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蔓
【摘 要】教育活動是教育者、學習者、教學媒介組合與重新組合的有機體。學生、教師作為教育活動有機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具有著重要意義。本文認為教師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要設(shè)身處地感受學生的體驗,用真摯感情引起學生的共鳴。
【關(guān)鍵詞】傾聽;孩子;心聲
教師一定要用平常心、細心、耐心、信心、會心真誠與學生溝通,與孩子心與心的交流。教師必須學會傾聽,不僅要做一個仁者,擁有寬廣的胸襟,撒播愛的種子;做一個哲人,指引理性的思考,將孩子引向至真、至善、至美;更要做一個詩人,傾聽花開的聲音,走進孩子的心田。
一、傾聽——觸動孩子的心。
傾聽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yǎng),甚至是一門藝術(shù),是一種心靈碰撞、靈魂交融的過程。傾聽作為溝通過程中最有效的武器,在教師日常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教師怎樣輔助學生、引導學生,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呢?我們必須要學會傾聽,去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孩子的心聲,用傾聽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真正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
1.“走進”必先“走近”
(1)走下講臺
教師站在講臺前上課,往往給學生高高在上的感覺,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學生的膽怯心理。相反,如果老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朝他們微微一笑,摸摸孩子的頭,撫撫孩子的肩,學生會覺得你非常親切。這樣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平時活動中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走下講臺,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淡化師生之間的絕對距離,教師要置身于學生學習和活動的空間當中,穿梭在學生的課桌之間,浸潤學生的心懷腦際。
(2)平等相待
學生不愿意和老師說心里話,就是因為師生不是處在平等的位置上。我們時常見到的師生談話是,老師坐著,學生站著;老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像審訊似的。尊重學生,平等相待,才有可能打開學生的心扉。因此,我們做教師的,首先要放下架子,擺正位置,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樂意做他的朋友,并努力營造一個平等、輕松、和諧的談話氛圍。這樣,他才會對你敞開心扉,讓你真正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3)有你有我
多出些時間與學生在一起、一起玩、一起聊,與學生無拘束、近距離的接觸,在隨意的攀談中、在留心的觀察中、在輕松的交流中,師生之間語言的障礙掃除了,心靈的籬笆拆掉了,感覺親切了,隔膜消解了。盡最大的努力感其所感才會在最大程度上悟其所悟。我們要以尊重學生、平等的態(tài)度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學生才會把他們心思告訴教師。
2.“走近”還須“留心”
(1)和而不同
我們老師在看待學生時,既要承認同一性,也要正確面對差異性,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學生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為人處事不一樣很正常。老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從差異中追求統(tǒng)一與和諧,使班集體成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但教師畢竟不同于學生,因為教師的責在教導,因此教師走近學生一定要表現(xiàn)出長者的風度、智者的才華和能者的水平。人們常說:看其行,知其意。我們教師要仔細觀察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從學生日常的一言一行來中去分析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心理。
(2)多和學生交流
老師要定期不定期和學生一起交流,和學生討論班級中的大小事。比如:優(yōu)生對差生歧視、孩子分派玩耍等等。通過和學生的交流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對一些問題的看法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等,這樣便于教師抓住孩子的內(nèi)心實際想法。
二、傾聽——碰撞孩子的心。
1.做個“知心朋友”,傾吐心聲。
我現(xiàn)在任教的是三年級的學生,既是他們的語文老師,也是他們的班主任。班級上有小部分性格開朗活潑的學生和我的溝通并不存在問題,經(jīng)常會把自己的事情和我分享,但是班級中大部分孩子還是存在不愿意與人分享他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我就采取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把自己對老師、班級、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用“寫寫心里話”的方式寫出來,根據(jù)了解到的情況,我能更有針對性地改正和引導。
2.做個忠實的“聽眾”,給學生表達的機會。
隨著課堂主體性,自主性的增強,學生質(zhì)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大大增多,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平時的交流中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教師要專注地傾聽,不能有半點不耐煩,更不能打斷他們的話,讓他感到自己語言的魅力,并在傾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困惑的焦點、理解力的偏差、觀點的創(chuàng)意、批評的價值。
三、傾聽——叩開孩子的心扉。
1.耐心傾聽
有的老師,當學生和他說話的時候,不是看報紙,就是批改作業(yè),甚至還和別的老師竊竊私語,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有的老師一聽學生說話,就心煩,往往是學生還沒有說上幾句,他就不耐煩地打斷,然后批評教訓一通。如此,學生有了心里話,寧可憋在心里,也不會找他去說。因此,教師要想叩開學生的心扉,走進學生的心里,就必須要把學生說的“事”當一回事。專注而耐心地傾聽。
2.為其支招
當學生向我們傾訴煩惱的時候,我們不能一聽了之。作為老師和過來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許多煩惱,我們都曾有過。因此,我們要將心比心,真誠地為他們支招,幫助他們排解心中的煩惱與苦悶。
傾聽,就是為了了解學生的真實心聲,從而給疑惑者以解釋,給困難者以援助,給失落者以鼓勵,給徘徊者以心靈的點撥。因此,教師在耐心傾聽時,還要特別注意抓住孩子反映出的問題,予以靈活巧妙的引導或化解,要設(shè)身處地感受學生的體驗,用真摯感情引起學生的共鳴。
(作者單位:溫州市龍灣區(qū)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