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謙
【摘 要】我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長期受到升學率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被嚴重弱化,影響了學生學習方式與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新課程以人本教育為教學理念,對初中化學進行了全面的實驗教學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親自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主動性,還利于學生掌握化學知識與技能,提升其化學的實際運用能力。本文在分析了當前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主要是一種機械訓練、死記硬背并過分注重接受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這就造成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差,信息的收集與處理能力不強,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與合作交流的能力較弱。具體的問題主要如下:
(一)對化學實驗教學缺乏科學的認識
初中化學的實驗是一門動手性與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師生對化學實驗有一個科學的認識,然而在實際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對化學實驗的認識明顯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
1.就老師而言,由于對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缺乏全面的、科學的認識,在化學教學中片面追求升學率,過分突出化學知識的講解,而淡化了實驗教學,且忽視了化學實驗教學的學科特點,從而形成了一種“講實驗、畫實驗、驗證實驗”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使化學實驗教學形成了一種機械的教學模式。此外,老師在實驗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化學學習的積極性被削弱。
2.就學生而言,一方面,由于學生剛接觸化學實驗,對化學的實驗課抱著一種既新奇又恐懼的心理,既躍躍欲試又害怕接觸到有腐蝕性、有毒、有害的化學實驗品,這一心理造成學生“觀望化學實驗、獨占實驗或實驗用品”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另一方面,學生對化學實驗缺乏科學的認識就導致他們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遇到了不是預期現(xiàn)象的情況下,就會以自己的經驗或所學的知識而盲目地下結論,并未抱著科學的態(tài)度去分析其中原因,從而產生了一種對化學實驗極不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與行為,長期以往,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化學學習習慣、態(tài)度與方式。
(二)學生化學實驗的動手能力不強
學生進入初中之后,對化學可謂是初次接觸,化學基礎相當缺乏,這就導致學生在化學實驗的學習過程中好奇與恐懼參半。然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學生缺乏了良好的指導,從而使部分學生在化學實驗的學習過程中畏首畏尾,逃避化學實驗,厭惡化學實驗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這就導致了學生化學實驗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動手能力被削弱,化學的實際應用能力難以提高。
二、優(yōu)化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分析
(一)明確教學目標,進行科學的化學實驗教學設計
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的將課程目標主要劃分為情感與態(tài)度、知識與技能以及過程與方法等三大目標,既注重化學的基礎知識,同時又注重學生的合作與情感體驗。因此,在初中化學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要進行科學的化學實驗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化學的教學目標。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三中的《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為例,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明確這一實驗課程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熟練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并學習其用途,了解它對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過程與方法的目標為: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的探究,使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對實驗進行分析與推理,從而得出準確的結論;情感與態(tài)度的目標為讓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體驗化學學習的樂趣,并使學生樹立起熱愛并關注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在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老師要展開合理的化學實驗設計。在化學實驗教學設計中,要注重以下方面:
1.教學模式的選擇。采用探究性實驗教學與練習相結合的模式展開化學與實驗教學,使學生學以致用,能夠運用這類化合物解釋生活中與此相關的化學問題與現(xiàn)象。
2.學習方式的變化。老師可通過課堂合作討論、實驗探究等方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性質與問題展開討論,對其中的重難點可結合試驗進行探究,并適當結合課堂訓練,加強學生基礎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方案可設計如下:
(1)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明確實驗教學的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2)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將其與氧氣等進行比較,使學生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
(3)多媒體或網絡手段,讓學生了解干冰與二氧化碳的用途,使學生突破重難點,實現(xiàn)師生的雙邊互動。
此外,在教學設計中,還要重視教學策略的選擇與教學過程的展示,使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充分發(fā)揮。
(二)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老師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他們才是學習的主人,在實驗教學中要學會適時放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fā)展學生的化學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增強。以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為例,在本課的實驗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演示實驗轉變?yōu)閷W生動手實驗,提高學生的實驗參與意識,讓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動手。老師可設置情景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如:“同學們喜歡游泳嗎?那到水里后是沉在水面下還是漂浮在水面上呢?”讓學生實驗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然后可讓學生動手實驗練習:在一燒杯中注入300ML水,并放入一個雞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自主分析當不加食鹽或加入不同食鹽量時雞蛋的沉浮狀況,讓學生對定量實驗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在親身的體驗中了解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并通過學習讓學生對質量分數(shù)的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而且在實驗教學中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還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養(yǎng)成了規(guī)范使用實驗儀器,并學會認真觀察記錄的良好的實驗習慣。此外,學生自主動手實驗,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化學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主動性都得到提高。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重視化學實驗過程的展示
化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服務與生活的學科,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因此老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注重化學實驗的過程展示,開展真正的化學實驗探究性教學。例如,在開展《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教學時,老師要注重結合生活實際,以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化學反應如紙張燃燒、鐵生銹等,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簡單反應的探討,判斷物質質量的加、減。同時,老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讓學生猜想或假設可能的答案,并通過自主學習,獨立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例如,在硫酸銅與鐵的反應的實驗中,老師可要求學生親自打磨鐵,并讓學生思考為何要使用清潔能源,將煙囪架高的方式對緩解工廠廢氣污染是否有效。老師要將這些生活情境有效地融入到實驗教學中,增強化學學習結果的遷移,實現(xiàn)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與結果的統(tǒng)一。這一實驗教學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這樣不僅鼓勵與加強了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性學習,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化學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增強,提高了學生的化學實際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化學的實驗教學要注重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的轉變,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的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用情感激勵學生,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化學的學習中來,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申冉.初中新課程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2]陳利娟.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3]王智忠.對初中化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的一些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3,(02):12-15.
[4]魏崧.新課程中初中化學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群文天地,2011,(14):141.
[5]大豐市劉莊中學葛衛(wèi)紅.淺議新課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N].學知報,2011-03-21G02.
[6]韓彥梅.中學化學實驗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羅山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