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娟 李海磊
摘 要:“俱樂部式”教學是將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方式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體育課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延續(xù)性,提升體育文化修養(yǎng),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習慣。教學實驗結果顯示:“俱樂部式”教學提高了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各項身體素質指標都得到較大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與出勤率得到提高;運動技能的認知與掌握程度都有顯著提高。堅持一切為學生發(fā)展,將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方式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體育課教學。“俱樂部式”教學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論的觀點,讓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制定,增強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 俱樂部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218-02
現(xiàn)代社會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給社會與教育帶了深刻的變革,教育要發(fā)展與改革,與時俱進,就要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始于2002年9月,這表明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正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以新綱要為理論支撐。“俱樂部型”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將有大學生體育鍛煉組合成一組共同的愛好,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以素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教學綱要為目標,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實施以專門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為主要任務的教學活動。實踐出真知,各大高校成功的案例為其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支撐,可以作為教學改革深化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的發(fā)展趨勢。
1 “俱樂部”教學改革的涵義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強調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注重學生愛好運動的培養(yǎng)和提高運動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促使學生掌握技能與方法,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進而終身受益。
“俱樂部式”教學借助于大學現(xiàn)有的場館器材設施作為課程開展的物質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創(chuàng)造和分享為根本。適用于任意一項運動的開展,均可以依據(jù)相應的體育教學規(guī)律,突出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靈活設置課程、任課教師、班級設置以及上課時間。教學過程中以興趣分組、直觀感知、層層遞進、表演競賽、分享討論等方式進行嘗試性教學,注重大學生的情感體驗,把課堂變成溝通、創(chuàng)造、思考、探究、表演、分享的展示平臺。將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評價與學生的主觀選擇相適應,形成一種更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調查問卷法;
(3)邏輯分析法;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5)教學實驗法。
3 教學實驗的設置與研究
3.1 教學實驗時間
在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針對“俱樂部式”教學進行了為期13周教學實驗,實驗地點為運動場,為期26學時,時間為2013年9月12日至12月12日。
3.2 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為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兩個教學班,實驗班58人,對照班60人。
3.3 實驗指標
依據(jù)《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選取1000 m跑、臺階試驗、立定跳遠和50 m跑,以此測試大學生的靈敏、力量、爆發(fā)力和速度,并作為基礎身體素質的指標。選取大學生考勤與民意測評表作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指標。選取大學生校園健美操系列—青春魅力的技能掌握情況作為指標。選取《“俱樂部式”教學對大學生運動興趣影響的調查問卷》作為反映“俱樂部式”教學對大學生運動興趣影響的指標。
3.4 實驗的設計
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實驗分為三個階段,如表1所示。
(1)準備階段。
采集兩組學生體能數(shù)據(jù):包括反映機體爆發(fā)力的立定跳遠、反映機體耐力的1000 m跑、反映機體力量的實心球。
(2)實施階段。
“俱樂部式”教學按照課程改革,以體育俱樂部形式進行教學,應該遵循教學的規(guī)律;即在教師指導下,有自由選擇項目、教師、自由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有一個共同的體育鍛煉愛好,大學生基于心理、生理、社會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以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為目標,以體育鍛煉者自覺自愿結合為基礎,以學校體育場館為依托,圍繞著某一運動項目,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把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運動訓練、群體競賽融為一體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延續(xù)性,提升體育文化修養(yǎng),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習慣。具體結構見圖1所示。
(3)結束階段。
“俱樂部式”教學的評價作為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合理運用邏輯分析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式進行整理,回收反饋信息與調查問卷,針對數(shù)據(jù)結果對“俱樂部式”教學進行分析,探討對高校公共體育開展的途徑。
3.5 實驗控制
針對大學生心理多變與異常情況而產(chǎn)生心態(tài)起伏,實驗進行過程中,隱瞞學生進行實驗的行為與任務目的。實驗過程,由一名教師進行統(tǒng)一調控,實施的時間、場地、器材一致。兩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興趣都提前進行相關測量,均無顯著差異。實驗過程中都與大學生進行溝通,避免課外活動等外界因素干擾,以此確保“俱樂部式”教學實驗的準確性與客觀性。
4 結論與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生命認知與安全實踐技能更有顯著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充分體現(xiàn)國家關于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構建一個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集體意識,不僅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還樹立了學生的終身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評價技巧與案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葉瀾.試論當代中國教育價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endprint
