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楚方言詞“揞”“搴”“逞”探微

2014-08-21 07:30:56侯鳳超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5期
關鍵詞:方言詞雅言楚辭

侯鳳超,余 磊

(中南民族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430074)

一、“揞”

“揞”字作為一個方言詞,它的來源、本義及發(fā)展演變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揚雄把“揞”作為楚方言字,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仍保持對它的使用。

(一)“揞”字本義 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卷六:“揞,揜,錯,摩,藏也。荊楚曰揞,吳揚曰揜,周秦曰錯,陳之東鄙曰摩?!睋P雄把“揞”字作為古楚語,本義是“藏”?!稄V雅·訓詁》:“揞,藏也?!蓖跄顚O《廣雅疏證》:“《方言》:‘揞,揜,藏也。荊楚曰揞,吳揚曰揜?!瞠q揜也。方俗語有侈斂耳?!稄V韻》:揞,手覆也?!惨嗖匾病=袼渍Z尤謂覆物為揞矣。”吳揚地區(qū)也屬楚方言區(qū),“揜”亦楚方言詞。

以上材料表明“揞”和“揜”字皆有藏義,差別唯在音韻。揜,《廣韻》衣檢切,上琰,影。《廣韻》烏敢切,上敢,影。①遮沒;遮蔽;掩蓋。②藏匿。③蒙蔽。《禮記·大學》:“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孔子侍坐于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仲尼先飯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而笑?!睋R口,以手捂口。笑而不便出聲的一種動作。西漢司馬相如《子虛賦》:“獲若雨獸,揜草蔽地?!薄妒酚洝ぬK秦列傳》:“豈揜于眾人之言而以冥冥決事哉!”北齊的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父所寵,失于教義……一行之非,揜藏文飾,冀其自改?!睋R藏,掩蓋,隱藏。唐代羅隱《鄴城》詩:“臺上年年揜翠娥,臺前高樹夾漳河。”唐代韓愈《拘幽操》:“目揜揜兮,其凝其盲;耳肅肅兮,聽不聞聲?!痹鷦⑵睢稓w潛志》卷十三:“行約一二里,山益奇,巔峯嶄岫,回互揜映千萬狀,不可紀。”《明史·楊士奇?zhèn)鳌罚骸叭擞行∵^,嘗為揜覆之?!鼻宕跏慷G《池北偶談·談藝五·方爾止》:“每見人誦詩者,輒為竄改,其人不樂,方亦不顧也。然退未嘗不稱其長而揜覆其短?!睋R覆,掩蓋。《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一日手中持了鋤頭,去圃中掘菜,忽見一個人揜揜縮縮,在那瓜地中?!睋R揜,遮蔽貌;隱藏貌。清代唐孫華《石鼓歌》:“鮮斑齧蝕字揞揜,髣髴尚可形模求?!?/p>

《禮記》是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一部儒家思想資料匯編,這里較早記錄“揜”作為藏的意思,表明“揜”字較早進入了通語;《子虛賦》作為一篇漢賦,使用的是北方方言,表明唐代以后揜字廣泛應用于通語之中就不見怪了;司馬遷史記本身就是用通語寫成,所以“揜”是一個較早進入通語區(qū)的方言詞,并廣泛應用在書面語中。

而“揞”表示藏的義項,除了在專門的語言文字工具書《方言》、《廣韻》里提到外,其他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中很少使用。如唐代盧仝《月蝕詩》:“傳聞古老說,蝕月蝦蟆精。徑圓千里入汝腹,汝次癡骸阿誰生……恐是眶睫間,揞塞所化成。”元代喬吉《一枝花·私情》套曲:“風聲兒惹起如何揞?”明代賈仲明《蕭淑蘭》第二折:“他如今看看衣腿,漸漸裙攙。春衫雙袖漫漫將淚揞?!边@幾處的“揞”字都有掩藏、掩蓋的意思。

