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翠
(1.北華大學 外語學院,吉林 吉林132013;2.吉林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一
美國著名學者希利斯·米勒曾針對全球化的問題,單獨撰寫了一篇題為《論全球化對文學研究的影響》一文,并指出,“新型的通訊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已經(jīng)并正在改變這我們?nèi)粘I畹臋C制?!保?]在信息化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在受著電子技術(shù)發(fā)展的影響。我們無限感慨科技的全面進步帶來物質(zhì)現(xiàn)代化進程的飛速發(fā)展,而哲學、思想、文化的歷史性拓進,使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更充分地體味到“文明”的意義[2]。地球變得越來越小,通過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幾乎可以不受空間的制約而進行交流。
然而,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推廣,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沖擊。教育與社會變遷的相關(guān)性表明,社會變遷必然會對教育帶來沖擊和影響,教育應(yīng)該主動適應(yīng)社會變化發(fā)展的要求。同時,教育是社會變遷的條件和動因,能夠促進社會的現(xiàn)代化[3]。在高等院校中,很多課程不得不采用課件等新的教學手段,來適應(yīng)當今的時代要求。傳統(tǒng)的書籍變成了電子書籍或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很多國內(nèi)外經(jīng)典名著,都被搬上了屏幕。人們似乎不再喜歡只讀紙質(zhì)書籍,而是打開電腦,進行休閑和娛樂。
發(fā)展德育文化,把握德育文化,提升德育文化,這是時代提出的課題[4]。要回應(yīng)時代的呼聲,德育文化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對于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學生已經(jīng)不再滿足于一味的“一言堂”,或者說,這樣的課程,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在新的形勢下,教育工作者就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最佳的途徑之一,便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在潛移默化中使其人格得到培養(yǎng)。
那么,如果教師將學生業(yè)余時間加以正確引導和利用,每周指定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要求學生觀看,學生即不會失去休閑娛樂時間,又能陶冶情操。
更重要的是能避免在當今社會,出現(xiàn)“重才輕德”的傾向,即片面強調(diào)學生的學業(yè),而忽視了道德水平的提高。下面,本文以影片《荒島余生》為例,試闡述利用影片對學生的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
二
電影作為一種媒介手段,其發(fā)展已經(jīng)有很長時間的歷史。早在19世紀90年代,法國盧米埃爾兄弟電影公司以日常生活為主題所攝的短片就受到觀眾的歡迎[5]。走入20世紀,國內(nèi)外的經(jīng)典影片,更是層出不窮。20世紀的大部分歲月里,電影一度是工業(yè)、后工業(yè)社會的最大娛樂業(yè)與藝術(shù)領(lǐng)域,它不僅覆蓋并取代了傳統(tǒng)藝術(shù)——首先是戲劇、長篇小說的基本功能和社會地位,而且囊括了音樂、美術(shù),乃至建筑之美于其中[6]。人們在影院中獲得教益,獲得日常生活的信念與價值。
《荒島余生》這部影片在2000年首度上映,極受大眾歡迎??梢哉f,從情節(jié)上來講,與英國小說家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頗為相似。影片的講述的是關(guān)于一個聯(lián)邦快遞公司職員查克·諾蘭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難墜機流浪到荒島的故事。他原本是個特別講求工作效率的人,但因是個“工作狂”,似乎沒有時間陪伴女友,引起感情上的危機。但在島上孤獨地度過四年的過程中,他深深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感。最后,當他被救重新面對全新的生活時,得出了自己的人生體悟。
這部影片并不是傳統(tǒng)的《小兵張嘎》式的革命教育影片,也不是《焦裕祿》那樣的極具獻身精神的共產(chǎn)黨員式的愛國教育影片。然而,視角的改變,可能給教育帶來新的生命和活力?,F(xiàn)在的大學生都是90后,受網(wǎng)絡(luò)的影響極大,思想也極為開放。如果只講學習雷鋒等傳統(tǒng)的故事,恐怕已經(jīng)迎合不了他們的內(nèi)心需求。那么,在選擇影片時,不能只限定在革命影片之中,要將視角打開,與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接軌。教師要有雙重考慮:要兼具影片的時代性和教育性,留給學生深入思考的空間。
以上述影片《荒島余生》為例,男主人公的扮演者是非常有名的湯姆·漢克斯,曾主演過很多部影片,他的知名度足以吸引學生觀看這部影片。在觀看影片之前,教師應(yīng)預(yù)設(shè)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賞析,比如:男主人公最大的優(yōu)點是什么?他在島上生存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你認為最好的克服方法是什么?為什么男主人公特別喜歡那個排球?它代表了什么?當獲救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女朋友已然成為他人之妻,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從男主人公身上,能學到什么?這些問題的預(yù)設(shè),可以讓學生觀看影片時有指向性,對他們?nèi)松^的塑造,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尤其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的私欲開始膨脹,許多消極的因素使他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發(fā)生偏移,教師的引導,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
教書育人,德育為先,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站在時代的前列,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宣傳工作。隨著網(wǎng)絡(luò)時代的普及化,很多大學生在這種多元化的時代,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得當?shù)姆椒?,使學生對道德觀、價值觀正確引導,使他們得到極大的啟發(fā)。
