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國
據(jù)報載,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魯迅先生的作品將被刪減,聞之心中戚戚然。因為當年我們在課堂上是如此地“親近”過魯迅先生。
“文革”結(jié)束后的最初幾年,我在徐州市區(qū)的一所鐵路中學讀書,那時每學期語文課本里魯迅的作品都要占一個獨立單元,記得有《風波》《為了忘卻的記念》《自題小像》等。盡管知道毛主席稱贊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其小說《狂人日記》乃現(xiàn)代文學的開山之作,但當年的我一接觸那些蒙著時代隔膜而艱澀難懂——尤其附加著大段“中心思想”的文章,腦袋就發(fā)毛。
直到后來換了一位叫臧雪麥(音)的女教師帶我們班的語文課,我才對魯迅先生漸漸有了感情。臧老師50多歲,小小的個子,聽說是“文革”期間從省城某大學下放到我們中學的。也許是為了引起同學們對魯迅的興趣吧,她選了課本魯迅單元中內(nèi)容活潑的最后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當作新學期的第一課。
臧老師上課很特別,她事先指導班里的美術(shù)課代表用整整三大張白紙畫了三味書屋和百草園的水彩效果圖,拼接好后,幾乎貼滿了整個黑板。然后用教竿指著圖畫講解,帶著我們一一熟悉了園子的環(huán)境和書屋的陳設(shè)。如“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敝钡浆F(xiàn)在,我還記得畫面上用來行禮的那頭肥大的梅花鹿的怪模樣。
聽完講圖后我又轉(zhuǎn)移了注意力,繼續(xù)為窗外梧桐樹上兩只探頭探腦的小鳥寫生。誰知馬上就被臧老師點了名:“下面請這位同學配合我表演魯迅先生的這篇課文。”
表演課文?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原來裝飾那個偌大的黑板還是為了做舞臺背景!分配給我的角色卻也簡單,只是站起來替文中的主人公“我”說臺詞,且只有兩句:“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蓮們!”“先生,‘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
這一招對整治我上課開小差很靈,因為稍不留神,就會錯過話茬子。
臧老師大略講完黑板上的背景后,就開始緩緩地閱讀文中的敘述部分:“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那聲音極富磁性,如電影里的畫外音。文中碰到長媽媽或書塾先生說話,她就半瞇了眼睛,微微搖著頭,很投入地模仿出角色的腔調(diào),像在幕后為臺前的演員配音。到了那段“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她陶醉得把頭仰得很高,拖長了腔調(diào)念得抑揚頓挫。
原來魯迅先生還這么逗趣。班里的同學因漸漸迷上了臧老師表演的魯迅課文迷上了魯迅,并以能配合老師扮演一個魯迅文中的角色為榮。當然也不時在課下調(diào)皮地模仿她的一些經(jīng)典段子和動作,比如阿Q偷了尼姑庵的蘿卜受到指責,臧老師就向前伸長了脖子,似欲無理爭三分,額際的頭發(fā)滑落下來遮住眼睛也不去抿,反指著手中當?shù)谰叩臅荆骸斑@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應么?!”雖然是個“丑”態(tài),讓臧老師學起來,感覺卻很美。
后來有機會接觸由陳椿年、夏丏尊、葉圣陶等著名教育家于上世紀初開出篇目的多種中小學國文讀本,便發(fā)現(xiàn)了魯迅先生更多的可愛:那時候的孩子們接觸的魯迅主要是《鴨的喜劇》《聰明人、傻子和奴才》《兔和貓》等篇目,都是些用天真爛漫的筆法寫的醒智寓言和益智小品,而所選魯迅所譯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的童話《魚的悲哀》今天也少為人知了。
當然,魯迅時代距離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已更遠,閱讀魯迅似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如果就此刪減魯迅,道理和情感未必能割舍得下。但如果能讓魯迅卸卻不可承受之重,剝落諸多附加乃至強加之思想意義,自會發(fā)現(xiàn)一顆嫩綠的情感核心。
也許,當年的臧老師并不奢望年少的我們真的能讀懂魯迅,她只是希望在經(jīng)受初犁的心靈里,播下一顆顆飽含了獨立人格、社會正義和命運關(guān)懷的種子,然后再等待這些小小的種子慢慢地和我們的人生一起萌芽、長大……
(選自《徐州日報》2009年8月25日)
思考探究
1.文中說“臧老師上課很特別”,請你聯(lián)系全文,說說這個“特別”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答:
2.請你說說我們應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魯迅作品中的“一顆嫩綠的情感核心”?這顆情感核心指的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