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甘肅卓尼藏族“魯神”圖形內(nèi)涵研究*

2014-10-19 10:32:10呂春祥LVChunxiang
設計藝術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卓尼藏族民眾

呂春祥 LV Chunxiang

西安美術學院,西安 710065(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710065 Xi'an)

“魯神”梵文為“那伽”(Naga),佛教典籍以此專指“八部眾”中水棲的人首蛇身類動物。佛經(jīng)《智度論》的解釋是:那伽,或名龍……[1]。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藏族地區(qū),“魯神”是佛教信仰中的護法神,具有掌管水域、氣候、雨水、財富、疾病之類的重要權力。其形態(tài)及內(nèi)涵,并非專指某種具體的動物,卻是一種可以隨時變化,由多種動物特征總合而成的神靈。從外在形態(tài)來看,有時是以蛙或螃蟹等水生動物的形象出現(xiàn),有時卻是以牛、羊、馬、鹿等獸類或蛇類形象出現(xiàn)。而無論以何種面目出現(xiàn),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人身獸頭或人身蛇尾。

“魯神”以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在卓尼藏族地區(qū)不斷傳承,當?shù)昧τ谥袊鴤鹘y(tǒng)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特征,然而重要的是,“魯神”體現(xiàn)了卓尼藏族民眾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智慧、堅毅和樂觀的民族性格。作為卓尼藏族歷史文化和生產(chǎn)、生活的記憶密碼,通過對“魯神”的探討和解讀,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到卓尼藏傳佛教藝術的魅力,而且能夠讓人們體會到卓尼藏族民眾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社會觀、文化觀以及生態(tài)觀。尤有意義的是,通過對“魯神”內(nèi)涵所具有的“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進一步認識,可以為人生規(guī)劃乃至社會生活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后”的警示與啟迪作用。

一、克己愛物的生態(tài)信仰

“魯神”信仰在卓尼藏族地區(qū)的傳承嬗變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具特色的文化形態(tài),其中“克己愛物”的生態(tài)意識,就是“魯神”信仰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思簮畚锏纳鷳B(tài)意識,在卓尼藏族地區(qū)的表現(xiàn)可謂是司空見慣。例如,由于水在卓尼藏族地區(qū)是與生產(chǎn)、生活及生命休戚相關的重要物資,因此每逢佳節(jié),人們便會手持柏樹枝、桑仔、“三白”①和“三甜”②等到泉水或河流、湖泊旁邊念經(jīng)、煨桑和供祀。凡是水源處,都能看到祭拜之后的痕跡[2]。在卓尼,人們始終保持著對水的崇敬,向水中亂扔污穢之物或者污染水源,因有禁忌,所以是被嚴格禁止的,就連在水域附近挖土或者砍伐樹木,也是會遭受懲罰的。人們認為“魯神”愛好清潔,和人類一樣,有著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甚至是喜怒哀樂,同樣像人一樣,也要受到生死輪回之苦。因此,它們居住的泉、湖、河、塘和井等自然環(huán)境,必須清潔、清凈,否則就會使其焦躁不安、容易發(fā)怒,而給生活在附近的人們帶來災難和疾病,甚至引發(fā)新的瘟疫,這是任何藥物都難以治愈的,只有通過虔誠的祭祀活動,得到了“魯神”的諒解,疫病才能痊愈。

魯王寶瓶安放,是卓尼藏族地區(qū)祭祀“魯神”的主要活動內(nèi)容,人們認為借助安放魯王寶瓶的儀式對“魯神”進行祭祀,便會得到“魯神”的護佑,可以使供奉者獲得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和福祉。因為寶瓶具有加持力,可以消除水災以及由水質(zhì)變化而引起的禍害,消除和化解惡劣的氣場,令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它還可以使人身體健康、疾疫不染。將魯王寶瓶埋在耕地之中,可以使莊稼、水果豐收??傊瑢毱克谥?,護法神和護方神等皆大歡喜,于是就可以戶戶平安、福報增長、家業(yè)興旺[3]。

