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艷
(廣西桂平市人民醫(yī)院 口腔科,廣西 桂平 537200)
鑄造樁核在臨床中應用廣泛,本文通過60例患者80顆殘冠、殘根患牙在經過完善的根管治療后,進行樁核修復,效果滿意,體會如下。
選擇2009年8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就診的修復牙體60例80顆殘冠、殘根應用樁核修復。樁核修復體鑄造前熔模選擇用嵌體蠟制作。制作樁冠前必須完善根管治療,牙齒無松動、無叩痛,牙齦、牙周均正常,無明顯炎癥存在,X線顯示,根管充填無欠充、超充,根管有足夠長度,根尖周區(qū)無明顯暗影,牙體無炎癥吸收區(qū)。
根據所選擇的最終全冠修復的要求進行剩余牙體組織的磨除,去除薄壁,盡量保存剩余牙體組織的原充填物、齲壞組織、無機釉等。根據設計的長度去除根充物,保留3~5 mm的根尖封閉區(qū),去除根管壁的倒凹,將根管壁修平滑[1,2]。
2.2.1 嵌體蠟制作鑄型 用嵌體蠟制作出與預備根管大小相近似的樁核形態(tài),在根管內涂布石蠟油,輕輕吹,使根管內的石蠟油均勻分布一薄層,將鑄造蠟條放入根管中,用大頭丁燒熱插入根管中的鑄造蠟條內,使其完全融化在根管內,同時,把預先制作好的、與根管大小相近的嵌體蠟樁核放入根管內,使二者結合在一起凝固[3]。凝固后去除多余嵌體蠟,樁核塑性,慢慢取出已經凝固并修整完好的嵌體蠟鑄造熔模,放入已經準備好的運送保護盒中,以免受到外界影響使鑄型改變,導致鑄造件的最終失敗。
2.2.2 基托蠟制作鑄型 方法與嵌體蠟制作大致相同,先準備好與預備根管形態(tài)大小相近的小木棒,并在根管內均勻涂布一層薄石蠟油,在根管內溶入常用蠟,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大小接近的木棒,待蠟完全凝固后,再緩慢取出。認真查看蠟型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倒凹氣泡,最終在口內樁核塑性[4]。待塑性完畢檢查無誤后,放入運送保護盒中,以免受到外界影響導致樁核的曲變。外界溫度的影響,往往會導致細微蠟體的改變,從而影響到樁核在根管內的密合度。
鑄造完成后,戴樁核,觀察樁核是否有變形,與根管壁之間是否存在高點,邊緣是否密合,與鑄造前是否存在較大差異改變[5]。試戴樁核合適后粘固,最終按照全冠修復要求預備患牙,修正預備體邊緣,以樁核的實際大小進行拋光、取模,制作最終全冠修復體。
60例患者42顆患牙應用普通蠟制作的樁核熔模鑄造體,其中有12顆變異程度較大,需要重新制作;邊緣密合度相對差,根管摩擦力較小,存在變形,通過人工修改才能就位。38顆患牙應用嵌體蠟制作樁核熔模鑄造體,5顆變異程度較大,需返工再制作;邊緣密合度尚可,與鑄造熔模前相比摩擦力相當,與根管密合,能達到醫(yī)生預期效果。結果見表1。
表1 鑄造熔模的選擇與鑄造后變異的關系(n,%)
以往對各種原因導致的殘冠、殘根大多考慮拔除,以后再作活動義齒或固定義齒修復?;顒恿x齒修復體積大,在口腔中異物感強,固位相對差,有些患者難以接受。而固定義齒修復需要以鄰牙作為修復體一部分,鄰牙正常組織破壞后再行修復,這樣的修復體患者也難以接受。樁冠修復是保留殘冠、殘根最有效的修復方法,既能保留患牙免于拔除,也能在有效的方法下修復患牙,恢復患牙牙體形態(tài)功能,減緩牙槽骨的吸收,維持牙周組織正常生理功能。樁核冠修復成功的關鍵在于有良好的根管治療,并且結合X線能預知殘冠、殘根長度,以及根管形態(tài),對所做保留的患牙得到良好的術前評估。
在上述2種材料制作樁核熔模的過程中,基托蠟在受到外界溫度改變時,蠟質軟,形態(tài)改變較大,在鑄造成品后變異性比嵌體蠟大。由于基托蠟熔點在40°~49°之間,熔點低,在樁核體塑性時比較難以掌握,同時,蠟滴容易滴落到患者口腔內,形成黏膜燙傷,也增加醫(yī)生操作時間及患者就診時間。
嵌體蠟的制作中,熔點較高,在制作過程中流動性小,熱膨脹率小,不容易受到外界溫度改變,質硬,精確度較高,鑄造后變異度較小, 能有效降低因為外界溫度改變引起的鑄造變異的情況。嵌體蠟熔點高[1],流動性小,在塑性時比較容易掌握,有效地防止了黏膜因塑性而燙傷,縮短了醫(yī)生的操作時間及患者的就診時間。
綜上所述,2種方法制作樁核都是有效保留患牙的修復方法,但嵌體蠟的制作比基托蠟的制作要穩(wěn)定。嵌體蠟從口內取出后,在轉運過程中不受外界溫度影響而隨之變形,使最終鑄造樁核在口內試戴中免除了干擾,從而提高了醫(yī)生的操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陳治青.口腔材料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6-48.
[2] 馮海蘭,徐軍.口腔修復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5:90-95.
[3] 劉林娟,許建輝,張懷勤. 三種制作上頜前牙樁核方法的臨床效果比較[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12-13.
[4] 李向杰,李晨軍,鄭維銀,等. 棉簽沾蠟法制取前牙樁核熔模的體會[J].西南軍醫(yī),2008:10(4):102.
[5] 刁惠波,張澄海,黃河長,等.兩種樁核蠟型制作方法的比較[J]. 中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21(4):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