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盡坤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石正中心小學,廣東梅州 514641)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時期,他們的思維、情感和行動,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引導他們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1]。因此,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科的深度融合和課程改革具有現實意義。
信息技術課集知識性、趣味性和時代性于一體,是一門動手操作能力極強的學科,它能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深度融合,對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能發(fā)揮學科的“濡染性”功能[2]。我們在教育實踐中通過對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問題調查中發(fā)現,不少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膽小、孤獨、焦慮、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搭建的小組合作探究平臺,可以讓學生互教互學,優(yōu)勢互補,彼此進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獲得科學研究體驗和技能,進而培養(yǎng)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如小學五年級信息技術《做一個簡單的網頁》學習內容,課堂上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給學校網站制作心理健康知識、愛護公物和尊師守紀等題材的PPT,以此發(fā)揮學生的繪畫能力、文字組織能力和電腦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又如遇到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或同學生日這些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利用電腦制作精美的卡片送給父母、老師或同學,以表達特別的感情。這樣,通過搭建分工合作的平臺,使學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換信息、資料,互相提供有效幫助和處理,以信任同學和取得同學的信任方式行動,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提升良好的思想品質。
心理健康,從廣義上講,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從狹義上講,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3]。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因此,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教育目標要求,融合信息技術優(yōu)勢,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心理內化能力。
1.教師利用傳播媒介的榜樣引導法,挑選具有可學習的先進人物或典型事跡,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形成自尊自愛的品質[4]。這種形象生動且兼有藝術性的輔導方式可以熏陶教育學生,使學生逐漸從學習模仿過渡到自覺需要的精神層次,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2.學生動手上網瀏覽搜集德育素材,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并通過網上新聞、案例、法律知識等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鼓勵學生到網上參與討論,或是在網上發(fā)表文章或觀點,通過與人交流,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受到教育。例如開展“孝心少年”評選活動,我們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新時期小學生如何孝敬老人”的大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受到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
3.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構建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讓學生利用班級QQ 群里的“視頻聊天”工具,讓學生和家長約定在每周固定時間,進行面對面交流,“近距離”接觸,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受到正面的、積極的教育,消除不良心理。
4.利用信息技術具有的工具性、隱蔽性的特點,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惑。學校通過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得知,年級越高的學生,其選擇在網絡上匿名心理咨詢的比例越高。五、六年級的學生中占65%的人愿意在網絡上尋求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網站的“心理咨詢室”傾聽學生遇到的困難和煩惱,疏導心理小結,幫助解決困難。同時,針對有些學生怕苦怕累,認為學習是件苦差事,從而出現厭學、逃學的現象,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班級微信群、QQ 群、BBS、博客等工具在同學之間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心得,鼓勵學生勤學、善學,掃除學習障礙,體味學習的樂趣。
可以說,現階段最讓老師和家長頭痛的,莫過于學生沉溺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學生網癮的形成不是一時半刻的,家長平時疏于管教,學生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從虛擬世界尋求心理安慰等都會讓孩子陷進網絡游戲里難以自拔。有些家長發(fā)現自己的孩子沉溺網絡游戲,便進行簡單粗暴的干涉,這是不可取的。因此,要戒除學生的網癮,可從四個方面著手:
1.應用網絡平臺建立預防機制,可以用多媒體展現文本、圖片或視頻,展現網絡成癮的原因、方式、危害和預防,讓學生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長期沉溺于網絡對自身的危害,它不但會使人迷失于虛擬世界,自我封閉,容易造成心理危害,甚至嚴重影響學習,影響正常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導致人格的偏離,甚至發(fā)生不可設想的后果。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觀念和責任感。教育學生不要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或是發(fā)泄消極情緒的工具,要多參加一些自己喜歡的活動,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用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來代替上網習慣,走出網絡社交圈,走出自我封閉。
3.教育學生正確看待網絡,合理安排上網時間,把電腦作為學習工具,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又有意義,而不是因為自控能力差而成為電腦的奴隸。老師和家長可以在課堂教學或是家庭教育中多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先獨立思考嘗試解決,無法解決或解決后不明其所以然的,可以引導學生上網搜集資料并一起分析探討。
4.要多給“網癮學生”支持和幫助。對待有網癮的學生,特別是處于叛逆期的學生,“堵”遠不如“疏”,多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交流機會,多提供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喜歡上學習,并結成學習興趣小組的圈子,讓他們的話題從原先的網絡游戲回歸到現實的學習生活??梢赃@樣說,如果是網癮讓孩子關閉了一扇心靈之窗的話,我們不妨用信息技術奇妙無比的功能去推開孩子的另一扇心靈之窗。
從2012年我縣對山區(qū)兒童心理問題的調查中了解到,網絡時代山區(qū)兒童的心理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網絡成癮、精神空虛、情感孤獨、學會撒謊、交往困惑、暴力崇拜等多個方面。如何消除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筆者認為,一是要引導學生健康使用網絡。要大力普及網絡知識,提高他們對網絡的科學認識;要重視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提高其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判斷能力,使他們從道德他律走向自律;要把握上網的“度”,不能沉湎其中,甚至出現上癮的現象。二是要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學校要抓住網絡對學生具有強烈吸引力的這一特點,積極開發(fā)校園網絡信息資源,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同時,要重視研究和挖掘我國傳統心理文化的底蘊,立足于兒童心理發(fā)展的實際,逐步形成適應兒童網絡心理文化模式。三是要開展網絡心理素質教育。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實施系統化網絡心理教育,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網絡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差異,能在發(fā)生心理沖突時做出合理的判斷與選擇,并采取理智的應對策略;能在“網上”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學會自我心理調試,并塑造健康、健全的網絡心理人格。四是要構建家校聯絡機制。家庭和學校要共同承擔學生的教育責任,加強對學生的精神關懷,對學生實施科學的引導,讓學生主動、自覺地獲取信息,學習知識,從而使他們從互聯網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識,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總之,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較大的研究課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從理論上、實踐中去探索和研究,我們只有將信息技術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起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達到最大化。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7,(131).
[3]百度百科.心理健康[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t5pYvmc4jupY_9Y8AzekBnVYjuKNs74nDeUVJCYhruGh BicGoxritg-1C9J5pyOb3YqgLU3z-Z2_WcSaXwOFq.
[4]張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師用書) [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J]20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