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影
摘 要:需要與師德有著辯證的關系,教師的需要影響師德,教師的需要受師德的調(diào)節(jié)和影響。新時期教師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都在不同程度上未得到滿足,從而導致各種師德問題的出現(xiàn)。為此,師德成長應該首先從建設和諧的師德成長環(huán)境開始,滿足教師生存需要;然后完善合理的師德政策制度,滿足教師社會需求;最后提高教師自我修養(yǎng),滿足教師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關鍵詞:師德;需要;需要層次理論;成長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編碼:A 文章編號:2095-1183(2014)09-0011-04
師德,是教師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當前,加強師德建設是時代呼喚和社會期盼,是國內(nèi)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影響師德生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師的內(nèi)在需要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一、需德兼?zhèn)洌盒枰c師德
1.需要與需要層次理論
在心理學上,需要被定義為人對某種目標的渴求和欲望,人所有行為的原始動力,是人感到匱乏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傾向,是人的“心理—行為”關系的起點。
馬斯洛認為,人有五大需要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當人最底層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才會追求更高層的需要,因此,沒有滿足的需要是人一切行為的動機。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中提到,當基本需要越來越多地得到滿足,心理健康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而需要的不滿足,會引發(fā)人格缺陷甚至精神疾病,也會容易產(chǎn)生道德問題。[1]
2.需要與師德的關系
在現(xiàn)實中,人們常常認為教師講師德,就不能關心自己內(nèi)在的需要,關心自己就不算是師德高尚。其實并非如此,道德也是人的社會和精神需要,而需要也是道德行為的動因。對教師而言,需要與師德有著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
首先,教師的需要影響師德。一方面,正當?shù)膬?nèi)在需求會引發(fā)良好師德行為。教師要在職業(yè)發(fā)展中追求公平公正,自己就必須遵守規(guī)則,做到學術(shù)誠信;教師在教壇上希望獲得學生的愛戴、同事的尊敬、家長的滿意,自己就必須將心比心,辛勤付出。所以,教師追求合理的內(nèi)在需求,會促進教師的全面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安定。另一方面,若教師內(nèi)在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出現(xiàn)師德敗壞問題。一名教師每天起早摸黑加班加點,工資收入?yún)s不能負擔家庭生活的支出,他就可能因迫于生計而放棄道德操守進行有償家教;一名教師以校為家待學生如子女,但“差班”的教學成績卻始終不盡人意,他就可能會懷疑教師工作的價值,迫于教學壓力而背棄師德,尋找“快速”提升成績的辦法。
同時,教師的需要也受師德的調(diào)節(jié)和影響。那些不道德的需要,總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甚至會觸犯法律,就如媒體常報道的教師體罰學生、校長性侵未成年人等極端惡性事件,就受到了道德的嚴厲譴責。因此,人們會以師德作為標準去評價教師的需求,并以此作為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教師也會用師德來取舍、控制自己的需要。
二、德輶如羽:師德現(xiàn)狀分析
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此外,隨著媒體日益關注師德缺失現(xiàn)象,社會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毫無疑問,這給教師帶來不同程度的工作壓力和思想沖擊。古人云,“仁道不遐,德輶如羽”,施行仁德并不困難,難就難在其有無志向。對于目前師德問題發(fā)生的成因,其實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早已作出了很好的回應。
1.生理需要與師德
生理需要是需要層次中最底層的需要,也是最基本的需要。不過,正如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所說,“沒有幸福就沒有德行。如果沒有條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條件維持德行。德行和身體一樣,需要飲食、衣服、陽光、空氣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2]??梢姡處熒硇枰臐M足,是師德實現(xiàn)的基礎。
可是,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中默默耕耘,不求回報,就如領導們開會時所強調(diào)的:“選擇教師行業(yè),就選擇了無私,選擇了奉獻?!薄案F書生”這一形象,從古到今都是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刻板印象。教師也是普通百姓,需要養(yǎng)家糊口。但現(xiàn)實中,教師不僅要免費加班,有時寒暑假也要充公,教具自己掏錢購買,有些地方教師的工資甚至被地方政府違法克扣。雖說政府部門多次提出要提高教師工資水平,要與公務員看齊,實現(xiàn)“兩相當”,但教師的荷包最多是“虛胖”,遲遲未見實質(zhì)性增長。以廣東中山為例,僅憑五六千的月收入,卻要承擔六七千一平米的房價,買個100平米的房子不吃不喝也要10年,可見教師生存壓力有多大。但是,老師想要通過勤勞致富,多勞多得,合法的渠道卻極少。新時期,大部分教師收入增長緩慢、住房壓力大,如果基本的生理需要都無法滿足,出現(xiàn)“逼良為娼”師德敗壞的現(xiàn)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2.安全需要與師德
