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要】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事實如此,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按笳Z文觀”也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學語文,語文就來源于生活!
【關鍵詞】語文學習;生活化;教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教學生活化是指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nèi)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在生活中快樂學習語文
曾幾何時,語文教學過重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我們的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為枯燥、乏味的說教,也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因此,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讓老師帶領著學生在真真實實、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快樂學習語文,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這樣無疑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處處皆學問。生活的舞臺有多大,語文學習的空間就有多廣。因此,我們應當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好教材。
(一)利用家庭生活學習語文
家庭是孩子學習語文的第一場所,在這里,孩子可獲得很多知識,因此,教師可抓住每個學生的家庭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活動。比如,我們開展的“向你介紹我的家”的活動,孩子們可從不同的角度介紹自己家中最具特色或最溫馨的人、事、物,通過此活動,孩子們不僅更熱愛自己的家,而且從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因為這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就在自己的身邊!
我們還誠邀孩子的家長也參與到孩子們的語文學習中來,讓他們與孩子一道關注生活,一道感悟家庭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讓他們分享孩子學習的快樂,所以在我們班上,孩子們寫的日記、隨筆、作文都成了家長們的精神大餐,家長們很是樂意賞讀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分享快樂!
(二)利用學校生活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在這座舞臺上每時每刻發(fā)生著的許多故事都可引入到我們的語文學習之中來。學校的校門變了、我班窗臺上的花開了、小明今天遲到了、×××老師今天化妝了、水槽被堵了等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我們語文課中經(jīng)常談論的話題。為此,在我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風氣,許多孩子每天回家都會把當天在學校發(fā)生的一些事情向家長講述,家長們也習慣并樂意聽著孩子們的娓娓道來。久而久之,孩子們關注生活的習慣越來越好,口語表達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作文素材也是取之不盡了。
(三)利用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社會是一道廣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的一片天地,我們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更好地融入社會。所以,我們應帶領學生走入社會,了解社會,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
比如,針對當今社會上一些時髦的廣告語故意偷換同音字這一類不規(guī)范的用字現(xiàn)象,以及一些商家亂用簡化字或出現(xiàn)錯別字的現(xiàn)象,學校號召孩子們開展了“啄木鳥行動”的活動,孩子們像一個個的文字小衛(wèi)士,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通過這一活動,孩子們不僅掌握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的知識,懂得了寫規(guī)范字、說規(guī)范話的重要性,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社交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
二、在學習中愉悅地生活
教材中每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生命的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教學中,我有這樣的嘗試:
(一)通過表演,再現(xiàn)生活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學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學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充分提供情節(jié)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我們有的課文內(nèi)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有的課文本身情節(jié)跌宕起伏,教學時都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生活畫面,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引起高度的注意,從而較好地理解課文,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如我們在學習《晏子使楚》時,就讓學生分組學習并分角色表演,還評出最佳角色。通過這生動的表演,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還加深了對課文和人物的理解。
(二)通過實踐,體驗生活
實踐出真知!同樣,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也應如此。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彼?,教師要有意識地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xiàn)象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自實踐,再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對課文的感受。
如《蘋果里的五角星》一文講述了一位好奇心特強的小男孩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發(fā)現(xiàn)蘋果里隱藏著“五角星”的事。教學本文時,我們不妨讓學生都拿來一個蘋果試一試,還啟發(fā)他們也換幾種方法切一切,由此再去試試其他的水果。通過實踐,學生獲取了知識,感受到了打破常規(guī)、求異思維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還明白了什么叫創(chuàng)造!這種親自實踐能大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教會了他們學習、生活的諸多方法。
(三)引導思考,感悟生活
語文課本中,有的文章蘊含深刻的哲理,耐人尋味;有的感情濃烈,讓人震撼;有的雖輕描淡寫卻教你做人。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們應好好找準切入點,抓住鍥機,要給學生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讓他們從中感悟到生活中的一些真諦。
我們學習了課文《慈母情深》之后,我便組織學生開展了“獻給母親的歌”的系列活動。首先我向孩子們推薦了好多有關母愛、父愛的文章,如《我的油布傘》《看不見的愛》《秋天的懷念》等讓學生充分閱讀,然后讓學生注意觀察自己母親平時的生活工作情況,了解體會母親對家庭、對孩子的辛勤付出,接著再組織大家在班上進行交流、討論,此時,老師再提議讓每個孩子親自為母親做一件平時沒做過的事。之后再作交流,再反思,最后每個孩子把在這一活動中的點滴認識、片言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向母親作表達:獻給母親的歌!
由于在教學中習慣于引導學生把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我注意帶領他們通過一個片斷、一段文字、一篇短文去與生活相聯(lián),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所以學生也漸漸形成了這樣的好習慣。
總之,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真正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結出勝利的碩果!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