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鹿
蘋果、IBM再度相視而笑,兩個巨頭開始了一段新的冒險之旅——蘋果驕傲的硬件+IBM專業(yè)的軟件,能否打造出企業(yè)級移動市場的一座里程碑?
“Two turkeys don't make an eagle.”(兩只火雞聯(lián)合起來也成不了一只鷹),這是一句殘酷的諺語。那么兩只鷹呢?蘋果和IBM正在上演兩只鷹聯(lián)合起來,意圖組建一支進軍企業(yè)級移動市場夢之隊的好戲。
蘋果利潤節(jié)節(jié)高,正經歷著美好時光——截至第三財季末,蘋果現金儲備和投資為1645億美元(約合10124億元),而IBM正以轉型來應對外界懷疑的目光,它的市值一點點下滑為1900多億美元——難怪之前有人調侃道,或許現在蘋果和IBM最好最快的合作方式就是蘋果直接拿現金收購IBM。當然,說出這話的人肯定沒預料到蘋果和IBM會有業(yè)務上的深度合作。
是的,蘋果CEO蒂姆·庫克和IBM CEO羅睿蘭相視而笑,共同宣布達成排他性合作的場景出現了——IBM將為蘋果iOS開發(fā)獨有的企業(yè)級應用(這些應用將和IBM的數據分析、安全,以及云服務兼容),并向客戶銷售搭載這些應用的蘋果移動設備。
庫克的勇敢決定
一轉眼,庫克成為蘋果CEO已有3年時間。有目共睹的是,庫克在這3年的任期內,一直穩(wěn)扎穩(wěn)打,兢兢業(yè)業(yè)地踐行著喬布斯已經規(guī)劃好的路線圖。他給人的印象是中規(guī)中矩,與喬布斯的激進冒險形成鮮明對比。
但是,這一次,庫克做出了一個似乎連喬布斯也沒想到的決定。他自己形容道:“這是激進的一步,而且所產出的成果是只有蘋果和IBM才能提供的。蘋果最好的部分和IBM最好的部分聯(lián)合起來,這兩部分絲毫沒有重疊,只有互補?!?/p>
確實,他所說的互補意思很明確——蘋果的復興依靠的是iPod、iPhone和iPad這些被大眾認為是時尚消費電子類的產品,而在庫克的藍圖里,蘋果在消費級市場稱雄稱霸之后,再滲透進企業(yè)級市場,將是蘋果再造新輝煌的關鍵所在。
然而,企業(yè)級市場與消費級市場的巨大差別讓蘋果手中的“完整生態(tài)圈”王牌不再必勝。蘋果必須放下身段,在企業(yè)級市場找到一個合適的伙伴。
放眼望去,IBM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盡管喬布斯生前多次表達對IBM的鄙夷,但在企業(yè)級軟件市場的地盤上,IBM是很難繞過。
在這一點上,Forrester的分析師Jeffrey Hammond給庫克算了筆賬——與IBM的合作將能給蘋果的季度銷售額帶來5%~10%的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翻開庫克的履歷表,會發(fā)現他曾在IBM供職12 年,負責PC部門在北美和拉美的制造和分銷運作。而他被喬布斯指派為繼任者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不能否認,庫克在IBM的工作經歷對他勝任蘋果CEO大有幫助,或許,他這次堅定地與IBM合作也是念了舊情的。
大象的新舞步
2013年,IBM將mobile列為頭等大事,并發(fā)布了MobileFirst平臺。IBM宣稱,通過MobileFirst平臺,“企業(yè)能夠簡化各項工作,從職員移動設備的管理,到新移動商業(yè)應用的開發(fā)”。對IBM而言,要想在BYOD的浪潮中獲得市場主導權,蘋果的移動基因很值得引入。
根據IBM移動戰(zhàn)略主管邁克爾·里格爾透露的信息——IBM已經進行了10筆移動相關的收購,將擁有一支由160人組成的移動技術全球研發(fā)團隊;單是2012年,IBM就獲得了125項移動相關專利??梢钥闯?,進入移動領域,是IBM CEO羅睿蘭2012年1月執(zhí)掌IBM以來所實施的一項重大舉措。
為什么選擇一貫強勢的蘋果?為什么不選擇日益壯大的安卓系合作?IBM的理由也許很簡單,安卓設備的供應商沒有一家能像蘋果那樣將軟硬件和諧統(tǒng)一起來,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因此,即使蘋果構建了一個封閉的王國,IBM也心甘情愿地為蘋果錦上添花,只求在自家不生產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PC的現狀下,可以迅速地讓自家軟件盡可能多占領移動設備,搶得移動應用的先機。
IBM強調,為蘋果定制的應用是原生的iOS應用,而非簡單改寫的Web應用,這些應用將充分利用硬件,包括加速度計、GPS、攝像頭和麥克風。這足以體現IBM的誠心。
根據協(xié)議,IBM將動用自己的銷售力量向客戶推銷iPhone和iPad。“這或許是IBM要面臨的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睜I銷公司PM Digital的CEO兼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Chris Paradysz指出,一方面,iPhone和iPad已經有相對比較固定的受眾,另一方面,IBM的銷售人員也要學會新的技巧去推銷與他們之前賣的完全不同的東西。不過鑒于羅睿蘭在銷售副總裁位置上的輝煌歷史,蘋果有理由相信設備銷量增加不會是一件多難的事。
攪了誰的局
被認為受到蘋果—IBM聯(lián)盟傷害最大的非黑莓莫屬,這家越來越落寞的企業(yè)仍然試圖在BYOD時代有立足之地。
“黑莓曾放言,蘋果并不是企業(yè)級市場的玩家。”來自市場研究公司Yankee Group的Carl Howe表示,現在黑莓不敢這么說了。他認為,黑莓要想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玩家”,應該同樣尋找盟友,埃森哲和SAP都是可以考慮的對象,因為之前企業(yè)會從不同的供應商那里獲得移動設備管理、應用管理和安全解決方案,而現在蘋果—IBM聯(lián)盟改寫了這種模式,提供一攬子服務,即應用、管理和設備銷售或租賃。
至于明確表示要向“設備+服務”轉型的微軟,盡管它已經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也看到了一些希望,卻還是難免會為蘋果—IBM聯(lián)盟頭疼。這一聯(lián)盟向外界傳遞的信息就是蘋果驕傲的硬件和IBM專業(yè)的軟件不分彼此了,而微軟雖然在設備和服務領域都不弱,卻分別比不過蘋果和IBM?;蛟S,微軟還有些許安慰——畢竟我是一家子在折騰,你們盡管相視而笑,但是否莫逆于心還不好說,說不定你們會重蹈20多年前合作失敗的覆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