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兵
1959年生,浙江紹興人。畢業(yè)于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哲學系。1995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曾在省級報刊上開辟散文專欄。
在世人看來,水最喜歡與山纏綿。君不見,萬川伴岳,飛玉流珠,多少山堅水柔的故事,錦繡了千古乾坤春色。然而,只有水自己才明白,她真正朝夕不舍、生死相戀的情侶是岸而不是山。岸與水青梅竹馬,兩情相悅,他寬容著水的悲歡嬌野、素面鉛華,也受得起水的柔波蕩漾與驚濤相撲。在岸的心目中,水永遠是紅顏知己和終身眷屬,哪怕她使性子時是如此的刁蠻難忍,哪怕她狂躁起來會是那般的驚天動地。
一
岸是水邊的陸地,所以有水必有岸。小的水成溪成塘,護送著那些清泉碧流走田串舍;大的水曰江曰河,甚至聚洋聚海,她的岸便悠長闊大,陪伴著豐沛的水量縱橫原野。
江河水兩岸相夾,由山向海,每一個支脈都檢閱了沿途的景致,目睹了岸的風情。長江源起青藏,穿越崇山,平鋪千里沃野,浩浩蕩蕩奔赴東海;黃河龍騰西北,卷土挾風,勢不可擋注入渤海。這兩條大江河,都廣澤接長天,古岸呈巍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子孫。長江水也罷,黃河浪也罷,曲折一路行來,都不得不對岸刮目相看,愛慕有加。你看看,樹根雪盡催花發(fā),野岸冰消放草還,冬去春來的江河岸,有多么巨大的生命能量,在醞釀著轟然噴薄。你聽聽,城岸荷風逗晚笛,水臺管弦戲霜月,有多少美妙的夏夕秋夜,正彈奏著萬物的清麗靜好和人間的不滅希冀。長江水行至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芳草楊柳岸如茵,那綿綿的吳儂軟語,硬是激蕩起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喧騰熱鬧。而黃河水蜿蜒于黃土高坡的跋涉,也兩岸沙痕,一帶塵色,鋪展開大漠長河落日圓的雄渾畫卷。江河水看到的岸,瑰麗而壯美,有軒昂大丈夫的英武倜儻和雄性風骨,也有著熱血男兒的溫存與體貼。
但激浪流水總是活潑且機敏的,她們在看到岸的優(yōu)點的同時,也肉中挑刺地埋怨著岸的固執(zhí)和笨拙。在黃河壺口瀑布,憤風挾雷卷惡浪,咆哮著要岸伏首讓道。然而,那兩列由層巖壘成的石壁,千百年來不依不撓地堅守在原地,憑你風吹浪打,就是巋然不動,固執(zhí)得鐵石心腸,坐懷不亂,讓狂悍的江水一籌莫展,束手無策。在長江三峽,江水也不理解那夾岸的斷巒為何萬年困守,不動不移。隨著江水往前走,一出峽谷,兩岸的風光便呈現(xiàn)出花團錦簇、高樓廣廈和絢爛繁華,可為什么山岸卻不想去看,沒有去看呢?船去看了,揚帆作歌;風去看了,追香逐艷;水鳥去看了,振翅起舞;日月也看了,吸精取華。可見,這山岸太笨太不知好歹,也太不懂得水的情懷。江河水邊這樣想著邊也不停流著,那條江那條河仍在岸的擁攬懷抱中,但江河里的水,卻永遠都不是原來的水了。
二
岸不在乎水的遠走天邊,卻在乎江河的近在眼前。對于水的責怪和不滿,岸默默地虛心傾聽,但就是牢牢地堅持己見和不變不改。因為在岸看來,水有水的衷情,岸有岸的熱愛;水有水的使命,岸有岸的職責。大家追求的目標不同,欣賞的精彩當然也會有異。水是自我行走著去看固定的岸,岸卻是固定矗立去看流動的水。水把岸看遍了,岸其實也把水看遍了。岸對水說:你看過月涌大江流嗎?你看過輕舟逐激浪嗎?你看過江漲地欲浮嗎?你看過沉舟側(cè)畔千帆過嗎?水能看到岸物,岸則能看到水景。而且,岸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讓水順順利利地向前奔流,沿著江河航道注入海洋。他一步也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他的身后是城廓田園,是村舍人家,是人世間平靜安寧的生活和數(shù)以億計的生命財產(chǎn),所以,愛江河就得守住江河,不能讓那張揚的濤和蠻橫的浪越過疆界,留下罵名。歷史上,長江黃河均有過泛濫成災的時候,那老的岸愧對人類,新的岸又前仆后繼地為民造福。而且不管洪災流向何處,岸總是配合著人類前攔后阻,最終又懷抱著江河走上正道。岸不僅愛著滾滾江河水,同時也愛著濟濟人世間。
