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春 林 琳 宋葆華 強 欣 張 娟 湯文莉 劉月英
(內蒙古民族大學醫(yī)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蒙成藥扎沖十三味丸是蒙醫(yī)治療腦血管病的常用藥物,在蒙醫(yī)臨床腦梗死的治療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用大鼠大腦中動脈阻斷局灶性腦缺血(MCAO)模型,對模型行扎沖十三味丸預處理,比較模型組和扎沖十三味丸組大鼠神經功能行為評分,比較腦組織梗死區(qū)重量及梗死區(qū)重量/全腦重量的大小,觀察腦缺血組織光鏡下病理結構變化特點,探討蒙成藥扎沖十三味丸對腦缺血缺氧損傷的保護作用,進一步明確其臨床療效,以指導臨床正確使用此藥。
1.1動物與分組 清潔級Wistar大鼠36只,體重220~260 g,雌雄不拘,由吉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SCXK(吉),2011-0004〕,動物分籠飼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24℃~26℃,濕度60%~70%),自由飲水,術前12 h禁食。將大鼠隨機分為3組,即正常組、模型組、扎沖十三味丸組。
1.2試劑與儀器 扎沖十三味丸由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yī)院提供,TTC溶液購于美國Sigma公司,水合氯醛為天津市河北區(qū)海晶精細化工廠產品。多聚甲醛購于上海凌風化學試劑有限公司,PBS溶液購于博士德公司。
1.3方法
1.3.1給藥方法 扎沖十三味丸以蒸餾水配制成2%濃度,經灌胃給藥,實驗前給藥,按5 ml/kg給藥。模型組均給予同量的蒸餾水。正常組在同一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
1.3.2模型建立 采用線栓法Zea-Longa〔1〕制備大鼠MCAO模型。將大鼠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40倍顯微鏡下手術,頸正中切口,分離右側胸鎖乳突肌,暴露右頸總動脈(CCA)和頸外動脈(ECA)顯露,沿著CCA向上分離,見分叉處,向內行走分叉為ECA,向外下行走的為頸內動脈(ICA)。結扎ECA,結扎CCA近心端,在距分叉處約1 cm的血管壁上剪一小口,沿切口插入栓線,將栓線送進ICA。距離分叉處約2 cm,有阻力感,停止進入。縫合皮膚,剪去暴露在外的栓線,術后注意保暖,大鼠麻醉清醒后進行神經行為學觀察。
1.3.3模型成功標志 大鼠蘇醒后按Zea-Longa的5分評分標準進行神經功能缺失評分。0分:無明顯神經損傷癥狀;1分:不能完全伸展對側前爪;2分:行走時向對側旋轉;3分:行走時向對側傾倒;4分:不能自發(fā)行走,意識喪失。
1.3.4指標檢測 在造模清醒后,全部選擇行走時向對側旋轉的模型大鼠為有效模型,評分為2分的大鼠,觀察期內,沒入選及死亡的大鼠予以剔除,剩余每組6只,在手術后24 h處死前再次評分。
1.3.5腦梗死體積測定 每組6只大鼠,在手術后24 h,麻醉后處死,快速取出腦組織,放入-20℃冰箱中冷凍15 min, 自額極向后冠狀面切成2 mm厚切片,放入1%TTC溶液中,避光,37℃水浴箱中孵育30 min,PBS液沖洗后置4%多聚甲醛固定。
1.3.6取腦組織做HE染色 取4%多聚甲醛中固定的腦組織,HE染色,光鏡下觀察其病理變化特點。
2.1扎沖十三味丸預處理對大鼠神經功能缺損的影響 MCAO造模手術結束后, 除正常組外,選擇所有在術畢清醒后向對側旋轉的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均為2分,造模成功,24 h后,處死前再次評分,結果如下:模型組:3分的有3只,4分的有2只,2分的有1只,平均神經功能缺損為(3.167±0.408)分;扎沖十三味丸組,1分的有5只,2分的有1只,平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為(1.167±0.753)分。經過預處理,扎沖十三味丸組神經功能缺損癥有5只明顯好轉,有1只沒有明顯改變,模型組都有不同程度的嚴重,3只3分,2只4分,1只變化不明顯。
