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代藝術(shù)流行元素與中國古代瓷器紋飾的碰撞

2014-10-21 20:11袁月
東方收藏 2014年11期
關鍵詞:磁州窯紋飾紋樣

袁月

2013年金秋,觀復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有關陶瓷紋飾——“瓷之紋”的特展。展品包含六朝至清代各個時期的瓷器共167件,裝飾圖案包羅萬象,既有寫實的人物、花鳥、風景,也有圖案化的各種幾何形圖案。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紋樣集中在一起展示,使我們有機會比較全面地了解中國陶瓷裝飾的發(fā)展過程,感受古代陶瓷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及藝術(shù)魅力。

在琳瑯滿目的展品中,一件磁州窯白地黑剔花七葉紋缽引起了我的注意(圖1)。這件剔花缽斂口,深腹,圈足,造型簡單大方,屬于北宋后期至金代的磁州窯流行的典型器型。環(huán)器腹裝飾五組折枝葉紋,每組由七片葉子組成。采用磁州窯特有的剔花技法,黑地白花,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感染力。

記得幾年前我在英國留學期間,曾在倫敦一家名為Orla Kiely的英國知名服裝品牌店的衣服、背包和家居陳列品上看到過類似的樹葉紋圖案(圖2)。Orla Kiely的樹葉紋通常由七種顏色構(gòu)成,色調(diào)明快,簡單而不失可愛,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2012年,日本著名服裝品牌Uniqlo(優(yōu)衣庫)與Orla Kiely合作并推出秋冬女裝系列,在保暖衣、圍巾等服飾上大量運用Orla Kiely的經(jīng)典花紋,其中就包括這個簡單的樹葉圖案(圖3)。時隔數(shù)年,當我在展柜中看到這件樹葉紋缽時不由一怔,如此前衛(wèi)的紋飾創(chuàng)作竟然在千年之前的磁州窯就已出現(xiàn)。古代制瓷工匠的創(chuàng)作才智使我深深折服,心中隨之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與激動。

磁州窯是宋元時期北方最大的民間瓷窯體系,中心窯場位于河北省南部的漳河、滏陽河流域一帶,此外河南、山西、山東也遍布燒造磁州窯風格瓷器的窯場。磁州窯本地賦存的燒瓷原料是一種被稱之為“大青土”的粘土,這種粘土含鐵量較高,需要在胎體表面加施化妝土才能燒造白瓷。因此,化妝白瓷成為磁州窯最原始、最基本的一個品種。根據(jù)化妝白瓷的特性,聰明的磁州窯匠師充分利用深色胎體與白化妝土之間的反差,創(chuàng)造出珍珠地劃花、剔花、篦劃花等多種裝飾手法,而剔花裝飾無疑是磁州窯最具特色的裝飾技法之一。

磁州窯剔花裝飾始于北宋早期,歷經(jīng)北宋后期至金代,工藝不斷完善并趨于成熟。磁州窯剔花工藝分為白釉剔花和白地黑剔花兩大類,二者雖然在視覺效果上差異明顯,但工藝原理完全相同,即剔除化妝土。

白釉剔花是指直接剔除化妝土,即先在深色坯體表面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用尖銳的工具在未干的化妝土上劃出紋飾輪廓,然后用扁鏟狀工具將紋飾以外的化妝土剔掉,最后施透明釉后入窯焙燒而成。北宋早期,磁州窯的剔花工藝尚不成熟,無論構(gòu)圖還是剔刻技法都相對比較簡單,被剔除的化妝土面積也較?。▓D4)。北宋后期至金代,磁州窯白釉剔花工藝已完全成熟,圖案復雜繁密,剔除化妝土的面積也明顯增大(圖5)。