首先,觀看影片可以促進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通過影片的播放和反思其中的人生哲理,使大學生這個特殊的青年群體,在其學校的各種活動中,適應(yīng)環(huán)境,調(diào)動上進心。在《荒島余生》中,查克在島上孤獨地呆了四年,他并沒有想到死亡,而是對以前的忙碌的生活進行了反思。當他意識到,他對待女朋友的態(tài)度不是特別用心,幾乎很少想到要主動陪她,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懊悔。當然,查克最后沒有贏得再次彌補以前陪女友時間過少的機會。當查克四年后回來,發(fā)現(xiàn)女友誤認為飛機失事,已經(jīng)另嫁他人并有了幾個孩子時,查克并沒有怪罪她,而是接受了這一事實。在人生這條路上,并非總是平坦的,不過,不論什么時候,都要心存希望。這是該影片帶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啟示。
其次,通過觀看影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和責任意識。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認為,人要以誠為本,取信于人,必行千里。荀子將“信”視為不僅適用于朋友倫理、交際倫理,更推廣到一切倫理關(guān)系,都要以誠信為本。在《荒島余生》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情節(jié),來展開對學生的誠信教育。比如,在飛機失事前,查克原本要去遞送一封快遞郵件。這封郵件由于飛機失事,而一直被擱置在查克身邊四年。在島上的四年中,查克從來沒有過想要打開這封郵件的念頭。他是那樣的寂寞,但從來沒有因為好奇而去侵犯別人的隱私,也沒有因為時間太久而隨意將郵件扔掉。從這一點上來說,查克身上正是體現(xiàn)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種誠信和責任恰恰反應(yīng)出查克是一個極具高尚品格的人。
最后,觀看影片可以促進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和完善。在當今社會,社會上有很多不正之風,有很多人都是拜金主義。富二代的觀念認為,男生只有“高、富、帥”,女生只有“白、富、美”才會有美好的未來。這勢必會影響一些學生,使他們不愿考慮在社會上如何靠自己的雙手去勞動、生存。很多學生過多地依賴父母,自立性不強。在《荒島余生》中,查克孤獨地在島上生存了四年,自己制造了一些簡單的生存工具,以蟹肉和椰子為食物。他克服了孤獨、恐懼和饑餓,這些都表明他有一顆堅強的心。在查克的身上,我們看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最終看到生的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
當然,利用影片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并不是一件極為容易的事情。首先,教師要精心選好影片,并預(yù)設(shè)問題,使問題的深度和廣度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在選擇影片時,教師盡量既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影片,同時又要兼顧影片的教育意義。教師要將問題在學生觀看影片前告知學生,讓他們有一個思考的指向性,免得看完一部影片,不假思索,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這些,都需要教師做細致而周密的前期準備。
在看完影片后,教師應(yīng)要求學生提交讀書報告。由于課堂討論時間有限,有很多學生未必能有機會去陳述自己的觀點,通過撰寫讀書報告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這樣,一是檢查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二是可以了解每一個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讀書報告可以不用過長,500~800字為宜,這樣,學生既可以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來寫,教師的批改量也不算過大。
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做好反饋工作。在課堂的前十五分鐘,教師首先總結(jié)上次讀書報告情況,并將一些極有深度的讀書報告推薦給學生。之后,教師可以請幾位學生當堂陳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教學的重心由教師轉(zhuǎn)移到了學生,其他的學生會被同學所闡發(fā)的觀點深深吸引。這樣做的同時,也可能引發(fā)學生的集體討論,闡述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在討論中,會把一個問題弄透、弄清,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比如,在《荒島余生》中,查克對排球戀戀不舍,不論走到哪里,都帶在身邊,并經(jīng)常和他聊天。最后,當他失去排球的時候,心都要碎了。通過討論排球?qū)Σ榭说囊饬x,學生會得出友誼對一個人的重要意義。他們會珍惜現(xiàn)在擁有的朋友,進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梁啟超曾經(jīng)說過:西人稱世界文明之祖國有五:曰中華,曰印度,曰安息,曰埃及,曰墨西哥[7]。而今,唯有我中華文明屹然獨立。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擺脫傳統(tǒng)的“你聽我說,照本宣科”的模式,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通過營造積極的氛圍和調(diào)動起充沛的情感,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感染和熏陶。除了要讓學生不發(fā)生“知識饑荒”,更要曉得“精神饑荒”的危險性。沒有精神生活的人是可怕的。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道德的基礎(chǔ)是人類精神的額自律?!保?]青年是潮氣蓬勃的一代,他們是國家的棟梁。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大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長期性。如果將電影這一現(xiàn)代化工具很好地加以利用,高等學校的德育課程,會推陳出新,不知不覺中會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其品德更加高尚。
[1]郭英劍.論全球化對文學研究的影響[J].當代外國文學,1998(1).
[2]李標晶.電影藝術(shù)欣賞[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1):199.
[3]柳海民.教育原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99.
[4]王仕民.德育文化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2.
[5](美)路易斯·賈內(nèi)梯.認識電影[M].焦雄屏,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
[6]戴錦華.電影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5.
[7]梁啟超.梁啟超自述[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215.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