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偉,梁 凌
(廣州大學 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進一步探討英語動詞的體
郭大偉,梁 凌
(廣州大學 華軟軟件學院,廣東 廣州 510990)
英語動詞有沒有“體”這個語法范疇?如果有,又和“時態(tài)”關系如何?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備受探討和爭論的問題。首先是試圖參照B. Comrie的見解,基于“內部和外部視點”的理論,認為時態(tài)是指示性的,是說話者從外部捕捉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而體則是窺視到了事情發(fā)生時間的內部,了解事情的發(fā)生呈現(xiàn)著怎樣的狀況,等等。因此,觀察時態(tài)和體兩者的立腳點有所不同,也就有必要設定“體”這個語法范疇。在這個前提下,對歷史上各家有關的理論作了探討,認為目前有不少人提出的“兩時兩體”系統(tǒng)是良好的,但也發(fā)現(xiàn)這“兩時兩體”系統(tǒng)存在著一定的學術“漏洞”,因而提出英語動詞應當分析為具有三個“體”(零位體、完成體、進行體)和兩種時態(tài)(現(xiàn)在時、過去時),以彌補“兩時兩體”系統(tǒng)的若干不足。
體;時態(tài);零位體;完成體;進行體
英語動詞有沒有“體”這個語法范疇?有的話,又和“時態(tài)”關系如何?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備受探討和爭論,但至今未有良好的結論。筆者首先試圖從一種“內部和外部視點”的理論出發(fā),認為有必要設定“體”這個語法范疇;進而在對歷史上各家有關的理論作了探討之后,認為目前有不少人提出的“兩時兩體”系統(tǒng)是良好的,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學術“漏洞”。為此,提出英語動詞可以分析為具有三個“體”(零位體、完成體、進行體)和兩種時態(tài)(現(xiàn)在時、過去時),以彌補“兩時兩體”系統(tǒng)的若干不足,請教于讀者。
所謂英語動詞的“體”(aspect),是一種語法范疇,表現(xiàn)著動詞動作的“體貌”(aspectuality)。正如時態(tài)表示動作的時間,語氣表示動作的形態(tài)那樣。在性質上,語氣、時態(tài)、體是從屬于語言的語法范疇;形態(tài)、時間、體貌則是從屬于語言外的世界現(xiàn)象,而在語言外的世界里,形態(tài)是從屬于說話者的內心世界,時間和體貌是從屬于現(xiàn)實世界(見表1)。
表1 語言和世界的對照
照B. Comrie的見解,時態(tài)是指示性的(deictic),[1]而體則是“對某事物內部時間性存在狀態(tài)的各種不同看法”。(Aspects are different ways of viewing the internal temporal constituency of a situation.)[2]所謂時態(tài)是指示性的,是指說話者從外部捕捉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時間1),與說話者自身所在的說話時間或創(chuàng)造出前后文關系的標準時間(時間2)相對,分辨出那個時間是過去的還是現(xiàn)在的,關鍵是要理解“時間1”與“時間2”在時間上的前后關系。而所謂體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性質,即不管事情發(fā)生在怎樣一個時間(時間1)里,重要的只是事情的發(fā)生呈現(xiàn)著怎樣的狀況,也就是說這事情(在當時)是在進行中的,或(在時間2)是存在著的,還是已經完成了的,等等??梢哉f,在體這一點上,說話者是窺視到了“時間1”的內部。也可以說,時態(tài)是把時間從外部來觀察,而體是把時間從內部來觀察,正如B. Comrie所說的“時態(tài)是外部的視點,體是內部的視點”。
關于這種“內部和外部視點”的問題,可以再舉一些淺顯的例子來說明:比如 There is no school in this neighborhood和 There’s no school on weekends,第一句是把“學?!笨醋饕凰ㄖ铮峭獠恳朁c,第二句是把“學校”看作內部教學活動,是內部視點。在I gave him the book中作為物體的“書”,和在I read the book中作為信息的“書”,分別表示外部和內部的視點。Joe is in the garden和Joe is a gardener中的動詞be是分別從外部和內部來描寫Joe這個人物。又如:Mary found the cat 和Mary found the cat charming,前一句的SVO句中提及了貓的外形,而后一句的SVOC句中則在貓的“內部構成”中取出一個特征來描寫。It’s time for lunch和I have taken my lunch,前一句只說明了lunch這一事物,而后一句則有著我肚子不餓的意思。