除此之外,卓尼藏族克己愛物的生態(tài)信仰,還表現(xiàn)在對自然萬物的崇拜之中。除了極力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外,他們還善待自然界的萬物,如禁止砍伐樹木、破壞森林、打獵殺生。在卓尼藏族地區(qū),蛇也被當成“魯神”的眷屬受到人們的尊崇,看到蛇,人們通常不會主動傷害它,而是用平和的方式,讓其自然離去,隨之就馬上煨桑祭祀,意思是如有不敬和冒犯之處敬請寬恕。雖然卓尼藏族地區(qū)的“魯神”崇拜,是從宗教信仰和禁忌入手的,但卻使人們樹立起了克己愛物的生態(tài)意識,同時這一禁忌也使得卓尼藏族地區(qū)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這無疑又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1.獻供魯王寶瓶彰顯的生態(tài)意識

卓尼藏族地區(qū)的“魯神”信仰,并非一項簡單的傳統(tǒng)民俗習慣,它關系到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福運、平安,這一意識是卓尼藏族地區(qū)民眾普遍的認知。他們認為真誠敬奉“魯神”寶瓶,可使敬奉者財源廣進、官運亨通,合家遠離疾病,身體健康,孩子天生俊美、見者喜悅,消除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傳染病,減少冰雹、洪澇和干旱等災害[4]。同時還可以減輕或消除平時因無知和不小心而冒犯“魯神”或其眷屬所導致的病苦、災劫。

與藏傳佛教以修來世的方式稍有不同,“魯神”寶瓶求的是今世福報,希望獲得今生的財富、福祿,較其他的修行方式而言,則更具現(xiàn)實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當?shù)厝酥两裆钚拧棒斏瘛庇兄欠驳纳窳?,因此,每逢佛或菩薩的誕辰日、十齋日以及供養(yǎng)魯王日的吉時,便會受到人們的“追捧”。近年來,“魯神”崇拜活動不但沒有弱化,反而更加興盛甚至呈擴展的趨勢,尤其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元的祭祀和安放“魯王”寶瓶的活動越發(fā)頻繁。

當今民眾為何熱衷于安放“魯神”寶瓶?通過訪談了解到,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和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fā),令“魯神”家族的財富和生存空間不斷減少,導致了“魯神”日益貧困和身體虛弱,并且內(nèi)心痛苦不堪、心煩意亂,所以就令世間瘟病不斷,福德減弱,災害頻發(fā),經(jīng)濟衰退。社會如此,民眾的生活和心靈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通過制作和安放寶瓶加以修持,就能平息“魯神”們的痛苦,使其獲得無上的安樂和平和,這樣,他們幸福了,就能夠給人們以福澤祥瑞,幫助消除災難、增長財富,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這些內(nèi)容看來雖然幼稚、簡單,但由于現(xiàn)今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競爭激烈,在人們內(nèi)心焦慮和心理失衡的現(xiàn)實情況下,對神靈的祈求,無疑是有助于緩解緊張的心理壓力,并增添生活的信心和動力的,這當是不爭的事實。僅就此而言,無論是佛事活動,還是“魯神”寶瓶的安放,都對現(xiàn)代人有著一種積極的意義和心理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再者,魯王寶瓶在地下、水源處、參天古木的樹干或是巖山等處的安放(埋藏)儀軌,能夠不斷提醒人們對自然和資源要給予保護,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僅就這一點而言,此項活動就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民間傳說中的生態(tài)意識

在卓尼藏族的民間傳說和地方性規(guī)程中,都有對水源地和所謂“魯神”生活區(qū)精心保護的辦法措施,也特別注重對此地區(qū)民眾行為的約束,例如,在卓尼藏族地區(qū)很多鄉(xiāng)規(guī)村約中,在湖中或泉邊小便是對“魯神”的極大不敬,要受到懲罰;挖掘神山或采集神山上的草木并且?guī)Щ丶抑校幉烤蜁[爛而痛苦不堪;人在草地上挖渠,或者故意讓牲畜在夏季踐踏草地,也會受到制裁和體罰[5]。有關這些約束的傳說和故事不勝枚舉。李翎在其博士論文《藏傳佛教圖像研究》中,就摘錄了這樣一個傳說。為了能夠詳細說明卓尼藏族民眾對自然生態(tài)的重視,再轉(zhuǎn)錄如下:

