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萍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的地位是未來教學的主流更是趨勢。教師可通過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來促進課堂“學生主體”地位的提高。參與度可以從營造濃烈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全心投入和考慮不同學習基礎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學生主體”;課堂參與;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7-0151-02
現(xiàn)代教學理論倡導的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是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顛覆。僅從課堂學習的主體來看,以往的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被學生的主動學習、操作、體驗所取代。實踐證明,“教師主體”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漠視和對學習天性的壓抑,教學效果是不好的。而“學生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則是建立在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的基礎上,是對學生求知欲望的進一步釋放和滿足,學習效果是極佳的。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順應潮流,選擇正確的課堂教學方式。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的地位是未來教學的主流更是趨勢。所以,小學教師要多研究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的方式方法,把“學生主體”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筆者在綜合考慮小學生年齡階段特點、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提高小學生數學課堂學習參與度的方式方法做了一些嘗試和研究,也有了一些體會。
一、營造濃烈學習氛圍
在“學生主體”的課堂上,學生是當仁不讓的課堂主角。相比之下,教師在這種課堂上成了陪襯。但是請注意,教師的退居幕后不過是把課堂表現(xiàn)的機會更多地還給學生。為了保證課堂學習的方向,教師要在課前合理設計好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重難點,認真思考學生課堂參與的方式方法和設計適宜不同層次學生的習題等工作。一句話,就是教師不能把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而是要履行好“導演”的職責,多考慮營造濃烈學習氛圍的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演員”把劇本演好?!胺彩骂A則立”,如果一位小學數學教師能夠把課堂的走向做了充分的設計,那么課堂學習的方向也就偏不到哪里去,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會差。當然了,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課堂生成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我們在課前設計所無法完全預判到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了。課堂生成的東西往往是不容忽視的,因為這些東西常常是學生在遇到難題時的第一反應,是具有普遍性的。所以,在處理這些課堂生成的東西的時候,教師應該遵循的是與課堂學習目標有關聯(lián)以及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參與深度這兩個原則。
二、引導學生全心投入
以“學生主體”和以“教師主體”的課堂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前者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學生的身心,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可以用眼去觀察、用手去操作、用口去表達、用心去體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在從事某一項工作的時候,如果他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越多,則獲得的體悟就越深,效果就越好;反之則效果不佳。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教師主體”的課堂教師口水費盡而實際效果卻不佳的原因。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在考慮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的同時,還要更多地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的全心投入,使得學生能夠調動更多的感覺器官去參與學習,獲得更佳的學習效果。比如說在教學“正方體的特征”一課的時候,我就準備了很多大小不一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要求學生去對這些物體進行分類、觀察、測量、比較、總結、闡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設計,本堂課的學習氛圍才顯得特別的熱烈。課后的檢測表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效果也是很好的。
三、考慮不同學習基礎
即使是同一個班級里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水平上也是存在著差距的。在課堂參與上,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課堂參與度自然要高些。反過來,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課堂參與度自然要低些。所以說,要想真正做到提高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就應該多把目光瞄向那些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多鼓勵、引導他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堅決避免把課堂變成個別優(yōu)秀生的“專屬舞臺”,造成“個別繁榮”的局面。在教學中,我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精心設計不同認知水平的課堂練習,盡量兼顧不同層次的同學,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比如說在進行分數應用題練習的時候,我就設計了三個難度梯次的習題:
1.車站堆放了68噸貨物,運走了1/8,問運走了多少噸?
2.車站里堆放了一批貨物,運走了1/8,恰好是8.5噸,問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3.車站里堆放了一批貨物,運走了1/8,還剩59.5噸。問這批貨物有多少噸?
在這次練習中,我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了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都能做對第一題,有89%的同學做對第一題和第二題,而能夠把三道題都做出來的只有62%。事實證明,通過習題難度梯次的設置,不同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快樂。即使是那些學習基礎極差的同學也在點滴的成功當中重新鼓舞起了學習的信心。也正因為如此,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這些學習基礎差的同學才會在遇到學習難題的時候主動地向其他同學求助,學習也因此有了進步。
總之,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是保證“學生主體”教學模式取得成功的前提,也是取得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研究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方式方法,讓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曹境.提高小學數學常態(tài)課中學生的參與度[J].小學教學參考,2010.
[2]徐欣榮.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J].新課程,2011.
[3]趙美霞.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中國教育教學理論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