如上的例子是很多的。而某個個體有著外部和內部兩種性質,可說是自然界里的一種普遍原理。很多語言也都有語法范疇來區(qū)別這個“外與內”。至少在英語里面,這樣的二分法,不僅僅適用于作為空間存在的個體,也適用于作為時間存在的事物。因此,“體”這個范疇有其存在的理由,因為它和時態(tài)分別把“時間1”從外部和內部來進行觀察,兩者的立腳點有所不同。把它們分開成為兩個范疇,是符合事物的一般原理的。
不認識這種“內部和外部視點”的道理,而長期以來把動詞的“完成式”“進行式”“完成進行式”都納入時態(tài)范疇來學習,是混淆了內部和外部視點,把動詞的各種“式”都單從外部視點來觀察,也就是以單一的視點來觀察不同性質的兩個問題,當然會產生不少的困難。這正是長期以來,許多英語學習者感到英語“時態(tài)”難學的一個主要原因。
承認“體”這個范疇的存在,同時從“內部和外部視點”出發(fā),也就自然地明確了通常容易令人費解的體與時態(tài)之間的關系:時態(tài)是把“時間1”從外部視點來觀察,理解“時間1”與“時間2”的前后關系;體是把“時間1”從內部視點來觀察,理解事情呈現(xiàn)著怎樣的狀況。
“體”(Aspect)來自斯拉夫語言(俄語為вид)。 前面說到,長期里許多英語語法家都不把英語動詞的“體”作為一個語法范疇來探討,而只著重于研究時態(tài)。關于時態(tài),O. Jespersen很早就提出過英語動詞只有兩種時態(tài):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3]之后,基本上認同兩種時態(tài)立場的語法家有不少。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在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基礎上,再加上將來時。一直至今,兩種分類法都存在。
既然長期里都不認為英語動詞存在著“體”的語法范疇,那么動詞的“完成式”“進行式”“完成進行式”當然是都納入了時態(tài)的范疇來探討,認為它們都是時態(tài)形式。這一做法,在我國也長期存在著。
可是,歷史上當然也仍有一些語法家認為英語動詞有“體”的范疇。一般來說,他們對表示行動持續(xù)的“進行體”意見比較一致,只是對“完成體”見解有所不同。F. R. Palmer曾把take的詞形變化作為例子,用takes, took, is, was, has, had來標示時態(tài),用has或had后所接的taken, been來標示狀態(tài),用taking, being來標示體。[4]32在此基礎上,他事實上只把進行體(用taking, being來標示)看作體。至于“完成”(用has或had后所接的taken, been來標示),他認為是“狀態(tài)”,重視的是過去的行為“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性 (current relevance)”,比如I’ve been reading for an hour表示過去的行為持續(xù)到現(xiàn)在,I’ve cut my finger表示過去行為的結果到現(xiàn)在依然存在,I’ve hit it twice, but it’s still standing up表示沒有得到結果等。[4]47-48但“狀態(tài)”的定義究竟是什么,F(xiàn). R. Palmer 并沒有說明。
G. Leech則提出了兩種時態(tài)兩種體的系統(tǒng)(現(xiàn)在時、過去時;完成體、進行體)。根據(jù)G. Leech所述,過去時和現(xiàn)在完成體都是表示過去時間的方法,但完成體表示的是與現(xiàn)在有關系的過去時間(past-time-related-to-present-time)。[5]35過去時表示的過去時間是確定的,現(xiàn)在完成體表示的過去時間并不確定,只是著重與現(xiàn)在有關系。G. Leech說這一點與定冠詞the和不定冠詞a的用法有點像。[5]42也就是說,如同指示對象確定的時候用the一樣,過去事情的時間是確定的話就用過去時。同時,從下面一些句子里可以見到,過去時和現(xiàn)在完成體的用法可以顯示出說話者的視點不同:在Now where did I put my glasses? 這句子中,說話者是把意識投向丟失眼鏡的那一瞬間,而在Now where have I put my glasses? 這個句子中,說話者是把注意力轉向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有Where are they now? 的意思。[5]43總之,G. Leech提出了如下的一個時態(tài)和體的系統(tǒng)(見表2)。