安全需要也是道德產(chǎn)生的基礎。所以,安全的、不受外部威脅的生存條件,是美德的保證。但是,正如一位研究者所提到的,“普遍缺乏安全感的人們最容易丟掉的就是道德,更何況在道德教育的宣傳中,經(jīng)常過分強調(diào)人的‘無私道德,這種道德是只為他人著想而不考慮自身其他安全需要的道德,最終使‘道德變成了只說不做的東西,成了純粹的高調(diào)”[3]。教師的安全需要是否得到滿足,關系到師德的實現(xiàn)。
行外人總是說,做老師很好,輕松,又有寒暑假??墒牵蠋焸冊谄綍r為了學生的成長而無償加班加點、無休無止,犧牲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甚至犧牲吃飯睡覺的時間,這些付出,兩個假期又豈能彌補?但在人們心中,這些犧牲都是教師理所應當?shù)牧x務。如果說教師用生命去工作,一點都不夸張。但是,從“家長鬧上門”“學生打老師”“班主任被學生捅死”等新聞報道中便會發(fā)現(xiàn),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師往往成為社會對教育問題不滿的替罪羊,教師其實也因此而成為不折不扣的高危行業(yè)。如何為教師營造安全健康的工作氛圍,保護“弱勢”教師群體,是師德建設必須解決的問題。
3.歸屬和愛的需要與師德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需要被他人關心,隨時需要被理解、接受和認同。同樣,我們也需要關心他人。”[4]這就是歸屬和愛的需要。很多老師說,讓他們堅持教師行業(yè)的動力便是對學生的愛——“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高尚愛,“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愛,“愛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的神圣愛。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能以愛之名創(chuàng)辦主要招收難童入學的育才學校,當今很多教師都把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自己學生的成長上,給予他們父母親般的愛,盡現(xiàn)良好師德師風。社會對師德的期望,其實更多是站在歸屬與愛的需要上。可見,班級學校歸屬與對學生愛的需要是師德產(chǎn)生的動力。
師生關系是教師職業(yè)中最重要且是最不容易處理的關系。處于萌動青春期的青少年文化五彩斑斕,教師必須從生理和心理上深入了解學生,教師的師德風范必須滿足青少年的物質(zhì)和精神需要,做到師德中的“自律”,為人師表、愛崗敬業(yè),給他們營造良好的歸屬,給與適當?shù)膼?。但也有不少教師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忽略了自己另一種社會歸屬身份,導致家庭關系不緊張,工作與生活失衡,進而影響教師的幸福感。
4.尊重需要與師德
也因為重視友情和愛情,人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付出愛,便有了道德行為。教師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做有益于學生、學校和社會的事情,敬業(yè)奉獻,便能獲得學生、家長、同行和社會的尊重,其尊重需要也得到了滿足。正如老子所言,“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當前,我國師德狀況總體上是良好的,大部分教師都德才兼?zhèn)?、以身作則,但也有部分教師師德缺失,嚴重影響整個教師行業(yè)的名聲,導致教師地位一直處于不高的水平。網(wǎng)絡上笑稱教授為“叫獸”,諷刺老師為“老濕”,連校長也成為“危險分子”的代名詞,可見教師的尊重需要并沒有得到滿足,師德追求的動力也因此減弱。
5.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與師德
馬斯洛認為,“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人(更成熟的,人性更豐富的),他們的基本需要已經(jīng)得到適當滿足,現(xiàn)在是以另外的高級方式受到激勵,這可以成為‘超越性動機”[5]。可見,自我實現(xiàn)者對道德有著強烈需求,能將社會規(guī)范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就如最美教師張麗莉,不惜犧牲自己來換來學生安全,她的行為已經(jīng)超越了安全需要,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價值。當然,不是說教師的自我實現(xiàn)都得舍己救人,但實現(xiàn)個人理想和抱負、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個人潛能,都屬于教師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范圍。因此,教師的自我實現(xiàn)需要如教師個人發(fā)展前景、社會營造的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等,成為了師德成長的牽引力。
三、厚德載物:師德成長對策
《易經(jīng)》云,“君子以厚德載物?!笨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爆F(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認為,“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倍處焹?nèi)在的各種層次需要與師德成長密切相關,因此,要做好師德建設工作,就要考慮教師的需要與師德之間的層層關系。
1.建設和諧師德成長環(huán)境,滿足教師生存需要
“和”,正如嘴邊的糧食,是生活需要的滿足;“諧”,就像自由聊天的每個人,是言論需要的滿足;“和諧”,便是個個衣食無憂、生活愉快。和諧師德成長環(huán)境的建設,可以從物質(zhì)環(huán)境、身心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進行改進。
首先,應從生活、住房等方面提供相關保障,提高教師收入,減輕經(jīng)濟壓力,如:真正實現(xiàn)與公務員相當?shù)氖杖牒痛鏊?,讓教師有機會以合理適當?shù)姆绞蕉鄤诙嗟?,為自己?chuàng)造財富,等等。
其次,要為教師創(chuàng)造積極健康的身心環(huán)境。身體是革命的資本,教師的身心健康是師德實現(xiàn)的本錢。大家都說,教師如蠟燭,犧牲自己,點亮學生。教師常常奉獻自己的休息時間埋頭苦干加班加點,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復旦教師于娟在感動萬人的“抗癌日記”中提到,“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盵6]人們瘋狂轉(zhuǎn)載這段話,卻又依舊繼續(xù)著自己原來忙碌的生活模式,這確實是很多教師的真實工作寫照。因此,教師要樹立健康的三觀,修煉樂觀的心態(tài),提高幸福感。