2.2扎沖十三味丸對腦梗死重量的影響 正常組腦組織顯示為紅色,未現(xiàn)蒼白色區(qū)域;模型組右側半球見部分白色的梗死組織,左側為紅色,見圖1,扎沖十三味丸組雖然也出現(xiàn)梗死,但梗死體積明顯小于模型組,吸去標本水分,分離白色區(qū)域和紅色區(qū)域,分別稱重,經統(tǒng)計學比較,扎沖十三味丸組腦梗死區(qū)重量及梗死區(qū)/全腦重量均較模型減少,與模型組比較,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見圖1,表1。
表1 扎沖十三味丸預處理后大鼠腦梗死重量
圖1 各組大鼠腦梗死組織
2.3扎沖十三味丸預處理對腦梗死病理學的影響 模型組大鼠腦組織水腫,結構疏松,染色變淺,細胞稀疏,胞質色淺,水腫空泡形成,大量神經元變性,且見其內有大小不等的圓形或類圓形空泡,可見較多的壞死神經元,神經元結構模糊或破壞,細胞核結構模糊、固縮、碎裂、扎沖十三味丸組上述癥狀均有明顯改善,神經元存活的數(shù)量增多,結構清晰且完整。正常組大鼠腦組織無病理學改變。見圖2。
圖2 各組大鼠腦梗死病理學觀察(HE,×100)
大腦中動脈是人類腦梗死最易發(fā)部位,大鼠的大腦中動脈的解剖分布與人類相似,因此我們采用線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大腦中動脈,阻斷血流,造成腦梗死模型,可模擬人類腦梗死的發(fā)病過程。線栓法因為無須開顱,創(chuàng)傷小,不影響缺血后腦水腫和顱內壓變化等自然過程而成為應用最廣泛的局灶性腦缺血模型〔2〕。
蒙成藥扎沖十三味丸(又名嘎日迪十三 )是蒙醫(yī)臨床常用的傳統(tǒng)方劑之一,此藥出自《蒙醫(yī)經典》〔3〕,由訶子、制草烏、石菖蒲、木香、麝香、珊瑚(制)、珍珠(制)、丁香、沉香、禹糧土、磁石(煅)、甘草、肉豆蔻 13 味藥組成,主要功能為祛風通竅、舒筋活血、鎮(zhèn)靜安神,在蒙醫(yī)臨床主治半身不遂、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言語不清、筋骨疼痛、神經麻痹等癥〔4〕。蒙醫(yī)臨床廣泛用于腦中風、腦偏癱等多種腦血管疾病,據(jù)報道有減輕神經和認知功能障礙的功能的作用〔5,6〕,在以前的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扎沖十三味丸能減少腦組織缺血大鼠細胞凋亡的作用〔7〕。本研究證實扎沖十三味丸可明顯促進大鼠局灶性腦梗死后神經功能恢復,減小腦梗死體積,改善腦梗死后的病理損傷。
4 參考文獻
1Zea Longa EZ,Weinstein PR,Carlson S,etal.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Stroke,1989;20(1):84-91.
2張綦慧,張允嶺,陳志剛,等.腦缺血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0;(8):1618-20.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190.
4林 琳,陶 春,湯文麗,等.扎沖十三味丸的藥理與臨床研究概況〔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1):10-1.
5李月玲,楊玉梅,張 東,等.扎沖十三味片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2009;15(8) :55-6.
6張浩楠,張 東,楊玉梅,等.扎沖十三味不同工藝處方對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27(1) :91-2.
7陶 春,翟景波,劉 鑫,等.蒙成藥扎沖十三味丸對大鼠腦缺血組織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3;7(30):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