許久以前,有個老漢準備埋葬他死去的兒子,請來了一位卦師,卦師將對有關喪葬和祭祀的事情做出安排。根據(jù)卦師的建議和決定,老漢又請了幾位祭司,準備了耗牛、馬、鳥、綿羊和山羊等牲畜用來祭祀,儀式進行得非常順利。沒想到,第二年老漢給兒子舉行祭奠的時候才知道,這些自命不凡的卦師給他兒子選就的墓地正好就在“魯神”的領地上,生活在那里的“魯神”忍受不了這種無視于他們存在和牲祭儀式時的血腥行為,“魯神”首先把一種怪病傳染給了那位選墓地的卦師。儀式舉行后的當天,卦師就病倒了。雖然卦師本人還是方圓百里有名的醫(yī)師,但是想盡了一切辦法,卦師的病情還是毫無起色。他們只好去求幸饒彌沃來幫忙醫(yī)治。幸饒彌沃看到卦師的病情,立刻就明白卦師的病因,吩咐卦師的親人去準備各種各樣“魯神”最喜歡的果品和東西,然后在老漢兒子墓地的附近,舉行了一個召喚“魯神”的儀式?!棒斏瘛北黄瘸鰜韺π茵垙浳直г拐f,那些祭司在它的領地上建了一座墓地,已經(jīng)是對它極大的不敬,它最初也并不想懲治那個無知的卦師,但是看到他們連年在自己的領地上焚燒草木和血腥的牲祭,既干擾了“魯神”的平靜,又給它們賴以生存的凈地帶來血污和迷霧一樣的硝煙,所以它才想給卦師一點教訓,因為他身為卦師,竟敢挑選“魯神”的領地作為老漢兒子的墓地。幸饒彌沃同“魯神”經(jīng)過一番對話后,“魯神”收回了卦師身上的病根,他的病不治而愈[6]。

從這則傳說來看,用禁忌的手段使人們順從自然,保持自然的完整性,進而保護其生命力,維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和諧持續(xù)發(fā)展,是“魯神”崇拜的核心,也是卓尼藏族自然生態(tài)觀的具體表現(xiàn)。也許正是這樣一條重要禁忌,有效地保護了當?shù)氐淖匀毁Y源,才使得這些地方至今依然林木茂密,牧草豐盛,山清水秀,風光秀麗,自然生態(tài)一直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魯神”崇拜是從宗教的層面來保護自然資源的,其目的是通過這些內(nèi)容使人產(chǎn)生對宗教的依賴和敬畏,但是其實際效果,卻是非常有效地維護了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平衡發(fā)展。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宗教意識逐漸淡薄,急功近利式的資源掠奪和過度的旅游開發(fā),使得卓尼藏族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急劇退化,森林資源遭到極大的破壞。在此形勢下,重新審視和研究“魯神”的思想內(nèi)涵,相對于簡單的蒼白說教,可能有效得多,也許更具有現(xiàn)實作用。

二、意象高遠的思想意識

“魯神”信仰作為卓尼藏族地區(qū)歷史文化的產(chǎn)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人類跟自然斗爭之后妥協(xié)的產(chǎn)物,是宗教思想影響的必然。但是,如果從對“魯神”信仰的具體情況考察,其中很多內(nèi)容都是人類意識的反映,是通過“魯神”這個媒介,建立起來的人類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意識的物化體現(xiàn)。從站在當今社會立場提倡建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來看,隨著人類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水平不斷深化,一種以環(huán)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guī)律為準則,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社會形態(tài),越來越受到現(xiàn)代人們的重視。圍繞著“魯神”信仰建立起來的不污染水源,不砍伐樹木,不捕殺野生動物,不隨意破壞自然環(huán)境,以及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來為人類服務,促進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保護自然和保持生態(tài)平衡等觀念,都具有相當強烈的超前意識。