表2 G. Leech的時態(tài)和體的系統(tǒng)[5]
表2中除了 Progressive Aspect(進行體)、Perfect Aspect(完成體)、Present Tense(現(xiàn)在時)、Past Tense(過去時)這些語法范疇名稱外,是用Simple來指不表示任何體的范疇,[5]4這一點和本文將在第三節(jié)敘述的某些問題有關。
R.Quirk等人強調時態(tài)和時間的不同,表明了不設定將來時的觀點, 也提出把現(xiàn)在時稱為“非過去(non-past)”的傾向。關于體,R. Quirk 等人和G. Leech一樣,設想出完成體和進行體兩種體。指出“與時態(tài)不同,體并不是指示性的,因為體與說話的時間并不是相對性的?!?Unlike tense, aspect is not deictic, in the sense that it is not relative to the time of utterance.)此外,R. Quirk 等人也把欠缺完成體和進行體兩方面的動詞形式稱為“Simple”。[6]
R.Huddleston and G. K. Pullum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如下的時態(tài)與體的系統(tǒng)(見表3)。
表3 R. Huddleston and G. K. Pullum的時態(tài)與體的系統(tǒng)[7]
這個系統(tǒng)的特點是: 除了主要時態(tài)(包括過去時和現(xiàn)在時)外,還設定了次要時態(tài),而把“完成”和“非完成”都歸到這個次要時態(tài)里去。這樣,“完成式”回到了“時態(tài)”的范疇。同時,“完成式”作為一種次要時態(tài)有著過去的意義,[8]116因此,在has gone里,has雖是現(xiàn)在時但has gone是perfect,perfect則是一種過去時,這是比較難于理解的。
章振邦主編的《新編英語語法》采用“兩時兩體”(現(xiàn)在時、過去時;完成體、進行體)的系統(tǒng),并且指出“(本書)把動詞的TENSE和ASPECT作為兩個不同的語法范疇來處理”, “ASPECT是說明動作或過程在某一時間里進行情況的動詞形式”,和TENSE不可以“混為一談,不加區(qū)別”。[9]在《新編英語語法》初版(1981)之前,我國英語界長期來是分析英語動詞具有16種時態(tài)形式(四種時態(tài)式:一般、完成、進行、完成進行,各有四種時:現(xiàn)在、過去、將來、過去將來 ),而不提“體”的問題。章振邦主編的《新編英語語法》的新提法,對這種長期的傳統(tǒng)分析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綜合各家所說,以及從語言的實際出發(fā),筆者認為像G. Leech、R. Quirk、章振邦等人所主張的“兩時兩體”的分析系統(tǒng),是比較合乎語言實際的,因而是很好的。這種“兩時兩體”系統(tǒng)大體上可以見表4。
表4 “兩時兩體”系統(tǒng)*完成體形式和進行體形式相加,可以得到“完成進行”形式:have/has been singing,had been singing。
但這里有著一個問題:即使在直觀上,也明顯可見sing(s),sang式缺乏一個和“完成體”“進行體”相對而言的范疇名稱,因而系統(tǒng)顯得不全,在分類學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陷(見表5)。
表5 “兩時兩體”在分類學上的缺陷
也就是說,像sing(s),sang這樣的形式,在動詞的“語態(tài)”(voice)上說來,是主動語態(tài),在“語氣”(mood)上說來,一般應該是陳述語氣。那么,“體”(aspect)既然被認為也是動詞的一種語法范疇,它們在“體”上說來算是什么體?明顯可見,這里存在著由于把“體”從時態(tài)里分出來,單獨成為一個語法范疇,而未及處理好的一個學術上的“漏洞”。
G. Leech和R. Quirk都把這些形式稱為Simple,但單獨一個Simple不是語法范疇的名稱,而且明顯地還是基于“時-體”相結合的一種表達,不能和完成體、進行體并列。章振邦教授則是用上“一般”兩字,把sing(s)式和sang式分別稱為“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一般過去時”,也沒有設定這些形式的有關“體”的名稱。在這里,也許有人會很自然地提出把Simple或“一般”就設定為一種體,叫做“一般體”或“簡單體”,以便和完成體、進行體并列為三種體。但問題是這樣的:其實,這些形式嚴格說來并沒有“體”的問題,它們不是“體”的形式,不能叫做“體”。因為本文在第一節(jié)里說到,根據(jù)“內部和外部視點”的原則,在體這一點上,說話者是窺視到了“時間1”的內部,理解事情發(fā)生的狀況,看這事情是在進行中的、或(在時間2)是存在著的、還是已經完成了的,等等?,F(xiàn)在,像sing(s),sang 這些形式并沒有窺視到“時間1”的內部,并不是把時間從內部來觀察,因此把它們叫做“體”是不符合“內部和外部視點”原則的。
