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建
仙游縣醫(yī)院 福建 仙游 351200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108例臨床分析
徐智建
仙游縣醫(yī)院 福建 仙游 351200
目的:提高對小兒肺炎支原體(MP)肺炎的臨床認識和診治水平。方法對2010年8月-2012年3月間108例確診為MP肺炎住院患兒的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和分析。結果發(fā)病年齡多為學齡兒童,6~13歲占71.3%;持續(xù)發(fā)熱伴刺激性咳嗽的患兒占77.7%,早期無明顯陽性體征。用顆粒凝集法檢測血清MP-IgM陽性率高(88.8%)。外周血白細胞正常占48%,但CRP大多升高(52.8%)。胸片以一側大片絮狀陰影為多見,占79.6%。28例有肺外合并癥,占25.9%,常見滲出性胸膜炎,貧血、肝損害等。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療效果良好,尚未發(fā)現耐藥情況。結論小兒MP肺炎好發(fā)于學齡兒童,顆粒凝集法檢測血清MP-IgM陽性率高,有利于早期診斷。
肺炎;肺炎支原體;小兒
肺炎支原體現在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表現主要以反復發(fā)熱伴咳嗽為主,且常有肺外合并癥。本文對2010年8月-2012年3月間我院明確診斷并治愈出院的108例支原體肺炎的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診治水平。
一般資料:108例住院患兒,其中男50例,女58例,男女之間比為1:1.16。年齡3個月~1歲8例,~3歲23例,~6歲30例,~13歲47例。
方法: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參照文獻[1-2]。MP-IgM抗體測定采用日本富士生產的試驗盒,用明膠顆粒凝集法檢測血清IgM抗體,滴度≤1:40為陰性,≥1:160為陽性。108例患兒均送外周血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生化全套,痰細菌培養(yǎng)。全部患兒均攝胸片,部分患兒作血沉,心電圖,B超,胸片CT等檢查。
患兒大多表現為反復或持續(xù)發(fā)熱,伴或不伴咳嗽。發(fā)熱多為中等度發(fā)熱,16例為馳張高熱;咳嗽為刺激性干咳,部分為咳嗽伴有白色或黃綠色粘痰。X線胸片一側大片絮狀陰影86例,其中右54例,左側32例,7例有胸腔積液。13例痰培養(yǎng)細菌陽性,其中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陽性各4例,鮑曼不動桿菌陽性3例,陰溝腸桿菌2例。48%的患兒外周血白細胞正常。57例CRP升高。10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癥狀,體征,胸片及實驗室檢查,見表1。
表1 108例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特征[n(%)]
MP-IgM≥1:160有96例(88.8%),MP-IgM≥1:80的12例做了雙份血清標本抗體檢測,而且其抗體滴度均上升4倍以上。10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MP-IgM檢測新結果,見表2。
表2 108例肺炎支原體肺炎MP-IgM抗體檢測結果
支原體肺炎的肺外合并癥。本組108例支原體肺炎中28例有肺外合并癥,占25.9%,其中滲出性胸膜炎7例,占肺外合并癥的25%,右側5例,左側2例,其中少量積液6例,中等量積液1例。血液系統(tǒng)受累:輕度貧血8例,血小板增多2例,血小板減少1例。消化系統(tǒng)受累6例,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及腹瀉,其中4例有肝功能ALT和(或)AST升高。心血管系統(tǒng)2例,心電圖及心肌酶譜均有改變,治療痊愈后復查,二者均恢復正常。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累2例,表現為高熱驚厥。
治療與轉歸:所有病例確診后給予阿奇霉素10mg/(kg·d)靜滴5天,停止3天后又靜滴5天再改為口服阿奇霉素。89例(82.4%)在治療3~5天后體溫下降,咳嗽減輕;19例(17.6%)在治療7~9天后,體溫平穩(wěn),咳嗽減輕;合并其它細菌感染的13例(12.0%)同時給予頭孢類或亞胺培南治療。108例均在治療13~15天后復查胸片,吸收好轉后出院門診隨訪。平均住院14.46天。
目前支原體肺炎越來越常見,已成為兒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受到人們的重視[3]。臨床資料顯示,患兒發(fā)病年齡有提前趨勢,本組資料最小為3個月,3歲以下占28.7%,但還是以學齡兒童多見,本組病例71.3%為6~13歲。支原體肺炎臨床表現主要為持續(xù)或反復發(fā)熱伴干咳,本組占77.7%,早期查體大部分無明顯陽性體征。在實驗室檢查方面,白細胞升高46例,占42.6%,48%的患兒白細胞正常,52.8%的患者CRP升高,血沉增快占33.3%。支原體肺炎除臨床表現外,目前主要根據血清學檢查,我們采用顆粒凝集法檢測血清MP-IgM,MP-IgM≥1:160為確診近期有MP感染,但另有12例第1次血清MP-IgM僅≥1:80,隨訪時均呈4倍滴度升高,足見雙份血清MP-Ig測定的診斷價值。本組所有病例胸部X線檢查結果均發(fā)現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炎癥改變,大部分表現為大片狀陰影,病變以單側受累多見。我們在臨床中體會到,對于持續(xù)發(fā)熱伴咳嗽的學齡兒童,早期無明顯陽性體征或雙肺呼吸音低,尤其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無效的年長兒,應及早行胸片檢查及血清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隨著診治支原體肺炎病例的增加,我們發(fā)現其合發(fā)癥逐漸增多,且全身各系統(tǒng)均可受累。本組肺外合并癥28例,發(fā)生率為25.9%。治療上,隨著支原體肺炎病情的好轉,其合并癥大多能自行好轉,部分患者加用短期激術后,復查都恢復正常。推測可能是免疫因素在起作用。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80.
[3]袁壯,陸權.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治.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8,23(8):572.
R725.6
A
1009-6019(2014)08-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