1.“萬物有靈,眾生平等”的思想

“魯神”是建立在六道輪回和業(yè)報論思想之上的,體現(xiàn)著萬物有靈、眾生平等和慈悲為懷等藏傳佛教教義的精髓,這些宗教理念在深層次上支配著卓尼藏族民眾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因此,這也是“魯神”圖形不斷傳承的根本原因。

人們相信,人要受到六道輪回之苦和業(yè)報的懲罰。人類作為六道中的生靈,在無盡的生死輪回中,冤親是變化無定的,自己的前世可能為動物,來世也有可能是植物,因此,對一切眾生絕不應該有親疏之別,更不能以自己的價值需求衡量其它生靈存在的意義,一切生命無論大小,都是自然和宇宙生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得任意暴殄殘害,而應以眾生平等、慈悲為懷的菩提心腸予以保護。

為使這一意識和觀念在真正意義上得到落實,無論是藏傳佛教儀軌還是不同歷史時期的法令,都制定了有關生命主體與生存環(huán)境關系的基本準則。例如,在《律藏注疏》中規(guī)定,“不得飲用有魚類動物在內(nèi)的水澤而傷害它們;不得在樹茂草豐的地方興建房舍;不得亂砍濫伐花草樹木;不得故意殺生;不得自己或鼓動他人挖掘土地四指以上[深度]或取土;不得損壞植被和植物的種子。無論違犯什么律儀均會受到業(yè)報,死后將墜地獄,即使生于人間,也要遭諸多疾病、壽量短促、資財匱乏、妻不貞良、受他欺誑、眷屬不和等惡報”[7]。

依現(xiàn)代生物學的觀點考察,似乎藏傳佛教的有關規(guī)定,違背了優(yōu)勝劣汰的自然規(guī)律,導致了生物種類的退化。其實,這正是人類以自己的需求觀,來判斷其它生靈存在的謬誤所在,也是導致當今社會資源貧乏和生態(tài)危機的重要緣由。從自然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來看,生物種群本身就處于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修補、自我緩解、相互依存的變化進程之中。一個動植物群達到一定限度之后就不能繼續(xù)發(fā)展,而會保持一定的調(diào)整和自我平衡狀態(tài)。藏傳佛教對一切生靈保護的思想,完全吻合生物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盡管這種思想和觀念,是藏傳佛教以維護宗教教義為目的而形成的,但從保護生態(tài)的角度來看,卻沒有形成專門的、完整的生態(tài)思想體系,但是其內(nèi)容對于強化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優(yōu)化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都起到了不容忽視的啟迪作用。

2.環(huán)境保護的憂患意識

神水拜祭是卓尼藏族民眾自然和諧生態(tài)觀的又一具體體現(xiàn),相對于土地資源,卓尼藏族地區(qū)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是民眾對水資源的保護卻相當重視,他們認為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所有湖泊河流都是“魯神”的居住地,一旦被污染,人們就會災禍臨頭得到懲罰。例如,人們把流經(jīng)卓尼的洮河,稱作“碌曲”,意譯為“魯水”或“神水”,這一名稱本身就蘊含著對洮河水的敬畏與珍惜的情懷。

神水拜祭活動就是通過宗教形式以協(xié)調(diào)人與湖泊河流的關系,從而將人類生產(chǎn)、生活必不可少的水源神圣化,以達到保護的目的。在神水拜祭中,不僅神水有靈性,就連生活于神水中的動植物都是神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成了膜拜的對象。在此基礎上,卓尼藏族地區(qū)逐漸形成了神水拜祭儀式,并流傳至今。再如,在整個藏族地區(qū)盛名遠揚的阿媽周措湖(位于卓尼縣勺哇土族鄉(xiāng)),傳說是“天宮仙女”劈山開石引流而成湖的,并被當作一面鏡子存放在人世間,由于受過“天宮仙女”的“加持”,所以阿媽周措湖的水一年四季總是旱而不減、澇而不溢,為甘南州境內(nèi)的“五大圣湖”之一。每年夏天都會有眾多的香客跋山涉水、千里迢迢、絡繹不絕地來此朝圣:敬香禱告、煨桑誦經(jīng),并向湖中投擲五谷祭品。

