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陽
【摘 要】口述史和正常的歷史教學有著較大差別,它集合文字、圖片、音樂為一體,構建具有生動性、豐富性的教學特點。通過口述的形式再現(xiàn)歷史發(fā)展某個階段,對于歷史教學而言是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課堂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此,本文著重針對口述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進行細致性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歷史;口述史;應用
口述史就是通過搜集和使用口頭資料研究歷史學科的方法,通過口述者的所見、所聞等主要內容,從根本上強化了歷史發(fā)展的某個方面。這種教學策略和高中歷史教學目的不謀而合,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宏觀思維能力,從而達到完善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相關歷史知識,還能讓學生對相關歷史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真正達到了強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的目的。
一、口述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口述史是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
在新課程觀念下,文獻、實物、圖表等成為了重要的資源。因此,逐漸將口語化、生活化以及形象化的口述史資料融入到歷史教學當中,對彌補傳統(tǒng)歷史教學所帶來的不足和局限性以及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口述史是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常規(guī)歷史教學方法顯得枯燥、乏味、單一,但是將口述史歷史教學融入其中會使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在傳統(tǒng)歷史教學課堂中,課堂教學就是教師進行歷史的講解,從根本上強化了學生的被動學習意識,強調了學生學習歷史教材的一個過程。但是,在口述史實踐活動中,教師會不自覺的將個人情感教學融入到講述過程中,這對于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產生積極影響。
(三)口述史是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都是近現(xiàn)代歷史教材內容,也是口述歷史教學內容的重要課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負責相關課題的調查、問題設計、訪談、資料整理、結論分析等相關工作,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學生的合作精神,完善學生的溝通能力有積極影響。而且,歷史新課標教學中能增加很多實地調查活動,這對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和能力以及做到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的有機融合有著較大作用。
二、將口述史和高中歷史教學緊密融合
(一)運用口述史讓學生自己描述喜歡的人物
縱觀歷史教材,每個歷史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教材中所記載的資料是不盡相同的,這并非因歷史的改變或對歷史人物側重點不同,而是因為人們在記錄歷史的時候所選擇的角度和評論的觀念不同,也就導致了對這個人物的認識和理解出現(xiàn)差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歷史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圍繞一個相關任務或主題進行自主性學習,通過引導學生搜查這個任務或主題的各種資料,結合自身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從自身的角度描述對此歷史人物的看法,然后通過口述的形式描繪這個人物。因此,利用口述史的方法,能讓學生從多方面理解歷史,能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而不是沉浸于自身的主觀思維當中。
例如,岳麓版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這一單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毛澤東一生的偉績。在我國人民心中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領袖。那么,在同學們眼中毛澤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做過哪些事?在他一生中是否做出過錯誤的判斷?就此,教師可以以“毛澤東”作為調研題目,讓學生對毛澤東進行具體的描述,從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毛澤東,讓學生深刻感知自己心目中毛澤東的形象。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不同的眼光和看法,有些學生以看待英雄的方式看待毛澤東,有些學生以獨裁者的角度看待毛澤東,還有一些學生用一分為二的辨證方法看待毛澤東。就此,教師結合學生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對毛澤東進行具體的分析,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對毛澤東的認識和理解,這對學習選修四中毛澤東的相關知識具有重大幫助,同時也達到使學生從多角度了解認識歷史人物的目的,避免學生出現(xiàn)單一性的思維方式。
(二)運用口述史讓學生描述歷史事件
歷史事件的研究是歷史學習的必經之路,且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內容。很多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認為歷史事實是客觀的,歷史知識是冰冷無情、不容改變的,很多學生因為敬畏歷史而不敢提出歷史假設。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有些歷史是人們根據現(xiàn)有掌握的資料而進行的大膽假設和創(chuàng)作,其內容未必真實,如上古時期的中國,當時并沒有具體有效的文字記載,許多內容都是經過人們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并非一手史料。因此我們可以讓學生用口述的形式結合相關史實去描繪歷史,讓學生能突破歷史的局限大膽的假設,激發(fā)起興趣和豐富的想象力。
例如,在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這一段歷史內容給學生布置口述史,要求學生在敘述歷史的時候要貼近歷史,不允許出現(xiàn)編造的現(xiàn)象。假設那時我們身處南京大屠殺時的場景,會做出什么樣的舉動,產生什么樣的心情?在南京大屠殺過程中,我國有多少人遇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通過這件事,那時的我們應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才能避免這類歷史再次重演?學生可以結合歷史材料,展開豐富的想象,通過口述史描述歷史事件從而達到突破歷史局限,強化學生學習歷史的意識,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再說,大躍進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中共八屆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這一路線不僅沒有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局面,反而因為忽略了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了消極影響。教師在讓學生了解其背景之后,要求學生針對這一歷史內容進行假設和分析,在你們眼中“大躍進”是什么樣的政策?如果你是當時的中共領導人,你會不會制定這條路線?為什么?雖然這一政策的主觀意識是好的,但是卻對我國的歷史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如果你是當時的中共領導人,你會怎樣挽救錯誤?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探討其內容,從根本上強化了教學效果,滲透了教學理念和教學意識,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意識和對歷史整體感知的最終效果。并且,在學生進行歷史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針對其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將內容合理的囊括到學生的分析范圍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目的。而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引導學生按照不同的思路,多角度地分析其歷史內容,最終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總而言之,口述史歷史教學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產生的作用是積極的。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分析歷史內容的能力,而且在學生具體地訓練口述描繪歷史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都能夠得到有效地提高,這對整體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合理且依據具體學情,巧妙地運用口述史,對于實現(xiàn)有效教學,構建生動而高效的課堂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帕蒂·迪龍,鄭琳.通過口述史講授歷史[J].歷史教學問題,2013.(04).
[2]李衛(wèi)靜.淺談高中歷史的口述式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2011.(04).
[3]張佳兵.論互動式教學在新課改后高中歷史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03).
[4]房君.高中歷史教學中建構主義理論的應用[J].才智,2014.(05).
(作者單位:福建省石獅市石光華僑聯(lián)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