摘 要:“俱樂部式”教學是將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方式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體育課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延續(xù)性,提升體育文化修養(yǎng),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習慣。教學實驗結果顯示:“俱樂部式”教學提高了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各項身體素質指標都得到較大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與出勤率得到提高;運動技能的認知與掌握程度都有顯著提高。堅持一切為學生發(fā)展,將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方式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體育課教學?!熬銟凡渴健苯虒W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論的觀點,讓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制定,增強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 俱樂部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218-02
現(xiàn)代社會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給社會與教育帶了深刻的變革,教育要發(fā)展與改革,與時俱進,就要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始于2002年9月,這表明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正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以新綱要為理論支撐?!熬銟凡啃汀苯虒W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將有大學生體育鍛煉組合成一組共同的愛好,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以素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教學綱要為目標,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實施以專門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為主要任務的教學活動。實踐出真知,各大高校成功的案例為其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支撐,可以作為教學改革深化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的發(fā)展趨勢。
1 “俱樂部”教學改革的涵義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強調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注重學生愛好運動的培養(yǎng)和提高運動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促使學生掌握技能與方法,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進而終身受益。
“俱樂部式”教學借助于大學現(xiàn)有的場館器材設施作為課程開展的物質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創(chuàng)造和分享為根本。適用于任意一項運動的開展,均可以依據(jù)相應的體育教學規(guī)律,突出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靈活設置課程、任課教師、班級設置以及上課時間。教學過程中以興趣分組、直觀感知、層層遞進、表演競賽、分享討論等方式進行嘗試性教學,注重大學生的情感體驗,把課堂變成溝通、創(chuàng)造、思考、探究、表演、分享的展示平臺。將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評價與學生的主觀選擇相適應,形成一種更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調查問卷法;
(3)邏輯分析法;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5)教學實驗法。
3 教學實驗的設置與研究
3.1 教學實驗時間
在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針對“俱樂部式”教學進行了為期13周教學實驗,實驗地點為運動場,為期26學時,時間為2013年9月12日至12月12日。
3.2 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為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兩個教學班,實驗班58人,對照班60人。
3.3 實驗指標
依據(jù)《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選取1000 m跑、臺階試驗、立定跳遠和50 m跑,以此測試大學生的靈敏、力量、爆發(fā)力和速度,并作為基礎身體素質的指標。選取大學生考勤與民意測評表作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指標。選取大學生校園健美操系列—青春魅力的技能掌握情況作為指標。選取《“俱樂部式”教學對大學生運動興趣影響的調查問卷》作為反映“俱樂部式”教學對大學生運動興趣影響的指標。
3.4 實驗的設計
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實驗分為三個階段,如表1所示。
(1)準備階段。
采集兩組學生體能數(shù)據(jù):包括反映機體爆發(fā)力的立定跳遠、反映機體耐力的1000 m跑、反映機體力量的實心球。
(2)實施階段。
“俱樂部式”教學按照課程改革,以體育俱樂部形式進行教學,應該遵循教學的規(guī)律;即在教師指導下,有自由選擇項目、教師、自由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有一個共同的體育鍛煉愛好,大學生基于心理、生理、社會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以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為目標,以體育鍛煉者自覺自愿結合為基礎,以學校體育場館為依托,圍繞著某一運動項目,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把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運動訓練、群體競賽融為一體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延續(xù)性,提升體育文化修養(yǎng),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習慣。具體結構見圖1所示。
(3)結束階段。
“俱樂部式”教學的評價作為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合理運用邏輯分析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式進行整理,回收反饋信息與調查問卷,針對數(shù)據(jù)結果對“俱樂部式”教學進行分析,探討對高校公共體育開展的途徑。
3.5 實驗控制
針對大學生心理多變與異常情況而產(chǎn)生心態(tài)起伏,實驗進行過程中,隱瞞學生進行實驗的行為與任務目的。實驗過程,由一名教師進行統(tǒng)一調控,實施的時間、場地、器材一致。兩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興趣都提前進行相關測量,均無顯著差異。實驗過程中都與大學生進行溝通,避免課外活動等外界因素干擾,以此確保“俱樂部式”教學實驗的準確性與客觀性。
4 結論與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生命認知與安全實踐技能更有顯著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充分體現(xiàn)國家關于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構建一個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集體意識,不僅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還樹立了學生的終身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評價技巧與案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葉瀾.試論當代中國教育價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endprint