(二)先秦兩漢的“揞”(揜)字 郭慶藩《莊子集釋》卷八:“十仞之臺,縣之眾閑,杰然獨出,見見聞聞,不能揜也?!边@里的“揜”是掩蓋、藏的意思?!痘茨献印ぴ徰杂枴罚骸皠佑姓聞t詞,行有跡則議,故圣人揜明于不形,藏跡于無為?!边@里的“揜明”與“藏跡”相對,故“揜”意思是藏。

綜上所述,從先秦兩漢到明清時期,“揞”字一直大致保持“藏”“遮蓋”的義項,延續(xù)古楚方言詞的意義。吳揚方言詞“揜”作為藏的義項,較早進入通語區(qū),并在書面語中廣泛使用,揞字多用在口語中。

(三)“揞”字的現(xiàn)代分布

《漢語方言大詞典》 《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布地區(qū) 用例“揞”的含義 分布地區(qū) 用例“揞”的含義甘肅天水山東西部山西榆社流血了,快揞住捂住 安徽績溪 揞知了 罩住安徽績溪 狠勁揞著,別挨佢走踏 捂住 浙江溫州 逮鍋案里火種揞柴里隱藏不露上海崇明揞牢傷口,勿要讓伊出血按住江蘇南通、蘇州拿手揞到錢 蓋住江淮官話江蘇南通揞眼睛 捂住廣東廣州、惠州、東莞、番禹、花縣花山揞住嘴笑揞埋揞緊捂住 山西忻州 揞眉苫眼 掩蓋香港市區(qū)新界錦田澳門市區(qū)揞住眼睛 捂住廣東梅縣 揞嘴妹 捂住廣東汕頭 揞目騙鼻 掩藏南寧平話 揞耳朵 捂住

除此之外,筆者還搜集了一些帶“揞”字的詞語,例如揞青盲、揞雞貓(廣東信宜捉迷藏的意思);揞等、揞穩(wěn)(客家話壓住的意思);在黎川、梅縣、南寧平話、廣州、雷州方言中,揞字都有:用手遮掩的意思。

結合現(xiàn)代帶“揞”字的詞語和“揞”字在方言中的分布,我們可以得知以下三點:

第一,從地域分布上看,“揞”字的使用主要分布在古楚方言區(qū),其中,江淮地區(qū)和珠三角及其附近地區(qū)分布較多。其他地區(qū)使用頻率略低,但“揞”字的使用范圍基本上屬于古楚方言區(qū)。

第二,從詞性和詞義上看,現(xiàn)代方言中“揞”字大多用作動詞,主要表示“遮掩、蓋住、捂住、藏”的意思,保持了古代楚方言的意思。

第三,從使用情況上看“揞”字較多的保留在口語當中。

因此,綜上所述,“揞”字的確如揚雄《方言》所說是楚方言詞,并從先秦時代的古楚方言區(qū)沿用至今,雖然現(xiàn)代中原官話區(qū)也略有使用,但主要使用范圍仍然在我國南方地區(qū)。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楚方言詞“揞”字在唐代以后融入通語,但主流使用區(qū)仍在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表明“揞”字是個純正的楚方言詞,而且也表現(xiàn)了“揞”字一定程度上流變的穩(wěn)定性。

二、“搴”

(一)搴的來源和本義及在楚人作品使用 《說文解字》:“搴,拔取也,南楚語。從手寒聲。揚雄《方言》:“攓,取也。楚謂之攓?!敝茏嬷儭斗窖孕9{》:“攓,取也。(音騫,一曰騫。)楚謂之攓?!蓖瑯邮前稳〉囊馑迹凇墩f文·手部》中有:“扌寒,拔取也。南楚語?!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莊子·至樂》‘攓蓬而取之’司馬注曰:‘攓,拔也?!斗窖浴吩弧當q,取也。南楚曰攓’,又曰‘楚謂之攓’?!庇纱耍梢缘贸觥板骸薄稗泻薄皵q”是同一語詞的不同寫法。

