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賓
摘 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構建和發(fā)展現(xiàn)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的重要命題。這是黨對新時期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部署。黨報作為構建現(xiàn)代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記職責,不辱使命,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大力提升影響力、引導力和傳播力,讓黨報發(fā)出的聲音更響亮、傳播更廣泛、影響更有效。
關鍵詞 黨報;多媒體;時代延伸;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18-0005-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構建和發(fā)展現(xiàn)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的重要命題。這是黨對新時期新聞宣傳工作的重要部署。黨報作為構建現(xiàn)代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牢記職責,不辱使命,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大力提升影響力、引導力和傳播力,讓黨報發(fā)出的聲音更響亮、傳播更廣泛、影響更有效。
黨報作為黨的喉舌,是黨和政府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辦報為民是黨報根本目標。1956年7月1日的《人民日報》在其改版社論《致讀者》中說:“我們的報紙名字叫做《人民日報》,意思就是說它是人民的公共的武器,公共的財產,人民群眾是它的主人。只有靠著人民群眾,我們才能把報紙辦好?!?/p>
中宣部長劉云山有三句名言,“透明度決定公信度,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傳播力決定影響力”。在這個多媒體時代,黨報必須構筑自己的媒體陣營,在面對不同受眾的傳播中,實現(xiàn)自己的傳播效果,做到“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同步并舉,官方聲音與民間輿論呼應”。聽年輕人的調侃,看半天微博,要看七天新聞聯(lián)播才能治愈。這個調侃說明,中國目前確實存在著兩個輿論場,如果只關注一個而忽略另一個,對中國國情的認識都會有失偏頗。
在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擺在人們面前,互聯(lián)網正在對傳統(tǒng)紙質媒體形成較大的沖擊。作為紙質媒體的黨報,如何應對互聯(lián)網的挑戰(zhàn)?是勢不兩立還是相互融合?報業(yè)“寒冬”襲來,“報網互動”這個新名詞在中國報業(yè)廣泛流傳。事實證明,黨報采用先進的數(shù)字技術相互借鑒、改造傳統(tǒng)的平面媒體,通過互動把黨報的權威性與網絡滲透力融為一體,構建一個權威性、公信力和大眾化、親和力有機結合起來的輿論平臺,不失為拓展了黨報新聞傳播空間的一條有效途徑。所謂“報網互動”,就是把報紙的“核心競爭力”——網絡無法比擬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等,與網絡這種幾何級快速傳播優(yōu)勢相結合,從而達到雙贏的目標。通過這種結合,使報紙和網絡相互取長補短,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利互贏,逐漸融為一體,最終成為完全意義上的“報網結合體”。
據(jù)美國尼爾森發(fā)布的一份亞太各國網民用戶習慣報告稱,在整個亞太地區(qū),只有中國網民發(fā)表負面評論的意愿超過了正面評論,約有62%的中國網民表示,他們更愿意分享負面評論。而全球網民的這一比例則為41%。因此,有專家指出,中國不少網民患上了所謂的“壞消息綜合癥”。所以,在人人都是傳播者的時代,黨報也要搶占這個傳播平臺。黨報只有走進新媒體,才能維護主流媒體的地位,擴大傳播力與影響力。正因為如此,為了進一步占領新聞宣傳的制高點,山西日報緊跟時代潮流,在1998年5月18日率先在全省首家建立了山西日報互聯(lián)網站,也是在全國媒體中建立網站較早的省報之一。2001年3月,山西新聞網經國務院新聞辦正式批準,成為可以從事登載新聞業(yè)務的網站。接著,山西日報騰訊微博2013年1月1日正式上線運行,山西日報報業(yè)集團總編輯蘭炎平欣然命筆:“傳統(tǒng)地方黨報,網絡新媒平臺。借助人民微博,傳遞山西之音?!睂Ρ緢笪⒉╅_辟新陣地、踏上新征程寄予厚望。經過近兩個月的運行,微博以圖文并茂的內容、生動翔實的報道、及時有效的報網互動,繼承和傳播了《山西日報》一貫的“政治責任、新聞?chuàng)?、人本情懷、職業(yè)品格”的辦報理念與編輯方針,受到省內外廣大微博聽眾的熱捧,截至2月19日15時聽眾數(shù)達153360。2月19日晚,騰訊微博 “媒體微博小管家”發(fā)布消息:在全國日報類騰訊媒體微博影響力排行榜中,山西日報騰訊微博以452190的得分,在全國80余家開通騰訊微博的日報類媒體中首次進入十強,位列第八。