最后,還需美化社會道德環(huán)境。社會要求教師如圣人般高尚無私,但誠信危機、腐敗現(xiàn)象、違法行為等日益增多,連媒體和群眾都對這些現(xiàn)象見怪不怪,這實在是難以讓所有教師都做到“世自渾濁我自清”。因此,要讓教師“出污泥而不染”,其實更好的辦法就是去掉“污泥”,即重建社會道德信仰,依法處理道德缺失行為,凈化社會空氣。
當教師不再為生活條件而擔憂,生存需要得到滿足,自然會轉(zhuǎn)而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師德的實現(xiàn)也有了基礎。
2.完善合理師德政策制度,滿足教師社會需求
教師的工作歸屬感來自于學校人際氛圍和管理制度。通常來說,在教育教學評價、薪酬績效考核、人才選拔評聘等方面,由于涉及自身利益,教師之間肯定充斥著不同程度的競爭,好則促進教師共同進步、相得益彰,壞則導致人際矛盾、關系不和。而影響學校教師利益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政府政策和學校管理制度。如今,教師資格不再終身,五年一考核,三部委又新出臺師德考核政策,給教師劃上了師德紅線。在這些政策制度的高壓下,教師的權(quán)益底線、自尊底線有沒有得到考慮呢?教師是知識分子,因此,對于教師的管理更多應是一種服務。相關部門和學校所出臺的制度應該體現(xiàn)教師的內(nèi)在需要,能表達管理者對教師的真切關懷——不僅是校內(nèi)工作的關懷,還有對教師家庭和生活的關懷。
此外,教師尊重需求的滿足期待著教師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在日本,教師職業(yè)被稱為“圣職”,連美國人也曾評論道:“教師在日本很明顯仍然是在社會上受人尊敬的職業(yè),是一種吸引人的工作”;在朝鮮,優(yōu)先照顧教師是一種社會風氣;在德國,教師是國家公務員,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可以終身任職;在英、法、德、日本、朝鮮等國家中小學教師的經(jīng)濟地位都相對較高。[7]相比之下,我國教師群體在社會、經(jīng)濟地位上都算得上“弱勢群體”。要真正提高教師的地位,就應該學習其它國家,先從政策制度上體現(xiàn)。既然國家、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從入行資格、職稱評聘等方面都非常嚴格,通過層層考核的人民教師也的確在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超額付出,那就應該得到相應的政策傾斜。
如果管理者能“接接地氣”,了解教師的現(xiàn)實情況,構(gòu)建公平公正、以人為本的政策制度,滿足教師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教師職業(yè)才是真正的“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yè)”,教師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師德成長才會有更大的動力。
3.提高自我修養(yǎng),滿足教師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教師,是師德實現(xiàn)的主體,是道德的化身。教師的自我實現(xiàn),可以體現(xiàn)在職業(yè)抱負、自我價值、人生追求等方面,更可以體現(xiàn)在將師德內(nèi)化成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上。正如大教育家孔子,他以高尚的師德,對學生做到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對自己做到學而不厭、克己復禮、以身作則,從而桃李滿天下,實現(xiàn)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yè)抱負和“以德而化天下”的人生追求,樹立了“德智統(tǒng)一、以德攝智”文化下的師德典范。因此,教師要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必然先要提高自身修養(yǎng),將師德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
德育,是道德教育,也可以具體為以“師德”對學生的“感染教育”。最有效的德育是知行合一,是言傳身教,是用自己感染學生。所以,我們可以在職業(yè)發(fā)展上打造自己,多學習培訓、多實踐反思、多創(chuàng)優(yōu)爭先,積累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在個人氣質(zhì)修養(yǎng)上提升自己,飽讀詩書,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相信通過提高自我修養(yǎng),成就了有儒雅之氣,有昂揚銳氣,有浩然正氣,渾身散發(fā)著獨特的人格魅力的“明師”,教師的自我實現(xiàn)需求得到滿足就不遠了,師德成長也有了牽引力。
參考文獻
[1]蔣桂芳.基于需要理論的青少年道德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 2013.
[2]周輔成.西方倫理學名著選集(下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470-471.
[3]李清雁.“反德育”現(xiàn)象的批判與省思.思想理論教育, 2012(4).
[4]內(nèi)爾·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 于天龍,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2.
[5]亞伯拉罕·馬斯洛.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M].林方,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292.
[6]于娟.此生未完成——一個母親、妻子、女兒的生命日記[M]. 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1. 5.
[7]侯耀先. 略述外國中小學教師的地位與培養(yǎng)[J]. 西部論壇, 2002(3).
[8]文曉巍,張蓓,孫志巖. 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維度重構(gòu)——基于需求理論的視角[J]. 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 2011(3).
(作者單位:中山市中等專業(yè)學校
廣東中山 528458)
責任編輯 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