《楚辭·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薄冻o·九歌》:“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楚辭·九章》:“攬大薄之芳茞兮,搴長洲之宿莽。采取香草,用飾己也。”《楚辭·七諫》:“拔搴玄芝兮,列樹芋荷?!薄冻o·七懷》:“陶嘉月兮總駕,搴玉英兮自修。采取瓊華,自修飾也。”《楚辭·九嘆》:“搴薜荔于山野兮,采捻支于中洲?!?/p>

以上《楚辭》中“搴”的意思都為取,手取也。符合揚雄《方言》里“搴”字的楚方言釋義。

《莊子》中也有“攓”字的用例。如《莊子·至樂》:“列子行,食于道從,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女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若果養(yǎng)乎?予果歡乎?’”【疏】攓,拔也。說文:扌寒,拔取也。攓為扌寒之借字,故司馬訓為拔也。亦通作搴。離騷朝搴阰之木蘭。(說文引此正作攓。)爾雅:芼,搴也。樊光曰:搴,猶拔也。釋文:搴,九輦反。漢書季布傳搴旗者數(shù)矣,李奇注亦曰:搴,猶拔也?!肚f子》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聲,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王念孫云:“塞與擢,義不相類。塞當為搴,形近而誤。擢、搴,皆謂拔取之也。廣雅:‘搴,取也,拔也。’方言作攓,云:‘取也。南楚曰攓。’說文作扌寒,云:‘拔取也?!茨蟼m真篇:‘俗世之學,擢德攓性,內(nèi)愁五藏,外勞耳目,乃始招蟯振繾物之毫芒,搖消掉捎仁義禮樂,暴行越智于天下,以招號名聲于世?!衷唬骸袢f物之來,擢拔吾性,攓取吾情?!云渥C。”《莊子集釋》(卷五上):左思吳都賦搴旗若顧指?!肚f子集釋》(卷十上)“小夫之知,不離苞苴闥牘?!薄臼琛啃》?,猶匹夫也。苞苴,香草也。竿牘,竹簡也。夫搴芳草以相贈,折簡牘以相問者。

以上《莊子》及其集釋中所涉及的“搴”字也都是“手取,拔取”的意思,符合揚雄《方言》的記錄。

同樣還有《淮南子·兵略》“扌搴巨旗”注:“卷取也?!妒酚洝⒕词鍖O通列傳》:“故先言斬將搴旗之士?!卞浩?,拔取旗子的意思。以上楚人文獻資料及相關文獻資料,可以看出“搴”字應該是古代楚地方言詞,本義是取,拔取的意思。

(二)“搴”字形義在通語里的流變 “搴”字在楚人文獻資料里的記錄如上所示,那么它在通語里又是怎樣一番樣貌呢?《孔子家語》卷二:“攘卻搴旗執(zhí)聝,搴取也取敵之旍旗職。”《墨子閑詁》卷十四:“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獨搴草而坐之,何也?”《漢書·列傳》卷三七:“以項羽之氣,而季布以勇顯名楚,身履軍搴旗者數(shù)矣,鄧展曰:’履軍,戰(zhàn)勝蹈履之。’”《后漢書·列傳》卷八:“立號高邑,搴旗四麾。搴,拔也。”從漢至清的史書文獻中“搴旗”一詞廣泛應用在戰(zhàn)爭中,表示拔取旗子的意思。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愚假駒以表谷,涓隱言以搴芳?!碧泼辖肌断驽埂罚骸板悍纪接喧?,靈意殊脈脈。”搴芳,即采花。唐,皇浦冉《度汝水向太和山》詩:“落日事搴涉,西南一投峰?!比龂翰苤病稐墜D詩》:“搴帷更攝帶,撫弦彈鳴箏?!蹦铣汉芜d《嘲劉諮異議》:“妖女搴帷出,蹀躞初下床。”搴帷,撩起帷幕。由此可見“搴”字在通語中和方言中都是手取、采取、拔取的意思,從南北朝時期甚至更早進入通語,并保持了和方言中一樣的意思。