在同日發(fā)布的第四期山西騰訊媒體微博影響力排行榜中,山西日報微博排序前進了5位,位列第五。截至2月20日17時,山西日報騰訊微博聽眾數(shù)已達156309。山西日報不斷拓寬與廣大網民的溝通渠道,積極引導網絡輿論,有效利用網絡傳遞正能量。
媒介市場永遠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在目前報業(yè)在新聞內容上的原創(chuàng)能力是任何網絡媒體無法競爭的。與此相對應,目前網絡媒體的采編人員結構年輕、數(shù)量不足、素質不高,根本無法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作為黨報,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一定要注意打通兩個輿論場,兩個輿論場不僅不矛盾,而且民間的輿論場某種特性決定了需要主流輿論場作為一定的引導。比如說微博自媒體時代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低門檻,是草根化,人人可以參與,限制在140個字以內的要求。有人說它把莎士比亞和普通的文字工作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面,并且是多米諾骨牌式的傳播,可以不停轉發(fā)??墒谴蠹乙矔X得,正是因為它短小精煉的140字,傳播是碎片化的,并且是情緒化的,有時候甚至會到謠言化。所以這時候,人們需要更加深度的報道,人們需要更加準確的信息,更加權威的報道,這恰恰是黨報優(yōu)勢所在,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面對急劇變化的輿論場,新聞工作者同樣如此,需要堅定的黨性和人民性,也需要智慧和靈氣。新聞工作是黨的工作的一部分,堅決不能游離于黨的領導之外,不能只考慮局部而不顧全局。黨報要服從黨和政府工作的需要,在輿論監(jiān)督報道上不能只是一味地“曝光”和吸引讀者“眼球”,輿論監(jiān)督應將著重點放在服務上而不是放在指指點點上。為弱勢群眾張目,為社會良知吶喊,值得鼓勵,但是,“偏好負面新聞”未必能有效促進問題的解決,真相有時也會在“壞消息效應”中迷失,“習慣性的質疑”可能會傷害推動社會前行的正面力量。這種社會情緒下更需要黨報這個主流媒體的作為和擔當。一些網民熱衷傳播“壞消息”,和新聞傳播特點有關,西方一直宣傳“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壞消息因其更能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更容易成為民間傳播新聞。而網民喜歡轉發(fā)“壞消息”,是因為“壞消息”成了承載負面情緒的渠道。
根據(jù)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1月份發(fā)布的《第23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2008年網絡媒體的使用率較2007年提升了近5個百分點,達到78.5%,用戶群體增長7900萬,達到23400萬人。2013年微信用戶來勢迅猛,用戶從年初的3億直線上升到年底的5億多。新媒體強勢迅猛的發(fā)展勢頭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機遇和挑戰(zhàn),這就要求傳統(tǒng)媒體必須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從更高層次融合吸收報業(yè)發(fā)展所需的外部資源,使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及其上下游行業(yè)不斷融合、互動,產生更為可觀的價值增量和更長的價值鏈。