神水拜祭在客觀上具有改善自然環(huán)境和保持水土流失的功能,特別是對于水源的潔凈與充沛,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雖然水資源在卓尼藏族地區(qū)并不像其他資源那樣匱乏,但以今天的環(huán)保眼光來看,不能不由衷敬佩卓尼藏族民眾的憂患意識與超前意識。

三、虔誠、達觀的情感流露

虔誠、達觀的情感,是“魯神”圖形傳達給人們的內(nèi)在感受之一,面對不良的生存環(huán)境,卓尼藏族民眾以堅韌的意志、樂觀豁達的情感,追求真善美的心靈,塑造其特有的審美情趣和志存高遠的智能圖形;他們以博大的胸懷傳承傳統(tǒng)文化,以真誠、達觀的性格,對不同的文化精髓進行有效吸納,以鮮明的創(chuàng)造性和民族風格,延展和豐富著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

1.層次深厚的情感

卓尼藏族地區(qū)對于“魯神”的描繪,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且在對每個“魯神”塑造的過程中,都是用心靈以體驗宗教思想、理解和認識教義的精髓,都是本尊與自我融合為一體的修行途徑;對“魯神”塑造的過程,是描繪者人生價值的反映,體現(xiàn)了他們的理想追求。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情感,所以在塑造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將身心沉浸在神圣超然的情感之中,從而獲得超凡脫俗的力量,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與安慰?!棒斏瘛币讶怀闪怂麄冃撵`渴求和精神寄托的產(chǎn)物。

按照藏傳佛教造像的儀軌,每個“魯神”藝術都必須符合經(jīng)典的要求,特別是《造像量度經(jīng)》中有關造像的規(guī)則或法度,似乎限制了塑造過程之中個性的發(fā)揮,但是由于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心路歷程和理想、要求,因此每一個“魯神”形象都具有不同的神態(tài)與情感。以往學者在探討藏傳佛教以及其它宗教藝術時,總是把藝術本身的外在形式擺放在重要位置,卻忽略了宗教藝術圖形蘊含的根本意義和人們在塑造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從而造成了許多理解和解釋上的偏差。對于卓尼藏族“魯神”圖形來說,任何從外在形式去分析和解釋所得結論,都是有缺憾的和沒有說服力的,只有理解了卓尼藏族“魯神”的真正內(nèi)涵,才能比較準確地認識和解說其精髓所在以及實質(zhì)內(nèi)容。

2.海納百川的包容

卓尼藏族地區(qū)“魯神”的概念和具體形象,雖然早在原始苯教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但是從“魯神”圖形的演變和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形式來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當時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的影響。單從后世對“魯神”形成和發(fā)展影響較大的佛教來說,佛教思想的滲透客觀上刺激并豐富了卓尼“魯神”圖形的形態(tài)與內(nèi)涵,給卓尼藏族地區(qū)的“魯神”帶來了全新的風格和內(nèi)涵,使“魯神”的形式和內(nèi)容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佛教蓮花紋和佛光、多角度的構圖形式和精細的表現(xiàn)手段都強化了“魯神”的表現(xiàn)力和審美感?!棒斏瘛庇稍瓉淼暮啒?、粗狂、兇悍、獰惡之態(tài),轉(zhuǎn)變?yōu)榉睆汀⒕?、溫和、柔美之態(tài)。