(三)現(xiàn)代分布 “搴”字在現(xiàn)代方言分布相對較少。如今“搴(攓)”字在廣州方言中保留還較多,意思是:掀,揭。如:搴開被,搴開鍋蓋,搴開書來睇。在鄂西地區(qū)的湖北方言里,還有“攓棉花”的說法,意思是摘取棉花。另外,“搴”字在一些文學作品中還有保留,并與其它字組合成固定詞語,形成固定含義。例如“搴手”,猶言旗手。殷夫《前進吧,中國》詩:“目前的世界——一面大的旌旗,歷史注定;一個偉大的搴手;你前進吧,中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搴”字在現(xiàn)代方言中使用較少,而和它的意思相似,都是“拔取”意思的另一個《方言》中提到的楚方言詞“挦”,在現(xiàn)代方言中使用范圍卻較廣泛。那么“挦”字又作何解呢?《廣韻》視占切,平聲鹽韻,禪母。《廣韻》昨含切,平聲覃韻,從母。拔取;摘取。揚雄《方言》:“挦,(常含反。)攓,(音蹇。)摭,(盜跖。)挻,(羊膻。)取也。南楚曰攓,陳宋之間曰摭,衛(wèi)魯揚徐荊衡之郊曰挦。(衡,衡山,南岳名,今在長沙。)自關而西秦晉之間凡取物而逆謂之篡,(音饌。)楚部或謂之挻。”在文學作品中使用廣泛,如唐代賈島《原居即事言懷贈孫員外》詩:“鑷挦白發(fā)斷,兵阻尺書傳?!碧拼焘埂恫≈写喝占词录闹魅松袝吩娭唬骸扮R里白須挦又長,枝頭黃鳥靜還呼?!彼未祆洹洞瘘S直卿書》:“外間洶洶未已,樓大防亦不免……此諸人挦剝已盡,或須做語頭來相料理,老朽寧復計此!”元代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若不與我呵,就踢就打就挦毛,一交別番倒,刴上幾腳?!睊γ?,扯住頭發(fā)。元代馬致遠《青杏子·悟迷》曲:“休更道咱身邊沒挦剝,便有后半毛也不拔?!睊?,拉扯撕剝。元代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我兒也,你眼睫毛我都挦了你的。”《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小人也沒寫領狀,他從問了出來,只到了大門外邊,就要將人挦毛搗鬢,百般辱罵。”挦毛搗鬢,扯頭發(fā),打耳光,形容兇悍。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掌他的嘴,挦他的毛。”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卷四:“閩中某夫人喜食貓,得貓,則先貯石灰于罌,投貓于內(nèi),而灌以沸湯,貓為灰氣所蝕,毛盡脫落,不煩挦治?!睊χ?,謂拔毛整治。楊朔《晚涼天》:“大隊長,你這哪叫剃頭,簡直是挦豬毛?!?/p>

在現(xiàn)代方言漢語中,“挦”字摘取、采取的意思使用范圍仍然較廣泛,主要使用范圍在長江淮河以南的地區(qū),仍屬于古楚方言區(qū)。例如江淮官話,江蘇鹽城:你不要挦我頭發(fā)喲。江蘇淮陰:挦眼毛。江蘇揚州、安徽安慶、西南官話、四川成都:挦鴨毛。廣西桂林、云南昆明、騰沖:挦他的胡子。湖南長沙、江西南昌:肉皮上的毛挦干凈。廣東廣州、福建廈門:挦頭毛。江西高安老屋周家:挦面,絞取臉上的汗毛。由此,可以看出“挦”字應該是古楚方言詞。

“搴”字和“挦”字是同源詞,從現(xiàn)代方言地域分布上主要使用范圍在楚方言區(qū);從詞性和詞義上看,從古至今一直都表示“采取、拔取”的意思。

三、“逞”