有人說網絡是報紙的掘墓人,有人說網絡是報紙的升級版。在網絡傳播沖擊下,報紙開始面臨著越來越迫切的生存危機,網絡傳播時代報紙必須尋找自救之路。黨報實行數(shù)字化轉型,開發(fā)多種數(shù)字出版形式,服務于不同類型的讀者,必然使得原來的主營業(yè)務大為拓寬,整體運營模式更加多元化。報紙是傳統(tǒng)傳播媒體,網絡是新興的信息載體。到底哪一種觀點更符合實際情況呢?當前,黨報應當適應數(shù)字化轉型的步伐,注意在延伸產業(yè)鏈條、開發(fā)增值服務等方面下功夫。在網絡環(huán)境中固然存在著許多非理性的、不合相應規(guī)范要求的因素,但不可忽視的是:民意、民聲較之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達,從而彌補了現(xiàn)實生活中這方面的相對不足。遠離網民,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遠離民眾,遠離民意、民聲;親近網民,則無異于貼近民眾,貼近民意、民聲。因此,黨報審慎地、有選擇地使用網絡熱詞,不僅僅是對經過篩選的一部分網絡熱詞的認同,而且也是對網民智慧的認可,對其心聲和興奮點的關切。因此,這既是黨報改革中的一項具體策略,也是一項深得人心的改革舉措。
做為國內發(fā)行量最大的人民日報發(fā)行量達280多萬份,這個數(shù)字看起來很多,但是相對而言仍較少。像“微博女王”姚晨,她的粉絲超過1955萬,這意味著她每一次發(fā)言的受眾,即使不算粉絲們的“轉發(fā)”后的間接傳播,比人民日報發(fā)行量多出近7倍。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輿論生態(tài),既要應對傳統(tǒng)媒體的挑戰(zhàn),也要迎接新媒體的挑戰(zhàn);既要參與國內輿論格局的變革,又要參加國際信息傳播的競爭?!安粩嗵岣咻浾撘龑У臋嗤浴⒐帕?、影響力”,面對這些新形勢、新競爭,黨報必須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創(chuàng)新新聞傳播理念,在多元格局中立足主導,在多樣中強調主體,堅持“三貼近”原則,深入“走轉改”活動,有效回應社會關注點,主動服務百姓生活。
目前中國報業(yè)改革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化階段,在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環(huán)境下,黨報做為主流媒體,就要在三方面做出表率:首先讓省委、省政府滿意;其次讓百姓喜歡;第三讓市場認可。這就要求黨報在穩(wěn)固自己的輿論陣地的同時,要逐步走適應市場化發(fā)展的道路,要重新明晰黨報的市場定位,以求謀得新的發(fā)展。而黨報在走市場化道路中,必須堅持“三貼近”原則,要接地氣、聽民聲、解民怨,在更加重視新聞的真實性、信息的準確性、報道的思想性和對讀者群體的針對性的同時,還要在加大報紙經營理念、明確廣告和發(fā)行策略等方面下功夫,要通過不斷擴大黨報的讀者基礎,真正建立黨報的市場影響力。
報紙的發(fā)展趨勢到底如何,也成為媒體人思考的重要問題。在大趨勢下任何傳播媒介都可能消失,但新聞不會消失,消失的是死腦筋的新聞人。不管傳媒如何演變,媒體的采編人員原創(chuàng)的內容永遠是傳媒的核心。有人說,權威性是黨報必不可少的特質。然而,長期以來,我們過度強調了黨報的權威性,而忽視了親和力,甚至離群眾越來越遠。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在互聯(lián)網飛速發(fā)展,新媒體不斷產生,給傳統(tǒng)媒體尤其是紙質媒體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zhàn)。黨報如果還是抱著高高在上的心態(tài),始終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去“說教人”,就不可能做到與廣大人民群眾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相信傳統(tǒng)媒體頻用網絡熱詞不是一時心血來潮,這是與時俱進的自然流露,是尊重民意的最好選擇。正如一些學者所言,黨報調整語言風格,用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表達,對傳播效果尤為重要,今后傳統(tǒng)媒體可能會越來越多地使用網絡媒體的詞匯,這對傳統(tǒng)媒體來說,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給讀者一種新鮮感,能很好地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不斷創(chuàng)新求變,不斷趕超新技術潮流和新媒體理念,黨報才能延續(xù)自身的生存發(fā)展。
科技傳播2014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