那么,應該怎么辦?筆者認為不妨參照名詞在不帶冠詞時可以稱為帶“零冠詞”的做法,把上述有關形式稱為屬于“零位體”(O-Aspect)。顯而易見,“零位體”不是一種語法上獨特的“體”,而只是一種相對于完成體、進行體來使用的名稱。這樣,可以使得整個時態(tài)和體的系統(tǒng)就顯得完整(見表6)。
表6 時態(tài)和體的系統(tǒng)*完成體形式和進行體形式相加,可以得到“完成進行”形式:have/has been singing,had been singing。
如果這個系統(tǒng)可以成立,那么對非限定動詞能否適用?章振邦教授指出:在非限定動詞中,-ed 分詞沒有體的變化形式,而他對不定式和 -ing式則列出如下的表格(見表7、表8)。[9]
表7 不定式中體的變化形式
表8 -ing式中的變化形式
明顯可見,在表7、表8的“體別”欄里,第一項都是“一般形式”,并不是某種“體”的稱號,而和后面的“進行體”“完成體”“完成進行體”等并列。這不能不算作和限定動詞分類,存在著同樣的缺陷。因此,采用“零位體”的做法,也就是用“零位體”這一名稱來代入上列表格里的“一般形式”,應該是可行的。
如果以上系統(tǒng)可以成立,還要對零位體、完成體、進行體分別作一些敘述。
(一)零位體
在零位體中,發(fā)生的事情可以是一次性的動作也可以是習慣性的動作。有意義的只是時態(tài)的問題,尤其是過去時和完成體現(xiàn)在時用法的區(qū)別。這要看動作有沒有“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性 ”,比如前面見過的G. Leech所舉的例子:在Now where did I put my glasses?一句中,說話者把意識投向了丟失眼鏡的那一瞬間,而在Now where have I put my glasses?一句中,說話者把意識轉向了現(xiàn)在,有Where are they now? 的意思。[4]43又如:
She ’sgone! Somebodytookher!
她不見了! 她被拐走了!
這是美國電視連續(xù)劇《神探可倫坡》中侄子呼叫叔叔Columbo的話語。之后,Columbo對失蹤了的新娘子的父親說出綁架的事實時只是說Your daughterwaskidnapped。這表示Columbo這時認為事情不確定有“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性”,而如果他確定事情有“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性”,他應該說Your daughterhasbeenkidnapped。
再如:So that is Elizabeth’s Robin.I don’t think I eversawa portrait of him before.
那個人就是伊麗莎白的羅賓啊, 我想我以前從沒見過他的肖像畫。
例子是16世紀的人看到伊麗莎白一世的寵臣Leicester (萊斯特)的肖像畫時說的話。到看肖像畫的那天,“沒看過”這個事情已完全成了過去的東西,因此用過去時來表示——而如果窺視到過去時間的內部的話,那可見根本就不存在“看肖像畫”這件事。
(二)完成體
完成體現(xiàn)在時——如上所述,完成體現(xiàn)在時著重的是過去動作“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性”。實際上,這種關聯(lián)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事情已做過但其結果存在于現(xiàn)在(如I have written the letter.),另一種是事情本身延續(xù)到現(xiàn)在(如I have lived 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早在傳統(tǒng)語法時代,O.Jespersen就明確表示過現(xiàn)在完成中有retrospective present和inclusive present兩種。前者所表示的“現(xiàn)在”是作為過去事情的結果的,后者所表示的“現(xiàn)在”則是作為從過去到現(xiàn)在持續(xù)著的狀態(tài)的。[2]47
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I alwayshaveheardthe cyanide leaves no trace if you wait long enough.