(一)“逞”字本義溯源和楚方言義 揚雄《方言》:“逞,苦,了,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楚曰苦,秦曰了?!敝茏嬷儭斗窖孕9{》:“苦而為快者,尤以臭為香,亂為治,徂為存,此訓義之反復用之是也?!睎|漢許慎《說文解字》曰:“逞,通也。從辵,呈聲。楚謂疾行為逞。丑郢切。”《說文·辵部》:“通,達也?!兑捉?jīng)·系辭》:往來無窮謂之通。”通即通達。通暢,即兩點之間無阻礙。傅云龍《古語考補正》曰:“通,達也,是其本義?!痹谠S慎看來,逞的本義是通達,與行走有關。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逞,通也。方言曰逞,快也。自山而東或曰逞,江淮陳楚之間曰逞。又曰,逞,疾也,楚曰逞。又曰,逞,解也。從辵,呈聲,丑郢切,十一部。楚謂疾行為逞,本方言。”他認為:逞的本義是通達,在方言中是快的意思。楚方言區(qū)稱逞為快步行走之義,是楚地方言。段玉裁的話指明了“逞”是楚方言詞,并且印證了其本義?!豆盼淖衷b林》:“陳奐曰,逞,方言也,東齊海埭之間,疾行曰速,楚曰逞,則通字似速字之誤?!奔搓悐J認為城的本義“通”即為“速”,這與“疾行”是相通的。也就是說,逞的本義與楚方言義相通。無論是其本義還是其在楚方言中的意義,二者本質(zhì)上都與行走有關,因此有密切的聯(lián)系。清代顧山貞《客滇述》:“山岸泥滑,馬不能逞?!边@句話中的“逞”為疾行,即跑得快之意。

(二)“逞”與“騁”的關系 據(jù)王念孫的《廣雅疏證》,“逞”與“騁”含義相通?!豆盼淖衷b林》:傅云龍曰:“楚謂疾行為逞,逞當為騁之假借。”即二者分別指馬疾行與人疾行?!墩f文解字》曰:“騁,直馳也。”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認為“騁”的本義是縱馬奔馳。在楚方言的代表文獻《楚辭·離騷》:“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九歌·湘君》:“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jié)兮北渚。”《九章·惜往日》:“乘騏驥而馳騁兮,無轡銜而自載?!薄冻o·招魂》:“步及驟處兮,誘騁先,抑騖若通兮,引車右還?!薄冻o·昔誓》:“涉丹水而駝騁兮,右大夏之遺風?!薄冻o·哀時命》:“騁騏驥於中庭兮,焉能極夫遠道。”《九嘆·怨思》:“寧浮沅而馳騁兮,下江湘以邅回?!薄毒艊@·怨思》中“山中檻檻余傷懷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經(jīng)營原野杳冥冥兮,乘騏騁驥舒吾情兮,歸骸舊邦莫誰語兮,長辭遠逝乘湘去兮?!薄毒艊@·遠游》:“搖翹奮羽馳風騁雨游無窮兮。”《九思·守志》:“乘六蛟兮蜿蟬,遂馳騁兮升云,揚彗光兮為旗,秉電策兮為鞭?!薄独献印さ谑隆罚骸拔迳钊四棵?;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薄独献印さ谒氖隆贰疤煜轮寥?,馳騁天下之至堅。”《淮南子·原道訓》:“于道者,不以人易天。外與物化,而內(nèi)不失其情。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修短,各有其具。萬物之至騰踴肴亂,而不失其數(shù)?!薄肚f子·天地》:“故其與萬物接也,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大小、長短、修遠。”在上述所列的楚方言的代表文獻,尤其是《楚辭》和《淮南子》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騁”,這些詞的含義無一例外的都表示行動之快,均為奔馳,跑得快之意,而且是其本義。這與“逞”的本義疾行是相同的。而根據(jù)《漢語大詞典》,我們發(fā)現(xiàn)了“騁”和“逞”不僅本義相通,而且其引申義都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除了本義,二者同樣的都具有如下幾個引申義:①放縱,放任;②施展,顯示;③開場,舒展;④夸耀,自負。我們和下文的語料作比較,相比于“逞”,在使用到二者的本義時,會發(fā)現(xiàn)在楚方言的代表文獻中,“騁”的出現(xiàn)頻率要遠遠高出“逞”,但是二者含義是完全相同的。在華夏語言的代表文獻中,《詩·小雅·節(jié)南山》:“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睹献印罚骸鞍銟凤嬀疲?qū)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痹凇对娊?jīng)》和《孟子》中,“騁”的含義為“奔跑”,但是其出現(xiàn)的頻率遠低于楚方言的代表文獻。根據(jù)《王力古漢語字典》,二者讀音相同:“丑郢切,上,靜韻,徹。耕部?!庇梢陨系某霈F(xiàn)頻次統(tǒng)明顯可知相比于“逞”,“騁”的使用頻次更高。結合上文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逞”與“騁”讀音相同,含義相通,在使用的時候可以相互替換。而這也證實了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的說法及傅云龍在《古文字詁林》中的解釋。2.《揚雄》的方言沒有記載“騁”的使用情況,筆者推斷,由人疾行引申為嗎疾行,“逞”在進入楚方言和通語后作“騁”。

