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尺
摘 要:尊師重教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何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師卻受到如此凌辱?辯證地看,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錯都歸咎到學生身上,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不可否認正是這方方面面的不和諧才造成這樣的惡性事件。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基礎。
關鍵詞:尊師重教;關愛;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234-01
近年來,“辱師事件”在校園屢屢發(fā)生,人們在思考,我們的孩子怎么了?我們的學校怎么了?我們的教育怎么了?“辱師事件”對老師的人格、身體、乃至生命造成了嚴重傷害。社會進步,教育為本,師道尊嚴不容侵犯。尊師重教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何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師卻受到如此凌辱?辯證地看,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錯都歸咎到學生身上,有他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學校、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不可否認正是這方方面面的不和諧才造成這樣的惡性事件。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只會向?qū)W生灌輸現(xiàn)成的知識,要求背熟、背熟、再背熟的教師,定會激起孩子們的傷心感,而然后便是內(nèi)心的憤懣?!比绻處煹挠^念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家長式管理和封建性的師道尊嚴上,必然失去親和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朝氣蓬勃的精神、平靜幽默的情緒、寬容大度的胸懷;始終微笑著面對學生。教師要堅持用這種狀態(tài)去感染學生,在學生面前始終充滿自信和朝氣,與充滿朝氣的學生形成共振,構(gòu)建自身獨特的魅力。有了這種魅力,在突發(fā)事件面前,我們就不會感情沖動“因怒而濫刑”失去常態(tài);在有缺點或失誤的學生面前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處理問題就會有分寸、有節(jié)制、有辦法。
作為教師,應該用濃厚的愛意和真切的期待感化學生,做到三個字“愛、尊、平”。從學生方面看,由于他們年輕幼稚,有的攻擊性性格明顯,容易沖動;有的性格孤僻,回歸性行為特征突出。面對這種種問題,教師要由表及里認清其實質(zhì),采取恰當措施予以解決,溫情能增添師生間的親和力,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nèi)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在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弊叱鰩熒P系研究的迷誤,直面現(xiàn)實的教學世界,我們發(fā)現(xiàn)不是師生關系決定著教學活動,恰恰相反,是教學活動決定著師生關系,盡管師生關系影響著教學活動的質(zhì)量和水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我覺得首先要愛孩子,如果我們把教室里那幾十雙眼睛都看做自己孩子的那一雙,也許教育的責任、使命會被我們詮釋得更加美麗徹底一些?!鞍衙總€孩子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就成了最真切的渴望和苛求了。
幾年前,聽過一堂課,至今還記得那位老師的開場白:“同學們,我的兒子年齡和你們相仿,看到你們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不妨讓我叫你們一聲孩子吧。孩子們,我們開始上課……”一聲簡簡單單的“孩子們”,傳出的是一種態(tài)度,責任和胸襟,在學生和孩子之間,他找到了等號。
“如果我們都把學生看做自己的孩子,那你還認為你的學生很笨、很差嗎?”這是一位特級教師面對學校因為“生源差”而不知所措、無所適從時的質(zhì)問。我們不妨來看看一個值得教育界大書特書的人——徐向洋。這位填補我國擇差教育空白的第一人,他創(chuàng)辦的“江蘇淮安徐向洋教育工作室”接待的第一個學生,正是他自己的兒子徐根,綽號“徐十分”、從兒子的綽號,我們可以想象身為大學教師的徐向洋和天下的父母一樣,為孩子承受了多少煎熬,又操碎了多少心血。終于,他毅然辭去了省農(nóng)墾職大的教師職位,一心做起了兒子的家庭教師。兒子成了學生,家長成了教師。這種角色的置換,竟演繹出了一段中國教育的美麗神話。
可以這樣大膽地設想,如果當初的徐根是“徐九十”,或是“徐八十”,甚至是“徐六十”,哪里還有什么后來被廣大家長稱贊為搬掉了兩座山(一座是壓在孩子頭上的山,一座是家長心頭的山)的“教育愚公” 徐向洋?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這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聲音,更是每一位家長最殷切的呼喚。放棄或者放松對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也許可以卸下我們很多苦惱,可以減輕我們很多負擔,可以消除我們很多壓力。但是,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孩子來說,其損失卻是百分之百!我們常常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真難教”。現(xiàn)在的孩子在家中是被重視被關注的中心,父母及長輩的關愛為他們盡量阻擋所有的坎坷。在家中,他們可以犯錯,可以被輕易原諒,他們可以隨意地找到借口,去避免挫折,他們的生活中有泛濫的鼓勵和廉價的贊揚。這樣家庭的孩子必然是脆弱的、自我的,在極端寵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自覺不自覺就形成了別人必須聽命于我的錯覺,在學校不遵守紀律,遇到矛盾,永遠在找別人的茬,他們有的人憑著強橫成為校園的“頭領”,有的人卻因為懦弱膽小,淪為跟隨者,同時,因為缺乏意志磨練,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時,只會抱怨逃避,最后沮喪灰心,甚至厭學。另一方面,應試教育導致道德教育的缺失。雖然我們要求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但現(xiàn)行的教育體系并沒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甚至也沒能與智育放在同等的地位,德育被處在被漠視或弱化的尷尬局面。
由于當前很多人不能正確認識普通教育學校,認為在重點學校讀書的學生似乎就注定了有美好的前程,而在普通教育學校這樣所謂比較差的學校里的學生似乎面對的是無望的未來,學生很容易放棄自己,破罐子破摔,成為人們眼里的“問題生”。當一個孩子被貼上“問題生”或“壞孩子”等符合某個心理條件的標簽時,那個標簽將掩蓋他所有的品質(zhì),甚至是優(yōu)點。無論那個孩子做什么,我們都會認為那個孩子“差”。周圍一些人歧視的眼光和態(tài)度會迫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向著人們的偏見——標簽所指的方向發(fā)生偏轉(zhuǎn)。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態(tài)度不及時改變,最壞的結(jié)果就會發(fā)生:我們隊孩子的負面看法可以變成孩子的自我確認,導致一個當初也許并不壞,并不差的孩子真的會成為一個“問題生”或“壞”孩子。所以,我們要以更多的愛、更多的熱情去關注學生的成長,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將他們的“缺點”看做“特點”,以賞識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喚醒他們崇善、求知的渴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