置言之,佛教傳入之前的“魯神”多為蛇類或水生動物的形狀(見圖1),在佛教藝術的影響下,卓尼藏族的“魯神”大多成為了上部身體呈人形,下部身體是蛇形,頭部都繪有一條或多條小蛇的美麗的女性形象(見圖2)?!霸跇媹D上,先前卓尼藏族地區(qū)的‘魯神’,基本都是將所有形象平列,沒有縱深和遠近的空間關系。由于佛教藝術的影響,使‘魯神’的寫實性和立體感大大增強,具有了較強的審美效果,結構嚴謹、栩栩如生”[8]。重要的是,由于佛教萬物有靈、眾生平等、慈悲為懷思想的影響和融入,進一步升化了“魯神”的精神內(nèi)涵,成為卓尼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難能可貴的是,每一次的融合和升化,都不是對這一圖形簡單的處理,卻往往經(jīng)過了卓尼藏族地區(qū)傳統(tǒng)文化的吐納和改造而創(chuàng)生出來的新形態(tài)?!棒斏瘛彼囆g的相容和綜合精神,是卓尼藏族“魯神”圖形不斷納新發(fā)展的生命源泉,也充分體現(xiàn)了卓尼藏族民眾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和達觀開朗的性格特征。

圖1 卓尼藏族地區(qū)早期的“魯神”

圖2 佛教藝術影響下的“魯神”

四、驅(qū)吉避禍的普遍意識

許多時候,人們只是將“魯神”放置在以宗教為中心的范圍之內(nèi),把圍繞著“魯神”舉行的各種活動和行為,看作是一個滿足宗教需要的儀式化過程,卻忽略了“魯神”本身蘊含著的功利性需求。調(diào)查表明,其實所有附加在“魯神”圖形中的政治和宗教等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內(nèi)容,對于卓尼藏族地區(qū)的民眾來說,都可能過于深奧和難懂。或許從根本上說,他們也不想去懂。在他們看來,獲得物質(zhì)上的需求,相對精神內(nèi)容而言,要更真實一些。因此,通過“魯神”這一載體達到功利性的目的,才是“魯神”在卓尼藏族地區(qū)能夠流傳的根本原因和思想基礎。雖然從表象上看,這一論述過于偏執(zhí),但在實際上,從流行于卓尼縣和臨潭縣一帶的“湫神賽會”和“巴郎鼓舞”等民間祭祀“魯神”活動的內(nèi)容,就可以看出趨吉避禍的思想意識,這才是人們對“魯神”最為普遍的認知。人們圍繞著“魯神”舉行的任何儀式,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通過“魯神”的護佑,達到生活美好、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目的。在他們的思想里,對“魯神”的祭拜就是對雨的祈求,有了雨水的浸潤莊稼就會有好收成,于是所有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無一不是趨吉避禍心理的真實顯現(xiàn)。

1.自然生態(tài)的印痕

卓尼藏族地區(qū)的“魯神”數(shù)量之多,祭祀范圍之廣,是沒有到過卓尼藏族地區(qū)的人難以想象的。各處的寺廟內(nèi)外,大大小小的溪水河流,家居的房前屋后院內(nèi)院外,“魯神”的形象隨處可見。祭祀“魯神”的廟宇或高或矮,或繁或陋,幾乎令人目不暇接、唏噓感慨。這其中,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著卓尼藏族民眾,不厭其煩地從事這一活動?正如當?shù)氐囊晃焕锼裕骸澳悴荒苄】催@每一個圖形,每一個圖形在我們藏族人眼里就是一份幸福,每一個圖形都顯示了我們卓尼藏族人的生存智能,每一個圖形里彰顯了卓尼藏族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敬仰?!盵9]喇嘛的這番話不僅揭示了卓尼藏族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渴求,也反映了他們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與希冀。