我經常聽說氰化合物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逝無痕。
在例子中,說話者通過外部的視點來捕捉時間從而選擇現(xiàn)在時,接著通過內部的視點看現(xiàn)在時間的內部,其里面有自己聽說關于氰化合物的事情(事情1)。再觀察這個事情1的內部,那里有先發(fā)生的事情2,即以前就聽說過關于氰化合物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逝無痕。因此,說話者說出了I alwayshaveheardthe cyanide leaves no trace if you wait long enough這句話,用的是完成體現(xiàn)在時。
在下面的四個例句中,也都可以體會到完成體現(xiàn)在時指向現(xiàn)在、而先前發(fā)生的事情關聯(lián)到現(xiàn)在的情況:
Youhaveforgottenme, dear.
親愛的,你把我給忘了。
“Do I know you?”——“No. Wehaven’tmet.”
“我認識你嗎?” “不,我們之前從沒見過。
I think the timehascomefor all of us to pool our information.
我想是時候把我們所知道的信息都集合在一起吧。
Some idiothasputdiesel in the tank instead of petrol.Which of you did that?
有個白癡把柴油當汽油倒進去了。是你們中哪一個?
即使主語是已故的人,只要事情對現(xiàn)在的影響還在持續(xù),也應該用完成體現(xiàn)在時。例如:
Newtonhasexplainedthe movements of the moon.
牛頓解釋了月球的運動。
這句話如果用過去時說成Newton explained…,聽上去會令人疑惑牛頓的學說現(xiàn)在似乎已被否認了。
完成體過去時——完成體過去時一直都被指為表示“過去的完成”(和過去時間有關聯(lián)性)和“過去的過去”這兩方面。下面是一個表示“過去的完成”的例子:
Back when Richard and Alice were engaged, Samhadtriedto talk to Richard out of it.
之前Richard和Alice訂婚的時候,Sam曾經努力勸說過Richard不要訂婚。
從句子中可以看出,對于完成體來說,先前時間(究竟Sam是在什么時候tried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兩件事情的外部與內部關系,以及關聯(lián)性:說話者指出在過去某個時間Richard和 Alice訂婚(事情1)的時候,Sam就已經做出了忠告(事情2),而這個忠告到說話時還應該有著某種意義。
下面是另一個表示“過去的完成”的例子,是把前面見過的一個句子I have lived 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改寫成:
Ihadlived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 when he moved in.
這樣,就很清楚地見到了:完成體過去時在表示“過去的完成”時,和完成體現(xiàn)在時一樣,可以表示事情本身的延續(xù)而與有關時間有“關聯(lián)性”。當然,這個有關時間是“過去”,不是“現(xiàn)在”。
下面是一個表示“過去的過去”的例子:
As he was thus speaking, hehadrisenfrom bed with great difficulty….
句子中的had risen 表示在was speaking這個動作之前發(fā)生的事情,這就是“過去的過去”。如果標準改為現(xiàn)在的話,則會變成As he is thus speaking, hehasrisenfrom bed with great difficulty…。
(三)進行體
進行體的用法和動詞的性質有很大的關系。 Z. Vendler曾經把英語動詞分為四種類型(見表9)。[8]
表9 英語動詞的四種類型
需要注意的是:不包含開始和結束之意的狀態(tài)動詞不能用于進行體,而終結動詞也很少用于進行體。因此,常用于進行體的動詞一般都包含著始點和終點,使得進行體呈現(xiàn)出一種過程性或者暫時性。
“No,” he says, but sheisalreadydialing.
“不必啦”他說,但她已經在撥號了。
Iwasn’tgettingthrough to him, I could see that.
我能看到我是接觸不到他的。
Shewasheadingtoward a boil.
她(妻子)那時候快要爆發(fā)了。
意圖是英語進行體的一個重要特征。上面三個例句都可以體會為含蓄著一定的意圖(“她”的意志進行著轉動撥號盤這個行為;“我”以意志來接觸他;“她(妻子)”被激起了與意志相似的情感,即將沖破其情緒上的沸點。)。即便是將來的事情,若果存在著意圖,就能說像I’mleavingfor Paris next week這樣的句子。相反,The sunisrisingat 6:00 am tomorrow是錯誤的,因為在非生物的場合中沒有意圖。
但這當然不是說只有在有意圖的場合才能用進行體,有變化之類的勢頭的話也可用進行體。語法書經常會出現(xiàn)的He is resembling his father every year(他每年都越來越像他父親)等等就是這一類的。下面的兩句也和這一類很相似。
His chestisglowingandaching, and he feels displaced.
