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周彝
外婆家在松江縣城經(jīng)營百年南貨店“李萬泰”,抗戰(zhàn)前小有名望,惜毀于“八·一三”戰(zhàn)火。母親自幼生活殷實,錦衣玉食談不上,但精致的飲食習慣卻保留始終。老太太善烹調(diào),頗得江南美食精髓。小時候,吃過她做的松江名菜“雞湯四鰓鱸”,迄今記憶猶新。
松江秀野橋下四鰓鱸,歷朝貢品,江南第一名魚,古代文人多有吟詠——
葛洪:“松江出好鱸魚,味異他處”;范成大:“細搗棖虀賣膾魚,西風吹上四鰓鱸。雪松酥膩千絲縷,除卻松江到處無”;鄭板橋:“買得鱸魚四片鰓,莼羹點豉一尊開。近來張翰無心出,不待秋風始卻回”;《本草綱目》中載:“松江四鰓鱸,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多食宜人?!?/p>
四鰓鱸個頭很小,10厘米長短,形象怪異,是一種洄游魚類。四鰓鱸從東海洄游到松江后,先在松江城西秀野橋下集結(jié),再分赴大小河道。1950年代秋汛期四鰓鱸捕獲量可達萬斤,后因日益嚴重的水源污染,斷送了四鰓鱸的生存環(huán)境,1970年代以后基本絕跡。
1972年尼克松訪滬,周恩來總理親擬菜單中就有松江四鰓鱸,上海專門派人到秀野橋下捕捉但“顆粒無收”,后來在黃浦江上游的米市渡岸邊找到數(shù)十條,尼克松嘗后贊不絕口。14年后的1986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來城區(qū),點名要品嘗四鰓鱸,她說不出魚名,就說要吃尼克松魚。市政府派大批艘漁船捕撈,結(jié)果一無所獲,女王只能抱憾而去。
當年,四鰓鱸卻是家常菜。90高齡的母親會偶爾提及:“四鰓鱸不能紅燒,火腿雞湯燉好燒開,四鰓鱸殺好洗凈放進去汆一下就吃,伊歇辰光嘸啥稀奇(那時候沒啥稀奇),屋里廂(家里)經(jīng)常吃的。”
確實如此,五六十年前,松江漁民捉到四鰓鱸,常拿來城區(qū)賣。四鰓鱸在濕礱糠里可存活數(shù)日。秋末初冬,漁民用籮筐裝濕礱糠,里面放數(shù)十條四鰓鱸,凌晨乘火車來城區(qū),然后挑擔“送貨上門”,賣給熟識的老吃客。
每當星期天早上漁民送來四鰓鱸,母親就忙開了。先用腳盆放清水養(yǎng)四鰓鱸,再殺一只雞,切一塊火腿清燉數(shù)小時;火腿雞湯燉好,撈出食材,留清雞湯;晚飯前活殺四鰓鱸,去掉內(nèi)臟、魚鰓,洗凈;雞湯燒滾,把四鰓鱸整條放入,汆五六分鐘即可起鍋大快朵頤。
通常,還要配一些家常菜:薺菜冬筍肉片、栗子黑木耳燉雞、塌窠菜炒百葉、芹菜拌蛋皮,一頓豐盛的晚餐就齊了。四鰓鱸肉似蒜瓣,鮮嫩肥腴,味醇無腥,加上火腿雞湯的濃郁鮮香,十分美味。
四鰓鱸絕跡多年后,上海有一家注冊于復(fù)旦科技園的四鰓鱸水產(chǎn)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專業(yè)從事松江四鰓鱸的資源保護和開發(fā)利用。經(jīng)過20多年研究開發(fā),終于在松江、青浦建立養(yǎng)殖基地,使四鰓鱸重上餐桌。
去年某日,我在銅川路水產(chǎn)市場的玻璃魚缸里見到巴掌大的活四鰓鱸,就問老板:“四鰓鱸幾鈿一斤?”老板非常驚訝:“先生,沒有人知道這是四鰓鱸,儂是識貨朋友。四鰓鱸論條賣,90塊一條?!?/p>
我嚇了一跳,這么貴?回家燉湯,還要找到真的識貨朋友,否則明珠暗投了。
但不管怎么說,四鰓鱸現(xiàn)在可以買到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