摘 要:“俱樂部式”教學是將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方式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體育課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延續(xù)性,提升體育文化修養(yǎng),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習慣。教學實驗結果顯示:“俱樂部式”教學提高了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各項身體素質指標都得到較大發(fā)展;學習態(tài)度與出勤率得到提高;運動技能的認知與掌握程度都有顯著提高。堅持一切為學生發(fā)展,將體育俱樂部的活動方式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體育課教學?!熬銟凡渴健苯虒W根據(jù)現(xiàn)代教學論的觀點,讓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制定,增強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自我效能感。
關鍵詞:高校 公共體育 俱樂部式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218-02
現(xiàn)代社會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給社會與教育帶了深刻的變革,教育要發(fā)展與改革,與時俱進,就要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始于2002年9月,這表明課程改革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模式正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以新綱要為理論支撐。“俱樂部型”教學是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將有大學生體育鍛煉組合成一組共同的愛好,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以素質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教學綱要為目標,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實施以專門系統(tǒng)的體育教學為主要任務的教學活動。實踐出真知,各大高校成功的案例為其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實踐支撐,可以作為教學改革深化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的發(fā)展趨勢。
1 “俱樂部”教學改革的涵義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強調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體育俱樂部式教學注重學生愛好運動的培養(yǎng)和提高運動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促使學生掌握技能與方法,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進而終身受益。
“俱樂部式”教學借助于大學現(xiàn)有的場館器材設施作為課程開展的物質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創(chuàng)造和分享為根本。適用于任意一項運動的開展,均可以依據(jù)相應的體育教學規(guī)律,突出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靈活設置課程、任課教師、班級設置以及上課時間。教學過程中以興趣分組、直觀感知、層層遞進、表演競賽、分享討論等方式進行嘗試性教學,注重大學生的情感體驗,把課堂變成溝通、創(chuàng)造、思考、探究、表演、分享的展示平臺。將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評價與學生的主觀選擇相適應,形成一種更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最終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的可行性研究。
2.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調查問卷法;
(3)邏輯分析法;
(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5)教學實驗法。
3 教學實驗的設置與研究
3.1 教學實驗時間
在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針對“俱樂部式”教學進行了為期13周教學實驗,實驗地點為運動場,為期26學時,時間為2013年9月12日至12月12日。
3.2 實驗對象
實驗對象為安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兩個教學班,實驗班58人,對照班60人。
3.3 實驗指標
依據(jù)《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選取1000 m跑、臺階試驗、立定跳遠和50 m跑,以此測試大學生的靈敏、力量、爆發(fā)力和速度,并作為基礎身體素質的指標。選取大學生考勤與民意測評表作為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指標。選取大學生校園健美操系列—青春魅力的技能掌握情況作為指標。選取《“俱樂部式”教學對大學生運動興趣影響的調查問卷》作為反映“俱樂部式”教學對大學生運動興趣影響的指標。
3.4 實驗的設計
高校公共體育課“俱樂部式”教學實驗分為三個階段,如表1所示。
(1)準備階段。
采集兩組學生體能數(shù)據(jù):包括反映機體爆發(fā)力的立定跳遠、反映機體耐力的1000 m跑、反映機體力量的實心球。
(2)實施階段。
“俱樂部式”教學按照課程改革,以體育俱樂部形式進行教學,應該遵循教學的規(guī)律;即在教師指導下,有自由選擇項目、教師、自由選擇上課時間的自由度。有一個共同的體育鍛煉愛好,大學生基于心理、生理、社會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以素質教育、健康教育為目標,以體育鍛煉者自覺自愿結合為基礎,以學校體育場館為依托,圍繞著某一運動項目,以俱樂部的組織形式把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運動訓練、群體競賽融為一體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保證學校體育工作的延續(xù)性,提升體育文化修養(yǎng),最終形成終身體育的鍛煉意識習慣。具體結構見圖1所示。
(3)結束階段。
“俱樂部式”教學的評價作為一種過程而不是結果,關注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合理運用邏輯分析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式進行整理,回收反饋信息與調查問卷,針對數(shù)據(jù)結果對“俱樂部式”教學進行分析,探討對高校公共體育開展的途徑。
3.5 實驗控制
針對大學生心理多變與異常情況而產(chǎn)生心態(tài)起伏,實驗進行過程中,隱瞞學生進行實驗的行為與任務目的。實驗過程,由一名教師進行統(tǒng)一調控,實施的時間、場地、器材一致。兩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興趣都提前進行相關測量,均無顯著差異。實驗過程中都與大學生進行溝通,避免課外活動等外界因素干擾,以此確?!熬銟凡渴健苯虒W實驗的準確性與客觀性。
4 結論與建議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生命認知與安全實踐技能更有顯著提高。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充分體現(xiàn)國家關于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改革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一切以學生發(fā)展為目的,構建一個充滿生機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融入生命安全內容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與集體意識,不僅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還樹立了學生的終身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200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于素梅.體育教學評價技巧與案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4] 葉瀾.試論當代中國教育價值取向之偏差[J].教育研究,198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