他的胸口發(fā)熱發(fā)痛,他感到無處著落。(發(fā)熱和疼痛有百般折磨“他”的含義)
But it does remind me a little of the trouble wearehavingwith the district nurse.
但它的確讓我想起與地方護士之間的糾紛呢。(傳達出人與人的交流和內心的糾葛)
能夠用意圖來控制的狀態(tài)也可以用進行體來表示。因為這可以解釋為那是曾經一時故意制造出那樣的狀態(tài)的。
Aren’tyou being a little unkind?
你這是不是有點故意刁難呢?
You’renotbeingsilly, are you?This isn’t one of your moods?
這該不是傻了吧?這不是你鬧情緒?
進行體往往帶有一定的感情意義。比如到醫(yī)院里看望生病的朋友,問他How are you feeling now要比問他How do you feel now親切許多。
總之,在進行體中,說話者觀察著在一定時間中所發(fā)生事情的內部,顯示出事情是非間斷地向著終點運動著。
(四)完成體 + 進行體
完成體形式和進行體形式相加,可得到所謂的“完成進行”形式,主要表示在某個時間之前發(fā)生的事情, 一直延續(xù)到這個時間。為了簡單明了起見,仍是用前面見過的一些句子來作對比,以說明問題。
“完成進行”現(xiàn)在時形式:
Ihavebeenliving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
我在這公寓里一直住了兩年了。
如果和Ihavelived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相比,由于have lived也是表示事情本身的延續(xù),所以兩句的意思差不多,只不過have been living稍為明確一些“一直”的意思而已。
Ihavebeenwritingthe letter .
我一直在寫信。
如果和Ihavewrittenthe letter相比,那么可見have written是表示事情已做過但其結果存在下來,而have been writing則是表示事情本身延續(xù)下來。
“完成進行”過去時形式:
Ihadbeenliving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 when he moved in.
在他搬進來時,我在這公寓里已一直住了兩年了。
如果和Ihadlivedin this apartment for two years when he moved in相比,兩句的意思差不多,只不過had been living稍為明確一些“一直”的意思而已。
Ihadbeenwritingthe letter before he called.
在他打來電話以前,我一直在寫信。
如果和Ihadwrittenthe letter before he called相比,那么可見had written是表示事情已做過但其結果存在下來,而had been writing則是表示事情本身延續(xù)下來。
總之,在“完成進行”形式中,說話者觀察著在一定時間中所發(fā)生事情的內部,顯示出事情是一直從一個時間延續(xù)到另一個時間。
最后提一下完成動詞和普通名詞的問題。雖然討論這些問題可能超過了本論文的研究范圍,但至少在英語里面,通過設定完成的狀態(tài)類型確實能更容易地去理解體的系統(tǒng)。
如以上例子所表示的那樣,只要事情類似于在一個點上“向著終點的行為推進”的話,就可以用進行體。典型地反映“向著終點的行為推進”這一特性也就是我們說的完成動詞。我們可以把英語的時態(tài)和體的系統(tǒng)理解為設定了完成動詞的內容。
仍然拿Z. Vendler (Vendler 1967) 把英語動詞分為四種類型的表格作參考(見表9)。
所謂“完成”,是指以有意志的行為作為典型,有時間上的始點和終點的狀況?!盎顒印笔侵赋掷m(xù)性的行為或是持續(xù)性的變化,包含終究會結束的意思。“終結”是指瞬間的變化?!盃顟B(tài)”是指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但早已經是成立了的狀態(tài)。這些狀態(tài)類型通常被認為是普遍的。
以上看到的各種例句也是同樣通過對照著完成這個標準可以理解其他的類型,從而更能說明句子所表示的特性。完成的這個狀況,通過外與內的視點變?yōu)榭赡堋?/p>
正如認知語言學中所說的那樣,如果人在對外界的認知中,相較于對時間的理解、對空間的理解更為先的話,根據(jù)由從外與內兩方面來觀察諸如“學?!薄癑ohn”“貓”等具體事物的存在,由這種方法可類推得出從外與內兩方面來觀察事情的方法。實際上,表示具體事物的普通名詞和表示人的行為等帶有終點的事物的完成動詞,是通過局限性的外部所見的特征來辨識,也是通過各向異性內部所見的特征來辨識,這一點兩者都十分類似。
比如說“自行車”是由車把、鞍座、車軸、車輪以及貨架子等各向異性的部分所構成的,不管是哪個部分都不能單獨被稱作自行車,把各個部分組合起來后的整體才能被稱作是自行車。同樣的方法也能用來觀察諸如“襲擊銀行”之類的行為。盡管行為是時間上的存在,在完成的時候這個行為就消失了,但進入銀行、接近柜臺、用兇器等威脅、把錢往包里塞、逃跑等時時刻刻在改變的局面構成各向異性的部分,這種行為的全部就被叫做“襲擊銀行”。在這個意思層面上,行為是具有有限性的(見表10)。
表10 具體事物和行為的相似性
從上述可知,名詞類和動詞的體的類型有著結構上的相似性,分別以普通名詞和完成動詞為中心與形成系統(tǒng)。這正是暗示了要根據(jù)外與內的視點的原則來理解空間和時間。
針對英語的體,論述了“內部與外部視點”原則支撐著英語的體與時態(tài)之間的關系,即:時態(tài)是把時間從外部視點來觀察,理解“時間1”與“時間2”的前后關系;體是把時間從內部視點來觀察,理解事情呈現(xiàn)著怎樣的狀況。
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設定“零位體”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從而建議英語動詞應當分析為具有三個“體”(零位體、完成體、進行體)和兩種時態(tài)(現(xiàn)在時、過去時)。這樣可以彌補現(xiàn)在有不少人提出的“兩時兩體”系統(tǒng)所呈現(xiàn)出的學術上的“漏洞”。