三
在江河水的面前,岸是強者,雄壯巍峨,但是在汪洋大海的面前,岸卻成為了弱者,被海洋所包圍。人類居住的這個星球,陸地與海洋的表面積之比約為三比七,從宏觀的大視野來看,是海洋包圍著陸地,是水凌駕于岸,并向岸發(fā)起蠶食式的進攻。如此說來,對于以岸為家的人類而言,對岸的堅守就等于對人類乃至萬物生命的堅守。隨著氣候的變暖和冰川的融化,目前的海平面據(jù)說是在升漲的,一些島嶼國家和臨海國家已經(jīng)感到了生存的危機,在尋覓新家園的前夕,只能是高筑堤,勤修壩,期盼以銅墻鐵壁固若金湯的高岸來抵御海潮的侵襲。荷蘭的國土就有四分之一是處于海平面之下的,它的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是通過圍海造地而由小漁村演化而成的。在長江、黃河、珠江等出海口,河床淤積和水流挾帶的泥沙積結(jié)成了灘涂濕地,人類生存的土地每年都能從這些地方增加一點。因此,岸的責任和使命很重很重,他既要堅守已得的陸地,又要護衛(wèi)新墾的疆土,他的雙肩都壓上了人類所賦予的重擔。人類其實正在跟水爭寵奪戀,以求獲得岸的特別青睞與護衛(wèi)。
四
其實,人類是尊敬岸和推崇岸的,這不僅因為岸有順水之責和護命重任,而且他的一些品性也符合人類精神追求的價值取向。
水似人欲,岸如道德。人欲乃天生的自然屬性,是人就有欲,有欲很正常。但是正常的人欲,要靠道德之岸去界定,去疏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好逑,明戀正娶。道德規(guī)范筑就了人生河床的兩岸,沿著這個航道去施人欲搏進取,才能水到渠成,功成名就。
水處危境,岸立福祉。佛教宣揚的回頭是岸,不失為犯錯后的自我救贖和洗心革面。有了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錯犯錯,錯上加錯,有錯不改。就像不會游泳而偏偏要往深水處去趟一樣,其結(jié)果注定要被深水所吞噬。而回頭向岸,有錯就改,人生的前途才會柳暗花明。
水崇流動,岸忠職守。流動沒有什么不好,堅守也未必都對,但是,對于行職履責而言,堅守的意義就非同小可了。干什么吆喝什么,做什么鉆研什么。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必然會專注于自己的事業(yè),忠實于自己的家庭。這是一個人做人做事成功的基本條件。朝三暮四,今秦明楚,不能定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當好單位和家庭機器上的螺絲釘,那么,最終失意虧心的,很可能就是自己。
水喜變通,岸守原則。變通與原則,本來就是一對矛盾。沒設(shè)原則無所謂變通,不講原則就會造成變通的犯規(guī)。變通與原則的對立統(tǒng)一,只能建立在遵守規(guī)章或?qū)嵤虑笫巧?。離原則太遠了的事不能辦,距原則貼近的事才可變通。岸的風骨,就表現(xiàn)在樂于與柔波聚會,善于與激浪交流,也敢于與驚濤斗爭。岸的原則性在驚濤的沖擊下才顯得無比的堅強。
五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其實,人類對于岸的認識,可能還真不如江河水。人文的岸的崇拜,多少都帶上了主觀武斷與自我偏見,給岸強加了他不一定認可的諸多理念。而江河水就不同了,她常年與岸相依,耳鬢廝磨,透透徹徹地熟知著岸的性格底色。無論是杏花春雨的長江流域,還是鐵馬秋風的黃河古道,在水看來都是沉雄壯美,堅如磐石的。岸以自己的沉雄壯美贏得了自尊,同時也以自己堅如磐石的品性實現(xiàn)了自強。
責任編輯 梁智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