(三)“逞”在楚方言和雅言中的反映及在周秦兩漢時期的詞義演變 《楚辭》和《莊子》是楚方言的代表文獻。接下來本文先梳理一下“逞”在這兩部文獻中的含義。

《楚辭·哀時命》曰:“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屬詩。玉逸注:“逞,解也?!苯饩褪墙獬囊馑??!疤鑫耐踬?,身至死而不得逞?!背褳榭煲猓瑵M足之意。“逞志究欲,心意安只?!背褳榭煨模煲?,滿足之意。在《莊子》中,逞僅出現(xiàn)了一次。《莊子·山木》記載:“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處勢不變,本是以逞其能也?!贝颂幊褳槭┱梗故?,顯示之意?!俺哑淠堋奔凑故舅哪芰Α!俺选痹凇冻o》等楚方言的代表文獻中“疾行”義已經(jīng)不再出現(xiàn),引申義行而本義廢。

下面我們結合雅言的代表文獻《論語》、《左傳》,再結合漢代有關的文學作品來梳理“逞”在雅言中的含義。

《論語·鄉(xiāng)黨》曰:“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毙蠒m疏:“下階一等則舒氣,故解其顏色?!焙苊黠@。此處“解”為解除之意?!蹲髠鳌は骞辍罚骸俺跏枪拭领兑粊?,不如使逞而歸,乃易成也,……””逞“為疾行之義?!蹲髠鳌せ腹辍罚骸敖衩耩H而君逞欲,祝史矯舉以祭,臣不可知也?!倍蓬A注:“逞,快也?!背鸭礊榭煲?,滿足。“逞欲就是滿足欲望”《左傳·隱公九年》:“(戒師)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倍蓬A注:“逞,解也。”同樣,此處解為解除之意?!蹲髠鳌は骞迥辍罚骸敖耜愅苤蟮拢镂掖蠡?,棄我姻親,介侍楚眾,以馮陵我鄙邑,不可億逞?!倍蓬A注:“億,度也;逞,盡也?!贝颂幰隇轵滖?,自負之意。

可見,在雅言中,逞主要由以下三種含義:①疾行;②解除;③快意,滿足;④施展,展示;⑤驕矜,自負。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楚方言詞中的疾行;解除;快意,滿足這兩個含義都進入到了雅言中。那么含義⑤是否就與別的含義無關呢?筆者認為,當一個人過分向別人展示,顯示自我時,過分看重自我時,就容易變得驕傲自負。后者可看做是前者的詞義的引申。詞義的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詞義的引申,詞義有具體轉(zhuǎn)為抽象。這也進一步說明了:“逞”首先是楚方言詞,是在隨后進入到雅言中的。