白釉剔花具有反差明顯、紋飾清晰的優(yōu)點,但剔除化妝土后露出的胎體本色卻不甚美觀。于是磁州窯工匠采用施兩層化妝土的工藝,在白釉剔花基礎上衍生出一個新品種——白地黑剔花。白地黑剔花需在坯體表面施兩層化妝土,先施白化妝土,再在其上施一層黑化妝土。然后迅速用尖銳的工具在表層化妝土上劃出花紋輪廓,再用鏟刀小心地將花紋以外的黑化妝土剔掉,露出底層的白化妝土。這就是白地黑剔花通常采用“留花剔地”的手法,潔白的地子與漆黑的花紋形成強烈反差,視覺效果和藝術(shù)感染力都明顯優(yōu)于白釉剔花(圖6)。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磁州窯黑熊枕采用的就是“留花剔地”手法,即在枕面上先后覆蓋白、黑兩色化妝土,劃出黑熊輪廓后,將主體紋飾之外的黑化妝土剔除干凈。潔白的底色與黑熊形成強烈反差,裝飾效果極佳(圖7)。與此相反,在少數(shù)情況下也會采用“剔花留地”的手法,即只剔除主體花紋部位的黑化妝土,形成黑地白花的效果。觀復博物館收藏的白地黑剔花七葉紋缽就是采用了“剔花留地”的手法,用針狀工具劃刻出樹葉輪廓后,將葉片內(nèi)的黑化妝土剔除,同時小心地留出葉片的主葉脈。在大面積黑色地子的映襯下,白色葉片顯得格外醒目,簡潔、對稱的圖案具有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

用折枝花葉作為主題紋飾在磁州窯瓷器中并不少見,例如北宋早期磁州窯燒造的白釉點褐彩瓷器中,曾流行一種稱之為“麥穗紋”的紋樣,這種貌似麥穗或樹葉的紋飾呈對稱分布,有七片葉子的,也有三片葉子的,與剔花缽上的樹葉紋比較相近,只是圖案更加簡單抽象(圖8)。此外,北宋晚期至金代的白地黑花瓷器上,也經(jīng)常能夠見到各種形式的折枝花葉紋,有的花葉俱全,有的僅畫葉片(圖9)。觀復博物館藏剔花缽上的樹葉紋與上述提到的紋飾相比,無論是植物品種還是構(gòu)圖形式都有明顯不同。為此筆者查閱了大量與磁州窯相關的書籍以及考古資料,但一直未能找到與之相同的紋樣。

宋金時期,植物題材在磁州窯瓷器上非常普遍,最為常見的是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的纏枝花卉,此外還有各種形式的折枝花卉。有些圖案在發(fā)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固定的模式,并在某一時期廣為流行,成為代表磁州窯藝術(shù)風格的典型紋飾。但同時也有一些紋樣是窯工根據(jù)周圍熟悉的事物有感而發(fā),在不經(jīng)意間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件剔花缽上的樹葉紋具有較強的寫實性,從外形看屬于奇數(shù)羽狀復葉,其形狀與河北地區(qū)極為普遍的槐樹葉非常相似(圖10)。由此推測,很可能是當?shù)馗G工以槐樹葉為素材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種前衛(wèi)的圖案的器物傳世數(shù)量不多,有可能是因為不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這大概就是即使反復查找也難覓相同器物的原因。

磁州窯的裝飾題材大多來源于百姓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物。磁州窯工匠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發(fā)掘美的所在,以獨特的視角從人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無論大量重復的經(jīng)典圖案還是偶有所見的特殊紋樣,都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鮮明的美學特征。

時間與空間的不同無法阻擋人類追求美的腳步,英國當代設計師與中國古代制瓷工匠的藝術(shù)理念不謀而合,我們不得不感嘆人類對美的欣賞、追求竟是如此的相似。由此得到啟發(fā),包括陶瓷在內(nèi)的古代藝術(shù)品仍然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與探索,這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

英國與中國,八小時的時差,千萬里的距離。今天,當由一片普通樹葉創(chuàng)作而成的圖案出現(xiàn)于西方著名服裝品牌時,我們不得不感嘆古老的磁州窯依然散發(fā)著它無窮的魅力。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以及“亦雅亦俗”的人文個性,必將對中國乃至世界產(chǎn)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猜你喜歡
磁州窯紋飾紋樣
論漢畫像石中吉祥紋飾的意象之美
蠟染的紋飾探討
拯救“瀕危”花紋
商代青銅器紋飾變化初探
民間紋飾在產(chǎn)品設計中的應用
黑與白的藝術(shù)——磁州窯白地黑花瓷枕
經(jīng)典的藝術(shù)幾何紋樣
平遙漆器植物紋樣藝術(shù)研究
元代磁州窯的“梨花白”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