較為匱乏,諸如一些中西部的農(nóng)村中小學沒有圖書館,其計算機、實驗室等硬件設備更是少之又少等等。教育是普及的,而課程資源是不均衡的,自然也就致使課程管理存在著些許問題,為課程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3.課程管理受行政的約束
課程管理的改革是隨著教育改革而進行的,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學校在課程管理上仍是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進而受行政手段的約束,注重對教師的“備、教、批、輔、改”以及“德、能、勤、績”的考核,而教師也為了這些而應付了事,從而使得課程管理形同虛設,其課程的目標、課程結構還是通過教學來進行??梢哉f,學校的課程管理仍是倚重行政手段,不少學校的課程管理者都是兼職的,如:好多學校的課程管理者都是由學校的管理者兼職。
二、強化我國中小學課程管理的對策
1.創(chuàng)新課程管理的理念和價值
課程管理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服務的對象自然也就是教育的主體——學生。對此,筆者認為,其課程管理應以學生的認知需求為基準,進而本著學生個體發(fā)展的目標來開展課程內(nèi)容、設置課程目標、課程結構等等。同時,課程管理是可以變化的,即不同區(qū)域和學??梢越Y合自己學校的實際以及學生的真實需求來進行創(chuàng)新管理課程,凸顯課程管理的價值。如:江蘇省不少學校在課程管理理念上都以學生的需求為基準來整合教育資源,合理地開發(fā)、設計、管理課程,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課程管理與教師相融合
課程管理無論是形成還是開展都離不開教師,對此,筆者認為課程管理應與教師相融合。這里說的相融合是基于教師的肩負和教師的發(fā)展來進行的。即:課程資源可以與教師的實際諸如:教師的教學或者自我綜合素養(yǎng)相輔助進行??梢苑譃閮煞N形式:其一,課程資源與教師本身優(yōu)勢互補。將教師所缺乏的東西整合在課程資源中;其二,以教師的優(yōu)勢來重組課程資源。這樣一來能夠很好地利用教師本身的課程資源以及地域的資源,在豐富課程資源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國中小學課程資源的均衡發(fā)展。
3.強化教師的課程意識和管理能力
課程的綱要和標準解讀一方面為教師教學目標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是由教師來進行實踐完成的。而教師作為課程的執(zhí)行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課程意識和管理能力。同樣,我國中小學管理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必須要強化他們本身的課程意識和管理能力,進而才能夠更好地對課程結構、課程內(nèi)容、課程計劃進行管理。通過培訓、強訓等方面來強化教師的課程能力和意識才能夠真正地實現(xiàn)課程與教育的實踐相融合。如:國外實行的教師“輪崗制”可以在我國中小學課程管理中進行借鑒,諸如:可以將教師骨干集中在一起進行課程資源、課程管理交流;還可以將課程管理作為學術讓教師進行研究等等。
總的來說,課程管理是課程目標的關鍵因素,其觀念和執(zhí)行態(tài)度對教育的傳遞有著很強的推動作用。教育人員應清楚地認識到課程管理的發(fā)展趨勢,結合實際探究自己在課程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編,最大限度地凸顯課程管理的優(yōu)越性。
參考文獻:
周海銀.學校課程管理運作過程[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葛明川,男,1972.12,本科,重慶市彭水縣郁山鎮(zhèn)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及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