再看兩例漢代文學作品中的例子。漢代王粲《為潘文則作思親》:“嗟我懷歸,弗克弗逞?!贝颂帲骸俺选睘榭煲?,滿足之意。東漢張衡《西京賦》:“逞欲略斁,效獲麑麃?!崩钌谱⒁C曰:“逞,極也?!币隇轵滖?,自負。

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上述梳理出的何種含義,都與其方言本義,有了很大的不同。從詞義的演變來看,自先秦時期本義“通”,方言義“疾行”,到后來的“解除”;“快意,滿足”;“展示,顯示”再到漢代的“驕矜自負”。我們可以看出詞義的一詞多義。

為更好地理解,現(xiàn)對“逞”在楚方言和雅言的代表作品中各含義的出現(xiàn)頻次作對比,列表如下:

疾行 解除 快意,滿足施展,展示驕矜,自負楚方言代表文獻1 2 1 0雅言1 2 2 2

據(jù)以上所列作品的統(tǒng)計,可以得出如下結論:1.周秦兩漢時期,相比于“騁”,楚方言詞“逞”無論是在楚方言的代表文獻還是在雅言中,其使用頻次都大大低于前者。由上文可知“騁”有疾行的含義在楚方言和雅言中均廣泛存在,而“逞”在二者中只在雅言的代表文獻《左傳》[28]中出現(xiàn)了一次,在楚文獻代表作中,方言本義“疾行”已經(jīng)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其一系列的引申義。2.楚方言中的“疾行”,“解除”,“快意”,“滿足”均已進入到雅言中。“施展,展示”雖未直接進入到雅言中,但是經(jīng)上文分析,雅言中的“驕矜,自負”可由前者引申而來,所以“逞”在楚方言中的含義全部進入了雅言中。因此事實上,“逞”作為一個楚方言詞,在周秦兩漢時期已經(jīng)完全進入到了通語中了。

(四)楚方言詞“逞”在與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的反映 筆者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11]列出了如下相關詞條的含義:

分布地區(qū) 用例 含義徐州 逞孩子 縱容金華 逞哪里去 沿著

不難看出,“逞”在南方地區(qū)尤其是楚方言臨近區(qū),江蘇和浙江兩省仍有保留,但是其含義已經(jīng)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不再保有楚方言中原來的含義。

因此,綜上所述雅言“逞”是一個楚方言詞,意為“疾行”。在前文中知道通為“速”,所以其本義與楚方言義相通。在周秦兩漢時期,“逞”經(jīng)過發(fā)展演變衍生出了多個含義,其中如“疾行”,“解除”,“快意,滿足”,“顯示”意義均進入到了雅言之中。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逞”的使用主要在南方地區(qū),演變出了一些新義。通過多角度的分析和比較,我們初步了解到了詞義演變的過程。

猜你喜歡
方言詞雅言楚辭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屈原和楚辭
諸子百家周游列國得會多少方言
中外文摘(2019年8期)2019-04-30 06:47:36
秋夜讀《楚辭》
中學語文(2019年7期)2019-03-27 01:21:40
魏晉南北朝時期楚辭的接受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4
丁若鏞《雅言覺非》考
“壁虎”方言詞造詞理據(jù)的地域文化特征
《搜神記》方言詞研究
古楚方言詞“桯”源流探析
中國古代的普通話
知識窗(2007年3期)2007-05-14 09:07:33
文山县| 张家川| 桐柏县| 政和县| 洪泽县| 涪陵区| 漠河县| 博罗县| 民乐县| 通化县| 蓬莱市| 廉江市| 咸阳市| 太谷县| 阳西县| 雷波县| 连平县| 廉江市| 钦州市| 津市市| 漳平市| 太仆寺旗| 哈尔滨市| 隆尧县| 娄底市| 建平县| 丹凤县| 淳安县| 东丽区| 西林县| 河北省| 寿光市| 楚雄市| 平乡县| 中牟县| 呼伦贝尔市| 亚东县| 饶阳县| 和顺县| 丹寨县|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