卓尼藏族民眾自古以來就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在生產(chǎn)力低下的往昔,靠天吃飯是卓尼藏族民眾生存的現(xiàn)實。在他們的意識中,只有依賴自然,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滿足生活的需求。他們眼中的山水、樹木、河流、日、月、星、辰和動物等,都是自然賦予的財富和生活的資源。千百年來,卓尼藏族民眾在生產(chǎn)和生活的實踐之中,不僅掌握了大量的勞動技能,還認識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與自身生活的關聯(lián)性與重要性。在卓尼藏族的宗教信仰中,關于不同生命的價值觀和保護自然的告誡比比皆是,這些告誡不僅描述了環(huán)境保護的內(nèi)容,而且還對保護與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利弊作了細致闡釋。這種理念,在卓尼藏族民眾的生產(chǎn)、生活之中,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卓尼藏族民眾對“魯神”的崇拜習俗,就是這一理念的反映??陀^而言,對“魯神”的崇拜行為,就是用樸素的道理和宗教的威嚴,告誡人們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也是保證人類幸福生活的基礎;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會導致資源枯竭,從而導致人類的生存危機和災難的降臨。卓尼藏族民眾就是這樣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蘊含在“魯神”圖形之中,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追求著他們心中的念想?!棒斏瘛眻D形也和這個理念一起,成為卓尼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歷史文化的記憶

“魯神”圖形伴隨著卓尼藏族民眾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地被發(fā)展,被創(chuàng)新??梢哉f,“魯神”圖形以其獨特的形式,記錄了卓尼藏族的歷史、文化。下文所述,將以田野調(diào)查資料為依據(jù),圍繞“魯神”圖形的發(fā)展與變遷,揭示卓尼藏族歷史、文化的脈絡,還原歷史、文化的真實面貌。

田野調(diào)查資料之一:2003年8月,卓尼縣勺哇土族鄉(xiāng)村民丹增嘉措家。

丹增嘉措家灶壁上的“魯神”圖形——造型與蝎子類似,身體似蟹,長有八只腳,兩只大鉗子式的“手臂”,細而且長的尾部,與蝎子的形貌極為相似。另一紋樣為蛇形,尾巴卷曲,身體呈弓形,大張嘴。身體下部繪有“吉祥結”圖案(見圖3)。

圖3 村民丹增嘉措家灶壁上的“魯神”圖像

女主人用方言對圖案做了這樣的解釋:這些神神“麻答”③得很,“舞弄”④不好,生了氣能給人帶來好多“麻答”事,這是先人留下的,在額們這噠,家家基本都畫著呢。過去就是叫神神護佑,一家老小“窩窩也也”⑤,有吃喝,不得病?,F(xiàn)在畫的少哈了,很多人家都用煤氣咧,水缸也沒咧,把個神神都弄得沒處安置咧,額女子說這是迷信。這是她奶畫下的,還說叫我也學下,影影我留下咧,閑下了也學一下,總是先人留下的,會了也是個“應想”⑥。

田野調(diào)查資料之二:2003年8月,藝僧如仁增措工作室。

藝僧如仁增措未完成的難陀魯王像——難陀魯王即“歡喜魯王”,是護法“魯神”之首。盤發(fā)高髻,頭后有七條小蛇呈散開狀,面露祥和之色;右手持劍,左手內(nèi)收靠緊腹部;盤腿而坐,袈裟飄逸(見圖4)。

圖4 畫師如仁增措繪制的“魯神”像

藝僧(畫師)如仁增措對這幅“魯神”畫做了如下解釋:這個題材的唐卡在我們這,受歡迎的很,每年都要畫好多幅,請的人多,畫都畫不過來。這個“魯神”喜慶的很,請回去圖個吉祥。你別看他現(xiàn)在的樣子笑哈哈的,過去他可是個“害害神”⑦,經(jīng)常興風作浪,禍害世間,后來被蓮師⑧降服。蓮師本領大得很,不但降服了它,還教育了它,它改邪歸正后,才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你看神氣得,你看頭上的小蛇,是最毒的眼鏡蛇,那是它原來形象的代表,手里拿個智慧劍,成了護法的神了。其實,這畫的意思,就是教育人要學好,別干壞事,干壞事人人恨,干好事人人都尊敬你,你也能落個好結果。

