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雅蓮
小兒夏季熱又稱暑熱癥,是嬰幼兒特有的夏季常見病,主要是由于體溫調節(jié)功能不健全,導致排汗不暢,散熱緩慢,不適應高溫環(huán)境所致。小兒夏季熱好發(fā)于幼弱兒童,體質都比較虛弱,常于春夏之交或夏季發(fā)病,至秋涼時即可自行緩解,有的患兒到了第二年夏天可再度發(fā)病。本病的主要癥狀有發(fā)熱、閉汗或少汗、口渴、多尿、煩躁不寧等,由于體質情況的不同,也可以表現(xiàn)出其他的癥狀,如咽干、唇燥、大便干燥、面色蒼白、食欲不振等;也有的患兒除發(fā)熱之外,并無其他癥狀。
小兒夏季熱患者的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小兒夏季熱是因為孩子體質過差導致的,入秋之后癥狀會自行緩解,不必過于擔心,更不能因此而亂給孩子使用抗生素。
●由于患兒體溫調節(jié)功能差,所以家長應注意孩子房間的溫度,適當開窗通風或使用空調,但空調不宜開得過低,也不可長時間使用。
●避免帶孩子到高溫的場所,天熱時也不宜長時間在室外活動。
●飲食宜清淡,多吃新鮮水果及蔬菜,可食用一些具有清解暑熱、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西瓜、番茄、黃瓜、冬瓜、苦瓜、綠豆等。
孩子夏季發(fā)熱,首先應到醫(y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夏季熱之后,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以下方法在家里自行調養(yǎng)。
一、藥膳療法
1. 山藥粥
原料:鮮山藥30~50克,粳米50克。
做法:山藥洗凈、去皮、切片;粳米淘洗干凈,與山藥片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共煮至米爛成糜狀、山藥熟爛即可。
用法:每日分1~2次食用。
功效:健脾生津。適用于脾腎兩虛型小兒夏季熱。
2.綠豆蓮子粥
原料:綠豆50克,蓮子5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先將綠豆淘洗干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至熟后加入去心的蓮子與糯米,煮爛成粥,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清心火,益氣消暑。
3.紅棗蓮子粥
原料:紅棗10~15枚,蓮子肉20顆(去心),粳米50克。
做法:紅棗、蓮子先加水300~400毫升浸泡20分鐘,置火上煮沸30~40分鐘后,加入淘洗干凈的粳米,煮沸后,用小火煮30分鐘即可。
用法:每日2次食用。
功效:補益脾腎。適用于脾腎兩虛、大便稀溏者。
二、藥茶療法
1.祛暑退熱飲
原料:荷葉5克,西瓜翠衣5克,地骨皮3克,生地3克,五味子2克,大棗2克。
用法:上述各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取藥汁,待冷后代茶頻飲,每日1~2劑。
功效:祛暑清熱,養(yǎng)陰生津。適用于小兒夏季熱。
2.銀薷茶
原料:金銀花6克,香薷3克,杏仁3克,淡竹葉3克,綠茶1克。
用法:將香薷、杏仁研末,與另3味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沖泡,加蓋悶15分鐘;也可以加水500毫升煎沸10分鐘,去渣取汁。每日1劑,分上、下午2次飲用。
功效:清暑除熱,生津止渴,寧心去煩。適用于小兒夏季熱、口渴煩躁。
3.西瓜麥竹湯
原料:西瓜皮30克,麥冬6克,淡竹葉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述各藥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煎煮取汁,代茶頻飲,每日1劑。
功效:清暑化熱,養(yǎng)陰生津。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癥見持續(xù)發(fā)熱、早熱暮涼、無汗、口渴喜飲、尿多且清、口唇干紅。
三、足浴療法
1.方法一
原料:葛根、升麻各15克。
用法:將葛根、升麻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10~20分鐘后,于大火上燒沸,轉小火煎煮3~5分鐘,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腳,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xù)3~5天。
功效:升陽解表。適用于小兒夏季熱。
2.方法二
原料:蘆根、生地各50克,西瓜皮100克。
用法:蘆根洗凈,切段;西瓜皮洗凈,切塊,與蘆根、生地一同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10~20分鐘,用大火燒沸后,轉小火煎煮3~5分鐘,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腳,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xù)3~5天。
功效: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癥見口干多汗、多尿、唇紅干燥、咽紅、舌紅等。
3.方法三
原料:沙參、石斛各15克,竹葉10克,西瓜皮100克。
用法:將西瓜皮洗凈,切塊,與沙參、石斛、竹葉一同放入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10~20分鐘,用大火燒沸后,轉小火煎煮3~5分鐘,將藥液倒入浴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腳,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每日1劑,連續(xù)3~5天。
功效:清暑益氣。適用于小兒夏季熱,癥見口干多汗、多尿、唇燥、咽紅、舌紅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