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
翻開最近一期的《國風細語》,卷首語是錢穆先生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其中有這樣一段話:“以過去世界文化之興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shù)千年不斷。”讀來令人心生感動,胸中巍然屹立起傳承國學之責任。北京十二中國學社的師生,也是在這份“匹夫有責”的傳承精神中,一屆屆舉辦著國學活動以延續(xù)傳統(tǒng),一年年編寫著《國風細語》以擷英咀華。
艷陽高照的端午午后,踏出食堂門,循著響徹九霄的一陣龍舟擊鼓,氤氳空中的幾縷葦葉飄香,便能尋到國學社的端午文化紀念活動展位。身著漢服的舍長湯雪逸、副社長張鵬俊時而張羅著大家“坐”上手繪拼制的紙“龍舟”賽船、合影,時而忙碌著組織同學們競答端午知識、發(fā)放獎品。而另一位副社長馮杉則和幾位社員一起,手把手地教大家包粽子、編五彩繩。
這是最近的一次國學社活動,幾位社長在一周前就開始分工籌備,在炎炎夏日中忙得汗流浹背。從他們的笑臉中,閃耀出的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喜悅及成功組辦活動的自信。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國學社師生們心懷傳承、發(fā)揚中華文化的責任,在實際活動中不斷吸取經(jīng)驗、思索創(chuàng)新、努力成長,才使得國學社的活動一次比一次精彩、完美。
湯雪逸同學在接任新一任國學社社長之時,在第一次反響平淡的活動后,曾寫下這樣的感慨:“對聯(lián)無人應答,接詩無人理會。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陸續(xù)散去。大家臉上不免都有一點氣餒之色。其實我也有,我的失望不比他們小。曾經(jīng)有一瞬間,我覺得我是劉禪、隋煬帝、漢桓帝、漢靈帝、崇禎,李煜。我也許會是個亡國之君,把國學社越辦越小,最終辦成一個讀書小組……”
屢仆屢起的中國文化能綿延千年不斷,十二中的國學社也應該衰而復興,延續(xù)活力。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國學社教師的悉心指導下,在社員們相互鼓勵、共同策劃下,國學社今年在講座、交流等常態(tài)活動外,還聯(lián)合清源服飾社、七弦書畫社、手工藝社共同舉辦了三次大型文化宣傳紀念活動——清明文化節(jié)、“詩畫天青”中國瓷文化系列活動、端午文化紀念活動。
豐富多彩的活動再一次興起了十二中的國學之風,磨練了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如今,湯雪逸同學已經(jīng)不再彷徨、迷惑,能非常熟練地進行活動策劃、分工,并主動、高效地安排著第八期《國風細語》的收稿、審稿、編排工作了。
《國風細語》是十二中的國學社社刊,最初誕生于2007年,語文組全體教師參與編輯完成。這一百多頁里,收錄了一年來師生學習、教授傳統(tǒng)文化的體會、思考與感悟,集結了國學教育所得的精華,至今已成功出版了七期,目前正在緊張籌備著第八期的編纂與出版。
田紅艷老師曾開設《杜詩一窺》的杜甫詩歌專題學習課程,在研習過程中學生寫出了許多兼具知識廣度與思想深度的小論文,如《杜詩中的環(huán)境描寫》《漫談杜詩中的飛鳥意象》《對全能詩人的思考》等,因此,《國風細語》新開辟了一個“濁酒孤舟,杜詩一窺”的專欄,收錄了二十來篇精選的學生專題研學論文,留下了他們心中的“詩圣”。
正是這源源不斷從課堂、生活中流淌而來的“活水”,使得《國風細語》中凝聚了更多璀璨的思考之光。第八期中還計劃增加“才辯無雙”專欄,收錄國學社活動中師生們針對一些歷史上眾說紛紜的故事和一些詩論詞論的問題提出的個人見解,如“現(xiàn)代人寫古體詩是否還應該嚴格依照古韻”,“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是否足夠經(jīng)典到放入語文課本”等。
十二中的國學社及國學刊物,都承載著十年以及更長的歷史,面對這份重任,國學社師生們心念的是一份使命,懷抱的是一腔因鐘愛而滿溢的熱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