從兩條田野調(diào)查資料來看,無論“魯神”是作為虛幻形象還是神靈形象,無論是在宗教儀軌中還是在村野鄉(xiāng)間,它作為代表幸福美滿、吉祥安康、抑惡揚善的典型形象,已然成為信仰人數(shù)眾多、生活色彩濃郁,并且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深受卓尼藏族民眾的喜愛?!棒斏瘛眻D形的這些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在卓尼藏族地區(qū),不但超越了符號本身所具有的內(nèi)涵,還成了卓尼藏族地區(qū)不同文化認同的具體反映,也是卓尼藏族地區(qū)多元文化相容并蓄,文化底蘊深厚的真實寫照。

總之,“魯神”在卓尼藏族地區(qū)不但營造了一種真摯、生動、醇厚的藝術氛圍,而其獨具魅力之處還在于,它并沒有簡單地表現(xiàn)出對“魯神”膜拜的功能性需求,卻是以“魯神”這一藝術形象為載體,打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縛,使出世的生活內(nèi)容融入了許多入世的智慧和情趣,營造了一種自然和諧、恬然自足的生活場景,使“魯神”這一虛擬形象,映射出豐富的文化意蘊。卓尼藏族的“魯神”,實際上是人們精神情感和物質(zhì)需求在累積過程中的產(chǎn)物,因此,可以這樣說,“魯神”圖形是卓尼藏族民眾對神靈情感的一種思想結晶,昭示了生活的哲理和信念,彰顯了豐富的藝術語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注釋

① 三白,即牛奶、酸奶和酥油.

② 三甜,即白糖、黃糖和蜂蜜.

③ 麻答,方言。麻煩,棘手的意思.

④ 舞弄,方言。服侍,伺候的意思.

⑤ 窩窩也也,方言。舒舒服服的意思.

⑥ 應想,方言。有懷念、念想的意思.

⑦ 害害神,方言。壞極了的意思.

⑧ 蓮師,即蓮花生大師.

[1]龍樹造.大智度論[M].鳩摩羅什,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49.

[2]華銳·東智.拉卜楞藏區(qū)對“魯神”的認識與崇拜[EB/OL].(2010-03-04)[2013-09-25].http://www.foyuan.net/article-131754-1.html.

[3]終南山密嚴寺.龍王寶瓶[EB/OL].(2007-09-18)[2013-09-18].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628b401000avr.html.

[4]敬畏生命.關于供養(yǎng)龍王寶瓶的緣起[EB/OL].(2012-01-25)[2013-10-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8357450100zjf2.html.

[5]丹曲.安多地區(qū)藏族文化藝術[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7:129-131.

[6]李翎.藏傳佛教圖像學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02:89.

[7]措那巴·西熱桑布.律藏注疏:卷3[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8:54.

[8]廖方容.淺析“造像量度經(jīng)”中的象征性因素[D].成都:四川大學,2007:72.

[9]劉藝斯.西藏佛教藝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57:96.

猜你喜歡
卓尼藏族民眾
給卓尼的一封信(外一首)
兌現(xiàn)“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2:56
烏克蘭當?shù)孛癖姵冯x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對茶葉情有獨鐘
創(chuàng)造(2020年5期)2020-09-10 09:19:22
《演變》《藏族少女》
青年生活(2019年14期)2019-10-21 02:04:56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討
卓尼,卓尼
散文詩世界(2017年6期)2017-11-13 17:37:33
2016中國甘南全國露營大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jié)(卓尼分會場)暨第三屆卓尼國際自駕狂歡節(jié)開幕
民國以來甘肅卓尼土司研究綜述
人民論壇(2014年3期)2014-12-13 07:50:23
常州市| 安阳县| 扎兰屯市| 建瓯市| 无锡市| 康乐县| 永安市| 青河县| 天台县| 金堂县| 淳化县| 通化县| 沛县| 汝阳县| 新田县| 若尔盖县| 措美县| 石屏县| 台南县| 巴楚县| 聂拉木县| 郑州市| 托克托县| 阿拉尔市| 略阳县| 菏泽市| 永宁县| 泌阳县| 新河县| 酒泉市| 茌平县| 朝阳区| 江源县| 钟山县| 通渭县| 顺义区| 滕州市| 靖安县| 闸北区| 定襄县| 宜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