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芹
(吉林省樺甸市第四中學,吉林 樺甸 132400)
中學時代基礎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升全民族的基本素質,培養(yǎng)一批懷抱理想、充滿文化、具備道德、時刻有嚴明紀律性的良好公民,同時灌輸相應的基礎知識,為培養(yǎng)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奠定基礎。新時代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不再僅僅以分數(shù)為目的,開始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中最關鍵的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的,以全面發(fā)展為根本任務。以下就物理教學中結合素質教育的途徑展開探討。
1.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要求在物理教學中用唯物主義的觀點客觀地地闡述物理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物理知識并領會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思想,即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介紹科學家們?yōu)榱俗鎳陌l(fā)展獻身研究事業(yè)的事跡,講述我國目前的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表示出對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從而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使命感,鼓勵學生為家鄉(xiāng)的富饒安定和祖國的繁榮富強而不斷學習。
2.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科學素質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結合科學的素質教育,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并提高相應的技能和技巧,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進取精神,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素質,為今后的研究做鋪墊。
3.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身心素質教育。身心教育是基礎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幫助學生發(fā)展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處理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克服困難的意志等。
4.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的勞動素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勞動素質教育,主要是用來揭示物理學和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勞動素質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物理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物理問題的習慣和技巧。
從物理教學的特點出發(fā),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總結出如下五條基本原則:
1.互動原則。教學活動和課堂教學的設計要注意“教”、“學”雙方的互動,真正體現(xiàn)教、學并存的關系。
2.發(fā)展原則。發(fā)展原則即是指高中物理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從廣度上講,就是人們常說的“全面發(fā)展”,這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從深度上講,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要讓學生以前期學習為基礎逐步掌握新的知識。
3.結構原則。結構原則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對知識結構的教學,為學生構建良好、有序的物理認知結構。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從而整體、有序地對知識進行系列性的了解。
4.內化原則。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將物理知識結構內化為物理認知結構。
5.反饋原則。反饋原則即是將大腦里的主觀的物理轉化為外部實際存在的東西,比如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解釋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等,之后從外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出評價,學生再根據(jù)反饋,改正今后的學習行為。
1.高二學生學科知識現(xiàn)狀和能力分析。高二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階段中已經學習并掌握了電路方面的部分基本知識,學習了電壓、電流的基本含義,理論上而言已經完全具備了學習歐姆定律的能力。目前存在的問題就是現(xiàn)有教材中應用型的事例比較少,在實際的應用問題上,學生無法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思維和認知經驗,導致在學習方法上形成了無法突破的障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圖像教學法,利用ppt或者現(xiàn)場試驗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想到或者看到,這樣就更易于學生理解這方面的知識。
2.學生生活環(huán)境與心理素質分析。電和電路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事物,盡管不陌生,但是學生對電和電路的原理也不是很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依靠這一興趣,學生才能自愿并大膽地嘗試新事物并深入了解新事物,以此為課堂操作和教學打基礎。
3.課程設計?!稓W姆定律》是高中物理第二冊第十四章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學對象是高二理科生。歐姆定律是下一章恒定電流的基礎內容,它的重要性不需要多加證明,高二物理中的歐姆定律是對初中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實際的應用。本章按照如下的方案展開:首先從初中課本學過的基本電路知識引入歐姆定律,接下來解釋影響導體的電阻的因素,然后介紹半導體和超導體,在半導體和超導體的介紹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向往,再然后引入電功和電功,最后介紹在閉合電路中的歐姆定律。具體幾點要求如下:①課程目的: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掌握并利用圖象法分析問題,進行研究。②課程結構:注重全班同學的共同參與,調動課堂氛圍,因材施教,有利地利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和理解力。③課程內容:體現(xiàn)這門課程的公共基礎性和參與性,聯(lián)系生活展望未來,了解時代需求。④課程實施: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己思考、主動參與、團隊合作,共同討論并得出結論,最后由老師作總結并指出存在的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實現(xiàn)“人性化課堂”。
隨著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要求的提高,對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視,高中物理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學校要加強對物理教學工作的重視,積極樹立科學的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提升教學團隊的教學素質,從而不斷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
[1]董曉莉.物理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學生數(shù)理化(教與學),2011,(04).
[2]王大可.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18).
[3]歐偉.淺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9).
[4]史會榮.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