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坤 凡文博 逄 利 閆魏魏 吳 揚
(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急診科,吉林 長春 130021)
簡單臨床評分(SCS)是由愛爾蘭學者Kellett等〔1,2〕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僅在急診患者中應用的一種預測病情預后的指標(適用于≥14歲的成人)。SCS系統(tǒng)具有簡便易行、費時較少等優(yōu)點,對流動性較大的急診搶救室患者早期預后的評估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尤其是老年患者早期、準確的評估對早期預后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本研究對我院急診搶救室收治的老年患者,按照SCS評分系統(tǒng)搜集資料進行分析,探討SCS評分系統(tǒng)對急診搶救室老年患者早期(入搶救室24 h之內(nèi))預后的評估能力。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急診搶救室的危重癥老年患者,觀察患者入搶救室后早期(24 h內(nèi))的病死率。排除標準:①入搶救室1 h內(nèi)死亡的患者;②院外死亡的患者;③入搶救室不滿24 h自動出院的患者。入選患者297例,其中男184例,女113例,年齡60~87〔平均(68.8±7.1)〕歲。
1.2評分及研究方法 即刻采集患者進入搶救室后的各項指標,并根據(jù)SCS評分標準得出評分。將每位患者的年齡、收縮壓、脈搏、體溫、呼吸頻率、外周經(jīng)皮脈搏氧飽和度、呼吸困難、心電圖異常、糖尿病〔3〕、非中毒性昏迷或藥物過量、精神異常(沒有以下情況:昏迷、中毒或藥物過量、年齡>60歲)、新出現(xiàn)的卒中、需要家庭護理和原有疾病需要部分時間臥床在家這14項指標,根據(jù)SCS評分標準評分(見表1),將患者危險程度分為5組〔1〕,比較各組入搶救室24 h內(nèi)的死亡及存活構(gòu)成比。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行χ2檢驗。
入選297例老年患者中有43例于24 h內(nèi)死亡,病死率為14.5%。全組SCS評分最低1分,最高24分。0~3分為非常低危,4~5分為低危,6~7分為中度危險,8~11分為高危,12分以上為極高?!?〕。隨著SCS評分等級的提高,急診搶救室老年患者早期的死亡構(gòu)成比也隨之上升,且SCS評分8分以上者死亡構(gòu)成比急劇上升。見表2。
表1 SCS評分表
表2 SCS評分各分數(shù)段下患者24 h內(nèi)的死亡及存活構(gòu)成比〔n(%)〕
急診搶救室的老年患者病種繁多,病情復雜,且患者周轉(zhuǎn)流動較快,如何及時識別處于高度危險情況的急診老年病人是每一個急診醫(yī)務工作者所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4〕。然而,目前臨床尚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評估搶救室患者的方法。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評估的各種評分系統(tǒng),如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評分)〔5,6〕系統(tǒng)、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EWS)〔7〕系統(tǒng)內(nèi)容繁多,均需多種綜合檢查結(jié)果,不適合急診、急救快速進行病情評估。因此,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簡單、靈敏而準確的急診病情評估預測方法來滿足急診臨床工作的需要,尤其對老年患者意義更大。
SCS評分內(nèi)容簡單,搜集方便,可在急診系統(tǒng)中快速進行分析。任藝等〔8〕認為,SCS評分系統(tǒng)適合在急診搶救室對危重患者做出正確的評價。根據(jù)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SCS評分的升高,急診搶救室老年患者的各個分值間的死亡構(gòu)成比也隨之上升,且上升幅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醫(yī)護人員應加強對SCS評分≥8分老年患者的關(guān)注,通過積極地預防及治療降低此類患者的死亡風險。
綜上所述,醫(yī)務人員可根據(jù)SCS評分對進入急診搶救室的患者進行早期的預后判斷,繼而有效地指導醫(yī)護人員對老年患者區(qū)別進行干預、指導搶救,有利于改善急危重癥老年患者的預后,降低病死率。
4 參考文獻
1Kellett J,Deane B. The simple clinical score predicts mortality for 30 days after admission to an acute medical unit 〔J〕. QJM,2006;99(11):771-81.
2Kellett J,Rasool S. The prediction of the in-hospital mortality of acutely ill medical patients by electrocardiogram (ECG) dispersion mapping compared with 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ve scores-a pilot study〔J〕. Eur J Intern Med,2011;22(4):394-8.
3焦溥蕙.冠心病的預防策略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7):860-3.
4聶 虎,何 慶,何 斌. 病人危險度評分在急診的應用〔J〕. 華西醫(yī)學,2006;21(4):726-7.
5Badia M,Armendáriz JJ,Vilanova C,etal. Long distance interhospital transport. Accuracy of severity scoring system〔J〕. Med Intensive,2009;33(5):217-23.
6Hargrove J,Nguyen HB. Bench-to-bedside review:outcome prediction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Crit Care,2005;9(4):376-83.
7Heitz CR,Gaillard JP,Blumstein H,etal. Performance of the maximum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to predict the need for higher care utilization among admitted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J〕.J Hosp Med,2010;5(1):E46-52.
8任 藝,邵旦兵,劉紅梅,等. 簡單臨床評分在急診搶救室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2;21(9):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