這樣,可以見到:“零位體”不是一種語法上獨特的“體”,對其用法有意義的只是時態(tài)的問題,尤其是要看動作有沒有“與現(xiàn)在的關聯(lián)性 ”,而區(qū)別過去時和完成體現(xiàn)在時用法的不同。完成體一般著重事情與時間的“關聯(lián)性”,因為它窺視到“時間1”的內部,而顯示出這事情在“時間2”是存在著的,還是已經完成了的。進行體也窺視到時間的內部,而顯示出事情在當時是在進行中,是非間斷地向著終點運動著。
[1]COMRIE,BERNARD. Tens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COMRIE,BERNARD. Aspect[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3]JESPERSEN, OTTO. 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Part IV[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38:26.
[4]PALMER F R. The English Verb[M]. London: Longman,1965:32;47-48.
[5]LEECH, GEOFFREY. Meaning and the English Verb[M]. London: Longman,1971.
[6]QUIRK, RANDOLPH, SIDNEY GREENBAUM,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Longman,1985:188.
[7]HUDDLESTON, RODNEY, GEOFFREY K,et al. A Student’s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Grammar[M]. Cambridge: CPU: 2005.
[8]HUDDLESTON, RODNEY, GEOFFREY K,et al. 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16.
[9]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 [M].3版.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9-12.
(責任編輯 陳蒙腰)
More on the “Aspect” of the English Verb
GUO Da-wei,LIANG ling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90, China)
What will 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spect” and “tense” if the English verb is categorized with the grammaticalising of “aspect”? This issue has remained controversial. B. Comrie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tense and aspect, believing that tense is deictic while aspect is internal. Tense is deictic in the sense that it locates situations in time with reference to a certain moment, while aspect is not concerned with relating the time of the situation to any other time-point, but rather with the internal temporal constituency of the one situation. We could state the difference as one between situation-internal time (aspect) and situation-external time (tense). Based on this theory and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major tense-aspect systems hitherto advanced by different grammarians,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currently much advocated “two tenses and two aspects” system is good except for some hidden inadequacy. In order to complement this system, this paper suggests a scheme that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zero, perfect, and progressive) and two tenses (present and past).
aspect; tense; O-aspect; perfect aspect; progressive aspect
2014-06-19
2014-09-25
廣州大學華軟軟件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ky201309)
郭大偉(1960—),男,北京人,講師,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H 303
A
1008-889X(2014)04-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